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涵涵媽152

    昨天看中醫,醫生說肝氣不舒有,是不是光生氣,我就和醫生說,現在的小孩太難管了,等等。醫生說了一句話我覺得有點道理,他說現在的孩子你要對他們好,而不是為他們好。你們認為對嗎?

  • 2 # 滿庭芳300

    怎樣教孩子還是那句話:先教會如何做人做事,再教學習知識學問,最好做一個情商與智商具在,品行永遠不壞的孩子。

  • 3 # 道立方教育陳修廣

    孩子教育分三種:

    1、學校教育~做事的教育為主

    2、社會教育~做事的教育為主

    3、家庭教育~做人的教育

    教育“以人為本”的含義是:先做人再做事!所以孩子教育的關鍵是“家庭教育”,也就是“做人”的教育。

    習主席不知一次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孩子的教育應從“家庭教育”開始。

    “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也此意。

    關於“家庭教育”我想表達以下幾個觀點:

    1、家庭教育的關鍵是家長自我的成長。

    2、家長應該把焦點放到自己成長上,而不是把力量放在孩子的學習上。

    3、多陪伴而非陪同。

    4、關注孩子品質和能力培養上,而不是具體事情上。

    成長自己~引領孩子~做智慧父母~成就孩子

  • 4 # 小學生理性教育研究

    孩子的教育確是家庭的首要問題,很多家長為該問題到處抓藥求方,始終求不到靈丹妙藥,很是無助,整天愁眉不展,如虎吃天,無處下口!其實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無非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努力,說不定會收到奇效:一是立志,為什麼要立志呢?因為只有樹立了明確的志向,就有了奮鬥的目標,有了正確的方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永不止步,肯定能夠達到預定的目標!從歷史上看,那個成功人士從少沒有遠大的志向就能取得很理想的成就,恐怕很難找到這樣的奇才吧?!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二是就需要立德,在學習知識,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曰常生活歷練中加強個人自律方面的修養,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來保證志向目標的逐步實現!三是立說。四是立行。平時說話要嚴謹,平和,謙虛,以禮待人!行動要靠譜,務實求真,少說多做,一步一個腳印前行,只要在上述諸方面加強歷練,積累閱歷,堅持踏實去做,以小勝積大勝,以習慣成自然,何愁達不到彼岸呢?所以目前家長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要整天只盯在孩子的考試成績上,為此焦慮不安。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培養一批功利主義者,勢利主義者,世故老道者!這樣將毀了他們的一生!

  • 5 # 喵喵的午後時光

    國家都提倡,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

    關注孩子的生理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施展才華和實現夢想的舞臺。孩子最後有一到兩個運動方面的興趣愛好,跑步游泳球類運動等等都可以,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出堅韌的品質。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不健全,心理存在障礙的人,智商越高,對社會的潛在威脅就越大。0到6歲是心理撫養的黃金期,父母的陪伴和關愛、以身作則尤為重要。

    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培養閱讀的習慣,注重邏輯思維的發展,強化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條件允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關注孩子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雖然這個世界上真正成為畫家詩人音樂家舞蹈家的是極少數人,但是不妨礙我們有欣賞和鑑別美的能力,當孩子感到疲倦和壓抑的時候,一首歌一幅畫也許就是最好的藥。

    關注孩子生存和生活技能的培養。這個時代,成績再優異,如果離開父母就什麼都不會,怎麼可能自信滿滿的成家立業。

    孩子的現狀,都可以折射出家長的影子,請父母為了孩子,做好人生的嚮導和榜樣。

  • 6 # 敖爸聊教育

    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真的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我在這裡只能簡單談談個人看法和感受,權當拋磚引玉。

    0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我認為,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是家長對孩子實施教育的重要前提。

    古人講,親其師,信其道。這道理對父母也是一樣,孩子只有出於對父母的信任,才有可能真心實意接受來自父母的教育。

    對一個家庭來說,親子關係的好壞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當然,這種關係和那種一昧寵溺的畸形關係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就必須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的機制。

    02從早期就要抓好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

    各種教育研究和實踐都表明,孩子幼年時養成的習慣,會對以後乃至終身的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古人總結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教子經驗之談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是哪種習慣養成,都是越早越好。

    習慣有很多,包括生活習慣、做事習慣、學習習慣、閱讀習慣等等都是我們家長在教育中要引起重視的。

    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孩子的習慣不好,苦惱於孩子怎麼這麼難教育等等,卻沒有反思問題產生的根源,以為責任都在孩子身上。

    殊不知,在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如果家長如果有意無意忽視了孩子的各種習慣養成,後期即使花費幾倍的力氣去教育效果還不一定好。從這點來說,孩子難教育,家長是難辭其咎的。

    03在孩子敏感期要抓住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能力培養也是同樣道理。不管哪個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敏感期教育,包括感官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閱讀敏感期等等。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教育,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裡舉一例說明,比如在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階段,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抓住契機,好好在閱讀興趣方面加以引導,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包括為孩子提供大量的優秀讀物、父母在孩子面前展示熱愛讀書的樣子等等),反而習慣於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遊戲等,或出於懶惰及求安心理,隨便就把手機塞到孩子手裡玩,其實是在不經意間就對孩子進行了一次玩手機的“啟蒙教育”,等到幾年之後發現孩子沉迷手機問題嚴重,再想糾正卻已是積重難返。

    更可怕的是,因為手機佔領了孩子的世界,還錯過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以後即使孩子在看書,那多半都是為了完成任務式的看書,而不是那種真正痴迷於閱讀的境界。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表明教育無小事,這就好比身體健康也是無小事,身體小毛病不重視會發展成難以治癒的大毛病。而孩子的成長更是不可逆的。

    這裡面還需要糾正一種很多家長容易陷入的教育誤區,即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在當下好像這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做法,其實這種做法是以損害孩子的長遠發展來換取眼前的“光鮮好看”,是一種教育短視行為。

    常見的超前教育有很多,比如幼兒園小學化,讓幼兒稚嫩的小手去抓筆練字,卻沒有看到孩子的手部發育受到了影響;每個孩子原本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家長看到孩子喜歡塗鴉,沒有順應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就著急著把孩子送進繪畫班學勾線學素描,把成人的繪畫技巧強加到孩子的腦子裡,卻沒有想到此舉扼殺了孩子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從此孩子泯然眾人矣。

    04在教育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

    很多教育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父母並沒有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父母要永遠將孩子的情緒接納作為與孩子交流的第一步,這是真正尊重孩子獨立個體的表現,也是教育能夠內化到孩子靈魂深處的基石。

    05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從關注孩子的興趣出發

    只有上述幾個大的教育原則問題解決了,才有可能去談孩子教育上的細節問題。

    前面已經說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教育只有合適孩子的,才是有效的,父母對孩子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發展特點和興趣進行量身定做。

    每個孩子的發展情況都不一樣,只是在成長的道路上,只是有些孩子跑得快一些,有些孩子跑得慢一些,但終歸都是朝著目標前行,而父母所要做的是用堅定、溫暖的陪伴伴隨孩子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

    06要把孩子教育成才,父母必先成長

    這道理很好理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父母要使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努力成為那樣的人,對孩子說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親身示範來得有效。當然這不是一定要逼著父母去做自己達成不了的目標。比如想讓孩子讀書,自己即使不愛讀書也沒有關係,但至少要在孩子面前做到捧著書看半小時,就算裝模作樣看也沒有任何關係,只要不把書拿倒了就行。孩子有這個讀書氛圍就夠了。

    此外,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中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再拿兒童期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肯定就不合適了。

    這就需要父母透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教育認識水平,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善於靈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也只有這樣,家長才能正確判斷教育方式的對與錯。

    如果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錯誤,最終要為父母的錯誤而買單的是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往更深了說,父母的格局和視野,將決定著孩子的未來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很善良,很實誠卻賺不到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