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助農畜牧科技
-
2 # 小㐫美食家常菜
怎麼才能知道發酵飼料是否發酵成功了
人們一直在尋找能分解秸稈穀殼等粗飼料的微生物,一是試圖在體外製造出反芻動物人工瘤胃的條件。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有細菌和原蟲兩類,通常每克瘤胃內容物含有150~250億個細菌和60~180萬個原蟲。瘤胃中的纖維素分解菌所產生的纖維分解酶能將粗纖維分解形成揮發性脂肪酸而被吸收後作為能源;同時能將飼料中的粗蛋白質合成菌體蛋白;能合成多種B族維生素。其二是尋找自然界能分解粗纖維的新的菌種,以企提高粗飼料的利用率。由於所利用的菌種不同,便形成了下面不同的發酵方法。
1.溫水發酵法 先將穀殼或幹秸稈惻短到2-3釐米或粉碎後,裝進缸中,加適量溫水(約30度),以1份水浸1.5份料,將飼料浸溼,緊緊的壓實,上壓重物,封閉缸口,悶5—7天發酵後,即可取用。
2.酵母糖化法 主要有酵母菌和黴菌中的一些菌類。將作物秸稈鍘短到2~3釐米,將酵母先用水化開,加入到100公斤水中攪拌均勻,冬天可用30℃~40℃溫水。將酵母液均勻噴灑在鍘短的作物如玉米秸稈上,鬆散堆成30~60釐米的方形垛或裝缸,封閉1~3天即可喂用。
3. 微貯法(生化發酵、發酵劑發酵法) 將秸稈經粉碎後,加入發酵調製劑(發酵活幹菌)為微生物活性菌種,每噸秸稈只需3克發酵活幹菌。拌和均勻,填入 塑膠袋、水缸或水泥池內壓實,密封,使其軟化,熟化。生化成一種類似釀酒廠釀出 的廢渣即“酵糠”樣物質。秸稈在生化發酵過程中可使粗纖維得到有效降解,並經生化轉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體蛋白及維生素等,產生酵、酸等特殊風味,改善秸稈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生化發酵飼料還含有多種腸道有益微生物及多種能產生抗生素的菌株,對畜禽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有治療作用並能提高防病免疫力,增加消化力。生化發酵處理後的秸稈飼料可直接拌入畜禽飼料中飼餵。也可採用小型飼料加工機組加工製成全價粒飼料,則效果更佳。湖南省新化縣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微生物混菌發酵方法,開發出發酵飼料調製劑產品。該劑採用營養價值豐富的酵母菌,黴菌,食用菌等二十多種有益微生物為原料,經獨特的工藝加工而成。經湖南省科委委託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做了高中低檔水平飼料和農村常規飼料的對比實驗表明,一頭豬從滿月到出欄(90公斤以上)使用該產品1公斤左右,在同等中等水平飼料條件養豬,可比對照組多增長10公斤左右,在同等粗劣飼料條件下養豬,可比對比豬多增長15公斤左右,可減少糧食飼料消耗20%,每頭豬可多獲利100元左右,提高了養豬效益,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該成果已被湖南省科委、計委及國家五部委列入湖南省及國家重點新產品推廣專案。微貯飼料的成本僅為尿素氨化飼料的20%。
調製方法:
⑴菌種復活: 秸稈發酵活幹菌每袋3g,可調製幹秸稈1噸或青秸稈2噸。先將該菌劑倒入200ml冷水中充分溶解,然後在常溫中放置1~2小時,使菌復活。現配現用,不可過夜。
⑵菌液配製:將復活好的菌劑倒入已充分溶解的0.8~1.0%食鹽水中拌勻。秸稈、食鹽、水、菌種用量的比例如下表:
秸稈種類 秸稈重量(kg) 活幹菌用量(g) 食鹽用量(kg) 自來水用量(kg) 貯料含水量(%)
稻麥秸稈 1000 3.0 9--12 1200-1400 60~70
風乾玉米秸 1000 3.0 6~8 800~1000 60~70
青玉米秸 1000 1.5 適量 60~70
⑶秸稈鍘(揉、粉)碎:麥秸、稻草比較柔軟,可鍘碎成2~3cm的長度.玉米秸較粗硬,可用揉碎機加工成絲條狀,,或粗粉,以提高利用率和適口性。
⑷入窖:在窖底鋪放20~30cm厚的粉碎秸稈,均勻噴灑菌液水。然後踩實,尤其注意窖的四周及角落處。壓實後再鋪放20~30cm厚的秸稈,又均勻噴灑菌液水,踩實。如此一層層裝填原料,直到高出窖口40cm時再封口。分層踩實的目的,是為了排出
空氣,保證發酵菌繁殖成功。要注意有計劃的噴灑數量,使秸稈含水率達60~70%。如當天未裝滿窖,可蓋上塑膠薄膜,第二天繼續裝窖,但切忌不能進雨水。
⑸封窖:先在最上層再均勻灑上食鹽粉,食鹽用量每立方米250g(不是表中的量)。其目的是確保微貯飼料不發生黴變。再蓋塑膠薄膜,上面鋪20~30cm厚的稻草或麥秸,再覆土15~20cm,密封。
⑹質量鑑別:青玉米秸稈呈橄欖綠色;麥秸、稻草呈金黃色。如變成褐色、墨綠色質量低劣。發醇香味和果香味,並具弱酸味;如為強酸味,表明醋酸較多,為水分過多和溫度高所致。若為腐敗味,為漏氣所致。正常的手感鬆散,質地柔軟溼潤。如發黏說明開始黴爛;如手感乾燥粗硬,為發酵不良(菌種差,水分不足)。
⑺飼餵:21~30天后(冬季貯的長些)取喂。取時要從一頭開始,從上到下逐段取用,取出的當天喂完。每次取喂後必須立即封嚴。日喂精料中應扣除相應食鹽。
回覆列表
發酵飼料配方的不同生產的飼料品種也不一樣,產生的效果更加是千差萬別。關於發酵飼料配方,廣西助農有20餘年的研究基礎,數萬客戶應用經驗,效果得到眾多養殖戶的信賴。怎樣鑑別發酵飼料的成功失敗,下面用發酵幾種常見原料進行鑑別,在發酵木薯渣、豆渣等物料時,很多客戶朋友都把聞到酒香味作為是已經成功發酵的標準,認為酒香味越濃就發酵得越好,如果聞不到酒香味就認為沒有發酵,這其實是個錯誤的想法,其實發酵是否成功與是否聞到酒香味不是最終的鑑別條件,嚴格地說,是否產生酒香味不是判斷髮酵成功的標準,真正的發酵劑,在發酵各種糟渣時,是以以下幾點為發酵的目的,是否分解了粗飼料的粗纖維,降低了粗纖維的含量。是否消滅其中的有害細菌,是否提高了糟渣的營養價值和消化吸收率,如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是否產生了生物活性物質,提高了物料的生物效價:如產生了大量的益生細菌、產生了大量的有機酸化劑、多維、氨基酸、酶、生物抗生素、未知生產因子、活性小肽等等。是否產生了愉快的氣味,改善了物料的適口性。是否增加了物料的保持性,貯存性等。
所以,判斷是否發酵成功,需要檢測其中的粗纖維是否降低了,如粗飼料降解劑發酵玉米秸稈至少可以分解30%以上的粗纖維;來判斷是否發酵成功,同時還得檢測裡面的益生菌成分、維生素成分、酶、有機酸、小肽、代謝能消化能、可溶性蛋白質和氨基酸成分等等,而我們的使用者大都不可能有這些檢測條件的,所以,當我們沒有專業的檢測裝置,一般只要發酵產生了明顯酒香味,發酵產氣比較多,就算是成功了,其實這是一種簡單地鑑別方式,因為養殖戶只能觀察這些表面現象來進行判斷,沒有其他的檢測手段。
當然,使用網上的銷售的“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加強型粗飼料降解劑”、“加強型活力99生酵劑”這幾個產品發酵糟渣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判斷髮酵是否成功:
① 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酒香味,當然也算是一個依據之一,如果產生了酒香味,說明發酵正在進行,而且成功率可能比較高,當然,有些物料如發酵豆渣、雞糞、酒糟、棉菜粕、醬油渣、醋渣、秸稈等能量低的物料時,往往因為產酒香味極少,而聞不到酒香味,但並不能說明發酵是不成功的。而且就是發酵能量比較高的物料,如果不是旺盛期,也是很少聞到酒香味的。
② 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氣體,如密封用的塑膠薄膜曾經鼓脹過,也說明發酵正在進行,成功率比較高,但也不是所有的物料都有明顯的這個現象,如上面說的:豆渣、雞糞、棉菜粕、醬油渣、醋渣、秸稈、酒糟等。同樣,也只是在發酵旺盛期才有這種現象。
③ 發酵物料的顏色和質地是否發生變化:發酵良好的物料,顏色變得更為新鮮,如上面說的發酵發黴的木薯渣,黴變的木薯渣顏色不好看,灰暗色,發酵好後,變成了比較新鮮的顏色如鮮黃色,黴菌毒素也基本分解,其他物料也是如此,大部分會變成新鮮狀態的顏色,也有變成金黃色的。質地上,變得更加柔軟,原料比較硬粗的原料也變得手感鬆軟,這是粗纖維得到分解的表現之一,消化吸收率也得到了提高。
④ 氣味上產生了比較愉快的氣味,不一定是酒香味,其他比較愉快的氣味也是成功的標誌之一,因為有益細菌發酵才會產生人感覺比較愉快的氣味,有害細菌則都是產生難聞的氣味的,如臭味,氨味等等。或者說原料是比較臭的氣味如雞糞,發酵後變得不臭了,也是成功的表現之一。
⑤ 物料的酸度在發酵後都會產加,PH下降,有機酸含量增加,可以聞到酸香味,如果您有PH試紙,則可以檢測一下,一般發酵後PH會下降到4—5.5左右。
⑥ 還有,各人的味感是不一樣的,如果您感覺不到什麼氣味,您還可以請別人來判斷一下,有些物料看起來好象什麼也沒有發生變化,如發酵豆渣,有些人認為好象發酵過程中,什麼也沒有變,但其實裡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大多數是肉眼和鼻子感覺不到的理化性質的變化。但物料的儲存性增加了,是所有發酵物料的一個共同特點,只要您密封得好,您所發酵的物料放置幾個月也不會變質,這也是一種發酵成功的標誌之一,儘管這種判斷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為什麼說儲存性增加了也是發酵成功的標誌之一呢?因為只有有益細菌佔絕對優勢才能儲存物料的營養價值和理化性質不發生變化。
發酵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會產生很多的變化,產生酒香味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作為普通養殖戶,發酵飼料酒香味濃郁一般都是發酵成功的典型性狀,可以作為飼餵了。
飼餵發酵飼料一定要注意幾個問題:
① 發酵飼料需要密封才能長時間儲存,即使開始飼餵開袋後剩餘的發酵飼料也需要全部再次密封。
② 不要全部飼餵發酵飼料,特別是發酵飼料過長的,否則因為酸味、酒度過重導致副作用。一般來說,發酵飼料3%-30%,從少量到逐漸增多的方式進行。
④ 發酵飼料畢竟營養不全面,如果在飼餵前發酵飼料的部分補充專業的新增劑,有助於促進營養的全面。如市場上銷售比較好的“發酵飼料調味營養伴侶”這個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