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奈山的火柱
-
2 # by創可貼
內地對粵港文化(粵語、粵語歌)持怎樣的態度和觀點?
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準則。相信我們總是會大方接受任何地域的文化。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是不分國界的。像中島美雪就寫了好多曲子,我們會把她該換歌詞,兌變成另一首旋律優美的歌。
至於觀點和看法,我們不會誇大,也能尊重,這才是對文化的看法,就像大世界,有幾十億年的經歷,我們還是共享著這一片資源。
不過,粵語歌真的也是華語樂壇的一種代表和象徵了。粵語主要居住地有我們的特別行政區香港還有我們熱情好客的廣東人。粵語真的是一門優秀的文化啦!為華語樂壇貢獻了好多知識。是的,我們因為地域不同,但對文化我們將永遠沒有分歧,粵語歌也是華語樂壇閃耀和傑出的一部分。
我們聽粵語歌的時候,有時候會感覺旋律很朗朗上口。這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因為粵語歌的韻律真的要比我們普通話的音節要多,因此,它押韻的選擇也將更淋漓。所以,縱使我們不會說粵語,也依然會喜歡聽它那由演唱者深情演繹。
早期的粵語歌是比較發達的,像許冠傑就做了很多粵語歌是,開天闢地的地位。可能那時也是霸王天下,粵語的璀璨還有黃沾,林振強等一線大咖,可惜,他們現在也變成了天上的一顆明星。還有林夕,黃偉文都是舉不勝數的存在啊!
我們有Eason(陳奕迅)有《明年今日》、《富士山下》,還有更多林夕為王菲填歌詞。有謝安琪的《鍾無豔》還有梁漢文的《七友》。更有左麟右李的組合帶來的《祝你一路順風》翻唱版《總有你鼓勵》都是優秀的。像學霸李健也曾翻唱過陳百強的《一生何求》是多少優美又深情款款的一套歌詞啊!
粵語歌曾給我們帶來留下太多經典。像哥哥(張國榮)就有許冠傑為他量身打造的詞。在當時,盛行不衰。以及beyond樂隊太多的經典。
在這裡,相信我們這群熱愛的人群要致力我們的態度,我們熱愛粵語,但不是盲目,我們也熱愛普通話歌。也因為文化是盛放,我們要學會在這個大雪初融的大地,春天優美的共享。
-
3 # 明日路途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華語樂壇和影壇,粵港流行文化,廣東歌和粵語港片可以說是到達了輝煌的巔峰時期,流行程度甚至蓋過了內地國語流行歌、影壇。
本人作為一個7080後這一代的廣東人,可以說是見證了粵語流行文化的最輝煌,粵語流行文化對內地的流行文化的影響可謂深遠,無論歌、影、視都給我們內地觀眾留下了很多很多津津樂道不可磨滅的經典作品。
-
4 # 錯誤胡球扯
粵語有今天的地位不得不說是當年大陸的流行文化極其落後分不開的,那會兒大量的粵語歌流入內地,並且很多粵語歌很多都好聽。現在就一般了,也算是個歷史潮流吧
-
5 # 擇星的人
記得我兒子讀高中數學尚可,本來講粵語的老師好好的,不知何故中途換了另一個數學老師他操一口湖南普通話,從始我兒的數學成績迅速倒退,可笑的是班裡十幾個與我兒有類似情況的家長在家長會後留下與這名老師溝通,透過溝通我終於瞭解到其中之原委,我跟這老師說:我找到了我兒子數學退步的原因了,那是出在你身上,你滿口湖南普通話莫說我兒聽不懂,連我也一頭霧水,試問怎能不退步?這就是強行推廣普通話是打壓和排斥粵語所帶來的惡果。
-
6 # 峰子9921
當然是歡迎的態度了,粵語文化自己融入我們的生活了,比如說嚐嚐聽得粵語歌曲呀,吃到的廣東美食呀,還有看到的TVB的粵語電視劇呀,等等,都真實地存在我們的生活中,現在宵夜也是從廣東傳到北方的,全國現在大融合,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國家發展的必然!
-
7 # HewChoonlim
什麼廣東話?其實正確的說法是廣州話或者是省城話。香港的廣東話也是早時的廣州人後代帶過去的,而且還是移民的幾代人而且在廣州在哪裡都是講廣州話的,沒有任何強制的法定在社會要講國語。廣東省內各種地區的方言和文化直接受到廣州地區文化影響,其中是舊社會廣東人以講廣州話為榮。而且廣州是省會大城市,自然成為全省的學習中心了,香港更是人民嚮往的自由世界了,全球各國的華人都是廣東人的後代子孫。這幾拾年才開始有講國語之事。但全球各地的粵語都是很廣泛的,因為已經有好幾代人了。
-
8 # 湯姆與巧克力工廠
其實,粵語或者粵語歌的推廣傳播,靠的是大陸封閉的內部環境,和特殊時代下的精神需求。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沒有街頭巷尾的錄影廳~VCD,還有盜版香港文化產品的輸入,哪裡來的粵語話語權。而90年代末~新千禧年前後,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那一批明星隱退江湖或者去了好萊塢,香港導演北上拍片,或者去美國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香港,東方好萊塢已經沉淪了,而網路時代來臨,快餐式、碎片化娛樂消費模式開啟了,魔性的東北話和臺灣腔開始洗地式線上直播模式。老一套的香港電視模式已經只能靠販賣情懷度日了
-
9 # 濟世論事
請原諒我的不請自來,應該這麼說吧因為內地的疆域遼闊,地元廣袤,所以每個地方對於粵語歌和粵語文化所持的態度與觀點都會有所不同,就個人知道的話你像上海,以及江南一帶,對於粵語歌和粵語文化,就是普遍都比較容易接受的,因為從小當地觀眾所看到的電視臺,都會引進許多的港劇,從而由此形成了一批,看著港劇,聽著粵語歌長大的“粵語化兒童”。因為童年時期從小的灌輸,從而使得有那麼一批人,對粵語歌以及粵語文化,暴雨相當程度上的認可與贊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0 # 一江春水向安流
看了一些評論都沒有正確客觀的評論粵語歌及港片,或者說我們妄自大之,以一個大國子民的心態不肯或謙虛的去接受創新文化,粵語歌獨特歌韻動聽悅耳,港片成龍,周星馳,張國榮,周潤發,哪一個不是經典,百年曆史的經典,劉德華講港片是靠創新和拼命,任何時候我們應該謙虛,包容,接受好的不同的文化,不要有封閉落後晚清時代的思想
回覆列表
答案必須包括實然和應然兩種情況。實然說的是實際情況如何,應然說的是應該如何。
(1)實然的情況。
我說說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在大陸的一些親身體驗吧,不見得是回憶殺,但作為八九十年代的記憶,還算是有點特殊。
作為七零年代末八零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大多數沒有那些在之前十年的“浩劫”出生一代的捱餓經歷,也沒有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商品化大潮初起時所出生一代的優渥條件,但卻是生活在港臺文化進入大陸的最高潮時期。這一代人應該說是當年追四大天王人數最多也最瘋狂的一代人吧。街頭磁帶日夜唱的是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和黎明等為代表的港臺歌星的歌曲,錄影廳放的大都是他們的電影帶。
作為這一代人的長輩,許多學者對港臺歌曲持激烈批評態度,我記得宗璞當年還寫過一篇文章,說看了BEYOND樂隊的《光輝歲月》,這首歌歌詞連句話都說不清楚,到處是語病。連王朔這樣積極擁抱商品大潮的作家都說金庸小說、四大天王等是四大俗。
八五年以後出生的幾代人跟之前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已經大不一樣,喜歡香港流行文化的還是多,但到了新世紀之後,大陸經濟崛起,流行文化也已經開始崛起,大陸的流行歌曲、綜藝節目、網路文化等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同時去香港的人也多了,相較而言,香港流行文化就沒八九十年代那麼盛行了吧。當然,這也只是說相對而言。
(2)關於應然的態度和觀點。
粵語也是漢語,是以廣東香港等地為主的方言,一個地方方言能夠跟普通話競爭,當然是非常了不起的。粵語和其他方言一樣,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點,有普通話不能及的優點。但現在有地方方言節目和電視臺的地區很少,除了粵語,上海話、四川話和東北話算是比較有代表的方言了吧。但總體而言,粵語的影響似乎更大一點,成了全國老百姓都知道的一種方言,這就跟粵語歌曲等香港流行文化密切相關。(雖然大陸看到更多的是周星馳的國語版電影,但周星馳的確是香港電影文化的重要代表)
不過這種受歡迎,除了它是流行文化的載體之外,還應該看到經濟的作用。當年,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對剛剛開啟國門的大陸而言,毫無疑問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而香港歌星影星等的穿著打扮生活方式等對大陸年輕人而言,更是時尚代言,記得當年多少年輕人學著郭富城留一箇中分發型。這也是方言能夠流行的重要因素。(發哥主演的電視劇和電影是八九十年代的流行經典)
不過話說回來,香港流行文化,畢竟是流行文化,就如同王朔所說的,的確大多數時候是俗,和精英文化隔閡很大。說要如何看香港流行文化,那就要看你持什麼立場了,你如果是個小老百姓,可能更多地對流行文化持有歡迎態度,如果是個精英知識分子,那更傾向於否定。但不管怎麼說吧,方言的流行,是件好事兒,方言有方言生命力,也會有普通話所不具備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