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臉譜

    確實,從秦末諸侯混戰,到楚漢相爭,劉邦以一基層小吏而戰勝了出身高貴的項羽和眾多諸侯,確實是勝了,而且勝得如此迅速,如此讓人大跌眼鏡。然而,有其意外,更有其必然。

    自古英雄出亂世,真是再正確也不過了,項羽也是,劉邦更是。項羽出身貴族,來自將門,是楚將項燕的孫子,祖上的輝煌讓他從小就接受了與眾不同的教育,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稟賦。

    我覺得項羽身上有幾點是最值得人敬佩和欣賞的。

    一是他拼命三郎的精神。項羽打仗,從來都是以以小勝多為榮,他從不屑於以大兵團去吃小團隊,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取勝,而是長於單刀直入,千里奔襲,出其不意。他北上救趙,只率8萬兵馬,去對付章邯和王離的數十萬秦軍,憑的就是這種不怕對方人多勢眾、不怕以命相抵的拼命三郎精神,他率軍過漳河,只帶三日的糧食,而且破釜沉舟,其與秦軍決一死戰的英雄豪氣至今讓人敬佩不已。

    項羽千里救彭城也是如此。前205年,劉邦組織五十六萬諸侯聯軍,攻打楚國首都彭城,而在齊國與田橫僵持的項羽得報彭城被劉邦佔領後,留下大部分軍隊繼續戰鬥,自己只精選三萬輕騎兵,快速南下,反攻彭城,竟然將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打得大敗虧輸,這種英雄氣概,更是讓人仰慕。

    二是項羽的貴族氣質。項羽的貴族氣質,是那種坦坦蕩蕩的英雄氣質,人家以人多、人強來欺凌,無論對方有多厲害,都要迎頭痛擊;但對方服軟,謙恭有禮,他又以禮相待。在鴻門宴上,就充分顯示了項羽的這種氣質。劉邦以先入秦而拒項羽於關外,項羽暴跳如雷,揮師闖關,而且揚言要消滅劉邦。然而,當劉邦趕到鴻門,低聲下氣,反覆解釋,項羽便立刻改變了消滅劉邦的打算,即使范增三番五次地暗示,並安排項莊動手,項羽也無動於衷,他不打笑臉人,他不滅低頭者。

    三是項羽的俠骨柔情。在秦末楚漢之際,項羽算得上粗莽的人,但他卻又是最兒女情長的人。前202年隆冬,項羽與劉邦戰於垓下,交戰不久便喪師七成,大敗歸營的他,在寒風呼嘯的夜裡,聽到四面楚歌,不禁大驚,他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來日無多,但令他最難割捨的卻是自己最愛的美人虞姬,面對虞姬,項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氣短,只是面對愛姬之時,這說明,英雄如項羽者,還是有一副俠骨柔腸。

    反觀劉邦,則只有以大凌小、以強欺弱、詭計多端、及時行樂的習性了,這種習性,讓他最後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所以,有人說劉邦滅項羽,是貴族精神最後的滅亡,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 2 # 冷清先生

    《史家敗類司馬遷,把英雄劉邦抹黑為流氓,把獨夫項羽拔高為英雄》

    司馬遷《史記》原名叫《太史公書》,不但沒有抹黑項羽,還極盡誇大讚美項羽,反而大肆抹黑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並抹黑和劉邦有關的一大批人。

    東漢末年,董卓伏誅,蔡邕在司徒王允側,聞之驚歎。王允怒其悲董卓,乃下廷尉,欲殺之,邕自獄中上書曰,欲“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允不從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遂誅蔡邕。

    (一)司馬遷為李陵脫罪被漢武帝宮,刪改史實抹黑劉邦。 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將劉邦出生後到32歲前的所有經歷全部刪去,並銷燬資料,隱匿劉邦讀過書、有文化、崇尚信陵君、追隨張耳、做遊俠劍客的經歷,篡改史實,把劉邦抹黑為:“不事家人產業,遊手好閒,好酒及色”的街頭混混、流氓。”

    試想一下,劉邦真要人品很差,怎麼會有那麼好的人緣呢?劉邦去咸陽送苦役的時候,縣裡的官吏們每人拿出月工資的三分之一,蕭何拿出月工資的一半,送給劉邦給劉邦送行。最可惡的是司馬遷在《高祖本紀》裡,劉邦本意是說沒有賴於生存的產業,故意寫成:“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

    《史記、盧綰傳》“盧綰豐人也,與高祖同裡……高祖、綰同日生……及高祖與綰壯,學書,又相愛也。”

    《史記、張耳傳》:“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從張耳遊,客數月。”

    《史記、魏公子傳》:“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司馬遷抹黑劉邦最惡毒的,就是劉邦彭城之敗,三次把孝惠和魯元推下車的事,可惜這件事,在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夏侯嬰傳裡,根本就對應不起來。劉邦彭城之敗後,只找到了孝惠帝一個人,魯元公主和其他家屬,都被項羽抓走了。那麼劉邦要把孝惠和魯元,同時推下車,除非魯元公主有分身術。很可惜,司馬遷的誹謗破產了。

    《史記、高祖本紀》:“漢王彭城之敗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後乃獨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

    (第二)司馬遷拔高讚美項羽的筆墨很多,但是對項羽的失敗和罪行隻字不提視而不見。

    (1)鉅鹿之戰前,章邯擊敗項梁後,認為楚地不足慮,遂帥秦軍主力三十多萬,北攻趙魏。張耳和趙王率數萬軍隊,退入鉅鹿堅守,陳餘得魏兵數萬不敢救鉅鹿。十幾路諸侯,兵十多萬救趙。宋義帥十餘萬楚軍主力救趙,劉邦率三萬兵攻秦之關中。

    宋義帶兵距鉅鹿60裡駐紮不前,耽誤時日四十多天(其實只有五六天時間)。項羽殺宋義奪軍權,進兵至鉅鹿。當時的形勢是這樣的:“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陳餘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比(北),此所謂河北軍。”十幾路諸侯軍在鉅鹿的東面。章邯的戰法就是“圍城阻援”,但是三十萬諸侯軍做壁上觀,誰都不敢當出頭鳥。

    項羽奪取兵權後,率楚軍主力十多萬率先向秦軍甬道發起攻擊,一共攻擊了九次(言其多也),奪取了秦軍甬道,將三十多萬秦軍一分為二。十幾萬諸侯軍遂一擁而上,張耳率數萬趙軍從鉅鹿城殺出,殲滅了圍城十多萬秦軍,殺蘇角、虜王離,章邯率二十萬秦軍撤出戰場。

    司馬遷為了拔高項羽,將項羽派遣的先頭部隊,當陽君和蒲將軍將卒兩萬,說成了楚軍的全部兵力。還說十幾路諸侯都很害怕,自始至終不敢出兵做璧上觀。其實,司馬遷偷樑換柱,楚軍是十多萬不是二萬。打仗就是這樣,沒人帶頭誰都不敢先動,項羽率先動手後,諸侯軍就一擁而上。項羽的作用是率先發動攻擊,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2)彭城之戰,是劉邦出函谷關的第一戰,齊王田榮反叛,項羽以主力攻齊地,劉邦趁機聯合五路諸侯,集結56萬大軍。劉邦一路26萬人馬,韓信一路30萬兵馬,劉邦主攻彭城,韓信側擊齊地。戰略意圖是,攻下彭城,項羽必然要主力回救彭城,然後劉邦和韓信兩路夾擊項羽,一舉殲滅項羽。

    當時,項羽總兵力有四十多萬,主力三十萬在齊地,彭城地區守軍十萬。劉邦攻打彭城時,彭城地區十萬楚軍,棄城而逃。項羽即刻和龍且分兵,龍且率十多萬楚軍攻齊,項羽率二十萬救彭城,又收攏彭城敗兵十萬,總兵力30萬。而司馬遷故意只寫騎兵(精兵)三萬,讓人誤以為項羽真的只有三萬騎兵。

    劉邦彭城失敗的原因有兩條,一是:佔領彭城後漢軍驕傲大意,被項羽打了個措手不及。二是,韓信沒有如約夾擊項羽,導致整個戰略意圖未能實現。冷清估計,韓信來遲是故意的。因為,韓信人品不好,處處都想獨攬戰功。劉邦彭城敗退滎陽,韓信才趕過來。

    (3)滎陽會戰時,劉邦命張耳、韓信率漢軍精銳,攻取趙地;劉邦帥老弱漢軍固守滎陽,吸引項羽30萬楚軍主力。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攻守一年半時間,韓信和張耳擺平趙地。滎陽糧盡,劉邦命韓信救滎陽,韓信遲遲不來。紀信假扮劉邦而死,劉邦等人逃出滎陽,直奔趙地韓信營,劉邦奪取韓信兵權。

    (4)司馬遷在《項羽本紀》裡,對項羽之死大肆拔高,甚至違背太史公必須遵守史實的原則。一會寫項羽迷路了,一個老頭指錯路;一會寫項羽合二十八騎,殺入五千漢軍中,項羽力斬幾百名漢軍。就是把幾百個人綁在樹上,讓項羽一個一個的殺,項羽能殺過來,刀恐怕都捲刃了。

    一會又寫項羽突圍到烏江邊,一個老頭駕一葉小舟而來,要項羽回江東繼續稱王。“屠城殺降”的劊子手項羽,最後在烏江邊自刎。真不知道,司馬遷到底是太史令還是小說家,為了拔高項羽真能編呀。真實的情況是,項羽突圍到東城,就被灌嬰手下五個將校所殺。離烏江邊還有200多里地呢!

    《史記、灌嬰傳》:“項籍敗垓下去,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封列侯。”

    (第三),司馬遷對項羽的失敗,不是一字不提,就是“語焉不詳”。 項羽攻佔滎陽後,劉邦重新整合漢軍,張耳守趙地,韓信攻齊,劉邦圍攻滎陽,並且打敗項羽,重新奪回了滎陽。

    但是司馬遷在《項羽本紀》裡,項羽是如何被劉邦打敗,而丟失滎陽隻字不提;劉邦奪取滎陽後,項羽退守彭城地區,項羽又是怎麼被劉邦打敗,還是語焉不詳,只說彭越襲擊項羽糧道。 問題是彭越的軍隊只有兩三萬人,在項羽的後方打打游擊,搞幾個小動作,策應劉邦主力,這是說的過去的。但是靠彭越打敗二三十萬楚軍,那就是胡說八道了。

    項羽在睢水敗給劉邦,司馬遷很少著墨,主要寫了劉邦用陳平離間計,項羽趕走范增,范增在回彭城的路上死了。很明顯,失去范增的項羽,在睢水被劉邦打敗,將項羽趕出彭城,劉邦再一次攻佔項羽的都城。

    項羽丟失彭城後,楚漢兩軍在成皋地區再次會戰。劉邦採取軍事進攻和外交瓦解,命劉賈盧綰攻取成皋周邊17個城孤立項羽;命酈食其說齊王,下齊地七十城。項羽楚軍第三次被劉邦打敗,狼狽的退到了鴻溝以東,30萬項羽楚軍已經被劉邦打的只剩10萬了。

    鴻溝對峙,司馬遷再一次拔高項羽,把項羽威脅要烹煮劉邦父親,威逼劉邦簽訂鴻溝協議的流氓強盜行為,寫成了劉邦不顧父親死活的“無情無義”,項羽拿人質謀求合議,反而成了英雄行為,司馬遷顛倒黑白,沒有職業操守沒有天理呀。

    但是,無論司馬遷如何抹黑大英雄劉邦,無端拔高獨夫民賊項羽,只要發生過的必然留下痕跡,歷史一定是有真相的。史家之敗類司馬遷,濃墨編造的謊言,還是在《史記》中留下不同的記載,不合理的謊言,必然經不起史實的邏輯推敲。項羽不是戰神,劉邦才是真正的英雄!

  • 3 # 趙先森sir

    一是,對於失敗者的同情,二是,看不上劉邦唄,這麼一個文不能,武不能的老流氓,踏馬的糊里糊塗的起事反秦,而後得韓信張良蕭何,等等下面一大幫人的輔佐,打敗了項羽。踏馬,憑什麼!劉邦歷史形象,說實話真不咋的,但是統一了當時的全國,而後蕭規曹隨,無為而治,歷經文景凡70年,武帝朝有那麼大的實力,和匈奴作戰,四十餘年,最後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絕代雙驕同時出征,霍去病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基本的疆域行成。當然了這些都是後世之功,你要項羽打,我估計項羽也能打,但是項羽要的是春秋戰國之霸業,劉邦要的是帝業,國家自秦滅六國後,歷史的潮流是要統一的。只能說劉邦的歷史形象人設太差了,一般認為就是老流氓嘛。

  • 4 # 誰還不是個國寶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誰勝誰敗的問題,還與他們的出身有關,畢竟當時項羽是貴族的後代,而劉邦真的就是沛縣的一個小混混,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自然處事方法也不一樣。就像項羽綁了劉邦的爹,劉邦卻說我爹就是你爹,殺他就是殺你爹,項羽是絕對說不出這樣的話的,而且項羽也因為這句話好好的供養著劉邦的爹,因為貴族教育的觀念,他們都是注重面子的,有君子所不恥之處,而劉邦作為一個小混混,溫飽都快成問題了,哪講什麼面子和君子呢?而且,劉邦的確使用了不少詭計,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如果當時是我們處於他們的地位,也不見得比他們做得好。而且,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人知之者,一切都只是後人的評說罷了!

  • 5 # 三上歷史

    項羽確實是英雄,但英雄就一定能成功嗎?關羽不也是敗走麥城了嗎?至於劉邦,不是後人說他是流氓,而是他本身就是一個流氓,但劉邦是一個披了流氓外衣的假流氓,他其實是一個落魄的豪傑,真流氓是不可能成大事的。

    我們先來說項羽。

    英雄是什麼?英雄就是普通人心中崇拜的偶像,是凡人想成為而成為不了的人。

    項羽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項羽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武功高強,反秦時,一人手刃縣衙內百十人,天生的偶像坯子。

    後來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一舉殲滅秦軍主力,諸侯震服,膝行上前拜見。項羽一戰封神,從這一刻,他就成了天下人心中的英雄。

    後來垓下之圍,項羽霸王別姬,隻身縱橫於千軍萬馬之中,能逃走卻不逃走,最後自刎於烏江岸邊。

    其勇烈的才能,其高貴的尊嚴,都令後人敬仰。

    但項羽這個英雄註定是要失敗的。

    韓信、陳平,這兩個天下奇才原本都是項羽陣營的人,可惜他不能用,後來都投奔了劉邦。

    韓信分析項羽必敗的原因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項羽雖然自己非常的英勇善戰,但是不能知人善用,所以是匹夫之勇。

    項羽在細微處對人非常好,恭敬慈愛,噓寒問暖。但是呢,有功的人不能賞賜,有能力的人不捨得封爵,所以是婦人之仁。

    況且項羽殺義帝屠百姓,失天下之心,所以必敗。

    陳平分析項羽必敗的原因是:項羽為人,恭敬愛人。所以道德高的,有修養的人都願意歸附項羽。但項羽特別看重封賞,不願意輕易封賞別人,所以有本事的人不願意跟他,導致項羽身邊的人才不多,只有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寥寥幾個人。

    我們再來看劉邦。

    世人一直以為劉邦是一個流氓,不但我們後人這樣看,就連當時的很多人也這樣認為。

    在別人眼裡,劉邦確實也像一個流氓。他也不種地,也不經商,也不立業,也不成家。整天不務正業,東遊西逛,和一幫狐朋狗友,每天喝酒鬧事,躲到大哥家裡蹭吃蹭喝。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地痞流氓形象嘛,但這真的是劉邦的真實面目嗎?劉邦的理想真的就是當一個地痞流氓嗎?

    不是的。劉邦的志向本來是要做一個豪傑的,只是豪傑沒有做成,最後成了一個沒落的豪傑,被別人看成了是一個地痞流氓。

    劉邦年輕時的偶像是信陵君--魏公子無忌。魏公子無忌是誰?他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曾經帶領魏軍救趙國打敗了秦軍,秦國也因為魏公子無忌的存在,而不敢攻打魏國。

    魏公子無忌為什麼這麼牛呢?因為他是出了名的禮賢下士,鼎盛時期,手下門客有3000多人。不管你是70歲的老者還是市井的屠夫,只要你有才能,他都能登門拜訪,以禮相待,所以天下豪傑,紛紛投靠。

    想當豪傑的青年劉邦也去投靠信陵君。無奈,由於當時的通訊不發達,劉邦不知道信陵君已經死了,他想在信陵君手下一展宏圖的願望就落空了。

    但劉邦認識了豪傑張耳。

    張耳是大梁人,曾經在魏公子無忌手下當門客,後來殺了人,逃到了外黃被一個富家千金看上了。這個富家千金,當時已經結了婚了,但是嫌丈夫窩囊,有人說張耳是豪傑,她就休了前夫嫁了張耳。張耳拿著老丈人給的錢,也學魏公子無忌一樣招賢納士,後來被魏國任命為外黃縣令。

    劉邦本來是想投奔信陵君的,結果信陵君死了,於是就轉投到了張耳的門下。在張耳那兒呆了好幾個月,也沒有什麼施展才華的機會。

    後來秦滅六國,天下一統。六國豪傑死的死,逃的逃,張耳也藏起來了,天下也沒有人養士了,眼看機會越來越少。劉邦無奈,於是回到了老家沛縣。

    劉邦可以說是灰頭土臉的回到了家鄉。就像現在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結果還是隻身一人回到老家,也沒有開回豪車,也沒有帶回嬌妻,還是一無所有,還是每天喝酒、睡寡婦,鬧事,怎麼看怎麼像個流氓,他的父親也常常罵他不治家業,蕭何也說他“固多大言,少成事”,但誰能知道他心裡的豪情萬丈呢?誰又能感受到他心裡的鬱郁不得志呢?

    用一生的青春去搏取功名,但眼看年華一天天老去,而一無所成,最後人到中年,勉強找了一個亭長的工作。

    劉邦好罵人,為什麼呢?是在宣洩心中的不平之志吧?

    可喜,天不負劉邦。秦末天下大亂,劉邦終於有了一展抱負的機會。

    劉邦也沒有辜負上天,他成功了。

    他像他的偶像魏公子無忌一樣,招攬天下人才,能禮賢下士,能知人善用,能重賞重獎,於是天人歸心,建立大漢。

    劉邦做了皇帝后,給魏公子無忌安排了5戶人家守墳。

  • 6 # 小夢歷史書

    項羽是貴族出生,英武過人,光明磊落,對虞姬情深意重。起兵三年滅掉了秦,使諸侯臣服,且力拔山兮氣蓋世,勇猛善戰,是歷史上最勇武的武將,戰略戰術水平也很高,彭城一戰,長途奔襲,以少勝多,是歷史上經典的戰例。

    劉邦軍事水平也一般,都是手下張良之類的謀臣幫他出的主意。且貪財好色,自私膽小,工於心計。可以說就靠別人勝利的。

  • 7 # 歷史白話君

    項羽是英雄我不反對,但是如果說劉邦是地痞無賴,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劉邦不是純粹的地痞無賴,而是情商高的地痞無賴!

    劉邦出身不好而且好色,但是這種條件下還能有很多能人跟隨他,說明劉邦肯定有吸引人的地方,要不蕭何張良等人會跟隨一個地痞打天下嗎?明顯不會,那劉邦為什麼能把這些人聚在自己身邊,幫助自己打天下呢。

    劉邦不能給錢,因為他也沒有,況且張良蕭何這樣的能人會在乎錢麼?劉邦之所以能夠讓很多人心甘情願地幫他打天下正是因為他的“地痞”,或者說的好聽一點叫圓滑會辦事,也可以用更高大上的說法叫情商高!所以我認為劉邦地痞無賴的形象是他的偽裝,而且劉邦是一個情商相當高的地痞無賴!

    當然和項羽這個英雄一比,劉邦的形象可能就低了很多,從而被人真的稱作地痞無賴了。

  • 8 # 知史說史鑑史

    主要是因為個人魅力性格不同吧。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屬於貴族後裔天生神力,力能扛鼎,能征善戰,武藝超群,做事頂天立地有大丈夫的氣概,好幾個成語更是出自他身上;而劉邦這邊呢,出身市井,靠自己的能力混到了泗水亭長,自身並沒有什麼出眾的才華,但善於知人善任。兩個人見到秦始皇出遊時的景象時,發出了不同的感受,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項羽和劉邦推翻秦朝統治之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恢復了西周天下共主的局面,劉邦分為漢王但劉邦並不滿足現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反對項羽的統治。項羽的分封並沒有使得大家安分守己不少封地王國起兵叛亂,劉邦也是其中一個。局勢開始是項羽佔據了優勢打得劉邦一敗塗地,因為項羽身邊都是驍勇善戰的自己兄弟,還有亞父范增出謀劃策;但之後分水輪流轉,劉邦採取離間計將項羽陣營挑撥離間瓦解軍心團結,項羽一步步失去優勢地位最終兵敗垓下,烏江自殺。項羽做什麼事情都是光明磊落不願使用陰謀詭計,而且剛愎自用,劉邦可是玩計謀的行家略施小計項羽就上當了。在鴻門宴中,因為項羽的心慈手軟最終留下了心腹大患,後來項羽抓住了劉邦的妻兒父母威脅劉邦投降,劉邦卻耍無賴,項羽也覺得這樣做不妥,就放了。兩人若是領兵打仗面對面一較高下肯定是劉邦必敗,但戰爭怎麼可能如此簡單呢?劉邦算計項羽招招致命,而且用人不疑,所以劉邦能打下天下,一統江山也是應該的。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察言觀色,慧眼識人,任用賢才,而項羽呢,武藝高強,膽識謀略過人,是出色的將領,要是能替劉邦出力的話絕對不會有後來還得送匈奴金銀物品狼狽逃回的結局了。

  • 9 # 百發百中44

    這兩人都是絕世英雄,至於別人為什麼要那麼說,因為他想那麼說,說了不付代價,他想胡說。我估計他的祖先在漢朝時肯定不敢說。

  • 10 # 師明禮

    這主要是源於人們在欣賞一個和自己沒有利益相關的人物的時候,更願意欣賞理想化的人格,現實中人們生活太累,所以不喜歡和自己生活更接近的人物或者事件。

    (1)拿項羽和劉邦來說,那個時代的人多少人選擇了劉邦?多少人離項羽而去?

    在戰場上,項羽的確稱得上是英雄,不過綜合起來說,項羽非常殘暴,坑殺降卒20萬,火燒阿房宮,對屬下也不是那麼慷慨,反觀劉邦,入秦之後和父老約法三章,秦子嬰投降,劉邦也沒有殺他,項羽一來就把子嬰殺了。

    韓信評價項羽說他打仗牛逼,對手下很好,可是一到封官賞爵的時候,他就捨不得,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親信都封王,諸侯暗自憤憤不平,失去了人心。

    項羽的確牛,是大家公認的,不過大家不跟他幹,也是事實,比如陳平韓信這兩個牛人,本來是跟著項羽混的;英布,季布,項伯,叔孫通,呂童這些名將後來都離項羽而去,跟隨劉邦了。

    再比如特別出名的一件事,項羽把劉太公綁了,要把他煮了,劉邦說我倆是兄弟,我爹是你爹,你要真把他煮了,你要分我一碗羹!因為這句話劉邦被黑了無數次,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作為堂堂的西楚霸王,戰場之上拿對方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爹的生命作威脅,是更加流氓無賴的行為,是非常不光彩的。

    如果從天下的角度來講的話,項羽殘暴嗜殺,背信棄義,並不能算得上是英雄,劉邦與民安定,有仁有義,可以稱得上是英雄,如果從個人的性格來說的話,項羽勇不可當,堂堂正正,算得上是英雄,劉邦鬥智不鬥力,多少顯得有些猥瑣,跟項羽比是矮了一截。(也不能怨他,楚漢相爭劉邦都四十多了,以前也就是個混社會的小亭長,項羽才二十八九歲,出身武將世家,本身就不能拿武力值來讓他們比)

    (2)綜合起來說的話,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一種固化印象,原因如下。

    ①司馬遷《史記》明顯拔高項羽。

    ②李宗吾厚黑學對劉邦厚黑之論,直入人心,由於其書的影響,導致劉邦形象的黑化。

    此人寫的一篇奇文後來演變為《厚黑學》等好幾本書,曾經風靡一時,特別是在論述項羽和劉邦的時候,說項羽臉不厚心不黑,所以失敗,劉邦臉厚心黑,所以成功,韓信厚而不黑,所以失敗,范增黑而不厚,所以失敗,作者還論述三國時期的人物,例如曹操心黑,劉備臉厚,孫權時黑時厚,因此三個人都能成功。

    既以漢初言之,項羽喑啞叱吒,千人皆廢,身死東城,為天下笑,亦由面不厚,心不黑,自速其亡,非有他也。鴻門之宴,從范增計,不過舉手之勞,而太祖高皇帝之稱,羽已安坐而享之矣;而乃徘徊不決,俾沛公乘間逸去。垓下之敗,亭長機船以待,羽則曰:籍與八千江東弟子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總彼不言,籍獨不愧乎於心乎?噫,羽誤矣! 人心不同,人面亦異,不一審他人所操之術,而曰此天亡我,非佔之罪也,其不謬哉?沛公之黑,由於天縱,推孝惠於車前,分杯羹於俎上,韓彭菹醢,兔死狗烹,獨斷與心,從容中道。(李宗吾厚黑學早期文字底本)

    項羽劉邦給人們的藝術形象,經過千百年的不斷加工改編,是一種歷史形象的二次塑造,比如項羽,人們不斷的誇張渲染他的英雄主義的一面,將其不光彩的一面(諸如坑殺降卒,背信棄義,放火燒宮)忽略掉,渲染他和虞姬的愛情,將其英雄主義的一面刻意強調,而對於劉邦,則是刻意強調其狡猾的一面(實際上,劉邦在追逐天下的過程表現出的大格局和胸懷遠勝於他個人性格或道德方面的瑕疵),因而兩個人的形象不斷的固化。

    ④人們更喜歡追求生活中難以達到的理想人物。

    項羽在戰場上的表現,遠遠超出一般人,所以人們更喜歡這樣的人物,劉邦太生活化,不能給人以驚喜。

    就好比現在的粉絲追明星,因為明星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看起來五彩斑斕,明星們看起來又會唱又會跳又會演,因而得到了人們的追求。實際上呢,剝開明星的偽裝,生活中他們可能和普通人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才藝而已,因此明星才需要包裝。一個不會包裝的明星是很難有人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學生和培訓機構的老師又說又笑很喜歡老師,在學校卻很怕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