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510796211

    上期文章我們說道關於“足跟疼”的情況(跟骨下方的疼痛一般為足底筋膜炎)本期我們將接著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足底筋膜炎的診斷和治療要點。疼痛點:足底接近足跟處。發病原因:1、足底筋膜長期過度牽拉,處於一種緊張狀態;2、硬性刺激:突然受到硬物的刺激,損傷足底筋膜;3、肌肉勞損:長期的肌肉勞損導致足底筋膜受損;特點:早晨起床或者久坐站起來覺得特別疼,走路困難,走一會好一些。症狀嚴重的,走起來會長期處於疼痛狀態,一運動就疼!易患人群:1、長期蹲著或蹬腳尖工作的人;2、經常長時間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而且還穿了雙鞋跟很硬的鞋。2、穿帶足弓墊的鞋子;影像檢查:有時可以發現骨刺,不過,無論骨刺在不在那裡,它都是痛的,骨刺不是原因,而是長期炎症刺激,鈣沉積的結果。治療:鄭州濟華骨科醫院康復科主任王宗亮告訴我們:“其實像足底筋膜炎這種情況是治大於防,日常的自我防護最重要!後期治療以階梯型治療為主,配合相關物理治療來改善足跟的疼痛。治療的前提是在疼痛減輕的情況下進行:如果已經出現疼痛,必須先接觸緩解疼痛的治療再進行後期的治療!”自我恢復方法對於筋膜,應該給予它適當的壓力,才能促使它的再生過程。靜止不動並不是好的恢復方法。既然筋膜需要加強和再生,所有朝著這個方向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包括促進足部血液迴圈,增加足部的靈活性和力量,適當轉移過多筋膜壓力。1. 日常走路時重心從腳跟前移:增加足跟血液迴圈,減輕足跟壓力;2. 增加赤足活動(不是赤足跑):在各種地面上赤足以鍛鍊足部的肌肉和靈活性;3. 增加腳腕靈活性:①:墊腳運動以前腳掌觸地,後腳跟逐漸墊起後再慢慢放下,可以充分運動腳踝、後腳跟附近的阿里斯腱、及小腿肌群,這個動作除了對足底筋膜炎有很好的復健效果之外,也可以強化踝關節;練習時要把握足跟墊起時用力,落下時放鬆「一緊一鬆」的要訣,想到時可以多練習,但累了就應該休息不要勉強。②:腳趾抓地不論站著或坐著都可練習,腳趾以足跟為支撐點,向下及向後如同抓地的型態,同時弓起足弓部位,使足弓與地面的空隙加大,抓地動作完成後,再將整個腳掌放輕鬆地恢復原來貼地的狀態,要把握抓地時用力、貼地時放鬆「一緊一鬆」的原則,每次練習20次即可。③:腳掌翻動保持輕鬆的坐姿,將兩腳腳底同時向內側翻轉,讓大拇指隨著腳掌翻轉而向上翹起,接著再將腳掌向外側翻轉,變成小腳指向上翻轉的狀態,然後重覆上述步驟20次:這個動作剛開始做時,會發現現代人因為長久將雙腳包覆在鞋內,會有不容易控制腳掌肌肉的問題,慢慢練習之後就能得心應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很方便學習及進行的;只要以溫和的方式來施作,也不會有造成二度傷害的可能。當然,如果練習一段時間後症狀還是不見改善,就有必要諮詢相關專業的醫師來做診斷及治療了。4. 換鞋:平時千萬不能穿運動鞋,支撐越少越好,鞋底越低越好,腳趾部位越平越好;5. 加強筋膜組織和腿部肌肉:增加赤足活動部分起到這個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下面的練習(傳統動作):①. 收縮腳(蜷腳趾腳弓):5秒鐘,十次一組,做2至三組;②. 腳趾抓毛巾:50次一組,做2至三組③ . 掂腳尖,再慢慢下落④. 腳趾走路:一次10至15步,做2至三組;⑤. 下蹲練習6. 拉伸(傳統動作)①. 拉伸腿筋,腳腕②. 拉伸筋膜:向上掰腳趾7. 按摩:踩球或足療,增加區域性血液迴圈8. 泡熱水腳:增加血液迴圈當筋膜炎剛開始時,最好先靜養兩個星期。當它持續幾個月時,最好積極地進行以上鍛鍊來達到最好的恢復效果。物理療法1、肌效貼療法:將類似蹠筋膜形態的爪形貼布拉緊貼於足底,使足底面板產生皺褶,適度增加面板與肌肉之間的深部淋巴迴流及血液迴圈,由此來減輕足底筋膜的水腫及提高修復速度;2、筋膜槍治療:利用肌肉共振原理,對深部肌肉組織進行深度的擊打與震動,可以起到加速血液迴圈,緩解疼痛,促進恢復的功能,是可以作為輔助治療的;3、一些物理治療包括超短波、電療、體外衝擊波、(利用低頻超聲波破壞筋膜組織,刺激細胞外修復,從而起到治療效果) ;4、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5、保守治療半年無效的可以做筋膜鬆解術,微創;康復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河南省殘聯康復兒童孤獨症康復委員會會員河南省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第五屆委員會肌肉骨關節病康復學組委會擅長神經康復及骨科康復,特別是在腦卒中(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後遺症康復、及骨病後、關節置換術後、運動損傷後等功能恢復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想象中,最可怕的心理折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