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襄陽論語

    諸葛亮為什麼不對曹操軍團趕盡殺絕,這是經過整個戰略態勢進行考量的。

    曹操軍團遭到趕盡殺絕,北方大地就會軍閥混戰,將是一盤散沙。只有東吳孫權還是完整的勢力,而此時劉備還沒有席之地,東吳孫權就會乘機把劉備諸葛亮趕盡殺絕的。

    曹操被殺,北方軍閥混戰後如一盤散沙,劉備諸葛亮此時也只是一支游擊隊而已,孫權的勢力可以坐收漁利而收拾殘局、統一天下。

    諸葛亮隆中對策就是三分天下,然後再謀取天下。劉備諸葛亮此時保護曹操,其實也是保護自己。就像司馬懿行軍打仗處處護著諸葛亮,也是保護自己一樣的。沒有了諸葛亮存在,司馬懿也是一頭待殺的驢子。

    諸葛亮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所以讓關羽去活捉曹操是故意安排的。

    這樣關羽即可放走曹操,而且關羽還欠諸葛亮一個不殺之恩。

  • 2 # 剛剛好ing

    這個問題是按演義裡的小說內容來提,前提就是錯的。其一,赤壁之戰是孫吳作為對抗曹操主力,其中周瑜和魯肅作為主要人物,諸葛亮只是劉備的全權代表參與促成孫劉聯盟,且主要是政治意義上的聯盟。其二,滅曹操非不為也,為不能也。彼時,曹操水軍損失慘重,無再戰之力,但強大陸軍猶在,且控制戰略要地,遏制住孫劉聯軍追擊之勢。

  • 3 # 一個蟲蟲的旅行

    想象力是可以的,推理似乎來自小說《三國演義》。其實我們看,赤壁之戰的主力是東吳,指揮作戰的是周瑜,劉備當時的勢力很小,小說誇大了諸葛亮的能耐。

    以東吳的實力,當時還在猶豫降還是站,你看看他們統轄的地域面積你可以知道實力差。能取得赤壁之戰勝利已經是不錯的結果,非分之想就別了,而且諸葛亮還談不上去謀劃此事。

  • 4 # 中原喬

    因為諸葛亮沒那本事!赤壁之戰本來是周瑜魯肅把曹操打敗的,基本沒諸葛亮啥事,只是羅貫中為了美化劉備諸葛亮而編寫的。

  • 5 # 不祁人

    羅貫中的說法是曹操命不該絕,非諸葛亮的錯。

    《三國志》的說法歸納起來就是:這一場戰役規模不大,曹操是主動撤退的。

  • 6 # Genius何

    諸葛亮的私心在作怪

    三足鼎立,缺一的話,如對自己不利,那幹嘛不讓這個局勢繼續下去,對吧。

    諸葛亮讓關羽去守華容道,他知道關羽欠了曹操的人情,這樣即可以讓關羽還了人情,以後能不再顧及的抗擊曹操,也可能只有關羽能聽進去曹操的一堆廢話,最後感動的放了曹操。如果換成張飛去,他是個蠻漢,你就算讓他放了曹操,他還是會提著頭來見。讓趙雲去呢?他只會聽死命令的,因為不能明說要放曹操,所以關羽去是最合適的。

    不能讓孫權得了便宜

    若曹操死後,北方必定大亂,又會回到群雄爭霸的局面,這時孫權有可能會向北進攻中原,佔領許都,孫權應該會擁立漢獻帝,因為他不想成為其他勢力的公敵。所以孫權北伐的可能性不大。曹操掛了,劉備就成了他眼中釘,兩國必有一戰,曹操活著就是對他背後最大的威脅。此時北方還有另外一個強大勢力,那就是馬騰,馬騰是一個忠於漢室的人,再說西涼騎兵可以說是天下無敵,演義中曾給曹操造成過很大的麻煩。如果曹操一死,馬騰舉兵攻入中原,天下誰人能擋。劉備是想當皇帝的,只有讓曹操活著這個亂世才能繼續下去,這樣劉備才有足夠的理由攻城掠地,而諸葛亮才能青雲直上,做以後蜀漢的丞相。

  • 7 # 劍膽琴心01

    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諸葛亮何嘗不想消滅曹操,可是他還不具備那樣的實力。因為赤壁之戰曹操損失的大多是荊州水軍,精銳尚存。如果真是元氣大傷,肯定會像袁紹一樣,一蹶不振的。

    曹操戰後留下曹仁把守南郡,然後從容北歸,周瑜以得勝之師去攻打居然用了1年時間,這更顯示出曹軍的實力不容小覷。

    曹操敗退的時候,諸葛亮大可不必派關、張、趙三人分開截擊,力量分散了豈不是更弱?小說只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卻忽視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的常識。因為曹軍本來就不弱,所以事實是,以劉備的實力最多是渾水摸魚,趁火打劫些戰利品而已。

  • 8 # 手機使用者51424326928

    曹操雖敗,但北方勢力穩固,曹操死了,新的當家人如掌控北方,會不會以為曹操報仇為由集中打劉備?如新的當家人沒能力,北方成為散沙,孫權會不會趁機拿下北方?或者專心對付劉備,統一南方,形成南北局面?

  • 9 # 意識物理學

    從歷史來看,赤壁之戰的主力無疑是東吳,也只有五萬人馬,而且心懷恐懼,劉備只有兩萬人,主力還是劉琦的荊州軍,更不經戰,能戰者倒是北軍,又不習水戰,曹軍也是懼怕孫劉聯軍的,所以才遷延日久,失了銳氣,這是失敗的主要原因,這場戰爭只是一場對峙,並沒有什麼交戰。

    劉備集團只是赤壁之戰的輔助力量,在當時也沒有什麼戰鬥力,所以決定形勢走向的是曹操和孫權,雖然曹操敗了,但並不是孫劉聯軍擊敗的,更是知難而退的,所以他敗後仍然能保住自己的北方,如果是象淝水之戰那樣的大敗,孫劉一定會窮追猛打的,東晉一口氣曾打過黃河,東吳在赤壁之戰以後,也曾北伐,惜敗於張遼,所以形成對峙。

    赤壁之戰後所有的便宜都讓劉備集團撈著了,曹操退回北方,劉備趁機佔領荊襄九郡,這期間東吳好象沒有幹什麼,雙方並沒有因爭奪荊襄九郡而反目,孫權幾乎是眼睜睜的看著劉備攻城掠地而無所行動,其主要原因還是不敢同時得罪曹操和劉備,剛剛大大地得罪了曹操,怎麼敢再惹劉備?致使劉備順利獲得荊襄之地。

    問題中問為什麼諸葛亮不把曹操趕盡殺絕?這還不明白?有大量的土地和人民供他佔領,他還趕什麼曹操?劉備不同於孫權,人家孫權在吳地經營多年,根深締固,人不可奪,但如果荊襄之地他不趕緊佔領,建立政府,必為他人所佔,想佔有土地的人有的是,尤其是他只是個外來戶,本地人更加認可本地人來統治。

    當時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集團,既使與劉備關係甚好,畢竟關張等人十分排斥,別人大概也差不多,畢竟你剛來就佔據高位,肯定不服,再加從政不久,歷練嚴重不足,所以當時的諸葛亮並不象《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掌握了一切權力,連劉備都要聽他的,他也須一步一步來,所以說當時的諸葛亮,只是一個謀士,決策還是劉備和關羽二人。

    至於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派關羽,張飛,趙雲三個人分別埋伏在三個地方,截殺曹操,卻又故意讓關羽放了曹操,這只是藝術上的需要,你只有這麼寫才完美,否則顯不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關羽的有情有義,張飛和趙雲的無敵,曹操和手下人的狼狽不堪,愚蠢可笑!同時還不能違背歷史,或違背情理,這一段透過對曹操的三次大笑,一次大哭,深刻刻畫了曹操的狼狽,勇敢無畏,通達大度,以及孩子氣的痛哭流涕等人物的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形象等,各方面都要考慮到。

  • 10 # 仁府

    這是諸葛亮從戰略利益上考慮的!

    如果殺掉曹操,北方將再一次大分裂,有可能五胡亂華被提前!曹孟德雄才大略,赤壁之敗亦是大意輕敵所致。留曹能穩定中原!

    如果斬曹,孫權將成漁翁雄視天下!極可能先滅劉備再圖北方,孔明三分天下戰略構想將成泡影!

    留曹可牽制孫權,儲存自己實力。緊接著入川取益洲,三足鼎立!天下大變再謀統一大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教師這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