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神經的木子奶奶
-
2 # 朋也
在金錢上斤斤計較的人,不能說他們尖酸摳門,而是在他們的認知裡,金錢比時間重要。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即便你知道這種認知不對,但是在實際中你不知不覺就會做出這種蠢事。
為什麼?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在用時間換取金錢。
李嘉誠說過:“打工是最愚蠢的自我投資。”
從這個角度講的話,我們不是都在打工,都在用時間換錢嗎?
可是李嘉誠在前期也是打工的,他也是從“愚蠢”一點點努力,最終才有今天。靠的什麼?
就是知識啊!
我們都認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但實際上又有幾個人會付諸行動?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金錢的認知不夠。
很多人總會說現在的書好貴,買不起啊,一本都要好幾十塊,但是他們在充會員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可以花幾百塊衝會員,不覺得貴,因為這回給我帶來享受。但是我不會話花幾十塊去買一本書,因為那很貴,哪怕我知道知識能改變命運。
我們在購物的時候,都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價效比。
在乎價效比本身沒錯,錯就錯在絕大多數人認為價效比就是便宜,功能不重要,售後不重要,是不是正品更不重要。價格,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一個朋友在淘寶店賣組裝機的,他跟我說過,真正賺錢,銷量大的,往往是那些看起來價效比超高的主機,而那些價格較高的,銷量寥寥無幾。
但是這種具有超高性價比的主機,經不起一點折騰,稍微不注意,就會變成一堆垃圾,偏偏是這種垃圾,撐起了朋友的淘寶店。
很多人就是這樣,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剛需是什麼。
現在回到問題,買東西時僅僅計較到底是成器還是摳門?
這個問題首先要問問自己:
花在砍價上的時間換取這一分一毛錢是值得的嗎?
我這麼做有價效比嗎?
這一分一毛錢是我真正的剛需嗎?
我相信答案已經在你心裡了。
最後,千萬別以為這一分一毛,屁大點事兒能怎麼怎麼樣。
人與人的差距會這麼大,就是這些“屁大點事兒”壘起來的。
-
3 # 小河磨
說起這種事情,跟個人性格有關係,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斤斤計較是有利有弊的,不同角度看問題,會得到不同答案,當事人和旁觀者都有著自己的考量,沒辦法準確的說出這件事的結論是什麼,我們都是在為了自己生活著,在別人眼裡活成什麼樣子,都無法控制或改變,不需要那麼累,活出自我,雖然可能是錯誤的,但你又能怎樣?你能改變這個世界嗎?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管好自己就好了,不必要討論別人,看不慣就不看,有句話不是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以上是個人觀點,說的不好,請諒解!
-
4 # 偉大哥談生活講情義
一個人買東西斤斤計較,一分錢一毛錢,不能說他成器或者尖酸刻薄。因為這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真實的生活寫照,生活實在是太艱難了,不容易呀。
說這樣話你可能不理解。而只有當你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收入還不夠開銷,或剛剛夠用,一大家子人都要吃飯,都要開銷。
而你沒有依靠的人,也沒有指望的人,更沒有人幫你。自身的文化能力也就這樣,緊緊依靠每個月的這點薪水,你不省著點用,不精打細算的用,不每一分錢用到刀刃上,該買的買,不該買的絕對不買,這也是實在是沒有辦法,很無奈的生活方式啊。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自己從小親身經歷和家庭環境所養成的這種很節儉、很小氣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條件太艱苦了,很珍惜每一分錢。
為什麼在超市裡買東西,找那麼多一毛的,你不覺得也很煩嗎?怎麼不說人家大老闆也這麼摳,這麼小氣呢?因為那才叫做精打細算,積少成多,財源滾滾。
可以說,沒有人願意這麼摳,這麼小氣,誰都想大大方方的消費,大大咧咧的過日子。很豪爽、很大氣!可是十指也有長短,每個人自身條件和背景都不同,能力也不同。所以消費觀念也不同。主要還是收入太低了,太少了。
所以對一個人買東西很摳門這個問題,要換位思考,以平常的心來對待。每個人都不容易,都是拖家帶口的過日子,生活的艱難只有自己去體會吧。
-
5 # 漂泊多少年
謝謝邀請,買東西斤斤計較,我覺得這與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有些有錢人,去菜市場買菜會為了幾毛錢而還價半天,有些很隨便的人,既使不是很富有,買東西很爽快,說多少錢一斤就多少錢一斤,也不會還價,但有些攤主很喜歡這種人,不還價,說多少是多少,所以還是看性格吧。
-
6 # 小爺亂糟糟的生活呀
其實買東西時斤斤計較並不能代表或者反應一個人什麼樣的品質,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一個人買東西斤斤計較就能說這個人摳門或者刻薄,他們在遇到身邊的人需要幫忙的時候也是親囊相助,義無反顧的。
不過,我倒是覺得可以反應一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能力。比如,
你們有沒有發現,生活中買東西討價還價的人,都是比較自來熟的,生存能力很強。性格也偏活潑一點。
所以,我還是覺得討價還價的人反應不出來這個人是否摳門或者怎麼樣,可能只是生活所迫或者性格使然?
-
7 # 綠雲天外
我覺得並不能說明什麼。
如果是年長一點的人,可能經歷過年輕人沒有的困難。饑荒,吃不飽飯,經濟能力有限的年代,精打細算才是生存下去的不二法門。性格行為受之影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題主所說的行為習慣。
如果是年輕人。
我見過錙銖必較的女同事,她過分看重個人利益,金錢觀念非常強。為多賺錢,上班時耍心眼。每天必早早進入公司,搶先把收益高、檢驗效率高的產品統統歸於自己名下。搞得其部門怨聲載道,她就像出門不用帶臉一樣,死豬不怕開水燙,還樂此不疲……雖然缺點一大堆,招人恨,但也有其優點,萬事不求人,不願麻煩人。
同時也見過待人大方友好,買東西斤斤計較,不讓一釐一毫的老闆。
某幾個同事合夥創業成功,但被貼上時代的烙印,生意難做是現今社會的共識,開源節流方是生存之道。
被逼無奈,他們講求利益的同時,更注重人脈網路的建設。
所以,我覺得,單從買東西一點是很難判斷這個人的。
當下社會,人人不易。能分情況地計較,方為高手!
-
8 # 馮玉山
只能說這個人小氣,能算而已。對自己的利益得失看的比較重而已。至於說他成器,我不知道這成的是什麼器,這個器代表什麼。
-
9 # 廣少1571
有錢人買東西不會斤斤計較,若是他斤斤計較,則屬摳門,平民買東西斤斤計較,是表示會過日子,若是他不斤斤計較,只是扮有錢,虛榮心作怪的。我們平民百姓每個錢都是在血裡沁出來的,手一鬆,便象荷葉儲露風一吹便沒了,不能不斤斤計較。我經歷過了從斤斤計較到不怎計較,特別是經常到澳門賭博那幾年,把那錢象以前港人說的:一千幾百猶如垃圾。不要譏諷別人買東西斤斤計較,賣東西的人本身就斤斤計較。其實有錢人都是斤斤計較的,只是他看來不算是錢才不計較,你能說他不成器和摳門嗎?摳門並不單是斤斤計較,並且有入無出,鐵公雞一毛不拔。
-
10 # 一杯清茶153745175
怎麼說呢?來我店的我是三塊五塊十塊二十的都讓,我認為既然開口了,咱又是做生意的,圖個和氣生財!同樣我買東西也喜歡講價,買菜三毛兩毛就不給,有時候5毛以上就給人家,怎麼會叫斤斤計較呢?
回覆列表
這分地方,分事情。比如現實掉5毛,或看見路上5毛,很多人都不會去撿。有的怕笑話有的不在乎。但網上紅包有時剛好抵扣缺的幾分幾毛就捨不得丟了。我認為凡事都要看情況,看事情來解析,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