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飛熊騎士
-
2 # 秉燭讀春秋
有一種情叫“袍澤生死情”;有一種愛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隋唐時期徐世勣和單雄信之間的兄弟情感天動地。單雄信被唐王李世民處死時,徐世勣(徐茂公)情願用自己的官職和俸祿換單雄信不死,但單雄信拒絕了。徐茂公最後割股上一塊肉喂單雄信,單雄信張嘴一口吞下,接過徐茂公手中的送行酒一飲而盡,摔杯慷慨赴死。
有人可能要說了,徐茂公和單雄信本是兩個陣營的對手,他們此時大秀兄弟情,徐茂公就不怕李世民懷疑他嗎?
李世民需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需要徐茂公這樣有情有義、對朋友忠誠的手下,李世民的格局很高,他的想法豈能是你、我等布衣所能猜測到的呢!
圖:徐茂公和單雄信劇照
為何李世民這樣迫切需要“忠誠”呢?隋末唐初正是群雄逐鹿的時候,各地義軍的將領忠誠度很低,降而復叛的現象層出不窮。就如秦瓊、程咬金、羅成這樣著名的將領不是也曾經效忠過好幾任領導嗎?從最初效力隋朝大將張須陀、瓦崗義軍領袖李密到投降前的王世充,其他人更不要說了。
李世民想留住這些將領,就要培養他們的忠誠度,對朋友兄弟忠誠顯得彌足珍貴。比如單雄信投靠王世充後,李世民攻取洛陽時差點在御果園被單雄信殺死,多虧了尉遲恭及時趕到用九節鞭打退了單雄信,最後徐茂公說情放走了單雄信,徐茂公當時說:“兄弟各有所志,我也不強求於你,但是王世充是陰險小人,還希望單五哥另投明主,也免得以後兄弟戰場上刀兵相見。”徐茂公說的很明白,不願意讓單雄信扶保王世充,他也算盡到了朋友情。
當時李世民沒有怪罪徐茂公放走單雄信。說實話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易如反掌,他只不過想從另一個角度征服單雄信,即殺你一個教育一群人。
圖:李世民劇照
徐茂公對單雄信說的都是真心話,但單雄信沒有可選擇的路,從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射殺其哥哥單道開始,註定了單雄信只能選擇和李家父子勢不兩立。單雄信的黑道身份決定了這一切,單雄信是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他要是投降了李世民還不讓天下人戳爛他的脊樑骨。
李世民也很想招降單雄信,但是他父親李淵能同意嗎?單雄信口口聲聲說“殺兄之仇不共戴天,李淵能放過他嗎?
既然不能改變這一切,何不利用單雄信的死大做文章呢?李世民和徐茂公心照不宣的策劃了一場“大秀兄弟情”的教育課。於是出現了文中開頭一幕。當然單雄信完全被徐茂公的演技所征服,他到死都沒懷疑徐茂公對他的虛情假意。
講真單雄信之死還要拜徐茂公所賜。我們都知道,單雄信最好的兄弟是秦瓊,秦瓊在落難時,是單雄信慷慨伸出了援手。秦瓊和單雄信的交情是徐茂公無法相提並論的,根本不在一個層面。
圖:秦瓊劇照
秦瓊在李世民心中還是有分量的,其原因就是秦瓊曾是李淵的救命恩人,當初李淵去太原上任時,曾遭到奸相楊素派出裝作強盜計程車兵們的追殺,幸虧秦瓊從此經過路見不平,拔刀相見。這才救下了唐國公李淵。如此看來,能夠救單雄信一命的只有秦瓊。
徐茂公當然瞭解這些,他為了替李世民除掉單雄信這個心頭之患,於是心生一計。
當時徐茂公問李世民,“假如殺單雄信秦瓊在現場,你覺得這事能行嗎?”李世民想想說“有點懸”。徐茂公說“就讓他離開”李世民:如何讓秦瓊離開呢?徐茂公用手指在桌上寫了兩個字“支走”。李世民多聰明啊,一點就透,二人相視一笑。
第二天,徐茂公找到秦瓊“有件事需要元帥辛苦走一趟”,秦瓊說“軍師有什麼任務儘管吩咐”徐茂公有點不好意思的說“軍中糧食不能及時運來,還望元帥去接應一下,本來這事不需要元帥親力親為,但是軍中眼看要揭不開鍋了”。秦瓊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就去”。
圖:單雄信劇照
秦瓊臨走前去了關押單雄信的大牢,對單五哥說,“兄弟忍耐幾天,我去接應軍糧去去就回,等回來後我求唐王放過五哥。他還對獄卒說“這幾天善待我兄弟,回來後當擺酒相謝”。
“元帥儘管放心,單爺不會受一點委屈的”,獄卒爽快的說道。秦瓊安排好一切出發了。
一切都按照徐茂公的計劃進行著,李世民假惺惺的端著送行酒來到單雄信面前,單雄信怒目圓睜,李世民嚇得沒敢上前,徐茂公接過李世民的酒杯,於是有了文章開頭“大秀兄弟情”的一幕。
綜上所述,李世民和徐茂公利用處決單雄信這件事,上演了一出“友情、忠誠”教育課,這齣戲無疑是成功的,單雄信沒有任何懷疑,臨死前惦記的是沒有見到秦二哥一面!李世民更沒有理由懷疑徐茂公了,在李世民眼中,忠誠是統治手中的橡皮泥,他們可以隨意玩弄忠誠。
-
3 # 平沙落雁逐風去
韃虜是歷史上漢人對北方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的的稱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清末同盟會的綱領,由孫中山先生提出,其意指在推倒滿清政府,而滿清被認為不是華夏正統民族,屬於異族。
岳飛抗金是對抗金國,金國屬於華夏一族,所以岳飛解決的屬於民族內部矛盾,應該不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
4 # 中孚鑑
單雄信是隋末唐初時期的人物,其勇猛過人,和徐世勣的關係很好。後來他們去了翟讓的瓦崗寨。當翟讓被殺後,李密全面掌握瓦崗,在李密和王世充交戰中失利,單雄信則歸附於王世充,而徐世勣也投了利唐。再之後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戰,王世充戰敗,此時唐朝下令將王世充的一些將領處死,其中就有單雄信。而當時單雄信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單雄信一死,但結果卻遭到拒絕。最終單雄信被殺。
而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單雄信的結局和歷史上也是一樣的。在藝術文學作品中,比如《隋唐演義》《說唐》等小說中,單雄信是二賢莊莊主,為九省綠林總瓢把子,在江湖上很有名氣,為人也非常仗義。曾對秦瓊有救助之情。不過因為他的哥哥被李淵誤殺,從而也導致單雄信對李唐非常怨恨,以至於至死不願投唐。
後來單雄信和秦瓊、程咬金、徐世勣、王伯當等四十六人在賈柳樓結義。他們雖然結義為弟兄,但是事事無常,後來瓦崗寨李密因失眾人之心,故瓦崗兄弟紛紛離開。有的則投降李唐,而單雄信則去了洛陽並歸附王世充。可謂是他在洛陽成家,而他的兄弟也在唐營為將。
後來王世充和李世民交戰,單雄信在王世充即將戰敗時,一人獨闖唐營,結果被俘。他曾經的兄弟們因為和他有結義之情,紛紛前來為單雄信求情,並勸單雄信投降,比如徐世勣。但單雄信卻至不願投降,結果單雄信則被處死了。
那作為單雄信曾經的兄弟徐世勣明知李世民不會放過單雄信,為何還要求情,他不怕懷疑嗎?
因為徐世勣畢竟和單雄信曾經為結義兄弟,他們頗有義氣。再則瓦崗很多人在投唐後,都得到李世民的器重。而李世民之所以器重他們這些人,除了他們本領高強外,還有就是因為他們忠義過人。這是李世民非常看中的。若武藝在高,不忠不義留之何用的。
單雄信被擒後,李世民也知單雄信的為人,也曾希望他投降,無奈單雄信至死不願投降。古來當權者,對於厲害的人物是,既然不能為自己所用,就只能毀了他,也不能為別人所用。不然就是給自己留下隱患。所以既然單雄信不願投降,李世民只好決定處死單雄信。
而單雄信平生為人極其仗義,雖然他和羅成有些摩擦,但總的來說人緣也算不錯,所以在李世民決定處死單雄信時,曾經的兄弟們都來求情。當然也少不了徐世勣。
雖然在這個時候,徐世勣明知李世民不會放過單雄信,但是他們曾經畢竟是兄弟,別人都去求情了,徐世勣又怎麼能落雨人後呢!不然就顯得他很不仗義、毫無兄弟之情了。
這樣也可以讓李世民看出他們都是忠義過人!再說了,李世民只是殺不投降的單雄信,而徐世勣等人不僅投唐,而且對他忠心,救單雄信是義,對唐忠心是忠。所謂忠義難兩全,徐世勣雖然求情,但在遭到李世民決絕後,他也並沒有做出過激之事,如此又何必懷疑徐世勣呢!
回覆列表
這倒不止是李世民不放過單雄信,李淵也不會放過單雄信的,特別是李淵。因為單雄信先是翟讓的人,無奈歸屬殺了翟讓的李密。李密又被王世充打敗,又投降瓦崗寨“仇敵”王世充,並受到重用對抗李唐,戰陣中又差點殺了李世民,幸虧被尉遲恭所救。而且,李淵當時又已經稱帝了,從政權過渡到國家,最講究的就是忠誠和名節。可能朋友會說,那麼徐世績,秦瓊,程知節,羅士信不也是跳槽嗎?他們是追隨老大李密跳的槽,性質不一樣。
這點徐世績當然是明白的,所以,李密的瓦崗軍主力被打得大敗,徐世績還在黎陽鎮守,當得知李密投奔了李唐時,徐世績便把河南十郡人口軍隊報告給李密,而不是直接報告給李淵來領功。因此,得知徐世績此舉原委的李淵,不但不見怪,而且還讚賞了徐世績,並給他加官進爵。公元219年,李密造反身死,傳首黎陽招撫舊部,徐世績正式加入李唐,賜姓李,是為李績。後徐世績(李績)請求收葬李密,李淵知道李績是“純臣”,沒有異心,於是答應了。
所以,徐世績要求為前任領導埋葬,不但沒有引起李唐的猜忌之心,還得到“朝野義之”的風評《舊唐書.李績傳》,又怎麼可能因為請求留下一個大將單雄信,就讓李淵懷疑他呢?雖然徐世績也知道要救下單雄信,希望很渺茫,但總得試一試吧?因此,徐世績上表說,單雄信英勇絕倫,如果在必死之時得到赦免,定會感恩戴德,必能為大唐所效命,徐世績也願意用自己的官職替單雄信贖罪。所以,徐世績救單雄信,是以大唐的利益為基礎的,李淵又有什麼理由會懷疑徐世績呢?
可是,為何只有徐世績一人為單雄信求情呢?又為何徐世績敢在刑場和單雄信痛哭割肉訣別,並收養單的兒子,還不怕被李唐的猜忌呢?這要從瓦崗寨的山頭說起了,瓦崗寨其實有三個山頭,一個翟讓的本部人馬,如單雄信和徐世績。一個是李密上山帶來的親信,如王伯當等人。還有一個陣營是秦瓊,程知節,裴元基等先後加入瓦崗的大將,降將。所以,徐單二人同屬一個陣營,無奈跟隨李密而被疏遠,關係自然不一般,徐世績為單雄信求情,自然是義所當然了。只是,單雄信畢竟站錯隊,被斬首,徐世績則成了李績,經歷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戰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