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藍舍咖啡

    現代詩主要以意象表達詩意,表達方式更加靈活。為了表達更多的領域,現代詩對古代詩詞中的格律要求沒有那麼苛刻,而押韻是格律詩的其中一個要素,所以現代詩對押韻的要求不高。

    但是現代詩中的一些詩人也對現代詩的押韻方式做了比較多的嘗試和探索,比如著名詩人聞一多的現代詩就非常注重押韻,與古代格律詩的韻腳規定不同,現代詩的押韻一直未能形成統一的標準,有很多不同的押韻方式。同時,現代詩更加註重表達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感與一定的押韻結合起來,形成一些現代詩特有的音樂美。

  • 2 # 北翼斯坎倫君

    韻律是一種記憶的節點,它可以幫助年幼者更好地記住詩人的語言。關於我們的詩歌,在韻律的幫助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書寫語言的淬鍊。所以現代詩還是需要韻腳的,當然個別詩句如果不是韻腳的字而能很好地表達詩人的情感也可以不需要強行押韻。

  • 3 # 龍鄉舜澤

    現代詩主要以意象表達詩意,表達方式更加靈活。為了表達更多的領域,現代詩對古代詩詞中的格律要求沒有那麼苛刻,而押韻是格律詩的其中一個要素,所以現代詩對押韻的要求不高。

    但是現代詩中的一些詩人也對現代詩的押韻方式做了比較多的嘗試和探索,比如著名詩人聞一多的現代詩就非常注重押韻。

    與古代格律詩的韻腳規定不同,現代詩的押韻一直未能形成統一的標準,有很多不同的押韻方式。同時,現代詩更加註重表達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感與一定的押韻結合起來,形成一些現代詩特有的音樂美。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學林金喜鵲

    現代詩要不要押韻

    注重或不注重押韻

    這是詩本身決定的

    任何人說了都不能算

    古詩說了不算

    現代詩說了也不算

    很多古詩注重押韻

    是那些古詩需要押韻

    還且還需要平仄對仗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就那麼幾個字幾個詞的

    簡簡單單,明明白白

    如果不來些平仄對仗押韻

    她還叫詩嗎

    是詩,就必須有節奏

    平仄對仗押韻,都是詩的節奏

    古詩的節奏

    這些古詩的源頭是《離騷》

    是不能唱的

    他的節奏就是平仄對仗押韻

    其實不平仄對仗押韻的古詩

    其歷史更古老

    那就是《詩經》風雅頌

    特別是風

    自由、清新、歡快、活潑

    這就是她的詩節奏

    足夠了

    如果再要什麼平仄對仗押韻

    反而畫蛇添足,畫虎反成犬

    因為這類詩是民歌詩

    只需要盡情歌唱出來,就行

    現代詩

    是比古詩更高階的詩

    既需要詩的意境

    也需要詩的靈魂

    更需要詩的場景

    現代詩是比古詩複雜得多的詩

    如果說古詩是小品

    那麼現代詩就是一部電影

    如果,假如

    你要求現代詩歌像部分古詩那樣

    平仄對仗押韻,豈不是滑稽可笑嗎

    現代詩也是詩

    更需要詩的節奏

    豐富多彩的節奏

    或押韻或不押韻,或對仗或不對仗,或平仄或不平仄

    都是詩說了算

    村莊裡住著

    母親和兒子

    兒子靜靜地長大

    母親靜靜地注視

    蘆花叢中

    村莊是一隻白色的船

    我的妹妹葉蘆花

    我的妹妹很美麗

    雨水中出現了平原上的麥子

    這些雨水中的景色有些陌生

    天己黑了,下著雨

    我坐在水上給你寫信

    以上都是海子經典又美麗的現代詩

    你用心讀讀

    要讀出其中美麗的節奏

    (蔣榮清,2019.10.1)

  • 5 # 榆樹錢11

    剛剛寫的現代詩,你說說看

    《橋,斷了》

    一抹輕紗

    一道霧嵐

    走向河邊的板橋

    突然發現

    橋斷了

    眺望那

    座遠山

    淡淡的傷感

    ……2019.10—1

  • 6 # 做你的知心朋友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中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象。(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中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1]《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比擬

    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誇張

    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裡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打油詩是市井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打油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借代

    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樑,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島據實相告,韓愈沉思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和“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異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迴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著稱的李白,固然想象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著稱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2]

    古詩分類

    按音律分類

    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題材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後人統稱為漢樂府。後來樂府成為了一種詩歌體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區出土了一件鈕鍾,上書錯金銘文:“樂府”,2000年在西安秦遺址出土“樂府承印”封泥一枚,進一步肯定了這一史實,而非始於漢武帝時期。)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從上到下,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3)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後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內容分類

    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現代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蹟。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物件,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邊塞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託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描寫風景的詩歌。

    概括一下,主要分為9種:1.諷刺2.愛情3.哲理 4.送別5.風景6.抱負7.想像8.故事9.思想

    新詩分類

    1.敘事詩和抒情詩

    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1)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ODYSSEY》;故事詩如中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2)抒情詩:主要透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現代詩歌中比如:著名詩人汪國真的《熱愛生命》[3]《如果生活不夠慷慨》[3]、王衍釗的《鄉戀》等,這類作品很多,不一一列舉。

    當然,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和韻腳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詩歌

    (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中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4)韻腳詩:屬於文學體裁的一種,顧名思義,泛指每一行詩的結尾均須押韻,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同歌謠。這裡的韻腳詩指現代韻腳詩,屬於一種新型詩體,類似流行於網路的方道文山流素顏韻腳詩。出道於2000年之後。[2]

    (5)現代詩: 是一現代的文筆寫出來的一種詩詞。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中國的詩歌發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種新的詩體——律詩和絕句。因為它對每首詩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故稱為“格律詩”;因為它產生於唐朝而有別於前代的古詩,故又稱為“今體詩”或“近體詩”。

    絕句亦稱“截句”、“斷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個字)、七言(每句七個字)為主,簡稱為五絕,七絕。律詩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韻或五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則稱為“排律”。

    在近體詩中,單句稱出句、雙句稱對句,相加稱一聯。在律詩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在律詩中,頷聯、頸聯、必須對仗。對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詞性相對。另外根據對仗的嚴密與否又有“工對”和“寬對”的區別。出句的平仄和對句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叫“對”;下聯出句的平仄和上聯對句的平仄必須是相同的,叫“粘”。

    所謂平仄,是指字的聲調。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舊詩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諧協,稱之為“調平仄”。這裡所說的“四聲”,與現代漢語中的“四聲”是有區別的。大致上說,古代的平聲,大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陰平聲和陽平聲;上聲和去聲,大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上聲和去聲。普通話沒有入聲,古代的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之中,如“六”歸去聲,“八”歸陰平,“十”歸陽平,“百”歸上聲。入聲字的特點是:音長短促,有塞音韻尾。在部分方言中,還保留著入聲,如廣州話、長沙話、上海話。假如我們用上海話讀“一、七、八、不、黑、白、國、哭、獨”等字,就能很好地體味到古代的入聲字。

  • 7 # 使用者51182697922李思

    呵呵呵!蔣家的孩子:

    現代詩是比古詩更高階的“詩”,(????)

    現代詩,,,既需要詩的意境,需要詩的靈魂,需要詩的場景,(??)現代詩是比古代詩複雜得多的詩(哈哈哈哈哈!好理由!)

    是嗎?真的像你這個天真的小屁娃所説的“古代詩是小品”“現代詩是電影”嗎??

    好。就拿你所引用的兩首詩來講。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來説。你能和我們教授教授這首古詩其內容所容納的“意境”“靈魂”的容量嗎?她到底有多“小”?

    再看看那個“孩子”的現代詩:

    村莊裡住著

    母親和孩子

    ……

    ……

    天已經黑了

    我坐在船上給你寫信

    呵呵呵,我討厭的蔣家的小屁娃,你能不能給我説說,以上兩首詩,從意境和靈魂的深層次來看,哪一首的“意境”大?哪一首的“詩的靈魂”更“大”?

    單就一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兩句,放在任何一個讀者的眼裡,他們都可以感悟到詩裡宏大的“意境”!

    斜陽底下,山茫霧繞,天將暮收,心,情,何其惆悵,何其蒼蒼!極目黃河,萬里滔滔,一日千傾,何其勢雄!匯擁大海,何其滄桑?

    而那個海子的那首什麼來著?你拿一籮筐來放在這兩句“古詩”面前。他都是猥瑣的矮子!說你是侏儒。那是拔高你了。天下人會不服的。

    無論從詩的意境上,靈魂上,還是“場景”上。海子的那首被蔣家的這個小屁娃所吹捧得五體投地的“母親什麼的”現代詩,都不堪一比!那又哪來的古詩只是小品,現代詩是電影一說呢?呵呵呵!

    該不是樓主自嗨的胡說八道吧?!!

    也許,現代詩真的像樓主所說的是比古詩更“高層次”,“更復雜”的“詩”了。

    現代詩的層次可能已經高到每首都是一部一百二十集的連續劇了。現代詩也已經複雜到讓天下愛好詩歌的華人讀了以後,如沐梵音,痴以呆立,戰如乖巧,莫名其妙的程度了。

    哎呀呀!

    看來我又扯遠了。

    在今天自媒體網路平臺上有關古詩,中國詩歌和由於中國詩壇所引領的現代詩的對撞中。

    我們,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呢?

    難道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以後看詩讀詩,都要看完一部二百四十集的又臭又長的連續劇嗎?都要如愚蠢的信徒,灰香沐浴,跪聽梵音,痴呆如木嗎?

    哈哈哈,也許蔣家的這個小屁娃不會。

    因為他已經跪在海子的面前領悟詩的真諦了。

  • 8 # 獨行吟者

    《淺答》

    既是現代詩,提倡自由體,

    就象百花園,各自綻美麗,

    有花香亦濃,有花淡淡溢,

    有花色豔豔,有花素顏立。

    色與香兼備,此花更稱奇。

    人有靈與體,詩有韻與意。

    健體無靈氣,行屍走肉矣。

    有靈雖殘體,肅然生敬禮。

    作詩有境意,無韻亦可以,

    意是詩之魂,韻是詩之體,

    有韻無深意,強求又何必。

    韻與意共砌,便是大手筆。

    畫人先畫骨,無骨哪有皮,

    我輩學寫詩,循意莫刻意。

    先存浩然氣,莫入芸芸戲。

    詩中寄魂魄,韻自從心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短的英文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