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人街探案2》中的Q是誰?
9
回覆列表
  • 1 # 阿爾伯特丶威斯克

    看了《唐人街探案2》之後,我也有很多想法,也去參考了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影評,對於其中一條我還是比較欣賞與認可,現大致地跟大家分享一下。

    關於“Q”到底是誰?

    從電影結尾看,宋義已經排除了是Q的可能性。那麼,誰會在千里之外掌握案件的一舉一動,並且影響著大家?

    電影一開始就提及的偵探app:Crimaster,拆分開就是犯罪(crime)大師(master)的意思。所以,這款app排名第一的"Q"是名偵探還是高智商罪犯?而後者的可能性較大。

    秦風的父親是個罪犯,從第一部中可以得到。受秦風父親的影響,秦風面試時說自己想要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Q是“秦”的拼音首字母。那麼,秦風父親為何入獄,對秦風有什麼影響,也許是編劇埋下的伏筆。

    上述觀點就是從影評中獲取到的,我認為還是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 2 # 小宸VLOG

    唐人街探案2是我在春節看的第一部賀歲片,當年看唐1的時候,就留下過陰影,當時想,一個搞笑的喜劇片怎麼可能會被當成恐怖片嚇到,好吧,我承認我慫了,那個小女孩拿著書衝著秦風詭異的笑時,我的後背是冒冷汗的,多長時間搜影評時,都不敢正視那個小女孩。言歸正傳,一直覺著偵探類題材的電影都是比較嚴肅或者比較消沉的,總是給人的感覺就是在很正式的敘述著故事梗概,但唐人街探案2讓我感到眼前一亮,讓我感到原來還可以以歡快幽默的形式去表達偵探型電影,故事情節結構縝密,一環扣一環,即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我認為電影中有兩個閃光點值得中國產劇學習。下面我簡單評價一下為什麼唐2值得我們去看:

    第一就是雖然在美國異地拍攝,但電影能夠恰到好處的融入中國風,五行風水,甚至金木水火土,都在電影中完美的展現,著實讓我們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高深莫測與源遠流長。

    第二就是秦風與唐仁的組合搭檔,雖然後來加入了宋義,但我想著重評價一下舅侄組合,一個奶油小生,一個摳腳大叔,秦風的偵探破案軌跡雖然展現了他的專業知識的功底,但我認為唐仁的存在才是破案的鑰匙,也基本上涵蓋了整部電影所有的笑點,所以個人認為寶強的表演已不再是從前的傻根和樹先生形象,已上升到一個層次。

    第三劇中出現多個精彩瞬間,使電影加分不少。比如秦風對紐約地圖記憶的立體呈現,紐約時代廣場的狂奔,異域風情的黑幫老大對唐仁的愛慕之心,犯罪人將紐約市作為昇仙的祭壇等,都是我們觀影后津津樂道的話題。

    第四埋下伏筆,到底誰是Q,劇中也沒有明說,有說是宋義,有說是唐仁,也有說是秦風父親,更有人說是那個讓人害怕的小女孩,好吧,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吧。

  • 3 # 益風說

    沒有人會在意

    那狂歡過後,碎落一地的文化之傷

    《唐人街探案2》,是近期的一部中國產佳作,裡面資訊量巨大,編劇的專業水準一流。《唐人街探案2》(後文簡稱唐探2)有著鮮明的喜劇元素,懸疑方面也營造得很成功。屬於一部靠腦子和智商來吸引觀眾的力作。

    近年中國產票房喜人的電影,多是喜劇類和戰爭類,類似這樣的懸疑探案類,卻是鳳毛麟角。《唐案2》的推理和懸念,是為大眾所津津樂道的,但以文化角度觀摩《唐探2》,看到的卻是一種悲涼。

    總體來說,《唐案2》是值得嘉獎的,起碼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還迎合了西方口味。眼看票房一路飆升,《唐案2》的製作團隊自然躊躇滿志。但《唐案2》所潛在的文化風險也是可怕的。

    這種事物的正反轉化現象,很常見。比如生活中,使我們互相瞭解、和解的是語言,但正是語言,也經常令我們相互誤解甚至結下怨恨。

    《唐案》2恨不得把中國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硬塞進片中。譬如包含有:道家、風水、五行、中醫、武術等。這在吃瓜群眾看來,煞是痛快,文化優越感油然而生。

    但對於深研傳統文化的小部分人來說,看《唐案2》卻是如鯁在喉。於文化角度來看,影片的編劇就像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野蠻人,在肆無忌憚地褻瀆著我們優秀的文化,細品之下,更顯突兀而愚蠢。

    作為影片的首尾呼應,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被拽入影片,以此硬撐出了所謂的逼格。娛人之餘,在片尾以神獸、陰陽做為“道”的解釋,於道而言,與其說是一次解釋,倒不如說這是一聲無力的呻吟。

    逼迫“道”作呻吟也就罷了,片中讓寶強表演一番“茅山道士+跳大神”來開門鎖則更為拙劣,此處雖屬惡搞,但這種行為,和日本人在電影裡說自己那話兒短,或華人在電影裡說古代女人的裹腳布很香,從本質上來說是沒有區別的。

    因為知道野蠻人不會有多懂文化,所以並不奢望他們能做出多少文化的高度。但醜化民俗文化以博笑取金,如此卑猥姿態,難免令人生厭。

    初識中醫五行之人,尚懂金主肺、水主腎、木主肝之淺理,將其用於影片中,倒也合理。片中時辰之五行(忽略天干力量)雖略顯牽強,但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出之必須。

    然而《唐案2》既然選擇做文化輸出,那可否輸出得有點誠意?說好的“自己約的炮,含著淚都要打完”的契約精神呢?你讓寶強把十天干中的癸『guǐ』讀成『kuí』,這是要向全世界宣告,我們自己也整不明白自己的文化嗎?

    寶強在整部電影裡說話都陰陽怪氣,為體現人物反差,提高觀影樂趣,把一個逗比刻畫成破案的關鍵人物,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編劇的無知,造成寶強的誤讀,繼而導致大眾的效仿,就此來說,寶強雖無辜,但編導卻有失。

    《唐案2》為迎合西方口味,元華先生飛天而降之時,植入一首由宋女士在金色大廳帶向世界的《茉莉花》,向世界宣告我們只識得民歌,把華人定格為一隻蠡酌管窺的土鱉。

    既然影片以傳統文化為噱頭,又以傳統文化貫穿始終,來一曲哪怕改編的《十面埋伏》又何嘗不可?

    片中最為荒唐的莫過於“尋龍尺”,寶強用“尋龍尺”來尋找河中女屍兇案第一現場。又用“尋龍尺”來定位最後一次謀殺現場。

    編劇又怎會知道,“尋龍尺”是當代下三濫偽風水師的無恥意淫物,試問:列列古賢窮盡一生研習,方能點穴於方寸之功力,竟不如某寶一把幾百元的“尋龍尺”?

    片中捏造風水學能勘測作案現場,已足顯編劇之荒唐,竟還弄一個地攤假貨來向世界宣揚中國之文化,《唐案2》的這些任性操作,難道是一句“娛樂至死”就能囊括的嗎?

    一定有人要說我狹隘,說我這是在挑刺。但魯迅先生好不容易把我們的刺給挑得乾淨些,而如今《唐案2》卻甩出無數長刺,短短几周便刺翻好幾億人。

    可悲的是精神上的刺不但無形,而且還讓人麻木不仁。肉中若有細刺,我們就寢食難安,但身上那些精神巨刺,我們往往視而不見,甚至樂享其中。

    《唐探2》無疑是一部很優秀的中國產片,但它在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卻還遠遠不夠。也許有人會說,電影而已,何必較真。但電影是文化輸出最有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正因為此,唐探二這種媚俗,以及踐踏中國傳統文化的愚蠢,當其票房越高,就越顯得可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荊棘可燃燒取暖但也能刺人,世間萬物的轉化,皆同此理,電影也不例外。但我在這裡評的並非電影本身,我所探究的,是一種電影之外,文化之內的悲涼。

    事實證明,高票房的狂歡背後,沒人會在意,那碎落一地的文化之傷。

    關注後回覆“發財”兩個字,送你三個發財小秘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覺打呼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