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65248740516

    因為蝸牛適合在潮溼的環境裡生活,平時蝸牛躲在陰暗潮溼的環境裡。下雨天,外界潮溼,蝸牛才可以到外面來呼吸新鮮空氣和尋找食物。如果,天氣乾燥出來的話,身體裡的水分迅速減少,就有死亡的危險,所以下雨後出現蝸牛很多。

    蝸牛是種軟體動物,喜歡生活在潮溼的地方。氣候乾旱的時候,蝸牛躲在陰涼的樹根、牆根和草叢裡,將身體縮排殼內,用足下分泌的粘液將殼口封住,進行休眠。

    但在雨天,雨水洶湧灌入殼內,浸透殼口處的粘液,從而喚醒了休眠中的蝸牛,於是這些依靠足下分泌含大量水分的粘液來蠕動身體的“小傢伙”們紛紛從殼裡探出頭來,伸展它們柔軟的身體,緩慢地活動起來。因此,每逢雨後,就能發現成群的蝸牛緩緩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Sunny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合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髮育最快),空氣溼度60%~90%,飼養土溼度40%左右,pH為5~7。

    當溫度低於15℃,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但是各種蝸牛各不相同。

    蝸牛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溼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喜潮溼怕水淹。在潮溼的夜間,並投入溼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慾活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款紅旗H5和紅旗H7全新上市,會給紅旗帶來更高的銷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