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南老A

    潮汕是中國歷史最複雜的語言 想學 難了 不過我是潮汕本地人 我見過個外地的 來了10幾年就會說了

    白話外省來的只需1年最多就學會 ..

    潮州話音節包含聲母、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

    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潮州話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

    和例字。

    潮州話聲母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有濁塞音(濁爆破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

    語不同,其濁塞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子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 [b] 和 [g] 其實分別

    是前鼻化子音(Prenasalized consonant)[ᵐb] 和 [ᵑg]。潮州話和其他閩南語分支,都是少數保留

    濁塞音的漢語方言。潮州話特色之一,就是沒有唇齒音。

    除了聲門塞音,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子音都可以是聲母。聲門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 -h 表示。

    然而,有些音節沒有子音聲母,也就是零聲母。潮州話聲母共十八個,包括零聲母。

    四呼當中,潮州話有開口、齊齒和合口呼,故此韻頭(介音)有 [i] 和 [u],但並沒有撮口呼。

    韻腹是唯一必須存在的音節元素,故此也是音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母音、鼻化母音或成音節

    子音。潮州話並沒有韻尾[-n],下列拼音中以 n 為尾綴的韻母其實表示鼻化韻。母音韻腹有四個,

    分別是 [a]、[o]、[e] 和 [ɯ]。絕大部份音節以母音為韻腹,但有一些音節不含母音,而是成節子音

    雙唇鼻音[m] 和軟顎鼻音[ŋ]。

    母音韻尾共三個,分別是 [i]、[o] 和 [u]。子音韻尾共五個,包括塞音 [-ʔ]、[-p̚] 和 [-k̚],以及鼻音

    [m] 和 [ŋ]。

    子音音節:m [m̩] 唔,ng [ŋ̍] 黃。

    潮州話中沒有齒齦鼻音[-n] 之韻尾(小部分地區有此韻尾例外),故潮州話拼音方案以 n 附加於元

    音之後表示鼻化韻,讀音與普通話的 an、en 等不同。註釋:

    潮州話有入聲韻母以聲門塞音[ʔ] 為韻尾,潮州話拼音方案以 -h 表示。

    括號中之例字有子音聲母,在此只取其韻母。

    韻母表只收潮州話較常用的韻母,有音無字或例字甚少的韻母不例,如 aon (好)、uên(橫)、

    uin(畏)、oun(虎)、iun(幼)、uain(縣)、aoh(樂)和 eg(乞)等。

    “秧”韻有同位異音[ŋ̍] 和 [ɯ̃]。原潮州話拼音方案以 en [ɯ̃] 表示“秧”韻。如:秧 en [ɯ̃]、園

    hen [hɯ̃]、夗 enh [ɯ̃ʔ];但同其他閩南語方言一樣,潮州話中被認為是該韻的原位音的是 ng [ŋ̍]。

    如:秧 ng [ŋ̍]、園 hng [ŋ̊ŋ̍]、夗 ngh [ŋ̍ʔ]。後來使用該拼音方案的字典或書籍等,都以 ng [ŋ̍] 來表

    示該韻。[ŋ̍]、[ɯ̃] 屬於同一音位,不區分語義。

    聲調不僅在現代漢語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就連在古音中也一樣,不過古漢語的聲調到底有多少類,

    自來言人人殊,紛紜無定。可是,中國傳統音韻學上一向所謂的“四聲”,都是聲調分為把聲調分

    為“平”、“上”、“去”、“入”四類,這情形至少在五世紀前就已經存在了。

    據《梁書·沈約傳》記載說:“約撰四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悟,而獨得胸衿,窮奇妙

    旨,自謂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問周舍曰:‘何謂四聲?’舍曰:‘天子聖哲是也。’”於

    是,“平、上、去、入”四聲之名由是確定。

    這種把語音的聲調按照它的讀法不同而為“平”、“上”、“去”、“入”四種,叫做“四聲”。

    後來各地發語音大體上都還保留著這個中古時期的四聲系統,不過,語言不論是語音、語詞、語法

    都會隨著時代的推進而改變。

    以聲調來說,到了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以後,北方語音的“平聲”就已經分化為兩類,就是“陰

    平”跟“陽平”。其演變的規律,大體上是:古音屬於清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陰平”;古音屬

    於濁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陽平”。這也就是北京話的“平聲”所以分為“陰平”跟“陽平”的

    原因。至於“上、去、入”三聲在其他各地也有些分化為陰陽二類的現象。

    潮州話中,古四聲各分化成陰陽兩類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

    平”、“陽上”、“陽去”、“陽入”八聲。其演變的規律,大體上是:古音屬於清聲母的字,現

    代都念作陰聲調;古音屬於濁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陽聲調。

    潮州話拼音方案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調值是指聲調輪廓,˩ (1) 為最低,˥ (5) 為最高。

    潮州話文法與南方漢語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話和粵語。潮州話語句一般以主謂賓結構為主,有時

    配合小詞就可變為主賓謂結構。

    潮州話的人稱代詞正如其他漢語方言,沒有格之分,例如“我(ua²)”是第一人稱,“伊儂(i¹

    nang⁷)”指第三人稱“他們”等。閩南語正如南島語系,“我們”一詞分為包括性和排除性。如果

    聽話者都包括在內,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詞“俺(nang²)”,否則就用“阮(uang²)”。其他南方

    方言如粵方言和客家方言並無如此區別。

    潮州話不區分所有格代詞和所有格形容詞。一般規則是人稱代詞加上“個”,便組成所有格代詞或

    形容詞。

    例句:本書是我個(bung² ze¹ si⁶ ua² gai⁵):這本書是我的。

    不過,有時“個”字也可以略去,例如當代詞後面是量詞,例如:

    我條裙(ua² diou⁵/diao⁵ gung⁵):我的裙子。

    補充:有時所有格的“個”字也可以省略,例如:恁孥=恁囝(gian²)=你的兒子

    數字如作序數,其前面加上“第(doi(n)⁶)”。習慣上,“一”用作序數詞,讀作

    (ig⁴),“蜀”用作基數詞,讀作(zêg⁸);“二”用作序數詞,讀作(ri⁶),“兩”用作基數

    詞,讀作(no⁶)。大數不依此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8090離婚的機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