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州之子

    不一定要學隸書。可以學行楷,不過看個人基礎而定,行楷練習一段時間後可學行書。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隸書在書法中的地位也是比較重要的,隸書並不難,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作為書法學習者不應該偏廢,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應該去學習隸書。

    不一定要精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及擅長來決定要專注某一種書體,但是不能一點都不會寫隸書,至少要了解,能書寫,這對提高自身的書法整體水平也是有很大幫助的,祝你學有所成!

  • 2 # xiang古

    隸書其實學不學都無所謂,因為隸書早已不是日常當中的常用字型,在當今社會,隸書並不實用了,隸書之所以還存在,它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性的字型而存在著。隸書的高峰期是在東漢。東漢末年楷書逐漸產生。楷書的產生完全取代了隸書在書體方面的統治性地位。雖然如此,隸書的藝術性是楷書無法取代的,就像篆書的藝術性,隸書也無法取代它一樣,楷書主要是取締了隸書的實用性,因為楷書更加簡便一些,更為實用,當然楷書也非常漂亮。如果楷書難看,它也不太可能取締隸書成為統治性書體。

    學了楷書之後,在實用性這方面來講,應該學行書。行書在生活當中運用的最多。而楷書因為書寫速度的問題,比不上行書。但是在正式的一些報告或者檔案當中,楷書又多於行書。主要是筆畫更加分明易認、像書本上的印刷體,不太可能用行書,絕大多數都是用楷書。

    楷書之後,至於學不學隸書,主要取決於你自己。隸書其實還是非常漂亮的。如果你喜歡隸書的藝術性,覺得隸書更好看,那你寫好楷書之後也可以學學隸書,除了隸書之外,你還可以學其它的字型,這也沒有什麼問題,這只是一個各人的興趣和愛好而已。這個沒有硬性的規定,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 3 # 張偉評論

    這個問題屬於邏輯有問題,書法四大書體從時間上看,先有篆書,後有隸書,再有楷書和行書。草書複雜一點,一般認為,章草出於隸書,小草出於楷書。這是基本認識,從文字的的傳承關係上來說,漢隸變魏碑,魏碑變晉楷,以二王為代表的東晉楷書已經非常成熟規範,自東晉直到新中國簡化字改革之前的繁體字,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從書法藝術角度看,漢隸的字形、筆法、寫法、筆順等和晉唐楷書有很大不同,楷書是屬於重大創新,是全新的書體。所以學了楷書再寫隸書就把關係搞反了,對學習隸書沒有幫助。現代人對於書法學習有一些固定思維,比如楷書是基礎,學書法必學楷書,而且一提楷書就是唐代楷書,一提唐代楷書就只有歐陽詢,這些都是偏頗的認識。書法的四種書體各有自己的特點,學習方法也不一樣,要學隸書這個在楷書之前出現的書體,首先就要忘記楷書的寫法,按照隸書應該有的筆法,寫法,字法,筆順來學。與楷書關係密切一點的,應該是行書,在結構上有傳承關係,但是筆法和字法還是有不小的差別。總體而言,各種書體有各種書體自己的特點,字是那個字,法不是那個法。

  • 4 # 子衿書法

    古代對書法家的要求很高,要通解大小二篆,研習八分、章草、飛白。隸、楷、行、草,則是必須具備的基本書體。隨著時代的變遷,有的字型合併為一體,也有分離開的,還有退出的。如八分、飛白,現在對這兩種書體的概念十分模糊,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楷、隸,在唐朝初期是同一類書體。有人叫“真書”,有人叫“隸書”。

    從《淳化閣帖》中我們看到,程邈所創的隸書,和我們認識的隸書大相徑庭。這是一種更接近楷書的書體。由於隸楷混稱,讓人產生了一種誤會,就是要把楷書寫好,就要把隸書也寫好,把隸書融合到楷書中去。當然,能融進去固然好,不融入隸書的楷書同樣好。

    書法學習,沒有絕對。每個人的學習經歷不同,見解也不一樣。在一種書體上下足了功夫,專精一體,獲得成功的機會會更大。

  • 5 # 靜中樂

    我倒是覺得,先學好隸書,再去學楷書更好!第一,隸書和楷書在筆法都是中鋒為主側鋒為輔,有相通之處。二是楷書的法度相對隸書要森嚴的多,初學者在楷書上,下的功夫時間不夠肯定出不來,但投入的時間過長經過幾年的鍛鍊,待形成肌肉記憶,極易寫死,再寫其它會很難。而隸書的法度在遵循其字法特點後,相對楷書靈活的多。比如張遷碑和石門頌。這樣增加書法的感性認識獲得感會更快!第三,隸書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比楷書成熟從時間性上要早至少五百年,而文字的演進都是有承續關係的。

  • 6 # 醉蘭亭書法

    懇定的回答,學完楷書不用一定學隸書。書法初學有從楷書入手,有從隸書入手,也有從行書直接入手的,這幾種方式入門學書法都可以。但學書法就沒有必要學完楷書再學隸書了。如果喜歡隸書直接寫隸書,寫好隸書再寫楷書,或行或草也可以,按照漢字的演進過程隸書當然是先於楷書的,首先學習隸書可以掌握很多漢字的分佈、筆法書法方面的基礎,也可以追隨古人,追尋古風,洞悉古人對漢字的造形藝術,對於日後學習其它書體是有益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醉蘭亭書院】

  • 7 # 中州耕牛堂主

    學習楷書後不一定要隸書,倒是學習楷書前應該學學隸書。題主正好把這個概念弄顛倒了。因為隸書早於楷書。

    我認為,題主學習楷書之後,還是學學行書吧。雖然楷書與行書沒有任何關係,但用楷書創作書法作品時,用行書落款是比較妥切的,且書體有靜有動,會使作品產生動靜結合,高雅可品的效果。

    我的觀點是,題主若有條件的話,建議還是學學漢隸的好。因為漢隸在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隸書的地位不但獨特,而且重要。隸書之後,才有草書。草書之後,才有楷書。楷書之後,才有行書。我的這個建議,供題主參考吧。

    如果題主把隸書學好之後再學楷書的話,進步就會明顯快的。我的幾位書友學書法時,走的都是這條路。實踐證明,這個學書路子是對頭。

    時下,若題主已經把楷書學精弄透的話,不學隸書也可以,但必須要學學小篆,學小篆的目的是為學草書和行書打基礎。我的這個建議題主看了之後可能會納悶和不解,儘管這樣,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觀點!話中的道理,題主以後會明白的。慢慢悟吧 ……

    學書法,不能只臨帖,還要讀帖和領悟其書法精神。學楷書是這樣,學隸書和其它書體也是一樣。

  • 8 # 狂喜淡墨a

    學習書法,學了正楷後,還要學隸書麼?

    學書,精通各種書體是必要的,古人大凡出色者都是精通四體八法,無不涉獵,才有的筆墨豐滿,對於書寫各種書體,都有互補性,貫通性,諸如何紹基、趙之謙都是糅雜了各種書體的筆意。將篆隸魏碑皆揉進筆墨中,姿態更加富有古意,學習書法應該向前入源頭,因為書法的演變過程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特別是隸書是各種書體的中介,上連篆下接楷書草書,若繼續徜徉隸書會有銜接其它書墨風神。寫草書的必有隸書與篆書的學習,對於草書筆畫起著豐腴的作用。

    明白隸書在四體中至關重要。古人云,自隸書以後沒有了古意。楷書是習練筆法的過程,抒情性小於其它。因此為了以後繼續學習其它書體,而備於觸類旁通作用,會有更多的書之境。

    所以建議寫字不但是規範的嚴謹的楷書,應該也要涉獵其他書體。比如所說的隸書。很有必要,學習之,也有利於幫助楷書的完整性。隸書也有一定的結體楷則。僅僅波磔的誇張。筆畫的延伸或縮短,蠶頭燕尾的特徵,也是富有一種筆墨的書寫古典意味。

    學習過程,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楷書隸書的結合,清代書家神契風姿有妙有致。

  • 9 # 郭鎮之

    學習書法和其他任何學習同樣道理,從最喜歡和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由點到面,由面到層,由層到方,紮實構建立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猶如打仗,從哪裡能致勝,就從哪裡入手著手,不要畫地為牢,自我設限。

  • 10 # 千年蘭亭

    學了楷書後,學不會隸書,這要看你的主攻書體是什麼。

    一、如果是想在楷書上有所建樹,一般是從唐楷入門,因為唐代楷書法度嚴謹,規律性強,便於初學。

    而後再向上溯源魏晉,向鐘王求韻味。魏晉小楷古意濃厚,所謂“古意”,就是隸書意味。所以要寫出小楷的古意,是有必要學習隸書的。

    二、行草在書法中佔比較大的比例,而唐楷的輝煌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楷書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唐以後的書法家透過唐楷掌握基本筆法後,將主攻方向轉向更為自由、發展空間的行草,這樣的人理論上是可以不學隸書的。

    不過,寫行草的人適當寫一點篆隸,可以增加行草的沉著。反過來,寫正書的人適當寫一點行草,也可增加正書的靈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時候明明知道應該怎麼做,卻還是不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