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逗趣夢夢
-
2 # 我心飛翔152139287
這是個人感覺問題!過去窮,吃穿都成問題,父母心疼子女過個年給老人小孩買件新衣服做點好吃的,平時吃不著啥,過年那幾天吃點油水大的,可不感覺香啊!現在物質豐富生活有質量,過年平時都一樣,所以感覺過年和平時一樣!都是日子過得太好了,平時吃飽喝足撐的,啥感覺都沒了!
-
3 # 上網為學習
時代進步,認識發展,年的老儀式自然會被選擇。感覺年味淡者是活在記憶中的人,活在當下,放眼將來的人會因年味的淡而感到進步的欣喜。
老年的年味更多的瀰漫著迷信的味道,是社會落後使然。
-
4 # DrAndyDVM
曾經聽過一個人說應該取消春節。因為春節是農耕社會時候的節日而現在是工業文明社會。表示不贊同,畢竟這是傳統。可見一斑的是,原來農耕社會與現代工業文明社會的生活方式已經是天壤之別了。現在的物質豐富,也不用等到春節才能吃點好的穿點好的,加上現在對鞭炮的管制,大家都趁著難得的長假出門玩,自然感覺年味淡了很多。
-
5 # 背井人在信陽
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發展迅速導致親情的冷淡和經濟條件變好對過年期望相對的降低,再有獨生子女環境下相對熱鬧度減少。
1,獨生子女長大後家庭聚會相對冷清,尤其是城市,咱們父母那輩一家好幾個,我是北京的,奶奶家7個孩子,姥姥家5個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在的時候,叔叔姑姑姨舅舅們湊到一起,這些人的孩子們也會湊到一起,春節全是人,家長裡短熱熱鬧鬧,大魚大肉吃著,鞭炮放著,小屁孩們舉著燈籠一起玩,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現在呢?你家3個,你父母,一共5個人,一張桌子都富富有餘,對於小孩子來說,年三十在奶奶家,初一再去姥姥家,至於咱們小時候那些兄弟姐妹,都成家了,他們也會去他們的父母家和愛人的父母家,對於你的家庭來說,堂表兄已經是遠親了。
2,經濟發展迅速,分家,拆遷,很多子女老一輩去世後留下的遺產房產打破了頭,以前拆遷幾萬塊錢,現在拆遷少則上百萬,多則上千萬,很多人們的親情根本敵不過鉅額的金錢誘惑,金錢面前無親情,結果不言而喻。
3,通訊情況與交通情況,以前雖然和堂表兄姐妹住在一個城市,由於私家車極少,所以接觸不多,撐死就打個電話,相互情況都不知道,只有春節才湊一起,那時候過年光看到他們在就很高興,現在微信隨時知道他們的動態,有事手機隨時聯絡,開個車就過去了,有時候倆月就能見好幾面。
4,花錢,別小看花錢,像我家聚會時候,壓歲錢每個孩子好幾百,小時候每人就一張大團結,10塊錢。現在有些親戚甚至帶孩子過來拿一圈壓歲錢就走了,各種飯局聚會結婚的高峰期,你的錢包還好受不?說實話,現在跟以前截然相反,很多人都躲著過年。
5,工作和生存壓力,不少人在春節這幾天上班的加班費能額外拿到幾千塊錢,相比春運人擠人,還要回家花錢,那還不如春節選擇加班呢,拿到錢最實惠。
-
6 # 草芥微塵43466391
金錢至上,人情薄入紙!全國,全民都在忙著撈錢!有誰還在乎親情?能撈到錢,才是硬道理!在現在的社會,沒錢,你寸步難行!過路,要交過路費!高價油!高停車費!高罰款!沒錢,你門都不敢出!!金錢第一,人情薄!誰之過??
-
7 # 小悟悟
曾經的年味都到哪兒去了
又是一年年來到,雖然過年是華人最大的節日,仍然是華人世界最顯著的特徵。然而,過年,給人的感覺似乎越來越淡,總感覺年味不是今天這個味,而且明顯沒有了曾經的那種盼年來到的急迫,雖然春運依然很忙,各種車站包括飛機場也很忙,各種道路上的車流很多,各大商場的人流依然很多,但是,我們依然還是感覺到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許多,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為何年味給人的感覺越來越淡呢?仔細想想。
一是現在的經濟條件相比過去好多了,打牙祭不再是隻在過年才奢望。過去,由於經濟條件普遍不好,所以,過年之前,每家每戶都在忙這些,還有,過年時才添置新衣服。現在,幾乎沒有多少家庭有準備年貨的習慣了,幾乎都是現用現買。而只到過年才添置新衣服的習慣早已改變,什麼時候該添置什麼衣服早就添置好了,不存在要等到過年了。而沒有了這些,過年也就失去了傳統的味道。
二是房子條件的改善、政策的改變,過去的過年習慣已不可能再現。放鞭炮是曾經過年最大的象徵,但是,由於放鞭炮帶來的各種不好的影響,尤其是對環境的汙染,幾乎所有的城市都不允許至少是限制放鞭炮了,沒有了鞭炮,孩子也失去了更多的樂趣。
三是一場春晚改變了所有華人過年的習慣。過去,過年時全家人都坐在一起,圍著火堆,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烤餈粑、燉豬蹄、喝茶、吃各種小吃,然後,大家總結過去,展望新年,給孩子發壓歲錢等,一家人有說有笑的
過年,是華人最大的節日,也是中華文化最集中的體現,但隨著年味的日益變淡,而且這種變淡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日益發達、人們觀念的日益更新造成的,越來越多的人已對過年沒有了多少感覺,這對於中華文化是不是也是一場危機呢?一個民族沒有了顯著文化作支撐,那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又在哪裡?寫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丁丁擔心有點多餘,畢竟,時代在發展,也許在新的時代中,中華文化又會新的時代找到新的結合點,綻放出新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或許是這樣,也希望是這樣,這就要看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了,畢竟,在孩子的心目中,過年依然是最快樂的節日。
-
8 # 手機使用者7012136323
現在過年的大多數都在外面就業,過年放假就七天!時間短緊!過生日結婚買房子都挪到過年這七天假裡辦喜酒!不是過年淡了,而是過年時間太少了!如果統一過年過完正月十五那過年還是比較熱鬧的!
-
9 # 妮160238821
懷念小時候就盼望過年,新衣服帖對聯,殺雞殺豬過大年。放鞭炮,挨家挨戶去拜年。那時沒錢過年也樂呵。現在有錢過年沒意思了。東北人下崗,分流礦上解體了。城市裡缺了人,沒有人情味過年沒意思
-
10 # 硒都硒客
時代在飛速發展,社會在進步。傳統的年味,在現代以經濟為主的社會中,顯得自然就有了幾分淡味。改革開放前,基本上都是不出門守著自家幾分地,生活也過的很拮据,節約,就等年底過年好好的吃一頓,玩一天。所以年就顯得格外濃重。現在開放了,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平時想吃什麼隨時隨地都可以,並不需要過年才吃得上,人員全國各地,甚至全球流動,很多新的事物出現,過年就是一個假期了。
回覆列表
年年過年,年年味淡。
1,洋節日大行其道春節前有聖誕節,春節後有情人節,兩大對於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洋節,讓原本最熱鬧喜慶的春節突然變得“生不逢時”,暗淡無光。畢竟年輕人是消費玩樂的主要群體,少了他們的喝彩與參與熱情,“老土”的春節任誰吆喝都不成氣候。 2,生活水平提高華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平時吃飯穿衣都追求質量,到了春節,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無非是該添新衣的添新衣,該多買點菜的多買點菜,跟平時的生活其實沒有根本的不同,這就給人造成一種印象,過年就是該“多”的東西多一點,僅此而已。3,人情淡而冷漠這些年,人們口袋裡的錢多了,人情卻沒有了。以往拜年是很有景觀的,成群結隊的鄰居親朋好友紛紛上門互道祝福,而現在更多的人選擇了在最親近的人之間互動,有的乾脆一個電話一條簡訊就搞定拜年,美其名曰時尚,殊不知,這樣的結果是,拜年成了一種形式,而面對面的交流缺乏,人情愈顯空洞。4,傳統文化被忽視前些年過春節,有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吸引人們,比如舞獅子、玩龍燈、踩高蹺、猜謎語及一些自發性娛樂活動,但現在真正屬於民間自娛自樂的下里巴人活動,多被有一定檔次的陽春白雪活動所取代,這種貌似高雅的東西,未必能真正走近老百姓。他們看著生疏無趣,不感到隔膜才怪。5,科技產品讓興趣轉移科技產品的介入,也讓春節的娛樂方向發生改變。電視是一大禍首,它將上億觀眾吸引到那裡,並佔去他們太多的時間,有電視綜合症的人越來越多,能放棄電視節目走出去的人越來越少。如果設想沒有春節聯歡晚會,人們是不是覺得呆在家裡很悶,不跑到大街上去歡鬧都不行。而手機、電腦等等也成了更多不願出門者的消遣溝通的道具。6,過年方式陳舊無趣華人的過年方式總體來說,形式單一,內容陳舊,很難讓人感到新鮮有趣,甚至有過的一些能激起人們興趣的專案也逐漸消失了。當傳統的玩法沒有新的內容跟進,人們對過年的慾望就會變得索然,特別在物質水平愈高,文明程度更高的今天,玩豐富玩趣味要求也愈高,如果達不到,人們就不如選擇放棄。7,社會壓力普遍增大有人說華人其實有一張苦大仇深的臉,這話一點也不假。即使是過春節,那笑容未必可掬。因為人們還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的背後,有很多的隱憂,比如物價,比如工作,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壓力,讓人們並不能忘掉春節過後的一些難以釋懷的事情。想讓他們完全放開地玩樂一回,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