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化雨168609502

    過年了要磕頭,有這個習慣。正月初一上午,睌輩特別是小孩要給爺奶,父母,叔伯等長輩磕頭。初一以後的幾天裡走親串友,睌輩要給長輩磕頭。長輩發紅包。一般來說,有的磕,有的長輩也不讓磕,人到了就好。

  • 2 # 南京寧

    兒子上小學了,那天跟他說起去外公家過年與去爺爺家過年的不同,他說在爺爺家過年要磕頭,在外公家過年不用磕頭。我的老家在山東,媳婦老家是南方,兒子說的其實就是南北方過年風俗的不同。

    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人,過年磕頭是我小時候最期待的事情,這意味著有壓歲錢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大年初一一大早,一群小夥伴集合起來,先去給祖宗磕頭,然後挨家去長輩家裡磕頭,磕完一家接過壓歲錢再去下一家。一早上下來,會有一筆能買很多玩具和零食的收入。

    小時候不懂事,不知道過年磕頭是對長輩的尊敬,只想著拿壓歲錢。長大後才知道,磕頭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禮儀,是對父母、長輩的敬重。雖然沒有了壓歲錢,但是每年的頭必須嗑。磕完頭,跟長輩聊會天,說說笑笑再去下一家。

    再後來,我知道了過年磕頭其實是咱們中華民族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華人講究男兒膝下有黃金,把氣節看得無比重要。因此,跪拜被視為是最高禮節。古人講究只跪”天地君親師“。

    親,字面意思是親人,在古代指的是父親的家族,與之相對應的是“戚”,指母親的家族。古人過春節,在大年初一早上,晚輩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給家族的長輩磕頭拜年請安。這不是什麼陋俗,而是代表對長輩的尊重。

    再後來,大家族聚居的方式被一家一戶單獨居住替代,但是人們拜年的習俗沒變,所以才有了後來大家成群結隊挨家挨戶磕頭拜年的風俗。

    我們常說磕頭認錯,磕頭其實並非只有認錯臣服等意思,在古代還是一種社交禮儀,有些類似今天的握手。如在明清時期,人們在正式場合初次見面,若是平輩人就要擺下拜氈,相互“平磕頭”。

    到了辛亥革命後,隨著對舊詩禮儀的全盤廢除,磕頭這項風俗也被廢除了,改為了鞠躬。但是在北方不少農村地區仍然保留。到了解放後,乾脆就連鞠躬也沒有了,大家見面點頭問個好,或者學西方人握手。

    最後,老張想說一點。現在網上很多人說磕頭是陋習,的確文化是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的,但是如果我們一邊走一邊扔,還對扔下那些東西嗤之以鼻,大家想想我們最後還能剩下什麼?

  • 3 # 鞏合友

    我是青島即墨的,我們這裡有這個過年磕頭的風俗習慣。

    我們這裡過年,一般在臘月二十九日中午或年三十日上午貼對聯。三十日中午,飯前把已過世的先人牌位請出來,三十日下午上墳,說是請已過世的家祖成員來家過年,晚上十一點左右給自己父母親磕頭,放鞭炮,吃餃子(餃子裡有糖餡的,寓意今年生活甜甜蜜蜜的。有花生米餡的,我們這裡花生也叫長生果,寓意健康成長,長壽。有硬幣的,吃到多的,寓意今年財源廣進。有大棗餡的,寓意早發財。)十二點半左右吃完飯,看會電視,打打撲克玩玩,就睡覺,

    初一早上起來,弟兄們就一起給本家祖的長輩們去拜年,給長輩磕頭,然後聊聊這一年的工作,及收入,家長裡短的,有的長輩家裡簡單的準備幾個冷盤,去了拜年的,就喝點酒等等,拉拉家常。我們這裡姓氏家族較大,每家走完了就得一上午,下午街坊鄰居相互走走,拜拜年。這一天就過去了。

    初二,走親戚(一般給姥姥,姥爺或者舅舅,舅媽,姑姑,姑父拜拜年,磕頭。)晚上送年,把已過世的先人牌位請下來。送走就行了。送年後就可以掃地,倒垃圾了,從年三十下午到初二晚上沒送年,是不能掃地,倒垃圾的,怕把財氣倒掉的(這一點很講究的)。

    然後就開始走親戚等,朋友之間相互走走。聚聚。初七,初八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一切轉入正常。不過過年的節日氣氛在正月十五之前還是挺濃厚的。

  • 4 # 伍茲信徒

    在臨沂老家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去本家長輩拜年,進到家門喊尊稱行磕頭禮,如大姑,大爺爺之類的主人出來迎接,有孩子的話會給壓歲錢和糖果瓜子,大人會讓進屋抽根菸聊聊天,總之初一要把親戚拜完,有時會到比較好的親戚吃飯,飯菜都是年三十晚上提前準備好,因為初一不開火不掃地,不吃肉餡餃子等習俗的!

  • 5 # 桃花島上長桃樹

    老家河北衡水景縣的,和德州隔河相望。年30中午在堂屋掛上家堂,就是一張大宅子掛畫上面有故去的祖輩名諱,右女左男,擺上貢品,有的人家是全素供品,有的是全肉供品,雞鴨魚肉等葷菜,擺上米飯,饅頭,水果酒水。30下午全家包餃子,包完餃子貼對聯,掃院子。天黑的時候去村外路口接神就是請祖先回家過年,請神過程很有意思,要是本家的男丁去,接神的時候要放鞭炮歡迎,噼裡啪啦響聲不斷,比比誰家的炮比較響,放完炮燒紙點香,點著的香插一把在接神的地方,另一把由年長的人拿著在人前方領路,回去的路上要喊著“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沿途還要一根根把香插在拐彎的地方,生怕祖先迷了路,找不到家。到家之後把,大門口放一根粗木棍,叫做“攔門棍”,是攔住祖先不讓祖先出門的意思,院子裡面撒上芝麻桿,再到屋裡給祖先牌位磕頭請安。這時候家裡的女人們把餃子也煮好了,先給天地財神祖先供饗餃子,燒紙磕頭。然後就是家人們在一起吃餃子的時間了。 吃完餃子收拾完大家就是聊天看電視,打牌守歲,家堂前整晚都要點香不能斷了香。 初一剛過零點,開始放炮,過了12點熬不住的人就先去睡了。早上4,5點鐘起來煮餃子,還要先給祖先,天地灶神供上餃子,磕頭請安,然後給家裡的父母長輩拜年,然後吃餃子,吃完餃子出門去拜年。小時候要村裡挨家挨戶拜,家裡供有家堂的先給家堂磕頭,然後給這家的主人長輩磕頭,平輩通常是不磕頭的,現在新社會了,不再是每家都去磕頭了,通常是去本家,前後衚衕的鄰居家裡拜年就行了,磕的頭也就少很多了。 對了,祖先請回來了還要送神,一般都是初二送神,也有初三送的,送神的時候也要去各家給家堂磕頭,吃完飯送到墳地裡放炮,燒紙,磕頭。這樣差不過一年的流程就算走完了,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 6 #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試答如題所問:

    有。

    我理解如題所問的“過年”是指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我遼西的老家過年是這樣的:

    一、準備階段:進入農曆臘月就開始進行準備,臘八這天的一頓臘八粥之後,就開啟了過年模式。

    第一件事,挑個左右鄰居和親朋好友齊全的好日子,找幾個壯漢把養了一年的肥豬從圈裡拖出來,一刀下去,經過幾番“折騰”,活蹦亂跳的肥豬變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其樂融融之後,剩下的就是就是春節期間餐桌上的主角了。

    第二件事,挑一個風和日麗、Sunny明媚的日子,把使用一年的箱箱櫃櫃、罈罈罐罐都搬到屋外該擦的擦,該刷的涮;把屋內從四壁到頂棚該掃的掃,該蹭的蹭。之後把搬到室外的所有物件重新在屋內歸置好,煥然一新,準備過年。

    第三件事,趕集上店採買過年所需物品。

    第四件事,貼對聯。

    二、過年階段:

    除夕之前,三十早上要吃麵條,寓意來年順利。早飯之後就開始準備豐盛的“年夜飯”,這頓飯是一年最“豐盛”的,一般要在午後的3.00左右,年夜飯開始之前是放炮竹的,之後,一家按著長幼落座,先由長輩(或長輩委託其長子)講幾句總結、希望及祝福的話。這頓飯孩子大人都要喝點酒,每個人都要端起酒杯,先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之後就是祝賀學子、新婚新人、小寶貝等學有成就、幸福美滿、茁壯成長。自己做一番表態之後,一飲而盡,歡聲笑語……。

    除夕夜是這樣的,邊看春晚,邊包餃子。一般人家不買速凍餃子,要的是過程。餃子裡要上幾個帶有硬幣的,寓意來年有錢花(好運氣),大人無所謂,把孩子惹得“爭先恐後”。

    大家庭裡,婆婆帶著所有的兒媳婦,有說有笑、其樂融融,講述著“家史”裡的閃光點,傳授者家訓和規矩,傳承著一個家族的“一脈相承”……。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咋相信,老輩人在吃餃子之前,要敬天敬地敬財神。接下來,是敬祖宗,這個時候孩大老小都非常認真、嚴肅、莊重,非常有儀式感。

    鞭炮禮花燃放之後,餃子也上桌了,這時晚輩按著“長幼序”逐位磕頭(閨女問好,不磕頭),孩子們最高興,因為老人開始發放紅包啦。

    除夕的餃子之後,年輕的男丁就本家族,按照遠近長幼順序向自己的其他的長輩磕頭拜年。長輩端坐在上位接受晚輩的叩拜禮,長輩要回贈糖果、水果等,同時問問過去一年收入、學業情況及鼓勵的、希望的話語。長輩家還要排定日期,面邀晚輩在正月十五之前他家吃酒席,以示敬意。

    正月初一的早晨,家裡的男丁要主動承擔家務,女人們在妯娌中的長嫂帶領下,到本家族逐家按照長幼遠近給長輩磕頭拜年。我媳婦是“城裡人”剛結婚的時候,就與我商量不磕頭可以嗎?我說不可以,這是祖宗留下的規矩。她與我回去之後,在長嫂的“裹挾”下,也給長輩磕頭拜年了,沒有一點怨言。現在她混上“大嫂大”了,每年都帶領小妯娌們,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到本家族逐家去磕頭拜年。

    ……

    叫一聲長輩的稱呼,一個頭磕下去。長輩顯得更加慈祥;晚輩變得更加規矩。

  • 7 # 返利淘星星

    我們老家也是每年過年都在大年初一磕頭也就是拜年( •̥́ ˍ •̀ू ),走親戚也要拜年,這就是習俗,感覺也挺熱鬧的,家鄉的年味十足

  • 8 # 大嶺漫記

    小時候在綏稜縣姥爺家過年,我們這些晚輩的要給姥姥、姥爺磕頭。磕完頭會收到壓歲錢。在大興安嶺自己家過年,只有十二三歲的那次過年,我爸要求我們哥仨給他和我媽磕頭,然後也給壓歲錢。此外,再沒有過這種情況。大興安嶺地區其他人家也基本沒有過年要磕頭的。也許是不習慣吧,我對這種做法很反感。記得聽說要給我爸磕頭,弄得我膩膩歪歪,全然打消了過年的喜慶氣氛。如今,我女兒也已經大學要畢業了,我從沒要求她哪怕是對我們老兩口行個禮之類的。尊不尊重不在於這些形式,而在於當家長的做沒做到,是不是給子女做出了好的榜樣,值不值得子女愛戴。如果家長沒正事,讓子女吃不想吃穿不像穿,即使你按著孩子的腦袋讓他給你磕一萬個響頭,也不會增加你在他心裡的分量。

    我們這兒過年和其他地區沒什麼兩樣,如果和老人不在一起居住,都是年三十上午帶著禮品禮金回父母家,或者把父母接到自己家,全家老少吃點喝點玩點放點鞭炮。年初二會媳婦的孃家,其後同學、朋友聚會,喝得裡倒歪斜樂呵樂呵年也就過去了。

  • 9 # 你我皆過客333

    我們鉅鹿縣有過年拜年磕頭這一習俗,這兩年漸漸的有的村莊拜年不磕頭了,過年嗎其實挺簡單,就是和父母團聚和親朋好友聚聚聯絡聯絡感情增加友誼

  • 10 # 貓哥樂看球

    本人膠東半島,記得小時候得記憶裡曾經有過這樣的過年場景,不過現在移風易俗,這樣的場景早已不見了,不過在我們這現在還保留著農曆三十的下午要去祖墳那上燈磕頭放鞭炮的習俗,說是來迎接前人回家過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追求女生時,只靠感動對方可行嗎?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