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鳶圖詩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將詩與畫有機地結合起來,詩與畫互相補足,饒有生趣。這首詩寫放紙鳶前的準備和紙鳶飛上天時的感想,沒有直接鋪敘放紙鳶的活動,那該是留給畫面去交代了。詩人告訴讀者,一群孩子使勁地搓呀搓,等放紙鳶的線搓得夠長了,大家便興致勃勃地來到郊外。然後讀者可從畫面看到,這是一個放紙鳶的好日子,風兒吹著,Sunny照耀,孩子們不停地四處奔跑,把紙鳶送上天空。由這個畫面,詩人興起了感想:春風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把紙鳶一個一個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長輩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個一個培養成才,送上青雲路呢?
詩的前半部著力於對小孩子放紙鳶前準備活動的描述。詩人並沒有全面描繪各項準備活動,只是從其中的一個細節入手,寫他們如何努力地編織紙鳶引線。連續三個「搓」字把小孩子們認真而急切的形態表露無遺。缺乏耐心的兒童對這樣的單調而費力的勞動不覺乏味,可見他們對放紙鳶是多麼的期待。緊接 的「夠」字,寫出他們搓的引線一達到足夠的長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種按捺不住的喜悅和躍躍欲試的心情躍然紙上,彷佛一個個立刻就要跳將起來,把自己的紙鳶放上天去。詩人對兒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準確而又刻畫得細緻入微。最後兩句點明詩人思緒的飛揚,畫面上的無憂無慮的兒童彷佛是他年少時的身影,他牽著紙鳶,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裡。不知何時起,嚴酷的現實擊碎了他一個又一個夢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飽經人世滄桑,但他依然對未來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願小孩子憑藉春風的助力,飛上青雲。對紙鳶而言,「春風」是指把它帶上天空的和風;對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師長的栽培,可以「帶」著小孩子上青雲之端。全詩虛實相生,既有濃厚的現實生活的氣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麗色彩。
好的題畫詩,有助於理解畫的內涵;讀者讀詩品畫,可充分發揮想像。這首詩是詩畫相生的一個成功的典型例子。
風鳶圖詩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將詩與畫有機地結合起來,詩與畫互相補足,饒有生趣。這首詩寫放紙鳶前的準備和紙鳶飛上天時的感想,沒有直接鋪敘放紙鳶的活動,那該是留給畫面去交代了。詩人告訴讀者,一群孩子使勁地搓呀搓,等放紙鳶的線搓得夠長了,大家便興致勃勃地來到郊外。然後讀者可從畫面看到,這是一個放紙鳶的好日子,風兒吹著,Sunny照耀,孩子們不停地四處奔跑,把紙鳶送上天空。由這個畫面,詩人興起了感想:春風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把紙鳶一個一個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長輩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個一個培養成才,送上青雲路呢?
詩的前半部著力於對小孩子放紙鳶前準備活動的描述。詩人並沒有全面描繪各項準備活動,只是從其中的一個細節入手,寫他們如何努力地編織紙鳶引線。連續三個「搓」字把小孩子們認真而急切的形態表露無遺。缺乏耐心的兒童對這樣的單調而費力的勞動不覺乏味,可見他們對放紙鳶是多麼的期待。緊接 的「夠」字,寫出他們搓的引線一達到足夠的長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種按捺不住的喜悅和躍躍欲試的心情躍然紙上,彷佛一個個立刻就要跳將起來,把自己的紙鳶放上天去。詩人對兒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準確而又刻畫得細緻入微。最後兩句點明詩人思緒的飛揚,畫面上的無憂無慮的兒童彷佛是他年少時的身影,他牽著紙鳶,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裡。不知何時起,嚴酷的現實擊碎了他一個又一個夢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飽經人世滄桑,但他依然對未來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願小孩子憑藉春風的助力,飛上青雲。對紙鳶而言,「春風」是指把它帶上天空的和風;對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師長的栽培,可以「帶」著小孩子上青雲之端。全詩虛實相生,既有濃厚的現實生活的氣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麗色彩。
好的題畫詩,有助於理解畫的內涵;讀者讀詩品畫,可充分發揮想像。這首詩是詩畫相生的一個成功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