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耳朵的童話故事
印加河狸生活在林中彎彎曲曲的小河裡。它自建的小房子很不錯,有四壁,有房頂,那是它把啃下的木料拖到河裡搭建而成的。河狸的皮襖也不錯:冬天保暖,水浸不溼,風穿不透。
河狸的耳朵同樣不錯,小河裡的魚甩尾巴、林中的樹葉落地之類的微小聲響都聽得見。可是它的眼睛就差勁了,跟瞎子差不多。它走出短短一百步的距離,原先停留處的東西就看不見了。
河狸的鄰居是一隻住在清澈的林中湖上的天鵝。這隻美麗的天鵝傲氣十足,不屑與別的動物交往,見面也只是極不情願地打個招呼。河狸向它鞠躬,它只高昂著白色的脖頸,居高臨下地瞥上一眼,微微點點頭,就算還禮了。
有一次河狸在河岸上幹活,用牙齒鋸山楊樹。剛鋸到一半,刮來一陣大風,把樹颳倒了。河狸把樹幹鋸成幾截,一截一截地往河裡運。它把樹段扛到背上,用一個爪子扶著一步一步地向前走,那樣子活像負重而行的人,只是嘴裡叼著菸斗。
突然河狸看見天鵝在沿著河道游泳,這時它已經離天鵝很近了。河狸停下腳步,把木頭放了下來,很有禮貌地打招呼:“你好!”天鵝昂起脖頸,微微點點頭回答道:“這麼近了你才看到我!我遠在河的拐彎處就瞧見你了。你的眼睛太差勁啦!”
接著天鵝又嘲笑起河狸來:“你這個睜眼瞎,獵人空手也能把你抓住到口袋裡。”
河狸耐心地聽完後說:“你說得沒錯,你的眼睛確實比我好。不過你的耳朵能聽到小河第三個拐彎處那裡的響聲嗎?”天鵝側耳諦聽了好一會兒後說:“你胡說什麼,沒有一點兒動靜呀。林子裡靜悄悄的。”又等了一會兒,河狸又問:“現在聽到了嗎?”
“響聲在哪兒?”天鵝問。
“在小河的第二個拐彎處的第二塊林中空地上。”
“聽不到,什麼也聽不到呀,”天鵝說,“林子裡一片寂靜。”河狸又等了一會,又問道:“聽到了嗎?”
“響聲在哪兒呢?”
“就在林子楔角後邊離這最近的那塊空地上!”
“聽不到,什麼也聽不到呀,”天鵝說,“林子裡還是靜得很。你又在胡說。”
“那就再見吧,”河狸說,“你就好好使用你的眼睛,我就好好使用我的耳朵吧。”
河狸一頭扎進河裡,不見了蹤影。天鵝呢,昂起了白色的脖頸,傲氣十足地掃視了一下四周。
它想,它的眼睛是很銳利的,總是能及時地發現險情,這就可以無憂無慮了。就在這時,從林子後面的河道上躥出一隻小船。船上坐著個獵人。獵人舉起了槍,天鵝還沒來得及張開翅膀,槍聲就響了。天鵝那顆高傲的頭栽進了河裡。
這正應了林中居民漢特人的一句老話:“在森林生活中,佔第一位的是耳朵,而眼睛只佔第二位。”
擴充套件資料:
童話故事常見的表現手法
誇張
誇張這種藝術手法也是一般文學作品所常用的藝術手法,但童話作品中的誇張又不同於其他藝術作品,它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誇張。如果我們說幻想是童話的靈魂,那麼誇張就是童話的血肉,它使童話故事更加的豐滿。
“沒有血肉,靈魂無以附麗;沒有誇張,幻想則不能得到表現。在童話中,只有當誇張處於最能表現幻想的時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價值。”
象徵
象徵手法是透過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絡,藉助於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從而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徵是將童話中的幻想與現實世界結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話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擬人
擬人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來不具備人的一些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的,使它們也具備人的基本特徵。就如同童話故事中的動物、植物能說話,能大笑一樣。
擬人是童話創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擬人雖然是將不具備人的動作感情的食物變成和人一樣的,但它們並不能脫離自身的本質屬性,正是緣於這一點,使童話故事具有了亦真亦假,有虛有實的創作美感。
眼睛和耳朵的童話故事
印加河狸生活在林中彎彎曲曲的小河裡。它自建的小房子很不錯,有四壁,有房頂,那是它把啃下的木料拖到河裡搭建而成的。河狸的皮襖也不錯:冬天保暖,水浸不溼,風穿不透。
河狸的耳朵同樣不錯,小河裡的魚甩尾巴、林中的樹葉落地之類的微小聲響都聽得見。可是它的眼睛就差勁了,跟瞎子差不多。它走出短短一百步的距離,原先停留處的東西就看不見了。
河狸的鄰居是一隻住在清澈的林中湖上的天鵝。這隻美麗的天鵝傲氣十足,不屑與別的動物交往,見面也只是極不情願地打個招呼。河狸向它鞠躬,它只高昂著白色的脖頸,居高臨下地瞥上一眼,微微點點頭,就算還禮了。
有一次河狸在河岸上幹活,用牙齒鋸山楊樹。剛鋸到一半,刮來一陣大風,把樹颳倒了。河狸把樹幹鋸成幾截,一截一截地往河裡運。它把樹段扛到背上,用一個爪子扶著一步一步地向前走,那樣子活像負重而行的人,只是嘴裡叼著菸斗。
突然河狸看見天鵝在沿著河道游泳,這時它已經離天鵝很近了。河狸停下腳步,把木頭放了下來,很有禮貌地打招呼:“你好!”天鵝昂起脖頸,微微點點頭回答道:“這麼近了你才看到我!我遠在河的拐彎處就瞧見你了。你的眼睛太差勁啦!”
接著天鵝又嘲笑起河狸來:“你這個睜眼瞎,獵人空手也能把你抓住到口袋裡。”
河狸耐心地聽完後說:“你說得沒錯,你的眼睛確實比我好。不過你的耳朵能聽到小河第三個拐彎處那裡的響聲嗎?”天鵝側耳諦聽了好一會兒後說:“你胡說什麼,沒有一點兒動靜呀。林子裡靜悄悄的。”又等了一會兒,河狸又問:“現在聽到了嗎?”
“響聲在哪兒?”天鵝問。
“在小河的第二個拐彎處的第二塊林中空地上。”
“聽不到,什麼也聽不到呀,”天鵝說,“林子裡一片寂靜。”河狸又等了一會,又問道:“聽到了嗎?”
“響聲在哪兒呢?”
“就在林子楔角後邊離這最近的那塊空地上!”
“聽不到,什麼也聽不到呀,”天鵝說,“林子裡還是靜得很。你又在胡說。”
“那就再見吧,”河狸說,“你就好好使用你的眼睛,我就好好使用我的耳朵吧。”
河狸一頭扎進河裡,不見了蹤影。天鵝呢,昂起了白色的脖頸,傲氣十足地掃視了一下四周。
它想,它的眼睛是很銳利的,總是能及時地發現險情,這就可以無憂無慮了。就在這時,從林子後面的河道上躥出一隻小船。船上坐著個獵人。獵人舉起了槍,天鵝還沒來得及張開翅膀,槍聲就響了。天鵝那顆高傲的頭栽進了河裡。
這正應了林中居民漢特人的一句老話:“在森林生活中,佔第一位的是耳朵,而眼睛只佔第二位。”
擴充套件資料:
童話故事常見的表現手法
誇張
誇張這種藝術手法也是一般文學作品所常用的藝術手法,但童話作品中的誇張又不同於其他藝術作品,它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誇張。如果我們說幻想是童話的靈魂,那麼誇張就是童話的血肉,它使童話故事更加的豐滿。
“沒有血肉,靈魂無以附麗;沒有誇張,幻想則不能得到表現。在童話中,只有當誇張處於最能表現幻想的時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價值。”
象徵
象徵手法是透過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絡,藉助於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從而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徵是將童話中的幻想與現實世界結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話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擬人
擬人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來不具備人的一些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的,使它們也具備人的基本特徵。就如同童話故事中的動物、植物能說話,能大笑一樣。
擬人是童話創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擬人雖然是將不具備人的動作感情的食物變成和人一樣的,但它們並不能脫離自身的本質屬性,正是緣於這一點,使童話故事具有了亦真亦假,有虛有實的創作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