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東郡小週週

    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到華夏文明的起源。傳聞酒是由杜康發明的。所以杜康也是酒的代名詞。詩有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酒文化的興起,也帶來酒桌文化的興起。雖然兩者相差一個字,但意義卻不相同。騷人墨客藉此品書,品酒,品人生。而酒桌文化衍生出來的是防備,虛禮。在這些繁雜的酒桌上,勸酒成了一種風氣。酒不是自己要喝的,而是被逼著喝下去的。那種獨酌對飲的心境已經完全不在。勸酒的不嫌事大,喝酒的如臨大敵。

    一定有不少的成年人吃過“酒桌文化”的不少苦頭。甲方不知道乙方為什麼喜歡找他們喝酒吃飯談事情,乙方也不知道甲方為什麼要用喝酒表達他們的赤膽忠誠。

    說什麼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的大多是客戶局,領導局。和大兄弟們在大排檔喝到趴就是孫子的感受不同,你不喝,不給面子,很有可能在你的工作上給你下絆子,或者是不看重你。哪怕你在工作處理上做得多麼出色,在這裡你就是一條蟲,很多人喝到吐血都不敢吭聲。宴席上觥籌交錯言笑甚歡,所謂的賓主盡歡,其實就是取悅。

    很多人愛勸酒,“酒”成了權力的介質,把紙面上的權力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人身控制。有時候,我突然感嘆“我爸這麼多年是怎麼熬到今天的?”。成年人的世界不是敬一杯酒那麼簡單,而是一圈又一圈,週而復始到你趴下也得憑自己的意志力站起來繼續前行。

  • 2 # A玩去了

    不喝就不喝,根據自己情況而定,喝酒是個氣氛,現在的人把喝酒當成炫耀,了!尤其是說不喝就是不給面子的人,基本上都是傻逼!不必理會!

  • 3 # 二億六老人

    一、酒是好東西。

    (一)習慣上稱呼酒是"美酒“。

    (二)"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五斤糧食(高梁,玉米…)釀製一斤酒。

    (三)酒阹風、阹寒、除溼。強筋健骨。抵禦嚴寒。

    (四)傳說酒可延年益壽。

    (五)酒可麻醉神經,忘掉煩惱優愁。“何以解優?唯有杜康。“"一醉方休。“

    (六)活躍氣氛,拉近感情。

    (七)酒壯慫人膽。

    (八)酒是忘情水。

    在農耕時代,在糧食缺乏時期,酒可以說是奢侈品。窮人釀不起酒。家中有酒自己捨不得喝。一定要等到重大節日重大人物來臨,才拿出來。

    二、勸酒的原義是主人家勸客人多喝酒,顯示主人好客、大方,對客人的尊重。

    客人不勸主人酒;客人不功其他客人酒(否則是喧賓奪主,"仔賣爺田不心疼")。

    對主人的勸酒,客人要推讓。一則顯示客氣為主人省錢,二則是顯示有教養。(相當於對送禮人說:“來都來了,還拿禮物做什麼?")是約定俗成的客套。

    但不能堅決拒絕,要口講感謝。表示領情。否則就是對主人不敬。不識到歹。

    久而久之,此俗風行於北方和不少少數民族(蒙、滿、苗、彝…)。苗、彝勸酒歌唱到“:你想喝、也要喝。不想喝,也要喝。管你想喝不想喝,都要喝。…"顯示出熱情、好客、霸道。進門做客,一醉方休。這樣才能賓主盡興。

    於是形成了面子。

    三、公款吃喝。主人(請客之人)慷國家之慨頻頻勸酒,客人吃大戶,不吃白不吃。相互敬酒。演變成為灌酒。強人所難。使不勝酒力之人心生厭煩。

    四、過去,北方人喝酒,喝烈酒,南方人喝茶,喝綿酒(米酒、黃酒)。交往不多。

    現在交往頻繁。南方人不少接受不了白酒、烈酒,和勸酒方式。多有吐槽。

    五、對於喝酒。客人入鄉隨俗。否則不要入他人之鄉。

    現在八項規定,剎住公款吃喝。

    還象過去那樣猛勸酒的地方和人越來越少了。

    作為主人(請客人),讓客人高興是第一要務。花很多錢請客人喝酒,禮節性勸一下,客人不喝。主人不再強勸。還節約錢呢。你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婚禮上,該如何幫母親打扮得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