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武功,但不逞匹夫之勇。周瑜年少時而有才學,壯有姿貌。為人心胸開闊,以謙服人,吳軍中眾人皆與他為友。唯程普因為較其年長卻位居其下,心中不服,於是數次侮辱周瑜,然而周瑜每次容忍,程普自始對周瑜改觀,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孫權雖然視周瑜為兄長,但是周瑜從來都不會居功自傲,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禮來對待,對孫家極為忠心。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曾經派遣名士蔣幹遊說周瑜來投,但是遭到周瑜拒絕。周瑜為人十分親切,揚州百姓都用對一般男子的稱呼稱孫策與周瑜為孫郎與周郎。周瑜精通音律,雖然酒過三巡之後,如果音樂有誤,他亦必然知道,並且回頭一顧,所以當時的人都說:“曲有誤,周郎顧。”周瑜出身名門,族人曾經兩代出任朝廷要職太尉之位,父親周異也擔任過洛陽的縣令。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舉家遷徙至舒縣,周瑜與孫堅的兒子孫策同年175年,成為生死之交的摯友,甚至提供自家南側的大宅給孫策一家人,同時拜謁孫策的母親,二人情如兄弟,共同生活起居。不過,周瑜叔父周尚就任丹楊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隨。孫策喪父後,經過多年在袁術下打拼,終於能起兵發展,正要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道:“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周瑜身於廬江練兵,出備牛渚,後再領春谷長。不久,孫策發兵攻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攻克皖,兩人將當地喬公的兩位女兒佔為己有,孫策對周瑜笑說:“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兩人關係更進一步。後再進逼尋陽,大破劉勳,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孫權之母支援周瑜的決定,並說:“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最後,孫權也沒有送人質給曹操。206年,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208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孫權又受到魯肅以及代表劉備勢力出使的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正猶豫不決。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周瑜與程普乘勝追擊,發兵南郡,與曹營大將曹仁隔江對持。周瑜遣甘寧先攻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周瑜親自率軍進攻,但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撤退。曹仁聞得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起身乃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南郡終於被攻克。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同時周瑜獻計軟禁劉備,想分化劉備陣營,但孫權不用。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孫權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三國志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策:“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吳夫人:“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 孫權:“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腹心舊勳,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後告喻,曾無悛改。孤於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呂蒙:“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諸葛瑾、步騭上疏孫權:“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慾,招速罪闢。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衝扞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於宗廟,傳於無窮,欲使功臣之後,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後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況於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於興繼,為胤歸訴,乞餘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雞,復得一鳴,抱罪之臣,展其後效。” 袁宏《三國名臣頌》:“公瑾卓爾,逸志不群,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三分於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又詩讚:“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託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節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宋代歐陽修、宋祁等撰寫的《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吉禮五》中提到,唐代時禮儀使顏真卿曾經向皇室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元代脫脫等撰寫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禮八‧吉禮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時,皇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 宋詞人戴復古的《滿江紅‧赤壁懷古》節錄:“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明代才子高啟的《過二喬宅》節錄:“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 清代鄭板橋的《念奴嬌·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 八十萬軍飛一炬,風捲灘前黃葉。 樓艫雲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有武功,但不逞匹夫之勇。周瑜年少時而有才學,壯有姿貌。為人心胸開闊,以謙服人,吳軍中眾人皆與他為友。唯程普因為較其年長卻位居其下,心中不服,於是數次侮辱周瑜,然而周瑜每次容忍,程普自始對周瑜改觀,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孫權雖然視周瑜為兄長,但是周瑜從來都不會居功自傲,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禮來對待,對孫家極為忠心。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曾經派遣名士蔣幹遊說周瑜來投,但是遭到周瑜拒絕。周瑜為人十分親切,揚州百姓都用對一般男子的稱呼稱孫策與周瑜為孫郎與周郎。周瑜精通音律,雖然酒過三巡之後,如果音樂有誤,他亦必然知道,並且回頭一顧,所以當時的人都說:“曲有誤,周郎顧。”周瑜出身名門,族人曾經兩代出任朝廷要職太尉之位,父親周異也擔任過洛陽的縣令。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舉家遷徙至舒縣,周瑜與孫堅的兒子孫策同年175年,成為生死之交的摯友,甚至提供自家南側的大宅給孫策一家人,同時拜謁孫策的母親,二人情如兄弟,共同生活起居。不過,周瑜叔父周尚就任丹楊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隨。孫策喪父後,經過多年在袁術下打拼,終於能起兵發展,正要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道:“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周瑜身於廬江練兵,出備牛渚,後再領春谷長。不久,孫策發兵攻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攻克皖,兩人將當地喬公的兩位女兒佔為己有,孫策對周瑜笑說:“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兩人關係更進一步。後再進逼尋陽,大破劉勳,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孫權之母支援周瑜的決定,並說:“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最後,孫權也沒有送人質給曹操。206年,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208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孫權又受到魯肅以及代表劉備勢力出使的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正猶豫不決。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周瑜與程普乘勝追擊,發兵南郡,與曹營大將曹仁隔江對持。周瑜遣甘寧先攻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周瑜親自率軍進攻,但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撤退。曹仁聞得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起身乃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南郡終於被攻克。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同時周瑜獻計軟禁劉備,想分化劉備陣營,但孫權不用。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孫權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三國志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策:“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吳夫人:“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 孫權:“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腹心舊勳,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後告喻,曾無悛改。孤於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呂蒙:“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諸葛瑾、步騭上疏孫權:“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慾,招速罪闢。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衝扞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於宗廟,傳於無窮,欲使功臣之後,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後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況於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於興繼,為胤歸訴,乞餘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雞,復得一鳴,抱罪之臣,展其後效。” 袁宏《三國名臣頌》:“公瑾卓爾,逸志不群,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三分於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又詩讚:“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託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節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宋代歐陽修、宋祁等撰寫的《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吉禮五》中提到,唐代時禮儀使顏真卿曾經向皇室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元代脫脫等撰寫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禮八‧吉禮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時,皇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 宋詞人戴復古的《滿江紅‧赤壁懷古》節錄:“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明代才子高啟的《過二喬宅》節錄:“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 清代鄭板橋的《念奴嬌·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 八十萬軍飛一炬,風捲灘前黃葉。 樓艫雲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