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6927708799

    翻譯:陶侃曾經外出巡視,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你要)用這來做什麼呢?”那人說:“走路時在路旁看見的,隨便取玩一些罷了。”陶侃改變臉色大怒說:“你不耕田,卻去盜竊人家的稻穀!”然後陶侃就捉拿那人然後鞭打他。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原文:陶侃嚐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耕,家給人足。此文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陶侃嚐出遊》擴充套件資料寫作背景: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國至秦二世,表進於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於崇文院,繼續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鑑》,並序以獎之。《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徵淮南為止。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鉅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等。帝后死稱“崩”,王公死稱“薨”。天子近出稱“還宮”,遠出稱“還京”,列國諸侯遠出稱“還某郡”。作者簡介: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字公實,後改君實,原號迂夫,後改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 昂刺魚能用洋蔥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