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望史今
-
2 # 鷹眼洞察
作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一生抗擊匈奴,殺敵無數。李廣之所以令匈奴敬畏,原因在於:
1.作戰勇猛,擅打硬仗
比如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剛開始從軍的李廣,作戰勇猛,殺敵很多,很快被提升為漢中郎,皇帝侍衛;到了漢景帝時期,李廣跟隨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戰功赫赫。由於英勇善戰,李廣先後擔任了上谷、上郡、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的太守。在任太守期間,李廣經常與來犯的匈奴作戰,打硬仗能力超強,打得匈奴非常懼怕他。
2.膽識、才智俱佳
李廣不僅擅打硬仗,而且有一定的膽略和才智,據說漢景帝把身邊的一個宦官派到李廣身邊,跟李廣共同抗擊匈奴。可是有一天,這個太監私自帶著一隊人馬出去打獵,卻不料一出門不久就被匈奴人碰上了。匈奴人毫不留情,殺了這個太監身邊的隨從,僅讓受傷的太監逃回。李廣一聽此事,大怒,馬上帶著一百名騎兵追擊上去,不久匈奴人被李廣追上,李廣殺了兩個射鵰手,活捉了一個。然而,李廣還沒來得及回去,就被幾千名匈奴騎兵趕了過來。趕過來的匈奴騎兵以為李廣這支小部隊是在誘敵深入,故不敢上前。李廣面對敵情,乾脆將計就計,讓這一百騎兵乾脆下馬休息,嚇唬一下匈奴人。匈奴人果真上當,再不敢上前,直到半夜,幾千匈奴騎兵被李廣嚇退了,李廣這百餘人馬完好無損,全身而退。
從此以後,匈奴對李廣心存敬畏,許多年都不敢進犯他的守地。
3.飛將軍李廣是將才,不是帥才,大戰役中的勝績沒多少。在漢武帝時期,李廣作為對匈奴作戰十分有經驗的將軍,繼續參加了幾次對匈奴的征討,李廣對匈奴的幾次作戰不但沒立功,還受了罰。尤其是公元前129年,匈奴進犯,漢軍分四路迎擊匈奴。在衛青指揮的對匈奴的大戰役中,李廣確實沒有多少勝績,也許運氣不佳,李廣遭遇匈奴重兵,寡不敵眾,受傷被俘。匈奴單于非常敬重李廣,不準士兵殺他。於是匈奴兵就把受傷的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用網繩做成的“擔架”抬著他走。李廣趁匈奴兵不注意,搶了一匹馬,殺退追兵才逃了回來。
由於兵敗被俘,朝廷治了李廣的罪,貶做平民。可沒過幾年,匈奴又來了,漢武帝再次把李廣找了回來,讓他繼續領兵抗擊匈奴。後來李廣跟著大將軍衛青征討匈奴,但是李廣運氣不好,要麼錯過作戰時機,要麼被匈奴大軍圍困。雖然仗打了不少,但一直沒有大的戰功。直到他最後一次跟隨衛青和霍去病出戰漠北,李廣抱著血戰匈奴單于的決心,但是衛青臨時改變部署,讓李廣繞道側面,以便夾擊匈奴。哪知道李廣大軍在大漠中迷路了,錯過了戰鬥。李廣和衛青大軍會合之後,衛青要懲治李廣。李廣覺得自己冤枉,不甘受辱,最後拔劍自刎。
儘管漢武帝時期李廣在大戰役中勝績不多,但是李廣是個忠臣,之前打硬仗殺敵無數確實讓匈奴敬畏!
-
3 # 賽麥大弘
謝邀,李廣確實是一位名將,在對匈奴的作戰中表現突出,他也是在漢武帝初期為數不多的敢於主動出擊打擊匈奴的戰將,據《史記》記載,匈奴比較敬畏李廣,一般不去騷擾李廣駐地。李廣也非常愛士兵,經常與士兵同吃同住,在士兵中威信很高。但是,李廣不是明帥,指揮大兵團作戰在戰略上打敗敵人的能力不足,這也是為什麼不能封侯的原因。
-
4 # 大飛熊騎士
李廣難封呀,為什麼李廣一直不能封侯呢?個人認為問題就在李廣是以個人讓匈奴人畏懼,而衛青,霍去病是以整個“漢軍”讓匈奴人畏懼。所以,李廣多少帶著一些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寫《史記》的司馬遷,卻十分喜歡李廣,因此《李將軍列傳》的篇幅足夠長,資料充足,也為李廣個人超強的軍事能力,提供了佐證。
李廣名揚天下之戰,始於吳楚七國之亂,李廣殺入昌邑場下,奪得敵軍大旗。古代軍中打牙旗一般都是十分粗大的,比如《三國志.典韋傳》就記載,典韋天生神力,曹操營中的大旗,只有典韋才能揮舞,可見,李廣的臂力。當然,還有李廣射箭入石的典故,也是李廣“神力”的一個例子。
說到射箭,《李將軍列傳》裡說到李廣的軍事技能,第一個就提到“善騎射”。根據記載,李廣曾經遇到三個匈奴的“射鵰手”,這可是匈奴軍中的佼佼者,所以才敢三個人就出來浪,還射殺幾十個漢軍騎兵。但是,李廣來了,射死兩名射鵰者,活抓了一個。這還沒完,路上又遭遇幾千匈奴騎兵,李廣又一箭射死匈奴將領,讓人數較少的李廣和漢軍轉危為安。還有一次,李廣寡不敵眾受傷被俘,找到機會就掙脫束縛,奪取匈奴弓馬,安然歸漢。這些事例無疑在當時的漢軍中十分罕見的,匈奴畏懼李廣,也是震驚於漢人中居然有力氣,騎術,箭術如此出眾,甚至超過匈奴中的“射鵰手”這樣的高手。
李廣年少入軍,就常常奪關斬將,格殺猛獸了。因此,“烏鴉嘴”漢文帝說了一句話:“惜乎,子不逢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沒想到,一語成讖,終李廣一生不得侯。當然,說文帝“烏鴉嘴”是調侃之言。在個人看來,李廣不能封侯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個人的勇武太突出,正所謂“藝高人膽大”,所以常常用險,導致李廣的戰績,小勝不少大勝寥寥,甚至有兵敗被俘的記錄,這些都是李廣難封的原因。而且,李廣個人的軍事能力和勇猛,確實讓匈奴畏懼,卻同時也是李廣看不到,所帶漢軍綜合能力的因素問題,所以,這個時期是名將很強,如李廣,程不識,韓安國等,漢軍戰鬥力卻很弱的印象。
(漠北之戰)
直到大漢國家力增強,雙子星的崛起,戰略引發戰術的改變,國家,將領和士兵們達到一種平衡,才有力的配合和執行了討伐匈奴,收復河套之戰,漠北之戰等等,這時候的匈奴才是真正的畏懼,而且是對整個漢朝的畏懼了。
-
5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對於李廣或者其他歷史人物,一定是用最接近事件發生年代的史料,來分析。東漢荀悅所寫《前漢紀》必然比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權威。
《前漢紀》清楚寫明,《言兵事疏》是在漢文帝十四年到十五年間寫的。而《史記》記載了李廣在隴西立大功,連升數十級,為800石中郎。這就證明了李廣在漢文帝十四年確實大勝老上單于。殺一王,大有利。而之後的幾次也是李廣,連續擊敗老上單于的大舉入侵。所以漢文帝才會說,李廣的功績超過萬戶侯。
漢文帝封官可比漢武帝小氣多了,和高祖比也是。灌嬰升到中郎,是多年之後,打下咸陽,立了大功,而李廣一戰就升中郎,說明李廣所立之功,遠大於灌嬰打下咸陽!
再看晁錯,他是公元前165年被舉賢良,向武帝上書國策後,任中大夫。這些國策中,應當就包含《言兵事疏》。 也就是說《言兵事疏》是公元前165年寫的。
司馬光所謂前169年上《言兵事疏》,顯然是錯誤的。司馬光當然不會比東漢的荀悅更準確。這樣,由於司馬光引起的誤解,不攻自破。李廣在漢文帝時立下不世之功,不但由漢文帝之口,更由晁錯之筆,荀悅之書,得到三重印證。
《前漢紀》原文:”十四年冬。匈奴老上單于寇邊。以十四萬騎入蕭關。殺北地都尉□邛。遂至彭陽。使騎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起烽火通甘泉。。。上方憂匈奴。太子家令晁錯上書言兵事曰。”
《前漢紀》的發現,使得《言兵事疏》的年代得已確認,李廣在漢文帝時的萬戶侯功績,也得到有力的佐證。
-
6 # 耕讀186
“李廣難封”,難於無軍功。為何還有匈奴懼怕李廣之說?對此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從司馬遷的史記上來看,李廣有守土之功,而無攻戰之功,這就是“李廣難封”的主要原因。武帝馬邑之圍後,漢朝對匈奴的作戰改變了以前的防守勢態,進入到向匈奴全面進攻的軍事行動。
李廣守土有功主要體現在在任職邊關太守時未發生匈奴入侵之事,司馬遷認為這是匈奴懼怕李廣的結果。史記中也沒有任何有關李廣守土時,擊敗匈奴的特別戰例。匈奴入侵劫掠漢朝邊境有很多因素造成,但匈奴未侵李廣駐守的邊郡,史記也無事例證明因李廣駐守而使匈奴不敢進犯邊境。李廣難封,難於無戰功。不僅武帝時進攻戰時無功,文景二帝時守土之戰中“邊境無擾”也是有勝無功。匈奴懼怕該是懼而無因,怕之無據。
中原作戰守土之功功不可沒,即使守不住土,堅守軍事據點,阻擋敵軍,敵方一般也不會敢繞過據點前進。就像七國之亂時的梁王劉武,守住雎陽,擋住吳楚叛軍,最終快速平叛雖然竇嬰、周亞夫出擊平叛,但梁王劉武堵住叛軍前進之路,疲老叛軍應該首功一件。與匈奴不同,匈奴出兵,多以劫掠浮財為目的,沒有攻城掠地的打算,加之匈奴移動速度快,出兵作戰完全不用攻堅破城,繞過軍事據點為常事。防守之戰不會有太大的軍事衝突。
根據史記記載,李廣實無將才。將軍領兵打仗,行軍作戰是兩項基本能力。漢時軍隊,並非職業化,絕大多數士兵都是戰時招募,即使是非戰爭期間招募的常規軍隊,也多為農民,軍事作戰能力基本也是靠非戰時的吊斗練習和行成伍的訓練得到。而史記記載李廣“不習吊斗”,“行不成伍”,這就使自己的部隊難以形成行軍打仗的基本軍事能力。難怪李廣在武帝時期兩次作戰失期。漢法作戰失期為死罪。第一次出兵作戰,李廣失期的死罪用錢贖罪,第二次著名的漠北之戰李廣又失期,年邁的李廣再無法面對刀筆小吏的審訊而自殺。史記記載李廣的事蹟大多都是兵頭班長英勇作戰事例,百步穿楊也非將軍必備之能。李廣有幾項優秀將軍素質,作戰勇敢、身先士卒、與士兵能同甘共苦,士兵願意為李廣殺敵效命。
武帝后漢庭對匈奴作戰,基本上勝多敗少,遠切匈奴,漢邊界再無擾。以後漢兇征戰基本發生在中原以外地區。武帝對匈奴作戰,湧現出一大批像衛青、霍去病的年輕將領因功受爵,應該讓匈奴聞風喪膽,可為什麼一個無軍功的人能讓匈奴懼怕?而眾多的因功受爵的人卻不見如此表述?
還有司馬遷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李凌辯護,惹至殺身大禍。像李廣一樣前期守土作戰有功將領不少,比如像程不識,史記一筆提過,可單記無功之將。這些還是有得思考。
小時候,歷史基本來源於傳說故事,那時只知道抵抗匈奴的漢名將是李廣,只是聽說過衛青和霍去病。看過史記和漢書才知道,衛青和霍去病的事蹟。他倆才應該是最著名的打擊匈奴名將,抗擊匈奴他倆是第一功。慢慢更多瞭解當時歷史,才知道漢朝取得對匈奴作戰勝利,漢武帝起到決定性作用。
-
7 # 鍾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王昌齡對“飛將軍”李廣的高度評價。
李廣果真如同歷史文人所說的那樣勇猛嗎?那他和衛青、霍去病相比較如何呢?接下來我們一一解答。
李廣在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在軍中作戰勇猛被封為中郎,從此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李廣出身名門善於騎射之術,他的技術在當時可以說獨步天下,這也是李廣最驕傲的資本。李廣他是一位孤膽英雄,經常身犯險境而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才能化險為夷。例如:李廣在當上谷太守的時候,率領百餘騎兵遭遇匈奴大軍,這時手下將士想要撤退,而李廣在這危機時刻做出了最為正確的判斷,上演了一出“空城計”。他命令士兵主動向匈奴大軍移動,靠近後解下馬鞍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匈奴一看就有點懵逼了,於是派出一名小頭目前來一探虛實結果被李廣領兵一個衝鋒將頭目射殺,匈奴這一下更懵了,萬萬沒想到李廣其實只有這麼一點兵力,還以為這是誘餌後面有漢朝的大軍在等著自己上鉤呢。三十六計走位上計啊,兄弟們撤!就這樣匈奴被李廣的膽識嚇退了。
李廣的“飛將軍”之名是如何來的呢?些事對於一個將軍來說可能有些不太光彩,漢武帝時期他領兵作戰因寡不敵眾不小心當了俘虜,而他裝死瞅準時機奪馬而逃,匈奴一看自己的大仇人跑了那還了得,於是撥馬便追但李廣騎射技術太厲害,匈奴軍不但沒有追上李廣還被李廣反殺不少士兵。匈奴引以為傲的騎射技術被一個漢人打敗了感覺十分慚愧,同時也更加佩服李廣所以叫他“漢之飛將軍”。
在漢武帝時期李廣並沒有太多的功績可言,一是衛青、霍去病實在太猛兩人都是軍事天才。二是李廣的年紀也大了,不是當初的棒小夥兒了拼勁不足。三是他的命運實在不好,每次關鍵作戰總是出差錯,迷路是他的主要表現。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李廣主動要求參加戰鬥,漢武帝同意了他的請求。但是老天爺似乎是在戲弄李廣一般因為他又迷路錯失了戰機。這一次李廣實在是沒臉見人了,本來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可總是半路出狀況實在是窩囊到了極點,一怒之下自刎而死。
我們說漢唐盛世,而漢朝真正開始由守轉攻正是從漢武帝開始。此時的漢朝兵強馬壯,國庫充盈,冶煉技術也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就總體國力來說世界領先。因此應該說匈奴懼怕的並不是李廣而是大漢王朝和為了守衛國土而奮勇前進的將士如:衛青、霍去病、李廣、陳湯……
最後來一遍我們的口號“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8 # 墨軒說事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問題,為啥?因為很多人在講到漢朝與匈奴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漢武帝、衛青、霍去病,而不會想到李廣!
這是因為,在與匈奴對戰,殲滅匈奴主要力量的時候,衛青和霍去病的影響力太大了!掩蓋了李廣在與匈奴之戰的功績!
其實這完全是誤會,因為:
第一、李廣作戰勇敢,在與匈奴的對戰中,李廣都是身先士卒,用於殺敵,所以面對李廣,匈奴人是非常怕的!
第二、李廣作戰勇敢,但是謀略不足(有一定謀略,相對於衛青霍去病差),而且經常孤身犯險,導致與匈奴的對戰中,贏少,而且沒有取得大規模的勝利,以及剿滅匈奴的有生力量,但是不等於李廣沒有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第三、漢朝初期,沒有能力剿滅匈奴,採取的是和親為主,戰爭為輔的對外策略。這個時候不光是國家,個人也沒有突出帥才能夠實現剿滅匈奴的實力,這個時候國家宣傳樹立典型優為關鍵,李廣承擔了這個歷史責任,他勇敢的與匈奴作戰,讓匈奴不敢率性而為!
-
9 # 歷史哨聲
匈奴對李廣的李廣的敬畏,並非建立在李廣殺死多少匈奴人的戰功,如何如何有效防守邊境阻止匈奴掠奪的行為,更多的是被李廣這個人的個人魅力所折服。即所謂的英雄崇拜。也就是對李廣敬畏的匈奴人,其實就是李廣的真愛粉絲,雖然雙方是敵對的,但英雄是沒有國界的。
“我們可以看出李廣是這樣一個人:內向但自負、膽色出眾、不擺架子但記仇,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崇尚自由主義、具有英雄情結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李廣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會被很多人讚揚的原因——那怕時間流逝,只有你具有自由主義和英雄情結,你就會和他有共鳴!”李廣的戰功並不多,大致就是以下幾個:1、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跟隨周亞夫和吳楚軍作戰之功,但因為接受漢景帝弟弟梁孝王的將軍印而被取消功績;
2、李廣以驍騎將軍身份參與馬邑之謀;
3、公元前129年李廣從雁門出擊匈奴,李廣碰到匈奴主力,全軍覆沒,獨自逃回,李廣被廢;
4、公元前123年李廣跟隨衛青作戰,無功;
5、公元前120年,李廣和張謇配合攻打匈奴,因張謇遲後,李廣被匈奴擊敗;
6、公元前119年,在李廣的強烈要求下,李廣跟隨衛青進行漠北作戰,李廣軍因為迷路,無緣作戰,因延誤戰機被問責,李廣不堪審問而自殺。
李廣的治軍方式“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鬥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和李廣同時代的以治軍嚴謹著稱的程不識對此評價道:
“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李廣這種治軍方式的弊端:一、以人格魅力治軍,對於小而精的部隊,非常有效,但在大規模的部隊作戰中很容易出現軍心潰亂,特別是受到敵方猛烈攻擊時,這存在因範圍遞減效應的問題;
二、軍令效率和軍士死戰決心問題:人格魅力再強,由於存在因範圍而遞減的效應,讓軍令傳達效率降低,影響軍隊集結和調動;同樣因為遞減效應和人趨利避害的動物本性,軍士很容易遵循人的動物性而沒有死戰,致使軍隊不能力戰,無法發揮軍令嚴肅下的整體團隊合作作戰效能。
-
10 # 高原神鷹119
匈奴是歡迎李廣為將,讓李廣當前鋒,他不偵察只管衝,帶軍隊一頭鑽進匈奴的包圍圈,幸張騫救援及時,否則全軍覆滅。讓李廣打迂迴,他不帶嚮導,軍隊迷路,導致20%的軍隊不能參與雙方主力決戰。匈奴嘴上說怕李廣,但一看對手李廣,匈奴心樂開花,匹夫之勇的喪軍之將又來了,感謝長生天。
回覆列表
特種兵在軍隊裡堪稱兵王,普通士兵都敬畏。李廣的個人武力值很高,可以稱為漢代的特種兵。
著名的典故“射石博虎”,講的就是李廣的故事。傳聞中李廣去打獵,看見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李廣一箭射去,整個剪頭沒入石頭。此事雖有傳說成分,但是足以說明李廣箭術之精準,臂力之強,可能有麒麟臂加持。
在真實歷史上,李廣作戰被俘,在押解過程中,李廣詐死,趁匈奴人疏於防備時,奪取馬和弓箭逃走。匈奴大批人馬追趕,李廣用胡弓射殺匈奴兵,得以脫身。此戰更彰顯李廣的機敏和果敢。
李廣治軍廉潔,深受部下愛戴,士兵願意效力,所部戰鬥力比較強,善於防守作戰,在李廣任邊境太守期間,匈奴不敢犯境。
所以李廣作為一個戰鬥力很強的“兵王”,在軍人裡受敬畏是很正常的,畢竟軍隊裡崇尚的是強者。
李廣雖然單兵戰鬥力很強,但是指揮能力卻遠遠不如同時代的衛青、霍去病,這也是“李廣難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