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綠水煮白鵝

    這個事兒和相傳新中國的成立有些關係,據說民國那會兒,有錢人是喝黃酒的,當年已經有了蒸餾酒技術,出現了白酒,但是主要是貧下中農在喝。後來戰爭、革命、建國,我黨很多將領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年輕時候喝慣了白酒,自然軍中就流行喝白酒了。那個年代,人人都覺得參軍光榮,一窮二白的百姓人家本身就喝不起黃酒,軍中又流行喝白酒,普通人家也就都跟著喝起白酒來。

    當年的白酒沒有這麼貴,現在白酒已經很貴了,我等工薪階層很難喝得起一杯好白酒了,茅臺五糧液這種真要過年咬咬牙才夠買一瓶的。你說他好喝呢?也還有好喝的地方,但是價效比真的不高。我也挺長時間沒喝過白酒了,最近都是啤酒和威士忌的夏天。

  • 2 # 水煮汗青

    細數古代的海量: 武松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酒!李白斗酒詩百篇!(一斗酒相當於四斤。)

    到底是古代人比現代人更能喝酒,還是他們的酒和現在的不一樣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古代酒和現代酒的區別

    酒的發展經歷過很多階段,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一樣的酒:

    最開始有酒的時候,只是最原始的果酒或米酒,在純自然的環境下發酵產生酒精,這樣的酒度數很低,而且雜質多,口感差。灑精度數最高不會超過5度,由於發酵時間和溫度不能人為控制,很容易變酸。

    到了春秋時期,人們開始掌握了釀造技術,可以運用酒麴來釀造美酒。雖然這時候的酒精度數依然不高,一般就在10度左右,但酒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釀造出來的酒不但雜質更少,而且口感更好。但在糧食不是很豐富的時代,大家對糧食還是非常愛惜,所以釀造出來的酒沒有經過過濾,在酒中還浮著糧食,就像綠色的螞蟻,古代文人把酒也稱為“綠蟻”。

    一直到蒸餾酒技術的出現,酒的度數才有了大的提升。蒸餾酒的出現也加速了“勾兌”技術的發展,比如在製作黃酒的過程中加入白酒,可以得到度數更高,味道更酵香的黃酒,而且這種黃酒的儲存時間更長。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武松和李白喝的酒應該是在10度左右!

    有些人對酒精度數沒什麼概念,在這裡簡單列出我們常見酒的度數給大家做個參考:啤酒:4度左右。(沒錯,就是這麼低!不要被酒瓶上的15度迷惑,那個是麥汁濃度。)紅酒:10—15度左右。黃酒:15—20度。白酒:度數不定,常見的有32——65度。
  • 3 # 楚辭號外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釀酒歷史可追溯的夏禹時期。先秦時代釀酒,兼用曲、櫱兩種酒母,到了漢代,以櫱釀造的醴逐漸消失,漢人制曲,多以麥為原料,有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酒麴。2003年,陝西西安市北郊發現三座漢墓,其中一號漢墓年代為西漢,出土一件保留有26公斤西漢原酒,通體鎏金,鳳鳥紐的漢代酒鍾;根據取樣分析測試,西漢原酒的度數僅有4度左右,酒色為翠綠色,為唐前中國古代穀物釀酒的標準成品色澤。

    到唐代,釀酒技藝較之魏晉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出現了以大米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養而成的紅曲,有更強的糖化力和酒精發酵力。度數達到8、9度上下。

    北宋釀酒業在用曲方法上採用了“連渣拌飯法”,即把米淘洗乾淨,蒸成飯,令其極冷,然後連同曲渣一起投入,充分發揮曲渣中有益黴菌的作用。四時用曲各不相同,春冬釀造週期長,曲要搗作小塊子,像骰子或皂子大小,如此則發酵有力而使酒味醇濃;秋夏釀造週期短,則曲要略細些,為的是曲和米能很快接觸而使酒成熟的快。度數可以達到11-18度

    蒙古帝國境內地區間文化貿易交流,對於中國釀酒業最大的貢獻,即是自中亞阿拉伯傳來,有確切證據存在的蒸餾酒與蒸餾技術。這種酒,被蒙古人稱為“阿剌吉酒”,另有“阿里乞”,“軋賴機”等稱謂,其原名為波斯語“Araq”。自夏商以來,由於酵母菌無法在高濃度酒精下持續發酵,所以造成酒度一旦達到20度左右,則無法提升,而蒸餾法可以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具有不同揮發性的特點,把最易揮發的乙醇蒸餾出來,將酒液的酒精濃度最高可提高至70度。

  • 4 # 酒緣居名酒收藏館

    主要來說說唐朝吧!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李白《將進酒》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王維《少年行四首》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縱觀各朝各代,唐朝的詩人不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他們大部分還都非常愛喝酒,簡直是無酒不歡,喝酒成癮。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王維、杜牧等等。這些詩人不僅愛喝酒,他們還經常會在詩中透露出自己是喝的哪種酒。唐朝詩人喝的酒,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米酒、調製酒、葡萄酒。其中喝的最多的就是米酒。

    1,米酒

    | 白居易

    米酒也分高低貴賤,同樣是用糧食釀造的酒,自然也是千差萬別。低等級的就是【綠醅】,由於當時缺乏無菌技術,導致釀造過程中微生物的進入,結果基本上酒都會變成綠色。

    而經常喝綠醅的代表詩人,就是落魄的白居易。

    勸君嘗綠醅,教人拾紅萼。 ——白居易《落花》

    唯將綠醅酒,且替紫河車。 ——白居易《對酒》

    綠醅量醆飲,紅稻約升炊。 ——白居易《自提小草亭》

    | 杜甫

    然而,釀成以後的米酒成為醅酒有很多雜質,所以這種雜質未被過濾的酒也稱作【濁酒】,賣相是慘了點兒,但勝在價格便宜,深受廣大生活條件不好或是需要形容心境處境悽慘的詩人們青睞。

    而經常喝濁酒的代表詩人,就是潦倒的杜甫。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 李白

    有沒過濾的濁酒,自然就有過濾了的酒。由於當時技術手段落後,過濾技術頗為繁雜,需要用專門濾酒工具在酒罈中壓取,更為講究的,還要拿葛巾再過濾一遍。這樣出品的酒沒有雜質,稱為【清酒】,其價格也令一般人望而卻步。

    而能夠喝到清酒的代表詩人,就是我們的詩仙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李白《行路難·其一》

    我亦為君飲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傾。 ——李白《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

    | 醅酒

    除了是否過濾之外,這醅酒還有新釀造的新醅和舊釀造的舊醅之分。新醅一般都在冬季釀造而春季飲用,故新醅也稱為春醅,但並不像現在酒的年份越足越好,在那個食品儲存狀況堪憂的時期,時間越長變質的可能性越大,故新醅比舊醅價更高。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白居易《問劉十九》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杜甫《客至》

    當然在綠醅以外,那時米酒還有“黃”和“紅”兩色,這是由於釀造的水質和酒麴更為高階,因此發酵產生的顏色也有不同,這兩種的價格自然更是不菲。黃醅酒已經屬於高階產品了,然而如果是更接近紅色的琥珀色酒,則為酒中極品,詩人們在喝這路酒的時候基本都是春風得意,處於人生巔峰。

    世間好物黃醅酒,天下閒人白侍郎。 ——白居易《嘗黃醅新酎憶微之》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李白《客中行》

    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沈琥珀。 ——李賀《殘絲曲》

    而根據產地的不同,也產生了根據生產地不同而劃分的地方名酒,類似於現在貴州茅臺,陝西西鳳,山西的汾酒之類。如新豐酒、石凍春、桑落酒等等,這些酒在詩中也多有體現。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王維《少年行》

    南國新豐酒,山東小妓歌。 ——李白《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四》

    醫德連宵醉,千缸石凍春。 ——鄭谷《贈富平李宰》

    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詩。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2,調製酒

    調製酒的種類則更為繁多,早在唐朝人們已然發現了可以給酒中加入種種奇奇怪怪的東西一起混著喝或煮著喝,甚至在釀酒的過程中就加入進去,這樣可以讓酒具有別樣的風味。

    新增的東西主要是一些花草果木,如桂花,青梅,竹葉等等,同樣有詩為證。

    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 ——李白《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琅琊》

    酒甕凝餘桂,書籤冷舊芸。 ——李商隱《哭劉司戶二首》

    鸚鵡杯中浮竹葉,鳳凰琴裡落梅花。 ——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相思只傍花邊立,盡日吟君詠菊詩。 ——白居易《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

    3,萄酒

    葡萄酒在唐朝又稱為“蒲桃酒”,是唐太宗攻下高昌國之後引進的產物,這樣的舶來品想也知道必是價格不菲,正是因為獨特的美妙口味和逼格,使其很快成為文人騷客追捧的物件。

    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李白《對酒》

    遙看漢江鴨頭綠,恰以蒲萄初嵛醅。 ——李白《襄陽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二首》

    那說到這裡,其實可以從這些唐詩中看到不少當時詩人們喝酒的狀態,譬如李白絕對是有錢人,什麼葡萄酒,琥珀酒,清酒,凡是這種好的他都經常喝,而且許下的願望竟然是要每天都喝葡萄酒(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何其奢侈!

    相比之下,白居易的條件稍稍差點,黃醅酒、尋常綠醅酒是他的日常杯中物,不過他喝的種類也著實不少。最慘的就是杜甫老兄,他晚年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和“舊醅、濁酒”打交道,還經常湊不出酒錢,真是晚景淒涼啊。但不管這些詩人是有錢的還是囊中羞澀的,我們都可以看出,不管他們處於何種境遇,都離不開酒,都無酒不歡!

  • 5 # 以書論道

    古代的風流名士似乎都是和酒綁在一起的,比如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和陶淵明,似乎是一種高貴與優雅的標榜,那麼我最關心的問題:古代的酒有多少度呢?和今天的酒有什麼差別?

    談起古代的酒,好麼,好多人直接三個字蹦出嘴,而且還是在完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女兒紅,完全是受電視劇的影響,談起女兒紅,不得不說,好酒世間釀啊,鑽石不是有個廣告嘛: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我想女兒紅也可以這樣來個廣告:女兒紅恆久遠,一罈幾百年。跟你們這麼說吧,幾百年都是少說了,鑽石還會丟,酒可不會。

    元代以前,南宋為止,那時候的酒啊,都是發酵酒,度數超低的,二十度應該打頭了,也可以說是現在的啤酒,不過那時的酒可比現在的啤酒有營養多了,現代詞:液體面包,但是如果你要是說它是百事可樂的話,那我也沒有意見,畢竟百事可樂是酒中的農夫山泉嘛:有點甜。

    初中的時候,有篇課文是關於《水滸傳》的,當時好像也是提到了武松打虎喝酒前這一點,說到十八碗時,老師對著同學們手勢一揮說道:你讓武松到現在喝碗白酒試試,能走才怪。

    那時的酒,好麼,能當白水喝,小孩幹不了什麼重活,從外面回來就大嚷:媽媽,我口好渴啊,給我開罈女兒紅解解渴吧。當然上面的話純屬扯淡,農民是喝不起的,自己釀了幾壇也是在家中有貴賓的時候才喝,再想度數那麼小,幾壇夠誰喝的?那個時期好多人都吃不飽,能釀點糧食酒就已經不錯了。

    自北宋時期遼國、金國、元朝等進駐中國以後,才有蒸餾酒的首創,說白了,就是飲高度數的酒驅寒,身體實在太冷怎麼辦?喝點高度數酒吧,但是我有一點想不明白哈,為什麼驅寒只喝酒不吃辣椒呢?當然自己YY了一下,你說這打著仗,一人嘴裡叼著一根辣椒,就是權志龍來了也拉不起風啊,這要是換成酒的話,效果就不同了,開打之前,幾口酒下肚,大刀一揮,不死不休,這多拉風,最主要的,這喝酒還能壯膽呢,冥冥之中,士氣就提升了還幾倍。

    說實在的,我還真覺得這些人有點腦子,這高度白酒已出現,很快就把國民生產總值搞上去了,你想啊,酒度數高了,喝的肯定比以前少了,喝的少了,糧食肯定剩下好多。

    而現在的白酒,度數低的四十多度,高的六十多度,能喝上幾瓶的不死也得殘了,要是古代,打仗前喝點現在的白酒熱熱身,那麼恭喜你,中獎了。

    現在的白酒很多是由酒精和香料勾兌出來的,所以,“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這句老話只怕是要過時了。

  • 6 # 公子談史

    1 種類上的差別:現在各式各樣的酒數不勝數,籠統的來講就有白酒和啤酒。還有紅酒這三大類。還有各種水果酒什麼的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而中國古代的酒的種類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糧食釀造而成的白酒(一大類)。中國開始種植的是米穀,所以喝的最早的酒也就是米酒。

    2 酒的度數。古代的酒的度數和現在的酒的度數有著很大的差別。現在的酒動不動就是50度左右的,一般酒量的人,喝不了幾杯。被放倒也是經常的事。而中國古代的酒因為釀造水平的差異還有原料的單一,所釀造出來的酒的度數並不高。而且色澤也沒有現在的透徹。古詩中常常見到“濁酒”一詞,就是指酒中有很多啊渣滓的原因。古代的酒也就是10度左右,相當於現在的啤酒的度數吧。

    3 酒的質量。隨著時代的發展,酒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釀酒技術的不斷髮展,方式也是多樣化,所釀造出來的酒的質量也是千差萬別。就古代人的體質來說,並不一定比現代人的酒量好。酒的純度就是一個方面。像武松,在古代和上個三大碗,還能打虎。讓他到現在試試,三大碗70度的酒,也能打虎,估計應該是在夢裡打吧?

  • 7 # 蔥油餅不帶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 黃酒歷史優久,是中國最古老的飲料酒。因為其釀出來的顏色黃亮、澄澈,被稱為黃酒。經過歷代的不斷改進和釀酒工藝的精煉,酒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而中國的釀酒技術也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深受各行各業、海內外人士的喜歡。但是,中國古代的酒和現在的酒有著很大的差別。具體有哪些差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 種類上的差別:現在各式各樣的酒數不勝數,籠統的來講就有白酒和啤酒。還有紅酒這三大類。還有各種水果酒什麼的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而中國古代的酒的種類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糧食釀造而成的白酒(一大類)。中國開始種植的是米穀,所以喝的最早的酒也就是米酒。

    2 酒的度數。古代的酒的度數和現在的酒的度數有著很大的差別。現在的酒動不動就是50度左右的,一般酒量的人,喝不了幾杯。被放倒也是經常的事。而中國古代的酒因為釀造水平的差異還有原料的單一,所釀造出來的酒的度數並不高。而且色澤也沒有現在的透徹。古詩中常常見到“濁酒”一詞,就是指酒中有很多啊渣滓的原因。古代的酒也就是10度左右,相當於現在的啤酒的度數吧。

    3 酒的質量。隨著時代的發展,酒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釀酒技術的不斷髮展,方式也是多樣化,所釀造出來的酒的質量也是千差萬別。就古代人的體質來說,並不一定比現代人的酒量好。酒的純度就是一個方面。像武松,在古代和上個三大碗,還能打虎。讓他到現在試試,三大碗70度的酒,也能打虎,估計應該是在夢裡打吧?酒逢知己千杯少,每逢佳節還是故人相見,各種場合都少不了酒的身影。恰逢春節期間,當然也少不了酒的陪伴。但是,一定要保證安全。千萬不要酒駕。最後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快快樂樂,祝大家新年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前你對你的另一半有什麼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