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觀 刈 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賞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這從詩題上可看出一點端倪。“觀刈麥”就是“看人家割麥子”的意思,既然是“觀(看)”,那就必然含有很重的敘事成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來“觀”的。

    首先,作者設定了一個背景。南風吹拂、麥翻金浪的五月,是農民倍加繁忙的季節。可別小看這頭兩句,它既點出農民終年勞碌、從無閒日的景況,又寫明農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更加忙碌的實情——這不僅啟引了下文,而且為揭示主題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然後,作者描繪了一個場面。道路上,一家一戶的婦女和小孩,挑著盛放飯菜的食具、提著水壺,去給正在割麥的家人送飯送水;田地裡,那些青壯男子,只顧埋頭不停地收割:哪怕腳下暑氣蒸騰、背上烈日烘烤,哪怕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他們都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天日子長好多幹點兒活。這是一幅多麼繁忙緊張的“農家搶收圖”啊!但在這裡,我們不能只是從中看到農民勞作的辛苦場面,還要想到它背後隱含的一些東西。

    接著,作者特寫了一個細節。一個懷抱嬰孩、手提破筐的農婦,正在撿拾別人遺落的麥穗。詢問她的家境,原來是家裡的田地都為交賦稅給低押光了,家裡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穗來充飢,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深深的悲傷。詩句中的“遺穗”、“敝筐”、“飢腸”等詞,令人浮想聯翩;特別是“稅”之一字,更是點出了農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至此,我們才明白“少閒月”、“人倍忙”、“不知熱”、“惜日長”的真正原因,我們才知道作者在詩中要揭示的深刻主旨——直刺當時社會繁重的賦稅制度!

    最後,作者闡發了一個議論。作者結合自身,將自己的舒適生活和農民的痛苦遭遇兩相對照,心裡感到萬分愧疚,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者從“觀刈麥”這個特定視窗,看到了農民苦痛生活的全部,從而傳達出一種對農民深深同情的思想感情。

    綜觀全詩,我們還是應該抓住“觀”字,因為它是解讀全詩的一把鑰匙,是詩眼。試想:如果作者不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不同情農民的悲慘遭遇,他會去“觀”嗎?如果作者不體察民情、不深入農民生活,他能去“觀”嗎?如果作者不洞察社會的弊端、不希望引起統治者的注意,他要去“觀”嗎?……

    是啊!《觀刈麥》——我們不能只是單單看到“割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壽命最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