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點123801883
-
2 # qzuser212805244
人的行為都是習得的,就是有樣學樣,只有帶他的人或者他周圍的人會說滾他才會說,而且教養他的人對此並未給予糾正。
-
3 # 馨心我馨
孩子從 出生開始,他就是一張白紙,他的世界由父母和整個社會引領著往前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且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超強的,孩子動不動說滾、吐口水、兇人,動不動推老人等這些問題,作為父母首先要反省自己,我們平常是不是也會有類似的行為或舉動;其次就是要深入的瞭解孩子的成長氛圍,他的喜好、他的玩樂圈子、他身邊的人和事等等這些都是要仔細去觀察、用心去看的,所以,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家長也要努力靠著這這個樣子成長,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責任重大,孩子也有責任,我們所要做的是家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努力改正問題,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
4 # 向上暖陽
孩子在外的表現就是家庭教育的體現,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不作為的父母。這種不作為就是對孩子家庭教育的不會或者漠視。父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孩子一出生都是純潔無瑕的,後天的種種行為皆是家庭教育的結果。父母就像影印原件,影印出來的不好那隻能是原件的問題。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身子不正影子歪"。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庭教育的作用有多大。來看看原因吧!
第一種情況是留守兒童父母生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這種隔代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溺愛。孩子被寵得無法無天沒大沒小,口頭禪就是“他還是個孩子,孩子還小不懂事”。父母長期在外,愧疚給不了父愛母愛就順其自然。老人幫你帶孩子,即使再不好也不敢責怪,自己沒有那經濟條件帶。還有就是自己從生下來就沒帶過,不想管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去管。反正自己也是父輩們帶大的也還過得去這樣想。
第二種自己帶但不知道怎麼去教育,為人父母不用考試不用培訓拿證就順理成章了。尤其是有些90後的自己還年輕不懂事就生孩子,手忙腳亂的。自己都沒規矩可言,怎可能給孩子設立規矩。在家自己玩手機,孩子把家折騰成什麼樣都沒事,公共場合怎麼打擾別人也不帶哼一聲。記得上次朋友請去飯店吃飯訂三大桌在大廳吃,有一桌就全是孩子。本來孩子多就吵,鄰座的客人一看這麼多孩子就跑其他地方吃了,其他孩子還好能安靜下來吃東西。有個穿黃色的男孩子大概7歲那叫一個熊孩子,要吃蘋果醋一個人霸著,不給寧願倒了也不給其他人喝。沒事用筷子戳那些比他大的男孩子,在菜碗裡亂攪又不吃,誰都看他煩了。大點的孩子擾不起吃一點躲自己大人身邊去。整個吃飯的過程他就一直在那鬧騰,全程他的父母在另一桌旁邊吃都沒有站出來說一下,好像那不是她家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難道不是父母管教不嚴嗎?隨便他怎麼吵,別吵到自己就行。這樣的父母這樣想也這樣做了。
總之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盡收眼底,無論好的還是壞的。要求孩子要愛乾淨講衛生不亂扔垃圾,首先自己就要做到。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對孩子說得再多還不如身體力行的效果來的更明顯。 窮養富養都不如父母的教養,對於我們做父母的來說,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5 # 斜槓二哥
其實是父母沒有教好,導致了孩子不懂事。
每一個小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是非常懵懂的,純真的乾淨的如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上繪出寫什麼內容,不僅僅在於他自己怎麼寫,更在於前期形成的一些思維習慣,以及一些做事的方式,而從而導致他會如何做這些東西。
環境和父母的教導對一個孩子性格的養成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一個小孩子小時候會做什麼?他會經常去模仿身邊的人和身邊所發生的事情。
正如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所講述的那樣,住在火葬場旁邊的時候,他會模仿那些做法事的人,但是當在書院附近的時候,他會模仿那些人去讀書。
正如你問題描述的那樣,他這樣做都是有原因的,當他第一次罵人朝人吐口水的時候被人禁止了,或者說給予了的懲罰。那他以後下一次可能還會做,下次再阻止他次數多了,他就肯定不會這樣做,他知道這樣是錯誤的。
但是一旦發生了,你不制止也不批評。甚至鼓勵他這個行為的發生,旁邊的人會哈哈大笑的話,他下一次還會下意識的去做這樣的動作和這樣的事情。
因為他知道這樣的做事情的時候呢。周圍人生會得給他一些反饋,就是他做這件事會讓周圍的人開心,所以他會一直這麼做下去。長此以往,會讓自己他的性格養成一種是目中無人,非常暴力
但是這個孩子因為他不是你的孩子,你貿然去制止的話,可能會引起家長的反感。
-
6 # 羅熙小小然
肯定是沒有教好,孩子出生就像張白紙,什麼都是後天學的,當他學到一個壞毛病或者習慣的時候,家長往往覺得孩子還小並沒有在意,慢慢長大了就不好改正了,比如我家,以前我跟我老公有時候出口會帶點點髒活,孩子學說話過後我們都在剋制與改正,有時候不注意說出口孩子馬上學到了,我們家規定就要打嘴巴,誰說了打誰的嘴巴,孩子現在還監督我們,才兩歲多點點,她也不會說了,再比如孩子吐口水,見一次嚴厲的批評她一次,還有吼長輩這些,全部都要在第一次發現的時候就告訴她是錯誤的,會受到懲罰,不管有多小,然後以後每一次發生都要立刻指出來,並且要求全家人配合
-
7 # 半盞清茶2018
一、首先說一說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家長的關係。
生活中,有時候會發現身邊有這樣的現象,一個孩子動不動就躺著地上邊哭邊打滾,或者稍不高興就張口罵人,爆粗口,朝人吐口水,甚至有的孩子用小手打老人或者父母。但是,有的父母或者其他家人不但不生氣,還笑容滿面的鼓勵孩子做的很棒,他們認為,厲害的孩子好,以後長大了不受欺負。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這樣的做法值得提倡嗎?
答案必須是否定的。孩子年齡小是不懂事,但是家長往往沒有注意到這是在培養孩子的習慣,習慣養成後是習慣性思維,習慣性思維是想打人的時候就打,想罵人的時候就罵。所以孩子打老罵少的壞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是家長有意無意中寵慣出來的。習慣性思維會形成思考模式,也就是個性,個性形成後是很難以改變的。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就像一棵小樹苗從生長髮育到參天大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園藝師不停的澆水,施肥,修建枝杈。一棵樹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長出好多側枝,如果不進行修剪,側枝就會越長越大,等意識到需要修剪的時候,已經修剪不動了。過多的側枝,會搶奪樹幹的養分,從而影響主幹的生長。最終,這棵樹很難成才,基本上會被伐木工砍倒當成引火的垃圾。
道理是一樣的,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就是園藝師。對於孩子的種種壞習慣,家長一定不要順其自然,要及時的制止並給予批評教育,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思維和行動中去。
記得電視劇《濟公遊記》有這樣一個故事,孩子從小嬌慣成性,都成年人了,家長還給餵飯,飯菜稍微有點不合口味,就對老父母非打即罵,家長幡然醒悟想管的時候,為時已晚。最終孩子走上了攔路搶劫的強盜之路。
所以,孩子動不動就罵人,爆粗口,打老罵少等行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家長沒有教育好,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認清這一點,不僅要時刻教育孩子養成好習慣,平時生活中自己的言談舉止也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二、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呢?
孩子有些良好的習慣,是家長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書香門第的家庭,在看書學習的家庭氛圍中,多數孩子會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表演藝術的家庭,在說拉彈唱的家庭氛圍中,多數孩子會養成唱歌跳舞的習慣。 孩子三歲之前雖然懂事不多,但是各種家庭氛圍會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各種習慣。家庭是孩子習慣養成的主要場所,也是個性形成的主要地方。
1、家庭與幼兒園要協調一致。家長要和老師積極配合,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2、講重要,練更重要,講和練的內容要具體化、生活化,可操作。培養幼兒形成好習慣,越早越好。
3、發揮成人的榜樣作用。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父母和教師共同的言傳身教,方有成效。我們要經常以語言告知幼兒行為規範,要在幼兒形成習慣的過程中,用幼兒可理解的語言不斷督促、指導,使幼兒快而有效地達到目標。但是,同時還要重視無聲的身教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希望家長們把孩子的教育重視起來,讓孩子在身體茁壯成長的同時,思想品德也逐漸發展成熟,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
8 # 萌媽說娃
曾經有句話,讓我為之動容——孩子的大多數錯誤/壞習慣,我們家長都難辭其咎。
這之後,每當我的孩子做了錯事,或者出現壞習慣時,我首先會迅速回想是否是自己或者家裡的老人做出了錯誤的示範,或者縱容了壞習慣。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方面,我是從客觀角度去看待此事,更顯公允;同時又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更理性地同孩子溝通。
所以當孩子動不動說滾,吐口水,動不動推老人時,家長更應該關心孩子會出現這些行為的原因是什麼?是從哪裡學來的? 責罵孩子不懂事不是關鍵,從源頭上去糾正孩子這些行為才是根本,而且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以我自家孩子為例:
我家孩子在中班時期也說過髒話,孩子其實根本不理解髒話的實際意思,當我聽到她冒出這句話的時候,我並沒有責怪她。我更關注的重點是她跟誰學的,當發現是跟外公學的時候,我便鄭重其事的和外公交涉了這個問題。讓他避免在孩子面前說帶有髒話的口頭禪。自從跟孩子說過不能說***這個詞後,孩子馬上改正了,半年多沒聽她說過這句話了。其實老人比孩子更難教,因為幾十年的習慣,幾乎是改不了了。所以越早改習慣,效果越好。
孩子的性格、習慣大多在上小學前定型,這之前陪伴孩子最多的就是父母或者老人,所以父母以及長輩的在教育孩子上的責任很大。倘若父母在當下選擇偷懶,將來勢必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和糾正。
回覆列表
那肯定是家長的問題 要麼是管的太嚴物極必反了 要麼就是寵的 我家家教算松的 但是敢對老人吐口水這些我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