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鳩摩智
-
2 # 沉140769451
不可能是,著名的卡萊會戰是公元前53年,而康居之戰是前36年,晚了十七年,卡萊會戰後的羅馬殘兵,到那時,不是死了,也是一群老頭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壽命並不長,解放前,華人均壽命才三十五歲。
不可能是,著名的卡萊會戰是公元前53年,而康居之戰是前36年,晚了十七年,卡萊會戰後的羅馬殘兵,到那時,不是死了,也是一群老頭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壽命並不長,解放前,華人均壽命才三十五歲。
這是羅馬第一軍團到底有木有和中國漢朝有交集,這個謎案,至今都無定論,不管持肯定還是否定觀點的,都沒有切實證據。
很多人,也只能用浪漫主義思維去推測和想象那段歷史。成龍大哥的電影《天將雄師》的創作背景,就是來源於此。
卡萊之戰後,羅馬帝國也死心了,暫時不再侵擾帕提亞,而後於公元前20年,與安息握手言和。羅馬一方在清點了遣返的己方戰俘時發現只有區區幾百人,但是羅馬人此前得到訊息是第一軍團很多人實際並沒有戰死,這下兩邊人數都對不上,雙方懵逼,成了謎案。(我在想,會不會是被安息人偷偷宰了啊不認帳,要麼就是羅馬人怕是情報有誤)
於是,後世就圍繞著這個人數差開始了無休無止的猜測和想象,有些人就推論說是這支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餘部隊後來突出重圍,進入了中亞盆地,被康居、月氏、匈奴等民族收容,成了僱傭兵,再然後,就聯想到可能與漢朝有交集。驪靬人為羅馬人後裔的假說這個說法很受學界歡迎,但是也有學者和專家認為經不起科學和文獻推定。漢書記載的,公元前36年,西漢都護甘延壽和副將陳湯,確實在率軍攻打匈奴郅支城時遇到了一支奇特的軍隊,他們長相奇特,還會擺魚鱗陣。
但僅僅以此就來定論說人家是羅馬人就太過牽強。至於“驪靬”這個梗,臺灣學者楊希枚早就於1969年在臺灣《書目季刊》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認為驪靬地名早在西元前60年前就已經出現,早於克拉蘇被打敗的時間,不可能是為安置俘虜才取的地名。而且在他看來,陳湯遇到這班奇怪部隊的時候,距離克拉蘇戰敗都二十多年了,《漢書》〈陳湯傳〉:“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這麼看來,漢軍俘虜都交給十五國了,壓根沒帶回來。再說了,魚鱗陣這東西,我們老祖宗用得甚至比羅馬人早,我們又不是沒這玩意兒,《左傳》中就有魯桓公五年(西元前707年)“原繁、高梁彌以中軍奉(鄭莊)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所以,以魚鱗陣就推說是羅馬龜甲陣實在牽強。
至於後來者來寨整出來的牛崇拜,楊希枚說明了,牛崇拜文化並非羅馬文明所有,那個頭朝西的下葬習俗,古人就有人是這麼幹的,寄託西方極樂嘛。
有沒有羅馬後裔這事,07年科學家就對當地人進行了遺傳鑑定,發現其Y染色體多為東亞本地固有型別,無法驗證單倍型和羅馬人關係。
反正羅馬第一軍團剩下的人,到底有木有跟大漢朝有交集,爭論不斷,至今沒啥實質性進展,這是史學界的無頭案。
陳湯有木有遇到羅馬人,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