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曆法是農曆,也就是夏曆,採用干支紀年法。這是當今世界流傳最廣的紀年之一,並且除了計時之外,還融合了華夏民族的民俗元素,可以說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週,週而復始,迴圈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干支紀年以每年立春換年。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迴圈的紀日法
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乾的週期為10支的週期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順序為1~10,地支的順序按子到亥的順序為1~12。
年幹=N-3(N>3)或N-3+10(N≤3),N=年號除以10的餘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除以12的餘數。
年幹公式:年幹=年份個位數- 3(適用於任何西元年,個位數小於或等於3,借10)
年支公式:年支=年份除以12的餘數-3+12。
如2020年年幹為:10-3=7為庚。2020年年支為:2020÷12-3+12=13為子,2020年的天干地支即為庚子年。
中國傳統曆法是農曆,也就是夏曆,採用干支紀年法。這是當今世界流傳最廣的紀年之一,並且除了計時之外,還融合了華夏民族的民俗元素,可以說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週,週而復始,迴圈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干支紀年以每年立春換年。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迴圈的紀日法
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乾的週期為10支的週期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順序為1~10,地支的順序按子到亥的順序為1~12。
年幹=N-3(N>3)或N-3+10(N≤3),N=年號除以10的餘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除以12的餘數。
年幹公式:年幹=年份個位數- 3(適用於任何西元年,個位數小於或等於3,借10)
年支公式:年支=年份除以12的餘數-3+12。
如2020年年幹為:10-3=7為庚。2020年年支為:2020÷12-3+12=13為子,2020年的天干地支即為庚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