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七回讀後感:
《西遊記》中用孫悟空比喻人的心識(心猿)。人透過心識既能作惡,也能行善。人的本性則是真心佛性,只有透過棄惡行善的修持和領悟,才能降伏心猿,證悟真如佛性,故有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西遊記中糅合了儒釋道的多種理念,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父菩提祖師居住的地方就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兩句話其實也都是指的“心”。
西遊記第八回讀後感:
一日如來觀天下,見東土貪淫樂禍,便讓南海觀音菩薩在東土尋一個善信到如來處求取真經,以勸人向善。菩薩領命與徒弟惠徑去,途中收了被貶下界的捲簾大將、天蓬元帥為徒、齊天大聖為徒,分別取名沙悟淨、豬悟能,孫悟空並囑咐他們各自等待取經人。菩薩與徒弟徑奔東土,不多時便來到長安城。如來普度眾生,卻不輕易傳經。只怕得來容易不珍惜。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賣點關子,搞些神秘,不會吸引眼球;吃些苦頭,才能悟出奧妙和道理。沙僧失手打碎了玻璃盞,屬工作失誤,不僅受杖刑被貶人間,還要受萬箭穿心之苦。八戒是作風問題,也只是貶下人間而已。
西遊記的每一章都是那麼有吸引力,生動形象的語句、動人心懷的情節,以及豐富多彩的描寫。所有都是令我那麼喜歡、敬佩。我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
《西遊記》講述盤古開天闢地,一顆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倒菩提門下,取名孫悟空,苦練成一身法術,卻因大鬧天宮闖下大禍,被如來佛祖壓於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三藏到西方取經收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小白龍作其徒弟。四人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
西遊記第七回讀後感:
《西遊記》中用孫悟空比喻人的心識(心猿)。人透過心識既能作惡,也能行善。人的本性則是真心佛性,只有透過棄惡行善的修持和領悟,才能降伏心猿,證悟真如佛性,故有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西遊記中糅合了儒釋道的多種理念,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父菩提祖師居住的地方就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兩句話其實也都是指的“心”。
西遊記第八回讀後感:
一日如來觀天下,見東土貪淫樂禍,便讓南海觀音菩薩在東土尋一個善信到如來處求取真經,以勸人向善。菩薩領命與徒弟惠徑去,途中收了被貶下界的捲簾大將、天蓬元帥為徒、齊天大聖為徒,分別取名沙悟淨、豬悟能,孫悟空並囑咐他們各自等待取經人。菩薩與徒弟徑奔東土,不多時便來到長安城。如來普度眾生,卻不輕易傳經。只怕得來容易不珍惜。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賣點關子,搞些神秘,不會吸引眼球;吃些苦頭,才能悟出奧妙和道理。沙僧失手打碎了玻璃盞,屬工作失誤,不僅受杖刑被貶人間,還要受萬箭穿心之苦。八戒是作風問題,也只是貶下人間而已。
西遊記的每一章都是那麼有吸引力,生動形象的語句、動人心懷的情節,以及豐富多彩的描寫。所有都是令我那麼喜歡、敬佩。我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
《西遊記》講述盤古開天闢地,一顆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倒菩提門下,取名孫悟空,苦練成一身法術,卻因大鬧天宮闖下大禍,被如來佛祖壓於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三藏到西方取經收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小白龍作其徒弟。四人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