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途百味

    從事餐飲行業我說說我的所見所聞:衛生管理非常嚴格的餐飲企業一般都大型餐飲或連鎖形式的,原材料講究當天食品當天使用,用不完直接報廢,廚師幹活戴口罩,生熟分開食品不放地上。這種企業比較少,社會大多數餐飲企業都能做到不用地溝油變質食材但會存在一些問題1濫用食品新增劑如瘦肉精 嫩肉粉2洗碗只清洗一遍沒消毒3很多食品是提前做好出菜分裝4點殺只是走形式,烤魚都是炸出來的5很多私房菜都外面買的成品

  • 2 # 啊張啊的vlog

    高二在火鍋店打寒假工,過年期間,很忙的時候,蔥蒜都是沒有洗的,直接切,用的是回收的油,每桌剩下的湯水都倒在一個大筲箕裡,把雜質與油水分離,然後把液體在一個很深的大鍋裡熬,有人攪拌,然後就把弄好的油弄在了新鮮的透明口袋裡,每次客人要紅湯就把這包拿出來,當著客人的年剪開,看起來是一次性的樣子,如果用手摸外面的袋子還有一點點熱。

  • 3 # 美食廣州

    如果一定要回答這問題,我會答餐飲業沒有什麼貓膩。至於上面有人陳述的種種坑消費者的情況,只能算是黑店,不能代表餐飲行業,其經營者也不配做餐飲人。

    餐飲行業已進入完全競爭市場,也就是說餐飲門店具備了可完全替代的特徵。餐飲經營者思考的是怎樣取悅顧客,提高復購率。誰也不敢低估消費者的智商。

    我說過,餐飲業是極需經驗沉澱的一個行業。在這行業中,有經驗的老闆會透過各種技巧降低經營成本,但他們想到的首先是顧客能不能接受,至少,我接觸的餐飲老闆都是頗具良心的,和他們探討計劃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顧客是否滿意。

    上面有回答說到,不要接受服務員推薦的菜,那都是坑人的,這一看就知道是外行。餐飲老闆首先考慮的是平衡廚房各崗位的工作量,加快出菜效率。所以從菜薄的佈局,到服務員的推薦,都在優先解決這一問題。現在很多餐廳都由部長負責點菜,就是因為部長更瞭解廚房各崗位的狀況,可引導點菜避免出品扎堆某一崗位,延長出菜時間。

    無可否認,有些菜式是設有服務員提點的,這些菜式通常也毛利較高,但毛利高並不代表坑顧客,大多數的情況是,因為經營者在這種食材上有資源優勢,可獲得較低的成本,為了保證綜合毛利而設定的價格,也是顧客可接受範圍內的,不存在坑。

    當然也有些事,大家還是要注意。例如朋友聚會,多喝兩杯,結賬時爭著埋單。就可能有服務員(部長)會報大帳數,你發現了就說計錯看錯,你沒發現時就吞掉差額,年前,我認識的一位餐飲老闆便是因此開除了一個部長。這方面大家還是要多個心眼,看清小票。

    最後送上剛出爐的點心,大家飲杯茶,靜靜心。不要讓太多陰謀論影響心情。

  • 4 # 使用者729568898481

    其實,每一個行業都會有所謂的裡世界,都會有一些行內人知道,而行外的人矇在鼓裡的東西。當然,餐飲行業也不例外了。

    第一,油的重複利用。

    比方說早餐店賣油條的,用來炸油條的油有可能是重複炸過很多次,甚至於有一個月。因為店家為了節省油的使用,會增加油的使用次數。這些油炸了這麼久,長期吃用這些油炸出來的東西,對身體不好。火鍋店也會回收辣椒油回來使用。

    第二,味精的使用。

    使用味精是餐館的必用招數,可以使菜品變得鮮美。現在的肉類都變得沒有以前的味道,人工催熟生長,所以用味精來調味。但是長期吃味精會對身體有不良的影響。

    第三,食材不新鮮。

    為了節省成本,用死魚死蝦做菜,用大量辣椒調味,來賺錢。

    第四,各種新增劑的使用。

    比方說牛肉膏,合成調料,增香的,增色的,為的是菜品的外貌好看,好吸引人氣。

    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5 # 無塵先生

    餐飲業的貓膩無非就是火鍋店回收油,酒店活海鮮換死海鮮,缺斤少兩,但這樣的行為只屬於個別商家行為。不能以偏概全。那些不良行為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前途。

  • 6 # 中餐網董鋒

    在這個忙碌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離充滿油煙的廚房,在餐館裡解決口

    腹之慾。可是,在餐館食物光鮮的外表下,又隱藏著哪些不能說的秘密?

    首先餐飲行業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向各位從業者致敬。

    高湯和新增劑不分家

    營養專家建議儘量少食

    其實,透過勾兌做高湯,已經是餐飲行業的秘密,不僅在火鍋店,在其它餐飲店,勾兌高湯也很常見,理由很簡單,大骨頭熬湯不僅成本高,而且費時佔地。

    勾兌本身並沒有錯,因為商業化、標準化的要求,傳統的烹飪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透過使用植物或者動物進行提取高湯精華的技術,也已經在國內外逐漸成熟。不少國際知名的連鎖餐飲,也是這樣標準化生產高湯,中央廚房統一提取,門店按比例勾兌。

    但為了儲存和鮮美,高湯精華里面少不了食品新增劑。而在市場上,還有一批產品完全是新增劑製成的,比如曾經的“一滴香”,做到了“點水成湯”。

    對於勾兌的高湯,浙醫二院營養科營養師金星提醒,外出就餐,特別是吃火鍋,最好不要喝這些所謂的高湯。“雖然沒有專門研究過,但畢竟裡面含有食品新增劑,能不喝最好不喝,在食用的頻率上也儘量少一點。”

    除此之外,高湯並非就是一個營養的代名詞。

    金星介紹說,如果真要喝湯,還是自己家做比較放心,燉湯也不宜過長時間,否則容易引起蛋白變質,燉料選擇有機肉和蔬菜為上佳。

    另外,肉湯也不宜過量飲用。因為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在燉制過程中脂肪會溶解在熱湯中,多喝湯容易增加血脂,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同時,肉湯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

    滋補湯的營養

    說餐館裡的滋補湯別看選單上寫著天麻、當歸、乳鴿、甲魚等補品,再配上少則58元、68元,多則幾百元的高價,裡面有多少營養?名目繁多的湯一些餐廳都是用最便宜的大棒骨熬製的湯底做成。那些豬蹄、乳鴿也是事先煮好,然後剁塊放人冰箱冷凍,需要端給顧客的時候,就把肉塊和藥材一起加入湯底,利用藥材的氣味掩蓋豬骨湯的腥味,就可以變化出各種各樣的高價湯了。滋補湯經常會用到味重的中藥,比如黨參、當歸等,就是為了給東加味。

    滋補湯煲得太久反而營養盡失,餐館裡的一些湯,一煲好兒天,裡面有的營養早就流失殆盡。反而一些現做的西湖牛肉羹、豆腐湯、西紅柿雞蛋湯等家常湯會更健康些。

    海鮮問題成隱憂

    一桌菜裡,最提檔次的就是魚蝦等海鮮。點餐後,總有服務員拿網兜撈出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讓顧客過目。可是,真正卜桌的,還是顧客所看到的那條魚嗎?

    “其實在很多餐館,那幾條活蹦亂跳的魚就是展示品,上桌的都是死魚死蝦。”從事餐飲工作20多年的王先生說,一般的餐館,海鮮類的流水量並不會太大,但是又必須買鮮活的撐門面,那剩下的死魚,就在顧客不知不覺間被端上了飯桌。顧客要真想吃新鮮的海鮮,最好選擇專賣海鮮的酒樓或人流量大的餐館,在這些地方水產品流動快,吃到不新鮮的水產品的機率也就相對要低。

    除了質量上不過關,餐飲店賣海鮮短斤缺兩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王先生直言不諱:一般來說,買1斤能給夠8兩就不錯了。有些不地道的餐館,說是1斤,其實也就五六兩。一般人覺得海鮮利潤高,其實並非如此。酒樓賣388元一斤的龍蝦,很可能進貨價就要200多元,再加上租金和人工成本,賣388元都未必有得賺,所以只能在秤上做文章。300多元1斤

    的龍蝦,短一兩就是30多元,而且,這部分可都是純利潤。

    顧客宴請時點海鮮是為了提高檔次,一般情況下也不好意思計較分量,而餐館就是抓住顧客的這種心理,才敢堂而皇之地短斤缺兩。

    質量、分量雙重問題

    自己在家炒肉時,無論廚藝多好,牛肉炒後就是褐色的,豬裡脊就是灰白色的。這是因為,加熱後,肉中的“血紅素”被氧化,就會變成褐色或淺灰褐色。可為什麼一些餐飲店中的肉菜顏色卻相當鮮豔呢?

    原來許多餐飲店中的肉都使用了髮色劑——亞硝酸鹽。根據國家標準規定,禁止亞硝酸鹽用於火腿腸等熟食製品中,但對於餐飲店用來炒菜並沒有限制。因此,一些不良餐飲店在炒肉菜前,會對肉製品“潤色”,這樣炒出來的肉口感鮮嫩,顏色也很好看。有一些餐飲店在製作“三黃雞”時也會加入色素,讓肉看起來更黃。還有一些冷盤,像海帶、海白菜、貢菜等,也是加了相應的合成色素,看上去更加新鮮漂亮。

    廚師做出的菜可能比你做得好吃,但是食物的顏色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餐館的菜餚過於鮮亮,很可能就是經過“化妝”的。且不說餐館菜餚質量存在問題,有些餐館在分量上也難以滿足顧客。短斤缺兩的事情時有發生。

    餐飲企業間,從來沒有統一的標準。同樣的菜名,餐飲店使用幾寸的盤子,是湯盤還是平盤,具體的分量有多少,只有端上桌才能知道。顧客在選擇大碗、小碗,點幾道菜時頭疼不已。類似“西芹腰果蝦仁”的盤子裡找不到幾個蝦仁;“黃瓜拌螺頭”的盤子裡螺頭少得可憐;滿滿一壺菊花茶,上面卻只漂著幾片菊花等不標準、不規範的經營方式更是隨處可見。

    在不少大城市,已經有要求餐飲店在選單上標明用料,並註明每盤菜的重量。餐飲企業儘快做到“以人為本”,對菜餚明碼標價、標重,對那些光靠宰客營生的店家會起到一定的約束和規範作用,也可以避免因分量不足而引起糾紛,讓顧客消費時心中有數。

    餐宴中的貓膩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趨向於把婚宴、生只宴等大型宴會交由酒店承辦。然而,由於在預訂餐宴時沒有相關協議約束,使得婚宴飯菜質量不盡如人意,如教量不足、質量下降等情況時有發生,並因此給喜慶氣氛新增一些不和諧因素,同時也損害了顧客的利益。

    “我參加過很多親朋好友的婚宴,然而,沒有一家飯店的婚宴萊品好吃,能讓我至今仍有回味。這主要是萊餚太差勁,又沒有特色。”在婚宴上,即便是萊餚分量少、味道差,礙於人情和麵子,來賓一般也會對此保持沉默。然而,正是由於婚宴主辦方和來賓的這種態度,助長了不法飯店的“黑心”,最終損害的卻是顧客的利益。

    婚宴菜餚出品量很大,由幾桌到幾十桌不等。因此,在質量上就不能夠保證。例如,飯店平時接待散客時,一道菜有一名廚師現炒,味道和質量都可以保證,而接待婚宴時,一道菜由一兩名廚師用大鍋一次炒出來,這樣做出來的菜的味道和質量肯定要差很多。

    飯店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通常在婚宴上會把倉庫積壓的肉菜、調料等物品使用上。另外,在婚宴原材料上也存在“以次充好”的現象。例如,婚宴上需要鮮蝦,飯店會買來三分之二的活蝦,然後再摻入三分之一的死蝦,這樣做可為飯店節約相當大的成本。這就是為什麼婚宴包席菜價在上漲,而飯菜質量卻出現下滑現象的原因之一。正常婚宴席面上的4冷4熱、4葷4素16道菜,免不了魚、蝦、肘子等菜,但蝦不鮮、魚肉不香、肘子變小,已在婚宴包席中司空見慣了。飯店婚宴上用的魚、蝦、肘子等原料,會比平時小一些,但價格卻翻了幾番。

    “由於菜品質量並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菜品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廚師的水平和使用的原材料。"飯店馬師傅說,至於菜餚的味道,更是取決於顧客個人的口感,不好界定差與優。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在飯店預訂婚宴菜餚時,只憑一份選單進行口頭約定,菜餚風味的要求,分量、質量等指標根本沒合同約束。

    02LIST

    “消費陷阱”,折扣優惠中的門道

    貪圖便宜是人的天性,許多餐飲店也正是抓住了顧客的這一心理,透過各種打折優惠活動吸引顧客前來就餐。殊不知,一些餐飲店以“打折”為名,而實際又以“最終解釋權由餐館決定”等理由推三阻四不兌現承諾。顧客稍不留意就掉進它們的“優惠陷阱”。

    打折針對特定菜餚

    在餐飲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客源,眾多餐飲經營者想出不少打折新花樣吸引顧客的眼球。為吸引更多顧客,一些精明的店家推出了諸如貴賓卡,金、銀卡及優惠卡等,只要顧客持這些卡,在消費時就可以享受餐飲店推出的優惠活動。但是也有部分餐飲店在吸引顧客的同時,在優惠卡上玩了些文字遊戲,許多優惠卡都暗藏貓膩。

    我原先手上有一張某咖啡吧的貴賓卡,卡上說明憑此卡可在該品牌的任何餐廳享受8.8折優惠,但並未說明在什麼情況下不能享受優惠。週末,我請四個朋友在該咖啡吧消費,點了四份套餐,每份25元。結賬時,出示了此卡,可服務員卻說消費的是特價套餐,不能參與此卡的打折優惠。選單上沒有註明這些套餐是特價套餐,更沒有標出原價和優惠價,在我出示了貴賓卡後才說是特價套餐,不能打折。更令人驚訝的是,該餐廳服務員也不能說出這些套餐的原價是多少。

    我朋友M小姐與6位朋友一起到廣場吃飯,裡面一家餐館表示憑某美食會員卡可享9折優惠。然而,買單時讓鄔小姐詫異的是,總費用489.5元的賬單打完九折後還剩474.7元!

    M小姐的就餐小票上顯示,賬單中有13個消費專案,其中僅5道便宜萊式可打9折,僅優惠了14.8元,而128元的招牌咖哩蟹、68元的老火靚湯等菜式都不享受任何折扣優惠。更為離譜的是,M小姐本來消費的費用是445元,打完折後還剃430.2元,但餐廳還另外收取了1O%即44.5元的服務費。

    對此,餐廳的一位服務員解釋稱:“海鮮、魚類和酒水是不打折的,這已經是行規了。幾乎所有的餐館和酒樓都是這樣做的。"的確,全國大部分餐飲店都是實行這樣的“打折規定”,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用低價折扣來吸引顧客,然而實際上這些餐飲店的折扣優惠僅針對寥寥無幾、價格便宜的幾道菜餚。

    優惠附加條件多

    雖然許多餐飲店都打出折扣優惠,但實際上很多優惠都“看得見、摸不著”。餐飲店以利益為重,為優惠附加了不少條件,比如優惠時間段、消費多少錢以上才給折扣等。顧客想要享受優惠也不見得就是件簡單的事情,更不是單憑會員卡、折扣券之類就行的。

    由於工作上的原因,馬先生平時到餐館就餐的頻率比較高,因此每個月的花銷比較大。 6月份,馬先生經常就餐的某餐館為吸引顧客,也推出了優惠卡。根據餐館的規定,持優惠卡的顧客就餐時可以享受8.5折優惠,馬先生便在該餐館辦理了一張優惠卡。但是讓馬先生沒有想到的是,這張卡暗藏貓膩。

    馬先生和幾位老同學在這家餐館就餐時,因為想到有8.5折的優惠,所以在點菜的時候,酒水也點了不少,總共消費780元。結賬時馬先生向服務員出示了優惠卡,按照“持優惠卡可享受到8.5折的優惠”的規定,馬先生只需付663元即可,而服務員卻收了720元的錢。被弄得一頭霧水的馬先生向服務員詢問到底是怎麼算的o服務員的解釋是,餐館給出的折扣只針對策金,而不包括其他消費,消費的萊金為400元,打折後應收340元,加上其他消費380元共計720元。馬先生就這事情向餐館的大堂經理進行了反映,得到的是沒有收錯錢的迴應。在與其理論時,“本店擁有最終解釋權”便成為了餐館的擋箭牌,對此馬先生也沒有任何辦法。

    在馬先生的優惠卡上面的確寫有顧客可以享受8.5折優惠的字樣,但是對於具體針對什麼內容並沒有明確地說清楚,如果一旦因此而發生糾紛,便演變成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尷尬局面。並且餐飲店有“本店對此擁有最終解釋權’’作為護身符,所以到頭來吃虧的還是顧客。

    送券容易用券難

    為吸引顧客,不少餐館紛紛打出“滿×元送代金券×元”的招牌,但眾多顧客在享受店家所謂的“二次讓利”時,卻遇到重重阻礙,送券容易用券難已成為普遍現象。

    武漢一位女士在一火鍋店消費滿300元后,得到了3張面值30元的代金券,仔細觀察發現,3張代金券上不但標註著不同的使用有效期,且說明只有單次消費超過80元時,才能使用此券。也就是說,謝女士還要光顧此火鍋店3次,才能完全享受店家先前90元的“讓利”。

    一位李先生也抱怨:他看到某餐館“滿200元返100元代金券’’的告示後,便進該餐館內消費,而在結賬時,卻被服務員告知:200元不能包括特價菜消費金額,雖然李先生消費21 8元,但其中卻包括15元和28元的兩個特價菜品,因此,實際消費總額不足200元,不能享受優惠。李先生認為餐館事先未作出宣告,涉嫌欺詐行為,而店家卻表示:對此“本店擁有最終解釋權”。

    不少餐館的贈券和使用代金券中均存在諸多附加條件,如首次消費總額不包括酒水、火鍋鍋底費用,使用代金券抵現金必須是現金消費,甚至限定代金券範圍僅限幾種菜品、主食等。對此,九成餐館事先未做出任何宣告。看來,越顯“實惠”的返券,越存在繁多的限制條件。一些圖眼前利益的商家正是抓住了顧客的圖便宜的心理。

    返券是餐飲業經常使用的一種促銷手段,由於一些餐飲店在代金券中未寫明消費限制等,顧客與店家時常會發生衝突。而相關部門對各餐飲店使用的代金券並沒有明確規定,顧客受欺騙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03LIST

    賺錢不易,額外收費成行規

    “怎麼餐費裡多出來十幾元?”“你們用了一次性餐具,每人2元!”在外就餐時,經常會碰上這類“冤枉事”。就餐前,有的飯店根本不向顧客打招呼,直接在結賬時收取。也有些飯店會事先告知,如果顧客不同意使用,則會提供重複使用,但據稱“消過毒”的餐具。除此外,還有些飯店明日張膽地收取服務費、茶水費,甚至是亂收費。

    餐具消毒費

    收取消毒餐具費是目前餐飲業的潛規則,也是頗讓顧客費解的一個行規。但是,北京、上海、香港等22家城市消協維權組織聯合發出《致餐飲企業的公開信》指出,向顧客提供消毒餐具是餐飲店應盡的法定義務。不管餐飲企業是否明確告知,另行收取消毒餐具費的做法都無法無據,侵犯了眾多顧客的公平交易權。

    王先生在某飯店消費時,飯店收取消毒餐具費用,在餐費外加收5元,王先生認為飯店就應該提供衛生的餐具,另外收費不合理,要求退回多收的5元。而飯店負責人則稱,消毒餐具上有明確告知,王先生可以不使用消毒餐具,王先生在就餐前沒有提出異議,飯店不承擔責任。類似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們來飯店吃飯,飯店就應該提供乾淨的碗筷,怎麼反而要我們埋單呢?”市民唐女士表示,她與家人在某飯店吃飯,店家提供給他們每人一套消毒餐具,並且每套要收1元使用費。但是唐女士發現,餐具的塑封上“乾乾淨淨”,廠家地址、QS標誌等一樣也沒有,用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消毒餐具是否真的消過毒。唐女士認為,顧客來飯店吃飯,飯店本來就應該準備好免費消毒餐具,現在飯店不僅不提供免費餐具,而且其提供的有償消毒餐具的實際衛生狀況也無法考證,這分明涉嫌強制消費。

    餐館、飯店應當為顧客提供免費餐具。這種餐具應當經過嚴格消毒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餐具的使用費本身已包含在酒、茶、飯中,不應另行收費。餐館、飯店向顧客提供一次性餐具應視為免費服務,顧客可以拒絕付費。

    附加服務費

    沒有事先告知顧客,悄然收取茶位費和服務費,也是商家欺詐顧客的一種行為。根據有關法規規定,餐飲店應提前將收費情況向顧客明示,餐飲行業應在餐館顯眼處懸掛或口頭向顧客說明茶位費、服務費等收費專案。

    陳小姐和朋友到漢口一家西餐廳吃飯,結賬時發現,賬單上有一項“15%服務費”的收費。服務員向她解釋,收取服務費是西餐廳通行的做法。數額不大,陳小姐就付賬了事,但陳小姐認為,行業內約定俗成的收費專案也應該向顧客說明,“應該提前告知顧客,因為服務費、小費在中國並不流行,如果不事先說明,就是侵犯了顧客的知情權,我覺得顧客有權利拒付。”

    對於收取服務費的問題,餐飲行業協會的負責人表示,只要經物價局審批透過,就可以收取。由於法規沒有詳細界定,所以不算違法,但是對於消費者權益來說是一種霸王條款。但是.如果餐飲場所對最低消費或者附加服務費作了明碼標價,而且顧客又願意去消費,這就構成了合同消費,顧客無權投訴。

    餐館常“犯迷糊”收錯賬

    當然,顧客遇到的餐飲行業“潛規則”遠不止找藉口額外收取費用等。一般地,當顧客用餐完結賬時,很少人會認真去仔細核對賬單,這無疑給店家留下了很大的鑽營漏洞。許多無良餐飲店就會有意無意地在顧客的賬單裡多算幾塊錢,比如將另一桌的的米飯、餐巾紙或者茶水費記在顧客的賬上。更有甚者,一些餐館會出現“犯迷糊’’收錯賬的現象。

    每次外出就餐,精明的王小姐都會在埋單時核對一下賬單上的消費金額,而且幾乎每次都能發現店家多算1~5元不等的費用。一次,她和兩個朋友在一家美食長廊吃火鍋,結賬時照例核實了一下賬單,王小姐發現多算了5元,原來收銀員把另外一桌的米飯、紙巾和小食都記到了她們的賬單上。

    李女士與朋友一行到海口海秀路一家海鮮店就餐時也碰到了類似的情況。她們點了涼拌黃瓜、涼拌木耳、鐵板茄子、炒空心萊等幾個平常萊,沒想到結賬時服務員卻要收1120元。

    李女士納悶兒了,除兩三道可以稱得上“貴¨的萊,怎麼算也算不到1000多元。於是李女士仔細地查起了賬單。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鐵板茄子明明標價38元,但賬單卻寫48元。李女士挺生氣,叫來領班討說法。領班稱價格寫錯是因為點菜的是一名新服務員,對價格不熟悉,所以出現了錯誤。雖然最後飯店退回了多收的錢,李女士說,今後外出就餐一定要留個心眼,仔細核對賬單,以免有些店家故意算錯賬多收錢。

    許多顧客就餐後並沒有核對賬目的習慣,尤其是請客的顧客,更不好意思當著客人的面對賬,所以一些餐館飯店抓住了顧客的這一習慣,一有機會就出手“猛宰”。

    04LIST

    小發票大文章,餐館“賺錢”有門道

    吃飯索要發票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很多餐館拒絕給發票的口氣“理直氣壯”,有些則拿一些沒法報賬、沒法刮獎的舊發票甚至假

    發票來搪塞顧客。面對稅務部門發行的有獎發票,餐飲店應對策略也是五花八門。這一張小小的發票,裡面到底包含了多少內容?

    餐館發票五花八門

    白先生和朋友在一家飯店就餐,一共消費了400元。結賬後,飯店給他的是傢俱店的發票。經白先生指出後,飯店服務員以為他要多報銷,居然給了一張1000元的其他飯店的發票。氣憤之下,白先生叫來了領班,領班解釋說,他們店的發票用完了,請白先生改日來拿。白先生用完餐離開時,領班前來說發票有了,並給了白先生現在手持的兩張發票。白先生認為,這家飯店的經營行為太不規範了。

    餐館為了逃避稅收,在發票上可謂是動了不少腦筋。一些不法餐飲店收集已使用過的發票,再提供給顧客重複使用,顧客打電話查詢時,就會出現發票已被查詢的情況。另外,市面上還存在一些克隆真發票的假髮票,查詢發票的名稱與發票上名稱一致,但發票是假的。

    不開發票商家給優惠

    自稅務部門推出有獎發票的鼓勵方式,消費後索要發票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為應對稅務部門的有獎發票,除推託發票用完、使用假髮票外,一些餐館還採取“暗戰”方式:給顧客打點折扣,或者送優惠券、飲料等,有些餐館甚至還以停車票代替發票,讓顧客放棄索要發票。

    很多中小餐館針對顧客的消費情況打折後不再給發票,而顧客對此也是樂於接受。某晚,劉小姐到附近的一家蒙餐館就餐,付款時服務員告知,此次消費了43元,如果不需要發票,可以抹去零頭只收40元。徵得劉小姐同意後,服務員在沒有開發票的情況下收取了40元用餐費。

    餐館的老闆透露,以前顧客很少索要發票,但是自從有獎定額髮票推行以來,索要發票的顧客確實比以前有所增加,因此,餐館收入也有所減少。有時候,針對一些顧客用餐後不主動索要發票的情況,他們也不會為其開具。對於一些顧客提出不要發票但是要享受一定的打折優惠,店主一般都會答應。而多數顧客也認為一般情況下,如果需要報銷才會索要發票,其他情況下,如果飯店同意打折,他們會選擇放棄索要發票。

    “有一天,我看到小區裡一家餐館打7.8折,便和家人前去就餐。餐後共消費了69元,我要求餐館給發票,卻被告知因為菜品已經打過折,所以不能提供發票。"姜女士講述了自己遭遇的餐飲行業“發票潛規則”。有些餐飲店為了吸引顧客,長期對酒水、菜品進行打折。但又為了控制成本,所以便變相採取“打折不提供發票”的形式。

    刮獎發票推出前,張先生就常到深圳市福田區一家酒樓吃飯。有次單位同事聚餐,吃了好幾百塊錢的飯菜,結賬時叮囑店員開發票。但是店員口頭答應得很好,找零時給了厚厚一疊停車票來,都是5元一張的,店員輕描淡寫地解釋說,“本來店裡的發票用完了,看你們是熟客就幫你們找了些停車票來。"張先生的同事聽後據理力爭,稱給發票本來就是應該的,不給發票屬於違法行為,怎麼到了這家店就變成了“幫”顧客找停車票呢,感覺顧客欠了店家好大一個人情似的。雙方的爭吵引起了其他顧客的圍觀,店員自知理虧,從櫃檯翻出發票本,扯了幾張其他酒樓的發票搪塞過關。

    餐館不開發票的背後

    隨著稅務部門監管的加強和人們索要發票意識的提高,大部分大中型餐廳飯店都能在顧客用完餐後出具發票,但在一些中小餐館也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對不起!我們是小本經營,沒有發票!”“給你打個折,送瓶飲料,別要發票了!”“發票剛用完,給你打個收據,過段時間再過來換!”……這些餐館究竟為什麼不願意給顧客出具發票?

    原來,餐飲業繳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估稅,就是按照飯店申報的營業額來每月繳納固定稅費;另外一種是採用機打發票,按照發票總額來收取稅費,發票越多,稅費也就越高。一般情況,餐飲業要繳納的稅費包括營業稅、所得稅等,合計大約是7. 5%,也就是說每提供100元發票,酒店要大約繳納7.5元錢的稅費。

    稅務部門對個體工商戶實行的是定稅制度。一個月向稅務部門繳納多少稅款,就領取多少發票,為了取得更大的利潤,店家總會盡可能地減少拿發票的數量。但如果生意好,發票不到月底就用完了,繼續用就得去購買。如果連續三個月到稅務部門購買發票,稅務部門就會據此提高他們的定稅額度,這顯然是他們所不願意的。

    估稅的情況,飯店要向稅務部門購買發票,每本工本費是5元,超過定額稅費後,要加收一定的稅費;而機打的發票,因為是跟稅務部門聯網,稅務部門會及時監控,有些飯店為了逃稅,也就是採取一些小恩小惠來儘量少開發票。

    為什麼出現一些酒店提供其他單位發票的情況?答案是,一些飯店遇到了非要發票的較真顧客,又不想多繳納稅費,只得借用其他單位的發票,甚至使用假髮票來糊弄顧客。

    05LIST

    觥籌交錯間,酒水狂“圈錢”

    親朋好友聚會,上館子吃飯總要來兩杯酒才夠盡興。喝酒碰杯儼然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在這觥籌交錯之間,店家早已把大筆大筆的利潤放進了口袋。

    酒水中的那些費

    酒水進場費、開瓶費等,可以說是餐飲行業一個公開的秘密。飯店的酒水比零售店要貴好幾倍,這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但長期以來,顧客都單純地認為,這只是餐飲暴利的表現。其實,進店費更是飯店酒水價格偏高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般酒店酒水利潤佔總利潤的比例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40%左右。其中主要包括廠家或經銷商支付的少則數萬元、高則數十萬元的“進場費”、“贊助費”、“宣傳費”。而支付得起進場費的,一般不是低端或市場認知率非常低的品牌,因此進場費爭奪戰往往都在中間檔次的酒水品牌中最為激烈。

    “現在不少餐廳規定,如果廠家想讓自己的酒水進店,就要支付進店費,一款酒一年的價格從幾萬元到二十幾萬元不等。啤酒、白酒、紅酒都是這樣。”對此,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這只是導致廠家的成本增加,與顧客有什麼關係?一家酒廠的負責人解釋道:“是否支付進店齎,與飯店的收酒價格關係緊密。同樣的一箱酒,如果不支付進店費,飯店就會按照四五十元一箱收購,如果支付的話,收購價格就有可能達到70元。這高出的價格,最後就是由顧客來承擔了。”而餐廳從中賺取的進場費往往數額不菲。

    另外,開瓶費也是商家常用的一種手段。在很多餐廳,自帶酒水,就要收取開瓶費。一瓶酒的開瓶費是多少?一家餐廳老闆介紹:“一般來說,一瓶白酒的開瓶費在5 ~10元之間,啤酒少一點,0.5元、1元、1.5元不等。”據透露,中等規模的餐廳,一個月收到的開瓶費也能在千元以上。

    酒水寄存逾期作廢

    到KTV消費過的人都知道,顧客沒有喝完的酒水,KTV都會提供免費的保管服務。不過,這項服務背後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喝完或者帶走或者續存,否則就會被KTV“處理”掉。所謂的“處理”,就是顧客手中的憑條會自動作廢,而寄存的酒水也會因此被“充公”。

    某晚,鄭州市民李先生和朋友在經三路上一家KTV唱歌,結完賬時,發現還有幾瓶啤酒沒有開,他想退掉,卻被該場所的員工告知不能退錢,只能寄存或帶走。李先生便將酒水存在了迪廳內。

    當李先生再次來到這家KTV時,想把自己存的啤酒取出來,沒想到卻被服務員告知,存的酒已經過期了。“這是我買的東西,是我的私有財產,怎麼能他們說了算?”李先生很是生氣。既然酒是自己出錢購買的,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KTV無權處置。再說,既然設定了時間期限,KTV是否應該在快到期時打個電話過來提醒一下,或者加收一定的管理費c而

    不能在沒徵求他意見的前提下,說作廢就作廢。

    不僅在KTV、酒吧,九成娛樂場所都有類似規定,存酒期從一週到兩個月不等,逾期不取便作廢,酒水將由娛樂場所自行處理。對存酒限定儲存期等限制條件,幾乎是KTV、酒吧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以酒吧為例,大型酒吧一到週末就人山人海,座位非常緊俏。顧客消費存酒,現場的買酒量自然會有所下降,所以酒吧就出此對策。

    酒瓶所屬權

    在飯店用餐後,顧客一般不會在意留下的空酒瓶,而飯店也習慣將酒瓶的回收費作為自己利益的一部分。在這種約定俗成下,顧客農先生的較真,讓空酒瓶的歸屬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爭議。

    某天晚上,農先生和朋友在一家飯店就餐,喝了一箱啤酒。買單時,農先生提出,這一箱空酒瓶可以回收,要求從賬單上扣除酒瓶回收費。被餐館老闆回絕後,較真的農先生便要將空酒瓶帶走,不料又遭拒絕。

    雙方因此起了爭執。農先生認為,自己花錢買的啤酒,酒瓶自然也包括在內,理應屬於自己。“顧客要求用酒瓶回收費抵餐費還是頭一次遇到,也沒聽說在其他飯店可以這麼做。”該餐館老闆說,顧客買酒都是在飯店裡喝,價錢裡並不包括空瓶。

    小小酒瓶對於飯店究竟有多大的利潤?以農先生就餐的餐館為例:店老闆說一天能夠銷售約200瓶啤酒,以每個啤酒瓶0.2元的市場回收價計算,一個月就從啤酒瓶上獲利約1200元。但對於顧客來說,少量的酒瓶並不值錢,而且不方便攜帶,所以一般不會在意空酒瓶的處理。如果是一些生意好的酒店,空瓶回收費更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謝絕自帶酒水

    “謝絕自帶酒水”一直被稱為餐飲業的第一霸王條款。在餐飲界的努力下,已經獲得較大改善,但仍無法杜絕這種“潛規則”。酒店為何要拒絕顧客自帶酒水而由他們供給呢?因為酒店賺錢的主要財路就在酒水上,而飯菜的利潤可以說是不怎麼大的。比如,一瓶在市面上價值30元左右的白酒,在酒店裡的飯桌上的價格就是60元以上;一瓶100元左右的白酒,酒店就能賣200元以上。一位多年從事餐館經營的老闆說,酒水的高額利潤是一些酒店餐館謝絕顧客自帶酒水的主要原因。一般酒店餐館的酒水利潤為其批發價的90%——150%,飲料利潤在200%一300%。

    市民吳先生表示對這一霸王條款感到不能理解。“我經常要陪一些客戶去相對高檔些的飯店就餐,但這些飯店大多都在門口醒目的位置寫明‘謝絕自帶酒水’。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只能購買飯店提供的各種酒類、飲料,但這些酒水的價格實在是貴得有些離譜,有些的售價竟然相當於超市同樣商品售價的兩三倍。"一家餐館的老闆解釋:在激烈的餐飲競爭環境下,酒樓是靠飯菜和灑水賺錢的,其實菜品利潤已經非常單薄了,如果酒水不能多賺點錢,酒店的利益就要大打折扣。

    廢棄瓶蓋可換錢

    娛樂圈有“潛規則”,酒水銷售也有“潛規則”,以往被人們視為廢棄物的酒瓶蓋,其中也蘊藏“商機”o它有時可以用來兌換禮品,有時甚至可以直接兌換成現金。

    顧客在酒店消費時很可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點了某個品牌的酒水後,服務員卻告訴說沒有這個牌子,然後積極推薦另一個牌子的酒水。這種平日裡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現象,實際上卻暗藏“貓膩”。

    在顧客眼中視為棄物的瓶蓋,經服務員的手一轉,就能變成“寶”。在酒店做服務員的小劉說:“小小的瓶蓋,積少成多,一個月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一般而言,啤酒瓶蓋最便宜,一個少則0.5元,一般情況下為1元;白酒瓶蓋“利潤”最高,但也要因酒而定,最便宜的3元,還有5元、10元、20元,甚至30元的。生意好的酒店,如果服務員“業績出色”,平均一天賺二三十元不成問題,一個月下來,瓶蓋費少則五六百,多則七八百,快趕上一個月的工資了。

    小小瓶蓋,竟有如此高的回扣,而這麼高的瓶蓋費又是誰來買單呢?

    “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了。"酒店負責人說,瓶蓋費禍起小酒廠,他們迫於市場競爭壓力,便心生奇想,用瓶蓋費“賄賂”服務員,目的就是讓服務員多推銷他們的酒水,開啟銷路。但生意人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瓶蓋費早已加入酒價中,例如一瓶60元的白酒,其中已經包含了幾元甚至幾十元的瓶蓋費,而這高出的瓶蓋費則需要顧客掏腰包。

    06LIST

    最終解釋權屬餐館,選單中的秘密

    以“選單解釋權屬餐館”、“圖片僅供參考,實物為準”等為藉口,一些餐館在選單上打主意。一道菜有不同的價格、上桌菜品有時候與選單上的圖片毫不相干等事情也時有發生。解釋權在餐館,顧客碰到這種事常常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同菜不同價

    不少酒店大廳和包間雖然選單相同,但是菜價卻有差別。包間選單上的價錢普遍高於大廳的選單。酒店交營業稅時一般都包括酒水的稅,但是如果把利潤和稅款加到顧客的酒水上,顧客不願買,所以不少酒店都是見客下選單,用兩色選單折算“包間費”。

    一進包間,服務員就抱著一本大紅色的選單跟了進來。“你們這兒能自帶酒水嗎?”丁先生問。“可以”見丁先生從包裡拿出了一瓶白酒,服務員來了句“我去幫您拿杯子”,就拿著選單退了出去。當丁先生欣喜之時,服務員夾著選單、拿著杯子進來了。開啟選單一看:椒鹽花生米15元、宮保雞丁28元……不對吧?一個朋友忽然覺得這本選單的封面是棕紅色的,而服務員剛才拿進來的是大紅色的。朋友到大廳服務檯取來一本大紅色的選單,上面標明:椒鹽花生米8元、宮保雞丁15元。“這是怎麼回事?”看著兩本顏色不一的選單,服務員支吾了半天。

    同樣,遼陽市張先生帶朋友去他經常光顧的一家餐廳吃飯時也碰到這樣的問題。因為人多,張先生訂了個包間,結果服務員拿上選單,他發現菜價與平日不太一樣,就詢問服務員怎麼價格變了,服務員稱,最近菜以飯店配菜為主,結賬以桌為單位,可大多數選單上只有萊名,顧客對魚有幾斤、蟹有幾兩、蝦有幾隻都不得而知。

    不少選單“圖過其實”

    選單配圖風靡一時,不管是中小型餐館,還是高檔酒店,越來越多餐飲店都給選單配上了圖片,讓顧客在點菜時一目瞭然,即使是路邊的米線店、拉麵館,牆上也貼有設計精美的讓人垂涎三尺的圖。然而一些飯店的菜品實際上卻很難達到圖片上的效果,明明一些肉類為主的菜品,上桌後肉類卻成了零星點綴,透過這種主料、配料的顛倒,從而達到節減成本的效果,侵害了顧客權益。

    顧客丁先生和朋友去飯店吃飯,點菜時服務員推薦說菜譜中有一道手撕雞,葷素搭配,價格也十分合算。就這樣,趙先生點了這道手撕雞。不一會兒,服務員開始把菜一一端上桌,丁先生和朋友吃驚地發現,這道手撕雞與菜譜上的圖片相比,完全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圖片中的手撕雞,肉塊和素菜明顯是一起炒制的,醬色的雞塊配上幾種時令蔬菜混在一起,看上去十分可口,而以雞塊為主的搭配也符合手撕雞這個稱呼,可眼前鍋裡除了雞塊乾癟且明顯是擺放上去的以外,底部全都是混炒的蔬菜。

    從菜譜上看色香味俱全的手撕雞,端上桌時卻成了另一個模樣:雞塊、蔬菜既沒有一起烹炒,菜譜上佔主要地位的雞塊也成了搭配。面對丁先生的質疑,服務員解釋說菜譜上已經標註了圖片“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更離譜的是,丁先生在附近相鄰的飯店看到,兩家飯店的不少相同菜品的配圖竟然一模一樣,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為兩家飯店是一個老闆開的呢!

    飯店選單頻現“時價”潛規則

    同一家店,同一套菜,間隔不過兩天,價格卻有天壤之別。深究其因,都是“時價”

    設的局口多數飯店給海鮮、時令蔬菜及時令果汁定價為“時價”的情況並不少見。

    2月份,陳小姐跟朋友兩人去一家餐廳吃飯,邊品嚐美食邊回味大學時光。晚餐後,服務員遞上的收銀單把她嚇了一跳。兩個人,6個萊,竟吃掉了近1000元。而她在前兩天,用同樣的菜譜宴請一名客戶時,價格只是現在的一半。

    “你點的‘6月黃’最近價格波動很大,還有明蝦,昨天和今天的進價每公斤就差了近10元,所以價格會有些偏差o”面對質疑,服務員指著菜譜上的“時價”兩個字進行解釋。雖然得到了解釋,可陳小姐仍感覺“像吃了一隻蒼蠅”般不舒服。

    07LIST

    賺錢有新招,“鮮榨果汁”行規多

    當一紮扎、一杯杯帶著濃郁果香,泛起果肉泡沫的芒果汁、木瓜汁、玉米汁等端上餐桌時,很少有顧客會想到:許多酒樓、星級賓館銷售的所謂鮮榨果汁,並非全用新鮮水果現場榨汁,而是以少量水果兌人大量水和新增荊調配而成。據商家稱,“鮮榨果汁”製作已經高度專業化,其中有相當的“科技含量”。所謂的“鮮榨果汁”,並非是完全由水果榨成,其實只是商家吸引顧客的一個幌子。

    鮮榨果汁不“新鮮"

    武漢市王小姐與朋友一起吃飯,去的是單位附近一家中檔餐廳。點完菜大家商量喝點什麼,服務員在一旁熱心推薦,“不喝酒的話,可以喝果汁。"她稱,餐廳裡的果汁都是完全用鮮水果榨的,果汁富含營養、又健康又開胃。酒水單上木瓜汁、西瓜汁等是48元/扎,奇異果汁58元/扎。選來選去,48元一紮的鮮榨西瓜汁得到了王小姐她們的一致認可,這年頭健康最重要嘛。

    席間大家聊得很開心,鮮榨西瓜汁下的也很快,喝完西瓜汁,王小姐拿餐巾紙擦了擦嘴,但在餐巾紙上卻發現了一些紅色的印跡,這個紅色看起來不太自然,如同口紅一般,王小姐有些懷疑,難道這西瓜汁還添加了別的東西?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她又試著用餐巾紙在裝果汁的玻璃杯內壁上擦了一圈,結果餐巾紙上立刻留下了一片鮮豔的紅色!毫無疑問,這個鮮榨果汁肯定添加了別的配料。

    餐廳的服務員表示,因為做真正的鮮榨果汁是件相當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一般的餐館做起來恐怕會有很大的難度。第一,從水果中直接榨果汁,要想提高出汁率很困難,成本相當高;第二,鮮榨的果汁很容易變色,放幾分鐘就變色,質地不均勻,還容易發生沉澱,這可不容易解決;第三,由於季節因素,原料不斷地變化,鮮榨果汁的品質很難保持一致,甚至有些原料會斷檔。

    而顧客呢?早就吃刁了嘴,既不能接受果汁變色的事實,也不能接受鮮榨果汁不夠甜、不夠香、不夠均勻、不夠穩定的事實,讓他們等很長時間才能喝到,自然更不能忍受。在這種情況下,就只好由“科技”提供解決方案了。

    餐廳“鮮榨果汁”的原料一般從經營飲品原料的商店就能拿到。商店裡這些原料可謂應有盡有:各種口味的優果粉、果味濃縮汁以及名為“鮮榨果汁伴侶”的配料。此外店裡還有增稠劑、增酸劑、苯甲酸鈉、日落黃、亮藍等10多種配製“鮮榨果汁”的新增劑銷售。原料店老闆說,店裡賣的各種原料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不少銷售鮮榨果汁的飯店、飲料店都從他這裡進貨0 1瓶l升的果味濃縮汁批發價格IO元至40元不等,1升濃縮劑可兌12升水,製作鮮榨果汁時,再榨少量水果汁,配上優果粉,很有賺頭。

    鮮榨果汁的“技術含量”

    由於真正的鮮榨果汁技術含量高,且質地、口感不好,難以滿足顧客的要求。許多餐廳一般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制成“鮮榨果汁”——濃縮果汁調配。以濃縮果汁為主,配少量鮮果榨汁,然後加糖和水稀釋一下。這種做法不違反道德,也不會引入什麼汙染。不過,這種果汁的成本仍然顯得高了些。還有成本更低廉的路子:現在的水果香精味道足以亂真,用糖、酸、增稠劑、水果香精、色素等兌水來配果汁,實在是輕而易舉。

    大多數顧客都喝過果珍。它在配料表上誠實地告知人們,它是一種完全靠20多種原料人工調配而成的、有很高技術水準的水果味飲料。然而,它的風味之好,實在是超過我們日常吃的橘子和橙子。在市場上,純果汁永遠賣不過只含10%果汁的果汁飲料,因為鮮水果不是按人類的口味精確設計出來的,而果汁飲料卻可以做到按大眾口味來調配。

    既然顧客喜歡那些風味“純正”,儲存容易,又非常時尚的果汁,專業公司自然可以透過技術手段做出來。這一點也不奇怪,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法規禁止這種做法。雖然“果汁伴侶”裡面的新增劑都屬於國家許可的新增劑,但仍需要嚴格控制其使用量。

    其實,使用食品新增劑來配製水果味飲料並不是罪過。市場上很多飲料就是這樣配出來的。關鍵是,它的鮮果汁成分大打折扣,而新增劑含量較多,卻打著“鮮榨果汁”的旗號來糊弄顧客,這就是一種欺詐行為了。

    鮮榨果汁利潤高

    隨著健康風越刮越盛,顧客去酒樓就餐,鮮榨果汁往往成為飲料類的首選。可一紮這樣的果汁,在城市各大酒樓的售價一般都在40一60元不等。它們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

    李先生在一家酒店吃飯時,點了服務員推薦的鮮榨玉米汁,結賬時發現一杯玉米汁競收了68元,他懷疑是否弄錯了就拿來酒水定價單驗看,這一看嚇了一跳,最便宜的鮮榨西瓜汁也要48元,而鮮榨木瓜汁價格更是高達200元。李先生感到不可理解,不過是一點水果榨出的汁為何會賣那麼高的價?一般,大中型酒店的鮮榨果汁價格的確不低,最低的也要

    賣到15元一杯,就餐顧客大多覺得其價格高得離譜。

    對此,一家海鮮酒樓內的負責人解釋,酒店內的鮮榨果汁製作講究,原材料都是選最好的。比如一紮750毫升的橙汁,需用到5—6個正宗的進口新奇士橙。一般一公斤橙子才能榨出一紮果汁,每斤橙子售價8.10元,就需20元;再加上水電、員工工資等成本,酒店幾乎不賺錢。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所謂成本高只是酒店給出的藉口。鮮榨果汁的定

    價是綜合考慮酒店的檔次、人工服務成本、原料成本以及投資利息等多方面因素而制定。也許一紮果汁的成本是不高,但是酒店推薦得把種種因素都考慮進去,不可能做什麼價,賣什麼價。

    在酒樓製作鮮榨果汁的周女士坦言,如果偷工減料的話,一紮售價48元的鮮榨果汁,酒樓可賺近40元。周女士說:“一般做橙汁,一隻橙子就可搞定,再加上一點糖漿,原材料成本不過二三元。即使再算上購買榨汁機器、員工工資等成本,不過10元左右。如果是果汁製造商在酒樓駐點,利益一般對半分。”

  • 7 # 香花姐

    看到這個問題就有點心塞了。

    本來我一直就不太喜歡去外面吃飯的,一直被各種地溝油,什麼死雞鴨,各種新增劑給嚇怕了。儘管有些需要購買的也是充斥著各種不安全的擔心,但是好過這些著實讓人吃了就倒胃,甚至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的。

    前幾天,因為出去走親戚喝喜酒,也是因為沒有吃飽,然後我們就想順路回來吃一點夜宵,去到一家我們之前去吃過的,還是很不錯的,當時就點了兩三樣菜,其中有一樣就是炒花甲,當我們點完菜,那個老闆娘才進去,就有另一個服務員端著菜朝我們這一桌走來,當下我心就想這麼快嗎,難道是提前炒好的?當時心裡就有疑問了,後來我們就嚐了一下,吃著嘴裡根本就不是那個味道,更別提有鮮味了。後來我拔開看了一下,幾乎沒有幾個是有肉的,重點就是花甲都是兩瓣分開的,沒有一個像我們自己炒的那樣自然開啟的,後來問那個老闆娘為什麼是這樣的,她當時一愣,說我們都是開啟的,怕你們說有沙不乾淨。後來我們也沒有再吃了。

  • 8 # 衝出心弗

    一,地溝油還是在用,說是沒用其實還是用,而且毫不做處理,就直接再用。

    二,用的材料是一點都不新鮮,商家為了節約成本,用的都不是新鮮的肉和蔬菜,肉都是熟肉,都是在批發商那裡進這種熟肉,為了節約上菜時間,而且儲存方式尤其簡陋,還有一些蔬菜不是當天的,都不新鮮了 第二天還是繼續用,把壞了的地方摘了,然後還是繼續用。

    三,一些小餐飲店,為了節約成本什麼的,餐具一般雖然放在消毒櫃裡,卻從來不開,而且洗碗有時都不咋用熱水,有時候顧客就會感覺到餐具油,就是不乾淨。

    四,我發現一般小餐館對於衛生這方面毫不關心,只是為了盈利,一點社會價值觀都沒有 像許多炊具都是長久不換。

    五,最可怕的是,有些食物掉到地下,又撿起來,還有一些客人沒吃完的食物也回收回來,二次利用。

    最後希望從事餐飲業的各位能夠為他人著想一下,不要辜負人們對美食的追求。。。

  • 9 # 駭客帝國4

    主要是你知道以後可能以後都不太想去美食街吃了!

    1.“一滴香”成為行業氾濫現象。(火鍋底料裡面都有)一滴香是劣質香劑,化工合成,違法制品。

    2.你看到紅但不辣的紅油辣椒,基本“辣椒精”。辣椒精的副作用:對面板、眼睛、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有損傷。

    3.飯點那麼忙,“一天到晚不刷鍋”也看不出來。甚至“不刷碗”忙的時候碗用清水沖洗一下,油珠子還在碗邊緣。不講細菌滋生,殘留致癌物還敢吃嗎?

    4.即使你的菜中有蟲子,老闆只會跟你說換一盤新的給你,有蟲子那盤是不會倒掉,蟲子剔除後繼續給下一個顧客。

    5.今天沒賣完還剩許多菜,“隔夜菜”便是常事。

    6.不洗菜反而能使菜擺放更長時間。(麻辣燙類除外)

    7.桌上的醋壺裡基本都是“醋+礦泉水”勾兌,味道基本無異。

    8.燒烤攤旁垃圾桶裡的肉串在沒人的時候撿起來沖洗掉灰塵,明天接著烤著賣。幾塊錢的小本生意,誰會捨得丟呢。

    9.哪裡會有商家天天熬製新鮮大骨,“豬骨精”、“豬骨膏”、“罌粟粉”使湯更濃。都是禁用的食品新增劑,對身體危害很大。

    10.如果你一直在前臺催促,那麼你的菜可能會被服務員另加“調料”。如“口液”、“鼻液”等。

    反正,吃不死人就對了。

    那麼如何選擇安全可靠的就餐環境?

    1.餐館應具有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衛生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等權威認證證書。

    2.餐廳入口處一般懸掛有食品量化分級管理標識牌。牌上有ABC三個等級,儘量在A級或B級。

    3.可以走進食品加工區看衛生情況。否做到生熟分開,加工用具、容器有明顯區分標記,清洗池是否明顯標明洗魚、洗肉、洗菜。

    4.從業人員要佩戴有效健康證或將其擺放在餐飲單位醒目位置。

    5.全國統一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電話“12331”,消費者權益保護電話“12315”等。

  • 10 # GRIDMAN

    我也爆一個黑幕,火鍋底料回收。

    我以前在火鍋店做過幾天兼職。

    火鍋,凡是帶辣的鍋底,比如九宮格、鴛鴦鍋等鍋底,都是回收的。

    廚房裡面有一個專門的大桶,上面有一個篩網,服務員收臺的時候,把鍋底端到後面,辣湯鍋底全部倒桶裡,食物殘渣就過濾下來了,辣湯就到桶裡了。然後在那桶裡再加一些火鍋底料就可以了(因為鴛鴦鍋有清湯,所以味道就變淡了,需要再加一點底料)。

    說一個趣事。有一個顧客在鍋裡吃到不是她點的菜,她就問那上菜的,說這鍋底是不是一次性的?上菜的先說不好給你換。顧客不依不饒又問,然後上菜的就耿直地說,不是一次性的。

    清湯鍋底是倒掉的,只有辣湯鍋底回用。

    一個鍋底四五十塊錢,結果還包含了許許多多人的口水和剩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有些明星的慈善行為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