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蜜桃姐姐

    保持鎮靜

    家長不必忍受孩子頂嘴,但要小心自己的反應,因為你的反應可以改善或削弱你和孩子的關係。過於寬容,會導致更令人擔憂的行為。太嚴格了,也可能適得其反。孩子可能已經感到一些強烈的情緒,所以如果你不保持你的反應儘可能溫和,權力鬥爭問題可能會隨之而來。大喊大叫,恐嚇或尖叫:“你怎麼敢?我是你媽媽!”只會使局勢升級。最好保持緘默,深呼吸,數到10(或20),然後問問自己,你要說的話是會緩解還是加劇現狀。如果你仍然覺得自己失去了控制,或者如果孩子已經失去了控制,保持冷靜,然後說你們倆都冷靜下來以後繼續談話。然後走到房子的另一個地方。

    確定根本原因

    頂嘴並不總是孩子情感的真實表達,原因可能是源於與你無關的東西。也許你的兒子在學校和一個朋友有問題,在你身上發洩了,因為他覺得你是一個安全的目標。或者他可能對家庭作業感到緊張,並大聲叫你離開他的房間。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保持冷靜,並提出問題,以找出問題的根源:“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嗎?”或者“你這麼說是因為你需要獨處嗎?”找出頂嘴背後的原因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解決這個問題。

    解釋什麼行為是可接受的

    當平時溫順的孩子說“滾開”,他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很粗魯。孩子們有時會聽到朋友頂嘴,他們想像他們一樣,所以模仿這種語言。家長要明確什麼是“不好”的行為。比如,告訴孩子,如果生氣或疲倦,可以不說話。但是罵人、大喊大叫或叫人滾開是不可接受的。

    執行後果

    一旦討論了哪些行為和短語是不合適的,讓孩子知道如果他越界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確定這些後果將是什麼——比如失去某些特權(玩電子遊戲、看電視等),做額外的家務,或者早點睡覺——並提前告訴他,這樣當他受到懲罰時就不會被討價還價。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始終如一地堅持規則。。

    模範作用

    你期望從孩子身上看到什麼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透過模仿他們所看到的東西來學習。如果5歲的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在和你的配偶或其他人說話時用下流的口吻,他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包括你)。所以,即使你認為孩子不在身邊(他們的小耳朵經常聽到一切),也要確保尊重他人(家人、朋友、鄰居和陌生人)。

    稱讚禮貌

    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行為而不是消極的行為時,要格外注意。當孩子以一種尊重的方式表達自己時,表示你的贊同。告訴他:“我真的很喜歡你等待輪到自己後才說話的樣子”或“你在沒有大喊大叫的情況下很好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這會讓孩子感覺很好,並幫助他意識到爸爸媽媽也注意到好事。

  • 2 # 心奕心語xinyixinyu

    孩子頂嘴,是攻擊性情緒的一種。

    一、什麼是攻擊性情緒?

    生活中的任何壓力、創傷、挫折,都可能導致孩子的攻擊性情緒。攻擊性情緒可以是焦慮、恐懼、悲傷、沮喪、無助等各種深層情緒的外在表現形式。

    比如,一個被同伴嘲笑,怒氣衝衝要打人的孩子,內心可能充滿了沮喪和無助。攻擊性情緒,讓他覺得更有力量,而內心真正的掩藏的,是那些更為脆弱的情感。

    攻擊性情緒表現為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這裡的“積極”並非褒義詞,而是指主動和明顯的行為。

    積極行為:

    l 反抗(比如,“我就要爬在窗簾上!我就不下來!”)

    l 挑釁(比如,“我偏把水倒在地板上,你來打我呀!”)

    l 攻擊性行為(比如,打人、毀壞物品、吐口水、咬人、虐待小動物)

    l 攻擊性語言(比如,威嚇、嘲諷、辱罵、責備)

    l 控制別人,指用威脅的語言和行為,或負面情緒操控別人(比如,“如果你不同意,我就生氣啦!”“如果你不給我玩小汽車,我就把它弄壞!”)

    l 表現憤怒(比如,吼叫、喘粗氣、摔東西、踢門、跺腳等)

    l 提出無理的要求(比如,“我現在就要吃冰棒!”)

    消極行為:

    l 不合作,或故意慢吞吞(比如,“我不要睡覺”,“要畫你自己畫,反正我不會!”)

    l 挑毛病(比如,“我叫你把球扔低一點,你總是不聽!我不撿,你自己去撿!”)

    l 否定他人(比如,“你的蛋糕做得太難吃了,我都要吐了!”“你畫的是狗嗎?我以為是豬呢!”)

    l 固執己見(比如,“不要你管!我就要這麼搭!”)

    l 表現恐懼和焦慮(比如,“我怕床底下有鬼”,“萬一我們家來小偷怎麼辦?”)

    二、什麼導致了攻擊性情緒?

    ◆ 創傷性事件,比如:

    l 被虐待,或看到別人被虐待(比如,被打罵;被關黑屋子;被罰站;被當眾羞辱)

    l 醫療創傷(比如,住院;打針;手術)

    l 分離創傷(比如,晚接;不辭而別;長時間分離)

    l 恐怖事件(比如,看暴力電影;經歷車禍、被盜;走失)

    l 家庭變故(比如,父母爭吵;父母離婚;家人去世;搬家;換學校;弟弟妹妹的出生)

    l 被欺負(比如,語言和身體暴力;被孤立;被捉弄或嘲諷)

    ◆ 壓力導致的負面情緒,比如:

    l 因為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而以失敗告終,由此導致的沮喪和挫敗感(幼兒階段孩子的特點)。

    l 成人過高的期望,導致的沮喪、焦慮和挫敗感。比如,經常因為失誤受到批評和指責;很少受到鼓勵和肯定。

    l 過度專制的管教所導致的憤怒和憎恨。比如,過度苛刻的限制;被懲罰;不予任何解釋,被命令做這做那。

    l 被忽視導致的無聊和悲傷。比如,無人陪伴;無人傾聽。

    l 被拋棄導致的恐懼和無助。比如,哭泣無人理睬;被強迫一個人睡。

    ◆ 未滿足的需要。

    老師發現浩浩這幾天特別“暴力”,和小朋友經常發生衝突,動不動發脾氣、打人,還總是揮舞著“寶劍”在後面追趕樂樂,嚇得樂樂一邊跑一邊哭,都不敢上幼兒園了。

    “浩浩平時不是這樣的呀!”老師也很奇怪,就找浩浩爸爸瞭解情況。

    “浩浩媽媽要出差半個月,已經走了快一個星期了,”浩浩爸爸說,“原來主要是他媽媽照顧他,陪他玩,哄他睡覺。我可不會像他媽媽這樣,什麼都依著他,我一向是說一不二的。我要求他自己收拾玩具,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碗裡的飯必須吃完,8點半必須睡覺,下棋、踢球我也不讓著他,敢哭鬧、發脾氣,就自己一邊待著去,所以這幾天父子關係有點緊張。浩浩不讓我陪他玩,也不讓我陪他睡覺,這幾天都是自己一個人睡。”

    與成人一樣,除了一些基本的需要,比如,空氣、食物、休息、運動、遊戲等,他們也有很多心理需要,比如,自我表達、尊重、自主、獨立、接納、欣賞、支援、理解、成就,等等,如果這些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也會導致兒童的攻擊性情緒。就像浩浩一樣,因為爸爸無法滿足他對自主、尊重、支援、理解、成就、自由表達情緒等的需要,所以才引發了他的攻擊性情緒。

    三、如何幫助有攻擊性情緒的孩子

    有攻擊性情緒的孩子,在他們惱人的行為背後,常常感到壓抑、孤單、自卑、無價值,他們在困境中掙扎,渴望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優越感、更強的自我價值感,以及掌控自我和別人的虛幻的力量感,從而暫時緩解他們無助的感覺。

    然而,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他們行為的後果往往是,親子關係進一步惡化,成人感到失望、煩惱、憤怒,把孩子的不當行為,看成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從而採取更為嚴厲的手段,強迫孩子屈服(比如,體罰、辱罵),或者乾脆逃避、放棄(“你愛去不去,隨你便吧!”“要發瘋去你自己房間!”)。

    那麼,父母該如何面對有攻擊性情緒的孩子呢?

    ◆ 接納,而不是對抗

    其實,有攻擊性情緒的孩子,正是最需要關愛和幫助的孩子,雖然他們尋求愛的方式是錯誤的。因此,教育的重點,不是對抗,而是愛和接納。

    當孩子的行為完全失去控制時,應該及時採取行動,進行身體限制或把他拉離現場,以免他傷害自己和他人。

    但是,用平和的語氣、尊重的話語、堅定的態度,讓孩子感覺到,雖然你在制止他不當的行為,但是你依然愛他。

    “媽媽很愛你,但是事情不可以這樣做。”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粗野的行為,我不允許你這樣做。”

    ◆ 避重就輕。

    孩子惱人卻不違規的行為,比如,不合作、無理要求、挑毛病、固執、故意慢吞吞,很容易把人激怒,但是,父母不應該針對孩子的行為,與孩子對抗或發生衝突,也不要試圖講道理說服他,否則戰爭會不斷升級,最終兩敗俱傷。記住一點,孩子願意順從你,是因為他愛你,而不是因為他比你弱小。你可以說:

    “看來你心情不太好,發生什麼事了嗎?”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媽媽願意在你身邊陪伴你。”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眼淚會奪眶而出,或者開始突然發脾氣。你只需要在旁邊耐心地陪伴他,拉著他的手,撫摸他的肩膀,或者把孩子擁進懷裡,給他撫慰,就可以幫助他釋放攻擊性情緒。

    ◆ 滿足需要,增加力量。

    不管是什麼導致孩子的攻擊性情緒,我們都可以透過給孩子提供心理營養,增加他內在的力量,來幫助他度過難關。比如:

    l 給予更多關注和陪伴;

    l 給予更多照顧和幫助。比如,如果孩子要求,就給孩子餵飯、穿衣服、洗澡

    l 適當降低期望值,給予更多鼓勵和讚美;

    l 制定寬鬆的規則,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比如,允許孩子和媽媽睡;不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l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選擇。

    l 多一些身體接觸,比如,按摩、擁抱、親吻、摔跤遊戲

    l 給孩子一些特別的禮物。

    幫助孩子釋放攻擊性情緒。

    與其讓孩子以不恰當的方式,釋放攻擊性情緒,我們不如主動用遊戲的方式,為他提供釋放其攻擊性情緒的一個安全、健康的出口。權力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權利遊戲中,你是一個愚蠢、膽小、笨拙、可笑、虛張聲勢的傢伙,而孩子始終佔上風,每次都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獲勝。

    比如,你和孩子用紙團,或軟球互相扔對方,但是,你總是扔不到對方身上,還抱著頭,嚇得到處躲藏。或者,讓孩子用枕頭打你,但是,孩子一打到你,你就倒下假裝痛得哇哇叫,或者裝死。或者,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你們互相玩摔跤,用力把對方推倒,你假裝很努力,但是,最後總是讓孩子把你打倒在沙發上。權力倒置遊戲需要父母巨大的投入和表演才能。在和孩子的對抗中,佔了孩子的上風,如果你發現孩子從一個角落裡盯著你,表情緊張、嚴肅,那就糟了,你一定是表演得過火了。

    權力倒置遊戲中的歡笑具有療愈作用,它能幫助孩子釋放恐懼、焦慮、憤怒等各種積壓的情緒。而遊戲中輕柔的、溫暖的身體接觸,如擁抱、蹭鼻子、一起打滾,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不用擔心權利遊戲會讓父母失去尊嚴,或者會讓孩子以後更加暴力。相反,權力倒置遊戲讓孩子釋放了由於焦慮、恐懼等導致的攻擊性情緒,孩子會變得更聽話、更尊重父母,他們在生活中的攻擊性行為也會逐漸減少。

    為了避免受傷,最好事先制訂必要的安全規則,比如,不可以打臉,如果有一方說“停”,就必須馬上停止遊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再給吳秀波一次重來的機會,你覺得他會珍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