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兵護送晉國公子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
吸取此前的教訓,秦穆公令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率甲士兩千,保護新即位的晉文公。十多年前秦穆公出兵護送晉惠公回國,並未留下軍隊保護,晉惠公即位之後,立即翻臉不認秦穆公。
名為保護,另一個更重要目的是節制,秦穆公吸取教訓,留一支軍隊在晉國,威脅晉文公不能忘恩負義。
公元前653年,周惠王駕崩,太子姬鄭與他的同母弟姬帶爭奪王位,當時春秋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扶持太子姬鄭為周天子,是為周襄王。
只是王子姬帶並不甘心當個公子,他於公元前649年聯合戎人造反,那一次晉惠公與秦穆公共同出兵,戎人遠去,秦晉也退兵。
但秦晉兩軍並未徹底解決問題,而是留下一個大大的尾巴,東周的危機並未就此解除。東周實際上分裂成兩個部分,黃河以南的洛陽盆地仍然在周襄王控制下,黃河以北的河內郡是王子姬帶的勢力範圍。
公元前636年,王子姬帶再次發難,這次他顯然準備更為充分,聯合戎人反叛,一舉攻克東周都城洛邑。
王子姬帶選擇叛亂的時機很好,與東周接壤的大國晉國,剛剛發生晉文公殺晉懷公即位的事件,理論上晉國要亂上一陣子無暇顧及東周的事情,而其他幾個大國齊、秦、楚都與東周不接壤,距離比較遠。
王子姬帶認為,晉文公即位前是個享樂主義者,走到哪國都要娶幾個夫人,這樣一個人絕不可能出兵干涉東周內部事務。
晉文公即位前確實如此,但他如今已經六十二歲,對美女的需求已經不大,大權在握的他立即聯絡秦穆公,一起發兵東周。
秦穆公這邊,早已枕戈待旦,這麼多年在晉國面前委曲求全的,不就是為了東出挺進中原嗎!於是秦晉再次組成聯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殺向東周洛邑。
春秋時代,秦、晉、楚、齊這四強,無論是哪兩強聯手,對手基本都無還手之力,這次秦晉兩個大國聯手,東周的叛軍哪裡是對手。
公元前635年,秦、晉聯軍趕跑戎人,攻佔洛邑,王子姬帶向北逃竄,越過黃河逃亡到他的自留地盤。
圖-晉國取東周河內
隨後,秦穆公和晉文公親自到鄭國,將逃亡的天子周襄王接回洛邑。如果秦晉聯軍就此退兵,東周將恢復過往的秩序,即周襄王和他的弟弟姬帶隔著黃河對峙。
擔驚受怕十多年的周襄王這次可不願放棄徹底攻滅對手的機會,他懇求秦晉聯軍攻滅姬帶,作為回報,周襄王將姬帶的領土全部封給晉國。
這件事情說明,周王室對姬姓諸侯晉國更為信任,秦晉同時出兵,卻將大片土地封給晉國,視秦國而不見。雖然晉軍強於秦軍,但秦軍在戰爭中也不至於尺寸之功都沒有。
接著晉文公委婉地辭謝了秦穆公,他準備獨自攻打河內郡。還記得秦穆公留下的兩千甲士嗎,晉文公倒是人人都有犒賞,表面風光地歡送他們跟隨秦穆公歸國。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跪在秦穆公大帳內,一齊請求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秦穆公咬咬牙忍了。
秦穆公首次到達中原,就這樣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經過大半年的鏖戰,晉軍攻克河內郡所有領土,並將這裡據為己有,秦軍雖然曾協助晉國作戰,最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秦晉之好的背後,晉國的貪婪不仗義,為這個聯盟蒙上了一層陰影。
悶悶不樂的秦穆公回到雍都,馬上又有緊急軍情傳來。在秦國南部秦嶺之上,有個叫商密的地方,那裡是丹水的發源地,楚國正沿著丹水而上,在商密築城。
商密處於秦嶺之中,當地夾雜著農耕民和戎人,是一塊無諸侯控制的區域。但是商密距離關中很近,貼切地說從商密下山就進了關中腹地。(戰國時期楚國正是透過這裡,攻入關中腹地,打響藍田之戰)
楚國在商密築城,對關中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那還了得!
楚國此次在商密築城,派遣的是申縣和息縣的軍隊。申縣就是原來的申國,息縣就是原來的息國,這兩個地方是楚國的超級大縣。
統帥這兩支軍隊的,正是這兩個縣的縣令,鬥克和屈禦寇。鬥氏和屈氏都是從熊氏中分裂出來的,與景氏並稱楚國三氏,他們都是楚國宗親,可見楚國對這次築城的重視程度。
楚國是南天霸,此前在長江和淮河流域搞的風起雲湧,就連鄭國這樣的春秋初年大國,也不得不俯首稱臣,原來的申國和息國,本來是西周用來封鎖楚國北進的,如今都成了楚國的縣。
楚國在秦國家門口築城,怎麼辦!怎麼辦?
秦穆公想起了丕鄭,此時丕鄭已經棄官不做,秦穆公招來兩位老臣百里奚和蹇叔,以及三位大將百里視、蹇術、蹇丙,其實就是招來了父子五個人,百里奚是百里視的父親,蹇叔是蹇術、蹇丙的父親。
在打與不打的問題上,百里奚很明確:“主公,以德服人,方能安定關中,楚人乃南蠻,不宜結仇,最好是與之結盟,方為長久之策。”
蹇叔附和:“主公,楚軍勢大,不可硬拼。”
秦穆公早知道兩位老臣是這副態度,論起治國之道這兩人還可以,但是說到作戰,這兩人從來都反對出兵。
秦穆公目光一掃,落到了那三位大將身上:“爾等有何看法?”
作為大將,天職就是作戰,三位大將當然不會像他們的父親的看法一樣,只是蹇術和蹇丙礙於父親的顏面不敢說話,只有百里視道:“楚人欺人太甚,此番正好教訓他們!”
“善!”秦穆公大喝一聲,終於聽到積極的言語了。
“然則如何應戰?”秦穆公又問。
百里視的笑容凝結了,他沒想到秦穆公會這樣問,如何破敵這個事情他從未想明白過。
還是秦穆公打破了尷尬:“總會有辦法的,立即集結軍隊,準備開拔。”
這次動兵秦穆公御駕親征,秦軍三員大將雖然掛名將軍,實際拿主意的還是秦穆公本人。
秦軍很快到達商密的山林中,只見崇山峻嶺中,一個個楚軍利用山崖陡壁修建的壁壘,若要強攻恐怕損失慘重也未必能攻克。
秦穆公正思量如何破敵,老臣百里奚步履蹣跚地捧著與楚國結盟的竹簡,獻給秦穆公。秦穆公看著竹簡上的結盟書,逐漸喜開顏笑,哈哈大笑。
百里奚以為秦穆公接受了結盟的意見,也跟著一起陪笑,殊不知秦穆公已經心生一計,要利用這結盟書,來打贏這一戰。
楚華人在修築壁壘的時候,徵集了大量當地人,壁壘修好後,又徵用當地人幫助一起戍守。
當地的百姓,戎人比較多,他們不滿楚國的徵調,滿腹牢騷。而這些戎人,習性與同樣戎人很多的秦軍頗為相似,交流起來也不是問題。秦穆公注意到這一點,他打算利用秦人與戎人的這種親密性,瓦解楚人的壁壘。
秦穆公令一部分秦人假扮楚人俘虜,被秦人押送著,然後派幾個語言相通的戎人,前去壁壘上游說守壁壘的當地人。
守壁壘的人一看,秦人已經俘虜了楚人,而且秦人還把結盟書放在壁壘之下,看來秦人不但打敗過楚人,而且還要跟楚人結盟,人家是以理服人。
守壁壘的戎人本就不想幹楚人的差事,巴不得沒有戰爭,於是放下繩索投降秦國,其他楚人雖然奮起與爬上壁壘的秦人作戰,無奈對方里應外合,楚人抵抗無效,在喪失十幾個兄弟後,剩下的楚人只得投降。
拿下幾座壘城,俘虜對方數十人之後,秦穆公從降將口中逼得一個訊息:申公和息公將到此處壘城巡視。
好傢伙,看來可以網到兩條大魚,秦穆公立即佈置伏兵,就等大魚落網。
黑夜,遠處隱約間可見點點火把的光亮,深山密林之中,除了楚軍,還能是什麼人呢?
秦軍個個抖擻精神,準備迎接秦楚第一次大戰。
到了三更,已經可以聽到馬蹄聲,只見遍野火把,戈矛閃亮,雖然是黑夜卻絲毫不亂,火把有條不紊地漂移過來。
秦人的神經緊張起來,就連秦穆公也驚歎:“楚人勢大,若正面與之戰,恐怕凶多吉少。”
秦穆公如此感嘆,因為出現在他眼前的,只是申公和息公的護衛軍,並不是楚軍的主力,光是這兩個縣令的護衛軍就有如此磅礴氣勢,那楚軍主力恐怕是所向披靡的!
“咚!”秦穆公親自敲響戰鬥的鼓聲,一時間鼓聲雷動,箭如驟雨,楚軍那一個個火把成了活靶子。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伏擊戰,秦軍俘虜了申公和息公。
在楚軍修築的壁壘之內,秦軍舉行了一場慶功宴。
宴會上,大將百里視喝的滿臉通紅,油光煥發道:“主公,此番必能攻入南陽,生擒令尹子玉,再南下掃平楚國!”
其他將領紛紛附和:“掃平楚國!掃平楚國!”
宴會的氣氛達到高潮,不過秦穆公很冷靜,他打算宴會結束,第二天便開拔回國。此前有訊息傳來,楚國令尹子玉,已經統領楚軍主力,從南陽(申國舊地)出發,前來救援商密。見到過申公和息公的護衛軍那種氣場,秦穆公心中有譜,秦國要與楚軍主力正面較量,實力還差得遠。
第二日,在百里視們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秦穆公下令退兵。秦楚之間第一場大戰,就以秦軍的勝利而告終。
秦楚這場戰爭,表面上秦國獲勝,但是長遠來看,楚國獲益良多,佔據商密這塊地方,對秦人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
不久之後,晉文公針鋒相對地在伊洛之戎的地盤上,也開始修築關塞,對抗楚國的勢力。晉文公此舉主要是對付楚國,雖然關塞對秦國也有威脅,但秦穆公並未反對。
秦穆公感到楚國的威脅很大,他很想奪取商密,痛快地打敗楚軍一次。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想什麼,很快就會迎來機會。
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秦國雖然派兵參與了這場戰爭,但並沒有直接上戰場。(關於這場戰爭的詳細描述,請參閱本系列作品晉國的章節)
城濮之戰打完,晉國稱霸中原,秦國卻還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只能說秦軍總算出了一次遠門,重新整理了向東進兵的最遠距離。
秦國到底要為晉國做嫁衣,到什麼時候呢,秦晉之好,有點像秦國娶媳婦,晉國入洞房的意味。
晉文公當年流亡的時候,衛國、曹國、鄭國三個諸侯對他不敬,現在衛國和曹國已經在城濮之戰遭到懲罰,晉文公的下一個目標是鄭國。
除此之外,晉鄭之間,隔著一條黃河,地緣上的衝突也很明顯。鄭國在此前幾十年間被楚國奪取大片領土,被迫成為楚國的盟國,幾年前的城濮之戰,鄭國還派軍隊支援楚國。
晉文公攻打鄭國,理由相當充分。秦穆公雖然不樂意繼續為晉國做嫁衣,可是進軍中原,始終是秦人的願望所在。
秦穆公再次親征,秦軍隆隆開動,路過東周,兵發鄭國都城新鄭。秦晉兩軍在鄭國會合,攻破郊關,直逼新鄭城下。
圖-晉國襲鄭
秦晉各負責兩面城牆,駕雲梯,投石機,日夜猛攻不止,新鄭城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一夜,秦軍大營迎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鄭國來遊說乞降的使臣燭武。燭武還沒入中軍大帳,眾將就聽到他的號哭,秦穆公也打起了精神。
燭武入大帳,但見其鬚眉盡白,傴僂其身,蹣跚其步,年齡約在七十上下。燭武號哭聲略微小了,同時在打量帳中的人物,他一眼就認出立於中間,側身對著帳門的秦穆公。
秦穆公雖然背有點駝,但其身姿雄偉,側面看有如一座傲然挺立的山峰,氣魄份外懾人。
秦穆公側臉問道:“鄭國要亡了,先生為何跑到秦營來哭?”
誰料燭武語出驚人:“我哭的是秦國,不是鄭國。”
秦穆公是個直爽人,不喜歡說話繞圈子,斥責道:“妖言惑眾,汝解釋為何哭秦國,若胡說八道,即刻斬首。”
燭武用衣袖擦拭眼淚,還是哭腔道:“秦國屢次為晉國所用,然晉之所得領土,未分秦一寸,晉之於秦,有虎狼之心,他日晉必反食秦爾。”
說罷燭武再次小聲哭泣,他說中了秦穆公的心事,秦穆公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就是一旦攻破新鄭,如何與晉文公來瓜分鄭國。
秦穆公很清楚,新鄭城破之後,晉文公肯定不會與秦國瓜分鄭國,晉國離鄭國近,秦國到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燭武適時出現,給了秦穆公一個更好的選擇。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燭武許諾,只要秦國派兵駐守新鄭,日後秦國到中原,鄭國就是秦國的中轉站,一概糧食輜重,都從鄭國府庫拿,秦國可將鄭國當做本土的一塊飛地!
秦穆公在這種條件面前,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於是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統領當時駐紮晉國的兩千甲士,幫助鄭國戍守新鄭。三人此前受了晉國遣返之辱,這回當然是咬牙切齒,恨不能與晉軍拼命。
秦軍主力一撤離,新鄭的防禦壓力起碼減少了十之二三,隨著兩千士氣高昂的秦軍加入,新鄭的防禦形勢大為改觀。
春秋時代大型攻城器械尚未普及,兩千守城援軍的投入,令晉軍攻破新鄭的難度徒增。
秦穆公自領大軍回到雍都,那邊晉國得知秦軍加入防禦的隊伍,春秋一代霸主晉文公也無可奈,只好退兵。不過臨走前還是從鄭國獲得一個承諾,就是鄭國必須立在晉國為官的鄭國公子蘭為太子。
秦人在中原的開拓,終於展開一個新的篇章,日後秦軍在中原的發展會順利嗎?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兵護送晉國公子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
吸取此前的教訓,秦穆公令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率甲士兩千,保護新即位的晉文公。十多年前秦穆公出兵護送晉惠公回國,並未留下軍隊保護,晉惠公即位之後,立即翻臉不認秦穆公。
名為保護,另一個更重要目的是節制,秦穆公吸取教訓,留一支軍隊在晉國,威脅晉文公不能忘恩負義。
公元前653年,周惠王駕崩,太子姬鄭與他的同母弟姬帶爭奪王位,當時春秋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扶持太子姬鄭為周天子,是為周襄王。
只是王子姬帶並不甘心當個公子,他於公元前649年聯合戎人造反,那一次晉惠公與秦穆公共同出兵,戎人遠去,秦晉也退兵。
但秦晉兩軍並未徹底解決問題,而是留下一個大大的尾巴,東周的危機並未就此解除。東周實際上分裂成兩個部分,黃河以南的洛陽盆地仍然在周襄王控制下,黃河以北的河內郡是王子姬帶的勢力範圍。
公元前636年,王子姬帶再次發難,這次他顯然準備更為充分,聯合戎人反叛,一舉攻克東周都城洛邑。
王子姬帶選擇叛亂的時機很好,與東周接壤的大國晉國,剛剛發生晉文公殺晉懷公即位的事件,理論上晉國要亂上一陣子無暇顧及東周的事情,而其他幾個大國齊、秦、楚都與東周不接壤,距離比較遠。
王子姬帶認為,晉文公即位前是個享樂主義者,走到哪國都要娶幾個夫人,這樣一個人絕不可能出兵干涉東周內部事務。
晉文公即位前確實如此,但他如今已經六十二歲,對美女的需求已經不大,大權在握的他立即聯絡秦穆公,一起發兵東周。
秦穆公這邊,早已枕戈待旦,這麼多年在晉國面前委曲求全的,不就是為了東出挺進中原嗎!於是秦晉再次組成聯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殺向東周洛邑。
春秋時代,秦、晉、楚、齊這四強,無論是哪兩強聯手,對手基本都無還手之力,這次秦晉兩個大國聯手,東周的叛軍哪裡是對手。
公元前635年,秦、晉聯軍趕跑戎人,攻佔洛邑,王子姬帶向北逃竄,越過黃河逃亡到他的自留地盤。
圖-晉國取東周河內
隨後,秦穆公和晉文公親自到鄭國,將逃亡的天子周襄王接回洛邑。如果秦晉聯軍就此退兵,東周將恢復過往的秩序,即周襄王和他的弟弟姬帶隔著黃河對峙。
擔驚受怕十多年的周襄王這次可不願放棄徹底攻滅對手的機會,他懇求秦晉聯軍攻滅姬帶,作為回報,周襄王將姬帶的領土全部封給晉國。
這件事情說明,周王室對姬姓諸侯晉國更為信任,秦晉同時出兵,卻將大片土地封給晉國,視秦國而不見。雖然晉軍強於秦軍,但秦軍在戰爭中也不至於尺寸之功都沒有。
接著晉文公委婉地辭謝了秦穆公,他準備獨自攻打河內郡。還記得秦穆公留下的兩千甲士嗎,晉文公倒是人人都有犒賞,表面風光地歡送他們跟隨秦穆公歸國。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跪在秦穆公大帳內,一齊請求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秦穆公咬咬牙忍了。
秦穆公首次到達中原,就這樣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經過大半年的鏖戰,晉軍攻克河內郡所有領土,並將這裡據為己有,秦軍雖然曾協助晉國作戰,最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秦晉之好的背後,晉國的貪婪不仗義,為這個聯盟蒙上了一層陰影。
悶悶不樂的秦穆公回到雍都,馬上又有緊急軍情傳來。在秦國南部秦嶺之上,有個叫商密的地方,那裡是丹水的發源地,楚國正沿著丹水而上,在商密築城。
商密處於秦嶺之中,當地夾雜著農耕民和戎人,是一塊無諸侯控制的區域。但是商密距離關中很近,貼切地說從商密下山就進了關中腹地。(戰國時期楚國正是透過這裡,攻入關中腹地,打響藍田之戰)
楚國在商密築城,對關中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那還了得!
楚國此次在商密築城,派遣的是申縣和息縣的軍隊。申縣就是原來的申國,息縣就是原來的息國,這兩個地方是楚國的超級大縣。
統帥這兩支軍隊的,正是這兩個縣的縣令,鬥克和屈禦寇。鬥氏和屈氏都是從熊氏中分裂出來的,與景氏並稱楚國三氏,他們都是楚國宗親,可見楚國對這次築城的重視程度。
楚國是南天霸,此前在長江和淮河流域搞的風起雲湧,就連鄭國這樣的春秋初年大國,也不得不俯首稱臣,原來的申國和息國,本來是西周用來封鎖楚國北進的,如今都成了楚國的縣。
楚國在秦國家門口築城,怎麼辦!怎麼辦?
秦穆公想起了丕鄭,此時丕鄭已經棄官不做,秦穆公招來兩位老臣百里奚和蹇叔,以及三位大將百里視、蹇術、蹇丙,其實就是招來了父子五個人,百里奚是百里視的父親,蹇叔是蹇術、蹇丙的父親。
在打與不打的問題上,百里奚很明確:“主公,以德服人,方能安定關中,楚人乃南蠻,不宜結仇,最好是與之結盟,方為長久之策。”
蹇叔附和:“主公,楚軍勢大,不可硬拼。”
秦穆公早知道兩位老臣是這副態度,論起治國之道這兩人還可以,但是說到作戰,這兩人從來都反對出兵。
秦穆公目光一掃,落到了那三位大將身上:“爾等有何看法?”
作為大將,天職就是作戰,三位大將當然不會像他們的父親的看法一樣,只是蹇術和蹇丙礙於父親的顏面不敢說話,只有百里視道:“楚人欺人太甚,此番正好教訓他們!”
“善!”秦穆公大喝一聲,終於聽到積極的言語了。
“然則如何應戰?”秦穆公又問。
百里視的笑容凝結了,他沒想到秦穆公會這樣問,如何破敵這個事情他從未想明白過。
還是秦穆公打破了尷尬:“總會有辦法的,立即集結軍隊,準備開拔。”
這次動兵秦穆公御駕親征,秦軍三員大將雖然掛名將軍,實際拿主意的還是秦穆公本人。
秦軍很快到達商密的山林中,只見崇山峻嶺中,一個個楚軍利用山崖陡壁修建的壁壘,若要強攻恐怕損失慘重也未必能攻克。
秦穆公正思量如何破敵,老臣百里奚步履蹣跚地捧著與楚國結盟的竹簡,獻給秦穆公。秦穆公看著竹簡上的結盟書,逐漸喜開顏笑,哈哈大笑。
百里奚以為秦穆公接受了結盟的意見,也跟著一起陪笑,殊不知秦穆公已經心生一計,要利用這結盟書,來打贏這一戰。
楚華人在修築壁壘的時候,徵集了大量當地人,壁壘修好後,又徵用當地人幫助一起戍守。
當地的百姓,戎人比較多,他們不滿楚國的徵調,滿腹牢騷。而這些戎人,習性與同樣戎人很多的秦軍頗為相似,交流起來也不是問題。秦穆公注意到這一點,他打算利用秦人與戎人的這種親密性,瓦解楚人的壁壘。
秦穆公令一部分秦人假扮楚人俘虜,被秦人押送著,然後派幾個語言相通的戎人,前去壁壘上游說守壁壘的當地人。
守壁壘的人一看,秦人已經俘虜了楚人,而且秦人還把結盟書放在壁壘之下,看來秦人不但打敗過楚人,而且還要跟楚人結盟,人家是以理服人。
守壁壘的戎人本就不想幹楚人的差事,巴不得沒有戰爭,於是放下繩索投降秦國,其他楚人雖然奮起與爬上壁壘的秦人作戰,無奈對方里應外合,楚人抵抗無效,在喪失十幾個兄弟後,剩下的楚人只得投降。
拿下幾座壘城,俘虜對方數十人之後,秦穆公從降將口中逼得一個訊息:申公和息公將到此處壘城巡視。
好傢伙,看來可以網到兩條大魚,秦穆公立即佈置伏兵,就等大魚落網。
黑夜,遠處隱約間可見點點火把的光亮,深山密林之中,除了楚軍,還能是什麼人呢?
秦軍個個抖擻精神,準備迎接秦楚第一次大戰。
到了三更,已經可以聽到馬蹄聲,只見遍野火把,戈矛閃亮,雖然是黑夜卻絲毫不亂,火把有條不紊地漂移過來。
秦人的神經緊張起來,就連秦穆公也驚歎:“楚人勢大,若正面與之戰,恐怕凶多吉少。”
秦穆公如此感嘆,因為出現在他眼前的,只是申公和息公的護衛軍,並不是楚軍的主力,光是這兩個縣令的護衛軍就有如此磅礴氣勢,那楚軍主力恐怕是所向披靡的!
“咚!”秦穆公親自敲響戰鬥的鼓聲,一時間鼓聲雷動,箭如驟雨,楚軍那一個個火把成了活靶子。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伏擊戰,秦軍俘虜了申公和息公。
在楚軍修築的壁壘之內,秦軍舉行了一場慶功宴。
宴會上,大將百里視喝的滿臉通紅,油光煥發道:“主公,此番必能攻入南陽,生擒令尹子玉,再南下掃平楚國!”
其他將領紛紛附和:“掃平楚國!掃平楚國!”
宴會的氣氛達到高潮,不過秦穆公很冷靜,他打算宴會結束,第二天便開拔回國。此前有訊息傳來,楚國令尹子玉,已經統領楚軍主力,從南陽(申國舊地)出發,前來救援商密。見到過申公和息公的護衛軍那種氣場,秦穆公心中有譜,秦國要與楚軍主力正面較量,實力還差得遠。
第二日,在百里視們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秦穆公下令退兵。秦楚之間第一場大戰,就以秦軍的勝利而告終。
秦楚這場戰爭,表面上秦國獲勝,但是長遠來看,楚國獲益良多,佔據商密這塊地方,對秦人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
不久之後,晉文公針鋒相對地在伊洛之戎的地盤上,也開始修築關塞,對抗楚國的勢力。晉文公此舉主要是對付楚國,雖然關塞對秦國也有威脅,但秦穆公並未反對。
秦穆公感到楚國的威脅很大,他很想奪取商密,痛快地打敗楚軍一次。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想什麼,很快就會迎來機會。
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秦國雖然派兵參與了這場戰爭,但並沒有直接上戰場。(關於這場戰爭的詳細描述,請參閱本系列作品晉國的章節)
城濮之戰打完,晉國稱霸中原,秦國卻還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只能說秦軍總算出了一次遠門,重新整理了向東進兵的最遠距離。
秦國到底要為晉國做嫁衣,到什麼時候呢,秦晉之好,有點像秦國娶媳婦,晉國入洞房的意味。
晉文公當年流亡的時候,衛國、曹國、鄭國三個諸侯對他不敬,現在衛國和曹國已經在城濮之戰遭到懲罰,晉文公的下一個目標是鄭國。
除此之外,晉鄭之間,隔著一條黃河,地緣上的衝突也很明顯。鄭國在此前幾十年間被楚國奪取大片領土,被迫成為楚國的盟國,幾年前的城濮之戰,鄭國還派軍隊支援楚國。
晉文公攻打鄭國,理由相當充分。秦穆公雖然不樂意繼續為晉國做嫁衣,可是進軍中原,始終是秦人的願望所在。
秦穆公再次親征,秦軍隆隆開動,路過東周,兵發鄭國都城新鄭。秦晉兩軍在鄭國會合,攻破郊關,直逼新鄭城下。
圖-晉國襲鄭
秦晉各負責兩面城牆,駕雲梯,投石機,日夜猛攻不止,新鄭城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一夜,秦軍大營迎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鄭國來遊說乞降的使臣燭武。燭武還沒入中軍大帳,眾將就聽到他的號哭,秦穆公也打起了精神。
燭武入大帳,但見其鬚眉盡白,傴僂其身,蹣跚其步,年齡約在七十上下。燭武號哭聲略微小了,同時在打量帳中的人物,他一眼就認出立於中間,側身對著帳門的秦穆公。
秦穆公雖然背有點駝,但其身姿雄偉,側面看有如一座傲然挺立的山峰,氣魄份外懾人。
秦穆公側臉問道:“鄭國要亡了,先生為何跑到秦營來哭?”
誰料燭武語出驚人:“我哭的是秦國,不是鄭國。”
秦穆公是個直爽人,不喜歡說話繞圈子,斥責道:“妖言惑眾,汝解釋為何哭秦國,若胡說八道,即刻斬首。”
燭武用衣袖擦拭眼淚,還是哭腔道:“秦國屢次為晉國所用,然晉之所得領土,未分秦一寸,晉之於秦,有虎狼之心,他日晉必反食秦爾。”
說罷燭武再次小聲哭泣,他說中了秦穆公的心事,秦穆公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就是一旦攻破新鄭,如何與晉文公來瓜分鄭國。
秦穆公很清楚,新鄭城破之後,晉文公肯定不會與秦國瓜分鄭國,晉國離鄭國近,秦國到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燭武適時出現,給了秦穆公一個更好的選擇。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燭武許諾,只要秦國派兵駐守新鄭,日後秦國到中原,鄭國就是秦國的中轉站,一概糧食輜重,都從鄭國府庫拿,秦國可將鄭國當做本土的一塊飛地!
秦穆公在這種條件面前,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於是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統領當時駐紮晉國的兩千甲士,幫助鄭國戍守新鄭。三人此前受了晉國遣返之辱,這回當然是咬牙切齒,恨不能與晉軍拼命。
秦軍主力一撤離,新鄭的防禦壓力起碼減少了十之二三,隨著兩千士氣高昂的秦軍加入,新鄭的防禦形勢大為改觀。
春秋時代大型攻城器械尚未普及,兩千守城援軍的投入,令晉軍攻破新鄭的難度徒增。
秦穆公自領大軍回到雍都,那邊晉國得知秦軍加入防禦的隊伍,春秋一代霸主晉文公也無可奈,只好退兵。不過臨走前還是從鄭國獲得一個承諾,就是鄭國必須立在晉國為官的鄭國公子蘭為太子。
秦人在中原的開拓,終於展開一個新的篇章,日後秦軍在中原的發展會順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