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品玉藏石

    我覺得說馬桶是藝術品,這個話題在日本可以好好說一說,馬桶大部分人認為是日本的最好,所以說把馬桶當成藝術品,那就拿到日本去說比較合適

  • 2 # 421直播

    相信總有那麼幾件所謂的“藝術品”,讓你覺得:我勒個去的,當代藝術是什麼鬼沒錯?!不僅你覺得是“什麼鬼”,我一個以講西方藝術為生的人

  • 3 # 憶佳緣

    不是學藝術或者對藝術不太瞭解的可能覺得一臉懵逼……看了這題就想起當年在國外念碩士的一門課“達達主義”(Dada),而代表人物就是馬塞爾·杜尚 1917,代表作品就是一個小便器,作品名字叫《泉》。

    但是後來這件作品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小便器是生活中大量生產的普通物品,但馬塞爾·杜尚卻用它打破了藝術品唯一性的概念。 它是史上第一件概念藝術作品,它向我們提出疑問:什麼才有資格成為藝術?同時也引匯出了一系列藝術理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藝術品。

    如果要想更好的理解杜尚的作品含義,就不得說“達達主義”。1916年,一群藝術家在蘇黎世集會,準備為他們的組織取個名字。他們隨便翻開一本法德詞典,任意選擇了一個詞,就是“dada”。在法語中,“達達”一詞意為兒童玩耍用的搖木馬。 因此,這場運動就被命名為“達達主義”,以昭顯其隨意性,而非一場一般意義上的“文藝運動”。

    達達主義者認為“達達”並不是一種藝術,而是一種“反藝術”。無論現行的藝術標準是什麼,達達主義都與之針鋒相對。由於藝術和美學相關,於是達達乾脆就連美學也忽略了。傳統藝術品通常要傳遞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潛在的資訊,而達達者的創作則追求“無意義”的境界。對於達達主義作品的解讀完全取決於欣賞者自己的品味。

    我在畢業後的幾年開始玩文玩和古珠,為了對杜尚的理論致敬,做了一張圖。

  • 4 # 胡友a

    藝術家對現實社會觀察的視角不同,創造的藝術作品也不同,透過藝術作品的反映是對社會現象的傾訴,抽象藝術和行為藝術家們透過作品無聲的展現出了對社會獨特見解,一件作品是在和所有不同理念的人在交流。二十一世紀是藝術家用馬桶來展現,你怎麼想?我怎麼想?他是要表達什麼?大家都可以說一說,宏觀的微觀的都可以

  • 5 # 樂活光陰

    懂得了這件“藝術品”,你就懂得了整個西方現代藝術!

    這是西方藝術史上最徹底的一次“革命”,“顛覆”重新整理了人們對藝術品的認知!類似於有人問莊子“什麼是‘道’”,莊子回答“‘道’在屎尿裡”一樣,具有顛覆性!

    《泉》或者“馬桶”,就是杜尚禪師“施法”的法器或道具!

    藉助它,完成了對西方現代藝術境界的“三次超越”:看藝術是藝術、看“藝術”不是藝術、再看“藝術”仍舊是藝術。

    我是在很早的青少年時期,就讀到這些故事,過去對此“藝術品”也一直很懵懂、迷茫,只好看作為一出鬧劇不予理會。但是要開啟理解西方現代藝術之門,杜尚的藝術品《泉》是我們繞不過的“內阻梗”話題。

    應該是作為一個西方藝術史上,絕對稱得上“劃時代”的藝術“事件”才能理解:

    古典主義時期

    西方古典藝術自誕生以來,一直以“模仿說”為指導刻畫寫實,繪畫先是依附於宗教而發展,到後來反映自然世情、社會風俗為主,一度成為反抗神權專制、批判現實的利器。直到印象派時受東方藝術影響,繪畫試圖擺脫外在束縛,追求自由。到了塞尚時,提出了“藝術語言獨立價值”的理念,這是西方現代藝術的開始。

    現代主義反傳統時期

    1917年,法國藝術家杜尚,把一件瓷制溺便器簽上名,直接送交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展覽會上,題名為《泉》,被委員會憤怒拒絕,並引起持久的熱議。

    杜尚此舉的用意,與達達主義藝術革命的主張不謀而合,反傳統、否定古典審美標準,取消藝術與生活的界限。連“便器”都能成為“藝術”,那什麼都可以是藝術了。並催生出各類藝術流派,達達主義、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波普藝術、甚至現在的電子遊戲都與此有關。杜尚“惡搞”名畫的現成品藝術

    杜尚大禪師這出“公案”,主要是對人們提出以下參禪“話頭”或反思主題:

    一、什麼叫“藝術”?“藝術”是什麼?他的舉動,消解了一切對於傳統藝術的規範標準,就是從此什麼都可以是藝術,醜的也可以是藝術,否定“藝術表現美”。康德所劃定的優美、壯美,生活與藝術的界限等古典命題都被否定 ,這是一次思想解放。

    二、“藝術”的邊界變得“模糊”,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可以被大量複製、挪移、借鑑,這也變得與人更為親近。

    當代藝術進入了“後現代主義”時期

    這是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對走入極端困境的現代藝術的“反撥”“大轉向”,轉向對自然、對傳統、對歷史的迴歸!

    就是現階段,看“藝術”似乎依然是原來的藝術!

    樂活美學解讀:

    《泉》這件一個世紀以前的“現成品藝術”,應該引發我們的藝術理念“革新”!

    站在本土文化的視角,我們的確不知該如何理解、描述西方現代藝術,但我們可以挖掘傳統文論思想,豐富我們的現代美學概念。

    我把我的一些思考感想提供給大家,以便有興趣者進一步深思。

    器質性:比如《泉》作為生活用品的“器質”性,與一般用具無二,所以這代表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用具與“藝術品”的地位平等性,庸常世界就是藝術世界,敬畏珍重我們個人的私生活,因為它是神聖的。當我們的“觀念”能把日常生活小物件以“審美之眼”觀之時,手頭的“手機”、被子、杯子、衣帽也是藝術品。

    道性:藝術品是開啟生命“真性”的媒介、道具,藝術家借《泉》否定了之前的古典藝術的“虛假性”,相較“活著”本身,那些齊整劃一的繪畫多麼矯揉造作。給一件日常用品上題一個“字”,就可以完成悟道“超越”的“道性”轉化。

    過程性(觀念活動):現代藝術也都是作為“生命體驗活動”的一個時間段或“過程”。杜尚的舉措就是一種“行為藝術”,自己和後繼參與者都捲入這一現代實驗藝術之中,並且持續發揮著它的“影響力”!

    這樣多反思、悟解,可以解構我們“固化”的審美邏輯或“腦阻梗”。

    杜尚的《泉》或馬桶,對我們的美育理念仍有極強的“解構力”,你能感覺到嗎!

    樂活談藝錄,分享對現代藝術的前衛解讀,共勉!

  • 6 # 探索大地

    大地為君解答 其實馬桶出現的時間很早,中國西漢古墓中就有出土,西方古羅馬古埃及也有出土,幾個人類最有歷史的地區都有發現,當然當時的馬桶還只是一個桶而已,20世紀有了抽水馬桶,他解決了很多地方的衛生問題,完美的掩蓋了茅坑,說它他是一門藝術,一點都不過分。

  • 7 # 小羽隹雜談

    首先,西方現代藝術是在繪畫領域裡面進行革命,到了後來出現了抽象繪畫,抽象繪畫是1910年的時候出現,繪畫不需要寫實,不再要畫具體的圖象;再到了後來,抽象畫還不夠,還要繼續往前推,追求終極,那麼繪畫走到了終極,藝術還要往前走該怎麼辦呢?那就是不要畫畫了,“超越繪畫”。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叫做杜尚的人,1917年的時候杜尚買了一尊小便器,給其命名為“泉”就把它送去參加在紐約舉辦的獨立藝術家展覽,但是展覽卻拒絕了這件作品,可是隨後這件作品的照片在雜誌上發表;

    1917年這個年份剛好在打一戰,一戰這個事情,直接導致了一個叫“達達主義”的藝術流派的誕生,大致來說,就是達達的藝術家,追求的是“反藝術”。要打破傳統的藝術審美,如果傳統藝術是讓人愉悅的,則達達主義的藝術就要與傳統決裂的這種態度;

    這個達達主義跟一戰很有關係,達達主義的藝術家認為就是這幫掌握著上層審美話語權及一切領域話語權人們因為爭權奪利,搞出來的一戰,弄得民不聊生,所以他們要反對這批人,勢必就要反對舊秩序,舊審美觀,反對舊的話語權,反對以前的價值體系。所以達達主義要反藝術;

    不過杜尚那個小便池,事實上並沒有展出過,是事後追述的“藝術史實”,這件作品本身一點都不重要,這就是個普通的小便器,沒啥特殊的,所以也沒有必要跑去博物館看這個小便器。重要的不是這個“作品”本身,而是杜尚的這個行為。杜尚的這個行為,其實是拓展了所謂藝術的疆界,所以這個藝術事件出名以後就慢慢的被定義為了偉大的藝術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攝人像,5D4是配24-70 2.8還是70-200 2.8的鏡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