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冰先生
-
2 # 讀史解惑
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那就是:“勝者王侯敗者寇”,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問鼎中原的勝利者們,也就是將相王侯們,就是坐在金鑾殿上的皇帝和坐下的大臣將軍們。這些人現在是治理國家的官僚,所以他們這些人將會被歷史記載其豐功偉績、創業艱難。那麼誰去記述呢?就是這些將相王侯們指定的人去記述。那麼是誰提供資料呢?同樣也是這些將相王侯們。沒辦法嘛?一番戰亂過後,敵對分子基本上都剿滅乾淨,或者還剩下些人都落草為寇了,那麼只有勝者一方提供資料嘛。
綜上,為什麼說歷史都是勝者書寫的,原因可以總結如下:
1.經過敵我激烈的交戰,敵方被剿殺乾淨,只有一方獲勝,敵方全部死亡了,難道還找死人去對質,所以勝利者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2.獲勝方獲得國家權力,指定人員記載豐功偉績,記載方向肯定偏向於勝者,否則記載的人還要吃飯否?還要命乎?
3.你都失敗了成為草寇了,你有什麼資格去記述歷史呢?誰有會在意失敗的歷史呢?君不見現在大家都只關注成功企業的故事,為嘛不關注失敗企業的故事。原因就是因為你失敗了,那麼大家去學習你幹嘛呢?對於歷史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4.失敗者一方沒有了發言權,勝者一方的發言權影響力更大,說黑就黑、說白就白,失敗者只能乾瞪眼、乾著急,沒辦法。
綜上,所以說歷史是由勝者書寫的,而且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所謂的還原真相,大多都是後世之人推理而為,不然要那麼多人學專業歷史幹嘛。否則歷史也就只要個人記錄就行了!
-
3 # 信君創意上午攤點
社會形態的形成與維持都是在“理由”的支撐下完成的,所謂沒有“理”是站不住“腳”的。 過去的人類社會風雲變幻,每一次朝代更替以及勝利者的每個施政的過程都一言難盡。歷史的全部就是理由的總和。
社會形態的變化都是矛盾激化與較量的結果,勝利者與失敗者正是矛盾的兩個對面,對立的雙方的理由也正好相反。當然,這正是問題的“癥結” 而誰的“理”才是真正的“理”呢?“經驗”告訴後人一一順自然、得人心者站得到上風,才能立“足”
用一句老少皆知的話來理解誰掌控歷史書寫的問題,那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天下“我”為王,誰有說話權?!這就是人類留下的足跡,這就歷史。
人類在從野蠻漸變到文明的征途還在繼續。 只不過,其“路漫漫其修遠兮” 人啊,求索吧!
回覆列表
實際上這句話是血的教訓。後來的歷史學家都已經不敢反抗統治者的決定了。
我們看看春秋戰國戰國時期的崔杼弒其君。太史記載崔杼殺了自己的君王,崔杼殺了太史,太史的二弟接著寫,有殺了他二弟,三弟接著寫崔杼沒辦法只能放了他。可以說那時候還有骨氣,可是一家用兩個人的命換來的。
再看看玄武門之變,《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史臣曰:“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跡。若非太宗逆取順守,積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堅持小節,必虧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煬帝,亦不及矣。”可以說為了掩蓋李世民殺兄弟的事實,在史書上把自己的弟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比作秦二世和隋煬帝了。太子李建成就沒有功績麼?可以說李世民勝利了,歷史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了。
這是遠的,再看看清朝的揚州十日,當時倖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可是在整個清朝時期這個事實被掩蓋了。因為清朝是統治者,它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還是後來清朝滅亡在即才從海外帶回來。即是現在還有史學家否認揚州十日。
如果不是日本侵華戰爭失敗了,那麼還有誰會記得南京大屠殺。即是現在日本還否認南京大屠殺,可是我們勝利了,他就否忍不了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