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美時光的守望
-
2 # 國際觀察員
我認為,二戰英國的實際戰力比日本強。英國二戰時依然是日不落大英帝國,是當時印度、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國家的統治者,發動了小半個地球大量國家的兵力參戰。
英國發動眾多小弟在歐洲西邊抗擊德國,在非洲打德意聯軍,在亞洲香港、新加坡、緬甸和印度等地抗擊日本。雖然同等兵力情況下陸軍戰力比不上德國和日本,但海空軍可圈可點。
一.戰爭前中期
(1)英國皇家空軍覺得大不列顛空戰,阻止德軍繼續西進。另外,還一直給予蘇聯援助飛機。
(2)而英國皇家海軍更厲害,一直比德國海軍強大,死死把後者封鎖在北海和地中海,出不了大西洋。
(3)但陸軍表現不給力,不但在歐洲輸給德國,還在亞洲輸給日本,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全部淪陷。
二.在戰爭後期
(1)英國蒙哥馬利將軍在非洲擊敗德軍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
(2)英軍拖著印度軍和澳洲軍隊配合中國遠征軍在東南亞擊敗日本,同時小弟澳洲軍隊也成功在新幾內亞打敗日本。
(3)盟軍在英國出海,進行諾曼底登陸。
-
3 # 寰球視野新觀
總體表現一般,尤其是相對於英國的實力地位而言。
納粹德國為什麼能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迅速崛起?除了與德國自身實力有關以外,還和英法的縱容密不可分。
德華人想要蘇臺德區,於是英法德國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德國慕尼黑開會,這個過程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拒之門外,而英法代表妥協了,同意把蘇臺德割讓給德國。英華人自認為在這場外交談判中勝利了,贏得了和平,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機場揮舞著協議,說幾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德軍進攻波蘭,英法聯軍在德國西部邊境默默地看著盟友波蘭被侵略,直到波蘭滅亡。
法國滅亡後,英軍為了保衛本土,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抵抗,而這場戰爭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英國在非洲戰場與德意軍隊交鋒,在前一階段屢戰屢敗,直到把德國的精力耗盡。
在亞洲戰場,英國也是屢戰屢敗,兵力龐大,武器先進的情況下,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東南亞領土,在緬甸的英軍居然還要靠中國遠征軍去救,英軍擺脫了危險就一路狂奔,卻讓中國軍隊陷入困境。
英國最大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破解了恩尼格瑪(超級機密),隨時可以得知德軍行動。第二個是在非洲戰場拖住了德軍,沒能讓隆美爾參加蘇德戰爭。英國孤懸海外卻又緊靠歐洲的有利地形為諾曼底登陸提供了便利。
英國在戰場的表現對不起它的國力和地位,美國參戰之後,英華人似乎安心的當個小弟。
-
4 # 小東北每日雜談
二戰時期的英國正處在國力的衰退期,但是英國在二戰時期的表現也算是功不可沒吧。
海軍協助封鎖納粹德國,護航戰略物資;空軍的戰略轟炸對於前線制空權的爭奪功績不小,還有就是對盟軍尤其是蘇聯的戰略支援。
這些耳熟能詳的表現今天Julie就不在贅述了,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扒一扒英國二戰時期掛機、賣隊友、送人頭的黑歷史吧。
第一,在二戰爆發之前,英國,法國,波蘭是盟友。並且協議只要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就跟德國開戰。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德國真的動手了,雖然英法口頭上還是按約定向德國宣戰,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實質性動作。法國起碼還裝裝樣子往德國邊境前進了幾公里,英國連裝都懶得裝,一直到波蘭亡國了,才派兵前往法國撐場面。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德軍進攻波蘭,後防相當空虛,英法如果依照約定進攻德國,可能二戰早早就結束了。
第二,“敦刻爾克”德國在敦刻爾克包圍英法聯軍時,法國的想法是40萬英法聯軍從南路突圍撤回巴黎和德國決一死戰。英華人想的卻是反正不是我家,沒有必要玩命,趕緊撤吧。於是在沒有爭得法國同意的情況下紛紛撤往海灘等著船隊來接自己回家。當然德國不是傻子看到英國撤退立刻殺了過來,之所以英軍沒有被幹掉,是因為後方的四萬名法國士兵拿生命給英國殿後,一直撐到英軍跑光自己也沒坐上船,最後當了俘虜,英國撤退17天后,法國宣佈投降!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導演諾蘭的《敦刻爾克》上映之後遭到了法國媒體和公眾紛紛表示不滿的原因。
第三,“冰海大屠殺”二戰時美國為了支援蘇聯抗擊德國,就從民間徵調運輸船,透過北冰洋航線向蘇聯運送戰略物資,英國軍艦則負責護航任務。1942年6月船隊出發,走到一半的時候英軍護航編隊收到德國軍艦前來阻截的訊息,英國海軍比劃一下發現打不過德國海軍,於是以寶貴的軍艦不能和商船一起送死為由,丟下滿載著飛機坦克的商船編隊自己跑了……於是36艘商船中有24艘連帶著物資被德軍擊沉海底。
第四,“緬甸大撤退”日本進攻英國殖民地緬甸,英國招架不住就找中國幫忙,當時中國正在忙於國內抗日,但是本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還是派出了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可是英國又一次出賣了隊友,拿中國當擋箭牌自己放棄緬甸撤到了印度,倉皇逃竄的英國軍隊還給日本留下了不少武器彈藥……因為英國的出賣中國遠征軍傷亡慘重,將近七萬遠征軍戰士客死他鄉……
這裡有必要向大家隆重介紹一下當時指揮英國逃跑的指揮官哈羅德·亞歷山大,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指揮官也是他……
下圖為哈羅德·亞歷山大
第五,“新加坡大投降”1942年2月日軍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就攻破了英國殖民地新加坡,英軍帕西瓦爾中將率領13萬部隊向日本山下奉文投降,當時山下奉文的部隊只有3萬人……
英國在二戰的功績歷史不會忘記,也不允許被任何人抹殺,但是英國的黑歷史我覺得也有必要讓大家瞭解真相!
最後讓我們向入緬作戰最終戰死沙場的中國遠征軍致敬!
-
5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實際上,英國在二戰時期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的敗筆,也有濃墨重彩的表現。
張伯倫的妥協。1937年至1940年張伯倫任英國首相,這是二戰爆發前後德國最開始的擴張時期,也是英國最有機會將德國扼殺在瘋狂擴張之前的最好時機,可是英華人錯過了,因為他們的有最善於妥協綏靖的張伯倫首相,由於英法儘管是一戰的勝利者,但是巨大傷亡和沉重損失,讓英法心有餘悸,於是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雷諾都力主與強大起來的德國保持和平,特別張伯倫,他不惜為他所乞求的卑賤的和平,允許德國吞併奧地利,縱容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儘管在德國閃擊波蘭後,處於同波蘭簽訂的防禦條約義務對德國宣戰,但是數十萬英法聯軍在西線瞪眼睛看著德軍吞併波蘭,沒放一槍一彈,讓希特勒特別懼怕的西線英法突擊沒有出現,德國得以從容的吞併了波蘭,這是英國的恥辱,也是二戰中歐洲戰場的敗筆。
張伯倫和丘吉爾在慕尼黑會議上,此次會議英國將捷克出賣給德國
丘吉爾的本土防守和陰狠果決1940年4月到5月德國閃擊西歐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張伯倫的綏靖和平流產,不得不下臺,丘吉爾繼任為首相,丘吉爾立即組織法國北部戰役,失利後迅速組織敦克爾刻大撤退,將30餘萬英法聯軍撤往英國本土。為日後的反擊儲存基本力量。
敦克爾刻大撤退保留了英軍反攻力量
1940年7月,為防止戰敗投降的法國將其海軍艦隊併入納粹海軍,丘吉爾向世人展示了他的陰損果決,英國海軍突然想法國海軍發動突襲,擊傷擊沉大部分艦隻,擊斃法國士兵1200多人,除少數艦隻逃亡北非外,幾乎全殲法國艦隊。
英國的亞洲大逃亡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對珍珠港突襲後,日軍也開始了東南亞的閃擊,於是英華人上演了亞洲大逃亡,他們放棄了馬來亞、新加坡,緬甸、一路逃亡到印度,其中在保衛緬甸之戰中,英國總是擔心中國對於緬甸有企圖,遲遲不允許中國出兵,中國出兵後又屢屢為盟軍東南亞聯合作戰製造麻煩,即使在中國軍人營救了他們之後,他們仍對中國持有戒心,就像是護食的狗一樣,總擔心自己碗裡的骨頭被別人拿走,英國在亞洲昏招,致使中國遠征軍損失慘重。
英德鏖戰北非由於遲遲無法在法國西海岸開闢第二戰場,於是英德在北非展開激烈爭奪,德國的隆美爾和英國的蒙哥馬利在北非沙漠鏖戰,由於英國在北非戰場的兵力和投入遠大於德國,加之後來美軍加入,最終德國在北非戰敗,英美徹底控制北非,守住了蘇伊士運河,並建立了反攻義大利的基地。
北非戰場上蒙哥馬利
登陸義大利1943年7月在穩固住北非戰場後,英美盟軍利用掌握的地中海上絕對制海制空權,對義大利的西西里到發動突襲,並迫使墨索里尼政府倒臺,1943年9月英美聯軍登陸義大利,迫使義大利無條件投降,退出軸心國
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英國的反擊1944年英美策動諾曼底登陸,在法國西線開闢第二戰場,其中在登陸戰中英國軍隊的所受阻力不大,而發起的空降作戰中,英國滑翔機空降作戰,表現優異。為了成功的開闢西線戰場起到重要作用,隨後英美合作繼續在西線對德國進行反攻,解放法國、荷蘭、比利時並攻入到德國本土。與美英蘇一起見證納粹德國的滅亡。
諾曼底登陸中英軍士兵
整體而言,英國的在歐洲戰場的表現是好於亞洲的,當然這也和英美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有關,可以說英國在二戰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他們是西方國家中最早和德國交戰,並一直堅持到最後的國家,起到了蘇聯、美國的參戰紐帶和連線作用,對反法西斯的戰爭勝利起到關鍵作用。
-
6 # 優己
憑良心說,英國在二戰的作用不比蘇聯差多少!而且,正是英國從海上切斷了德國的運輸補給線才使得蘇聯能夠對付得了德國陸軍。當然,這還得算上美國的一部分幫助,否則英國早被德國潛艇給勒死了。
英國海軍封鎖了波羅的海的入海口,這使得德國必須從陸路進口石油跟糧食。這是德國攻打英國打不下來後轉頭進攻蘇聯的原因!德國就缺這兩樣東西!其次,英國在二戰之前控制了北非跟中東!假如沒有英國在北非戰場跟德軍鏖戰,而利比亞跟敘利亞的石油,還有土耳其糧食將源源不斷的輸送到西歐,然後德華人將再也控制不住!
當然得感謝英國碰到的是義大利這種豬隊友,義大利坐擁地利之便,竟然讓英國地中海艦隊來去自如,還偷襲成功,讓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損失慘重。當時英國在地中海也就兩艘航母,假如義大利爭點氣,幹掉英國地中海艦隊,然後封鎖直布羅陀海峽,則北非戰場的隆美爾絕對不會戰敗!
-
7 # 1314吐槽星君
我對二戰沒有特別深刻的看法,各位看官姑且看看,不要罵我就好。
我把英國的表現分成外交和軍事。首先說外交,二戰英國把歐洲攪屎棍這個外號發揮的淋漓精緻,對法西斯德國的各種妥協,滋長了希特勒野心的同時也降低了其世界霸主的信譽。雖然最後團結了盟國所有力量擊敗了法西斯,也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影響力,導致二戰後其殖民地紛紛獨立,日不落帝國不復存在,這是英國這種模式的霸主的必然結果。
軍事上也是混混沌沌,除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和英倫保衛戰,可以說沒有亮點。其陸軍一向是比較弱的,甚至連東南亞的日軍都打不過,還要靠殖民地的土著軍隊和中國遠征軍幫忙才趕走日軍。在北非,明明優勢都在英方,卻屢屢被弱小的德軍擊敗,即使換上蒙哥馬利也只不過與隆美爾持平,要知道希特勒本就是沒有把資源傾斜給北非德軍,後期的北非是在德軍整體實力下滑的基礎上才收回的北非,蒙哥馬利可以說是英國為了自身宣傳和麵子製造出來的"將星",其才能不足以對抗任何一位處於巔峰期的德軍將領。皇家海軍是英國傳統強軍,靠的是普遍高於其它各國的噸位和人員素質,但在德軍的狼群戰術下也是吃盡苦頭,要不是美軍的強勢介入,光憑皇家海軍也是吃力的。空軍方面倒是很有亮點,但中前期也只有英倫保衛戰可以說一說,這還是因為德軍統帥部的戰略失誤才有了這一成績。到了後期,美軍的支援和技術的進步,噴火式戰鬥機佔盡了空中優勢,但遇上德軍的王牌飛行中隊還是不行的,只不過德軍那時以日暮西山無力迴天了。
-
8 # 西秦懶仙
謝謝邀請!二戰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關於怎麼評價二戰時期英國的表現?我想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觀點和公論。其實我們評價歷史,首先應該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在經過一戰洗禮後,英國陸軍損失慘重。到二戰時,英國唯一能抗衡納粹德國也只有海軍和空軍了。當時英國甚至不敢大張旗鼓的強化陸軍,軍事指導思想就是避免陸戰,以空海軍為主。目的是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英國是一個靠商貿海權建立起的帝國,當時其殖民地佔世介面積四分之一。但它卻沒有高效動員殖民地人力資源的能力,更難以對他們進行行之有效的技戰術培訓;同時也無法有效的在其本土外展開工業建設;其次,德軍的轟炸又對英國當時的工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至少丘吉爾政府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智的判斷,將帝國剩下的精銳全部孤注一擲死守埃及。正因為保住埃及了蘇伊士運河,才使英國在之後的幾年慢慢的重振士氣,依靠美軍的支援完成了這場苦戰。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9月3日,英國和法國被迫對德國宣戰。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帝國才和英法爆發正式衝突。二戰時期英國表現主要體現在: ①英國海軍對納粹德國進行了全面的封鎖。面對納粹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英華人的驅逐艦和巡洋艦以及遍佈世界的殖民地對其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封鎖網。②地面進攻主力之一。英國陸軍的兵力動員儘管不如蘇聯、美國、中國,但就總兵力來說,僅次於中國。③海軍打擊納粹海上力量。 ④英國空軍透過戰略轟炸,牢牢控制了前線制空權,英國空軍一直是歐洲西線空中主力之一。英國空軍的戰略轟炸集中在夜間轟炸和對德國重要目標的攻擊。其效能優異的噴火戰鬥機千機轟炸,是當時德國市民的夢魘。就轟炸技術而言,英國空軍轟炸機部隊堪稱二戰第一。⑤保護航運線。盟軍的護航任務在1943年以前幾乎由英華人包辦,美國海軍只負責威脅較小的大西洋西部。⑥物資支援。戰時英國強大的海空軍為前線物資的及時到達,提供了保證。綜上所述:二戰時英國的良好表現也是值得我們肯定和認可的。你認為對嗎?
回覆列表
英國的表現利大於弊,總體來說為二戰作出相應貢獻,有句話很經典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
好的表現
1.英國參與對德國作戰,打的異常激烈,不列顛成為二戰歷史上轟炸最慘烈的城市之一,丘吉爾依然領導英華人民抗戰到底,特別在法國等大國都投降了也堅持抗戰。
2.與美和蘇聯積極聯絡,共同抵禦法西斯進攻,在法國和蘇聯都需要幫助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的援助,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反法西斯抗戰。
3.派遣遠征軍在東南半島與日軍作戰,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日本鋒芒。
不好的表現
1.與法國採取綏靖政策,禍水東引,坐觀波蘭等國家被德國吞滅,養虎為患,眾縱容德國慢慢強大,以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來獲取暫時和平。
2.在東南亞戰場,前期為了不得罪日軍,為了自己的利益摔棄中國這個盟友,拒絕給中國任何援助,後面在與中國遠征軍協同作戰過程中,只顧自己利益,讓中國遠征軍損失慘重。
3.蘇聯早年提出要求美英提早開闢二戰另一個戰場,減輕蘇聯抗擊德國壓力,美英為削弱德國和蘇聯力量直到1944年才開始諾曼底登陸。
4.二戰末期,英國和美蘇揹著中國簽訂雅爾塔協議,出賣中國的領土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