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魚沒有刺,鱘魚體內只有一根乳白色的軟骨。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禁止食用的。平時吃的應該是養殖的鱘魚,鱘魚除了一根乳白色的軟骨除此之外全是肉,它的軟骨也是可以吃的,而且營養價值較高,有“鯊魚刺,鱘魚骨,食之延年益壽,滋陰壯陽”之說。
資料擴充套件: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魚綱鱘科的魚類。常見個體50-300千克,最大個體可達600千克,體長平均約40釐米,最長達230釐米。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 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洩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中華鱘是底棲魚類,食性非常狹窄,屬肉食性魚類,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在海洋主要魚類為食,甲殼類次之,軟體動物較少。中華鱘幼魚主食底棲魚類蛇鯤屬和蛹屬及鱗蝦和蜆類等,產卵期一般停食。
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迴游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擊,才回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後待幼魚長大到15 釐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長。
中華鱘生命週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分佈於中國、日本、南韓、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和北韓。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現。
中華鱘魚沒有刺,鱘魚體內只有一根乳白色的軟骨。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禁止食用的。平時吃的應該是養殖的鱘魚,鱘魚除了一根乳白色的軟骨除此之外全是肉,它的軟骨也是可以吃的,而且營養價值較高,有“鯊魚刺,鱘魚骨,食之延年益壽,滋陰壯陽”之說。
資料擴充套件: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魚綱鱘科的魚類。常見個體50-300千克,最大個體可達600千克,體長平均約40釐米,最長達230釐米。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 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洩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中華鱘是底棲魚類,食性非常狹窄,屬肉食性魚類,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在海洋主要魚類為食,甲殼類次之,軟體動物較少。中華鱘幼魚主食底棲魚類蛇鯤屬和蛹屬及鱗蝦和蜆類等,產卵期一般停食。
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迴游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擊,才回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後待幼魚長大到15 釐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長。
中華鱘生命週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分佈於中國、日本、南韓、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和北韓。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