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弟弟二

    指什麼描寫呢?人物還是景物?人物的話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景物的話有 一、以動襯靜,動靜結合二、虛實結合三、繪形繪聲繪色四、細描白描細描:即細節描寫,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中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徵,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魯迅《故鄉》的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寥寥數語,幾筆勾勒,不但將故鄉的深冬陰晦天色籠罩的原野,盡收筆底;而且字裡行間,表露了蘊含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深沉的悲涼。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如《儒林外史》寫范進看中舉的報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維妙維肖地描寫了事態的發展。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些描寫,猶如用幾條墨線,簡單幾筆,特徵顯露,盡傳神態。五、多個角度順序結合蘇軾在《題西林壁》詩中寫道:“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同一景物,觀察點不同,獲得的印象就不一樣。同是廬山,由於橫、側、遠、近、高、低不同的觀察角度,呈現的景物姿態以及給人的感受也不同。可以從視、聽、嗅、味,觸等多種感覺去描寫,將景物真切再現,富有立體感,做到繪形繪聲又繪色,令人讀後有身臨其境之妙。如《荷塘月色》描寫月色下的荷花時,從視覺上看到了“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從嗅覺上“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裡尤其是最後一句還用上了“通感”的修辭,讓這個句子有著獨特的韻味。六、襯托對比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為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對比是相併的兩方內容相反目的在於突出不同點的手法。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徵。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淒涼的心情。七、多種修辭結合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請看:1.蜘蛛也惜春歸去,網住殘紅不放飛。以“殘紅”代落花,鮮明生動;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出惜春之情。2.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用對偶,有音樂之美;用擬人,不僅表現出環境的優美、幽靜,而且渲染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濃郁的書卷氣。3.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用博喻刻畫白妞的眼睛:“秋水”見其清澈純淨,“寒星”見其晶瑩明亮,“寶珠”見其圓潤光澤,“水銀”見其黑白分明、水靈生動。這雙眼睛真是顧盼傳情,美麗動人。4.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張潮《幽夢影》)運用排比,列舉一連串悅耳之聲,令人浮想聯翩,心旌搖盪。5.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同上)以賞月喻讀書,表達讀書所獲與閱歷相關的道理,深入淺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才華撐不起夢想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