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o美感Bs
-
2 # 小村2017
可能學院派就得像她這樣,感覺挺悲劇的,大家看開點寬容點。
換位思考一下,她用的那些詞彙,估計你都找不到。
-
3 # 老杜讀書
于丹不會缺少粉絲,我曾經也是粉她的。
隨著閱歷和境界的升級,自然就和丹丹漸行漸遠咯。
我勒個去!小小孩童在作文啟蒙階段,就要背上如此複雜的——所謂好作文技法這樣的負擔,還能愉快地“玩耍”了嗎?
我勒個去!如此強調教條的寫作技法,無非就是讓孩子的作文得到閱卷老師的好評,從而得高分。小孩生來就有寫作表達的慾望,只是更多的被“如何得高分”的教育給消磨殆盡了。對於小孩就應該鼓勵他們自由表達,而不是念太多的緊箍咒!
言歸正傳,回到問題。于丹就像小學、中學的作文得分很高的同學。當年,你是那麼羨慕他們、甚至崇拜他們!長大後發現,他只不過是一個比自己更會搬弄字詞的傢伙!他的思維和思想並不一定比自己高明多少。
當你發現——她竟然用“作文輔導班老師忽悠小孩”一樣的伎倆,去哄騙那些崇敬她的人——的時候,你內心難道不會起波瀾嗎?既為曾經懵懂的自己,又為那些尚處在小學生階段的人們……
于丹熟讀漢文經典,張口就能引經據典;普通人的文化自卑感,很輕易的就被于丹們蹂躪得一地稀碎;文化自卑很容易讓人對這些文化大咖產生敬畏!
但是,有文化不一定意味著有思想有見解!也許是有思想有見解,但更多是一家之言,何必迷信!
也許不愛思考的人只能選擇迷信吧?
于丹絕對是傳統文化的大咖,這方面值得尊重。
但把自己打扮成思想家,就值得商榷了。
若裝著裝著就真以為自己是一個思想大哲了,然後還真心地去佈道……想想就有點可笑了。
我喜歡于丹豐滿的軀體裡充盈的傳統文化學養!但不喜歡她有悖於儒家文化的謙遜和自明!
-
4 # 大悔憶智周
小瀋陽說:“這是微甚摸捏?”
其次,只要能夠透過稽核,你有權選擇怎麼答。于丹正是在這一點上做足了文章。
她答得很主題先行,讓國學知識服從於她的觀點。她答得很花式,聽起來很美。她答得很實用,好像國學包治人生百病。她答得很雞湯,聽起來很溫馨。
當然,這個是她的權利,古往今來,國學的解讀,眾說紛紜。
但愚以為唯一不足的一點,是講得太流暢太滔滔不絕太眉飛色舞。
孔夫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
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人。則人慾肆而本心之德亡矣。聖人辭不迫切,專言鮮,則絕無可知,學者所當深戒也。”
儒家崇尚質樸無華,知道得越多的人話越少,敬望于丹教授注意。
不過,讓大眾知道國學原來這麼好,于丹還是有功勞的。
-
5 # 元芳有看法
先亮明觀點吧:我不喜歡于丹。但不代表于丹就是很多人眼中的那麼令人厭煩,她能成為國學紅人,不是靠三腳貓功夫得來,而是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學識所在,這個咱們得公允的去看待。
我不認為于丹講的是假的,或者她的學術態度是假的,我想她本身也沉浸在國學的自我陶醉當中,並不是在裝。
和朋友們聊起于丹,我始終保持一個觀點,于丹的學問做派和風格並不適合所有的人,而是有其特定人群的,比如說,不諳世事的學生們、初入社會的青年學生、有國學愛好但底子很薄的社會各行各業人士等。
近年來,華人掀起了對國學的盲目崇拜,真正熱愛國學的人永遠都是安靜的,他們不會把國學掛在嘴上,也不會逢人言必稱國學,只有那些連四書五經都不知道,連國學基本內容和內涵都解釋不了的偽國學愛好者才會常常將國會掛在嘴上,他們總是喜歡現炒現賣,聽幾堂于丹的課,讀幾部于丹的書籍就感覺自己掌握了整個國學,在酒桌在場合大談心靈國學。
于丹最被公眾詬病的就是不接地氣,永遠的陽春白雪永遠的萬世開太平永遠的脫俗者,沒有社會閱歷沒有文化基礎的人,乍一聽會被深深折服,但等到你有所閱歷後你才會發現,聽於丹講了那麼多的大道理,卻仍然沒有過好此生。
-
6 # 英雄偉大哥
文有大於丹,武有老閆芳,這是當下現象級的人物了,還有那個中醫聖手,頻登各大電視臺電臺的老中醫!唉!她們都應該是李敖嘴裡的臭雞蛋吧,也許連臭雞蛋都算不上!
-
7 # qzuser218156244
具有正能量的才女,最適合教育後代。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平民大多不能像貪官精英那樣,把孩子鼓搗出國,不學會隱忍,不和時宜,又沒有好爹。前途何在。精英們批判于丹,站著說話不腰疼。
-
8 # 坐看雲起於此時北大教授湯一介說,社會需要更多於丹這樣的學者,讓經典走出象牙塔,以大眾最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去,惠澤社會和人民!還有一哲學家李澤厚說,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一座橋,于丹的古典今讀,可以說是完成了眾多國學家的一個心願,即讓經典走近時代,貼切人心,發揮其應有的道德教化、啟發民智的作用,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于丹將生動的哲理故事特別《論語》、《大學》、《中庸》這些中國古典鴻篇鉅獻做了最通俗的演繹,把自己深刻的個人感悟與古代先賢的思維相結合,使得古典文化中飽含著的樸素的真理,穿越了時空將今人的心靈喚醒,推動了現時代人格的完善、社會的和諧。于丹的著作《論語心得》在海外多國出版,更大限度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還榮獲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得最高獎項版權金獎。
但是,我個人認為,于丹最多就是個古典哲學的推廣者、是一個比較用心、善於心計、傳播文明的傳教士而已,最多是藉助了現代先進的媒體、網路、電視、電子手段來更多地完成了個人名聲的積累、提升、爆棚。與于丹相類似的,還有一個易中天,易老師講的是古典文學,其實比于丹成名更早、更有個人風格、也更有吸睛的能力。
在易中天最火的時候,我兒子看得是如痴如醉、廢寢忘食、夜不能寐;然後,于丹來了,又是這樣的,好像有一次是易中天還是于丹被那個大學的學生轟下臺來了。兒子義憤填膺,問我,為什麼?
我想了想,說:很多經典其實不是他們說的那樣的,經典是不能戲說的、也是不能用通俗的故事來演繹的;經典的產生特別是古典經典的產生都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經典大師們特定的個人修為、個人世界觀、個人經歷影響賦予作品特定的思想和內容的。
還有一句話,一千個人心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像看電視劇《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一樣。你看到的,絕對不是原著確實想表達的原版的,絕對不一定完全就表達了曹雪芹、施耐奄、吳敬梓、羅貫中們想表達的東西的,要學國學,多學南懷瑾、多學王國維;要學中國文學,多看名著,別聽於丹和易中天!
題主所問:你們喜歡于丹嗎?作為女人還是比較喜歡的,這女人比較大氣、潑辣、長的也還圓潤;作為學者、老師,我不喜歡,學者、教授,不要把自己搞成了演員、說書人了!
-
9 # 老兔200071132
有人說于丹老師說的都是正確的廢話,我同意這個評價。我要補充的是:媒體上、學說上說正確的廢話的人太多了。有了于丹老師,只不過又多了一個而已,微不足道。
-
10 # 楊奇深
于丹的講座我愛聽,巜論語心得》我愛看。我一介草民,人微言輕,愛不愛的,無足輕重。但北大湯一介教授說的"讓經典走出象牙塔"、學者李澤厚先生說的"于丹是精英與平民的一座橋"。我看,兩位名人說的是很客觀、很中肯的,很對我的心意的。我倒是想到一個讓我糾結的事情,近幾年對名人的指責、非議,似有成風之勢,如莫言、郎鹹平、趙本山、任志強、本文的于丹、尤其是對楊振寧先生的總總說詞,我是期待官方出面紹介楊先生的科研成果與貢獻。讓一些情況不明、慣於跟風的人,從此止步,不要再咬著"老夫少妻"的事指責、非議偉大的華人,反倒神化了剛故去的霍金先生。去日本旅遊瘋購,就是"漢奸"、"賣國賊";說點西方國家的好事,就是"哈巴狗",比崇洋媚外更升級了。隨意寫寫,不妥之處、請予指正。人老話多,也請理解。謝謝!
回覆列表
于丹,她的頭銜要是逐個介紹,一百個字也介紹不完,我放在文章末尾,大家可以看看。
我認識的于丹是一個並不研究《論語》,卻依靠自己對論語的分析,一炮而紅的人,是一個盡說pi話的人。她在講壇上所說的那些話,嗨!!!
我認為她的虛偽,那種賣弄的姿態,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把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硬昇華到道德高度,把一部《論語》,變成真善美的傳播工具。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平凡的事情,理想化。百家講壇之所以火爆,就是因為請了之前並不研究三國的易中天來講三國,請了並不研究論語的于丹講論語,還有其他例子。。。。
當然對於她在熒幕後面是怎麼樣的,我們並不知道,我所做的評價,也僅僅是針對她在螢幕上的角色,絕沒有什麼個人感情上的喜歡或者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