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偶戲836
-
2 # 京師書苑
集體備課可以集思廣議。
教師透過研究課標,鑽研教材,制定學習目標,有效地完成備課任務,再由首席教師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改進意見。
集體備課引發了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既有利於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於教師拓展思路,透過集體備課,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學過程真正達到最最佳化。可以說,集體備課,使教師收穫多多,受益匪淺。
-
3 #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教師搞集體備課,我覺得成效不是很大。儘管集體備課益處多多,但組織得不好,有時候倒成了一種形式主義。步入誤區:
誤區之一:一團和氣,隔靴搔癢。
有些老師,典型的老好人,生怕自己的言論觀點惹惱別人,得罪別人,凡事和稀泥,以求面子過得去。於是集體備課時大家一團和氣,“今天天氣哈哈哈”,優點一籮筐,缺點沒想好;某某老師的教學設計,高屋建瓴,新穎獨到,智慧藝術,使我受益匪淺……這樣的集體備課,表面上熱熱鬧鬧,客客氣氣,究其實質實在是隔靴搔癢,走個過場,毫無效果。
誤區之二:互相輕視,各走各路。
互相輕視,互不買賬,是文化人的老毛病。有的集體備課,看起來大家都很認真,特虛心,但是骨子裡就是丟不下文化人的“酸”毛病,別以為你自個了不起,滔滔不絕一大套,但你的方法還是入不了我的慧眼。坐在一起大家談,各抒己見,虛心學習。散了場這課下去怎麼教?還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我自己種的一畝三分地,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吆五喝六。
誤區之三:煮石頭蛋,毫無味道。
筆者2017年在某師範大學培訓時,授課教授說自己反對有些學校組織集體備課。他不無形象地說,有些學校所謂的的集體備課是石頭蛋互相煮,一點味道都煮不出來。我很是佩服這位教授的洞察力。的確,有的學校的老師在專業素養、學識能力、教學水平等方面是半斤八兩,不差上下。這樣的話,集體備課自然應了那位教授的話,幾個或者一堆大小不一的石頭蛋放在一起煮,無論你怎麼煮,就是一丁點滋味也沒有。
誤區之四:統一模式,教條僵化。
筆者見過這樣的學校,集體備課一人主備,其他人加以補充,最後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教案。所有參與備課老師都必須按統一教案進行授課。這樣的做法使得備課教師不能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再次發揮個人潛能,無法體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無法適應學生的具體學情。使得集體備課變成一種僵化教條、毫無生機的統一模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師搞集體備課,成效不是很大。
-
4 # 禾水廣隸
要看是集體備課呢還是集體閒聊。
二是總結過去一週的教學得失,總結經驗教訓,成功經驗一般還要按學校要求形成書面材料,交學校教務處教研室存檔,作為學校以後編寫教輔資料的重要依據。
三是分派課後(或章節後)練習題、考點配套題、高考模擬題或課文(章節)規範教案的編寫任務。這樣編寫出來的所有資料印製出來後人手一份,但每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班情學情進行增刪改調,並不是上課時所有人都按此照本宣科。
四是學習先進學校先進教師的教改經驗。一般是近段時間出外考察學習的教師介紹別個學校的新的教學方法,或者組織看報刊上、影片上的先進教學案例、經驗介紹,看後要求老師結合本校實際討論如何借鑑運用別人的教改經驗,並順便確定下次教改研討課的主講人和指導參謀教師。
如果把集體備課變成一種形式,大家坐在一起僅是由教研組長講一下後一週的聽課安排或通報一下近期學校教學檢查的結果,然後由本學科組的行政人員講幾點工作要求,再然後老師自由發言,不鹹不淡地說幾句,既沒有明確的備課目的,也沒有具體的備課內容和方法探討,好像不過都是照教參講講而已,沒有誰打算去認真研究討論什麼,上起課來老是各打各的鑼各吹各的調,那就什麼作用都沒有,這樣的集體備課純粹是耽誤時間,不如趁早取消。
-
5 # 小農愛說村
集體備課初衷是好的,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形成共案。可是諱忌的集體備課變成形式主義,共案不是大家共同探討交流的結果,也不能用來上課,只是為了應付檢查。這樣的共案是浪費資源 ,勞民傷財的。
回覆列表
說沒有效果那肯定是假的,集體備課,集的是眾人的智慧和教學經驗,透過集體備課,可行形成一個共案,同時各位老師又要針對各自班上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學習習慣等形成自己的個案,那效果肯定會有所提高的。同時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各位老師都會將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表述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或者哪類題目是以往學生的易錯題等等都可以討論,更甚至細到每一個小知識點該採取哪種方式去教學,所以說,集體備課集的是大家的智慧,積極參與,落到實處,必定有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