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不是明君是肯定的,但是也沒有史書記載的那麼不堪也是肯定的。紂王實際上應該屬於楊廣那種好大喜功的型別。
毛澤東對紂王有過一段評價,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這段評價是有依據的,武王討伐商紂的時候,確實是趁商紂討伐東夷的時候在背後捅刀子。按理說東夷作為華夏的共同的敵人,而周又作為商的臣子不去出力也就算了,在背後掣肘就是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情。
不要以為“兵不厭詐”是一直都有的,實際上在春秋之前諸夏的戰爭是非常有禮節的。並非一定要把敵人消滅,而是打服別人就行了,而且服的還要心服口服。所以古代的天子對於諸侯的要求都是“九服”。先王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
後世人總是嘲笑沒有“半渡而擊”的宋襄公,但是如果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宋襄公是沒錯的。春秋之前打仗都是首先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然後還要約定好時間,打累了還可以中場休息,別人逃過一百步就不能再追了。
這是約定好的,如果違背了就是不道德的。所以孔子時代的春秋,諸侯已經開始不遵守這種規則了,孔子才說道:“春秋無義戰”。如果孔子活到戰國時代,看到更殘酷的戰爭,估計能氣死。
而武王這種偷襲,明顯是不道德的。所以首先周的“以有道伐無道”的說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而紂王是第一個把華夏勢力擴充套件到南方的人,也是第一個把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的人。這個也是功不可沒的。但是也由於他的窮兵黷武,導致了民怨四起,最後身死國滅,你可以說他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但是他絕對算不上一個“庸”字。
那紂王殘暴嗎,一般作為一個武功超群的帝王,(這個武功並非是武藝,而且指在軍事上的功績)紂王也不可能會是一個老好人。但是也並非像史書上所說的十惡不赦。
根據歷代文獻的記載,紂王的罪行在越早的史書的史書越少,反而越靠近現在越多。這本身就說明有很多罪行是後人新增的。在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紂王的罪行只有六條
其一,酗酒;其二,不用貴戚舊臣;其三,用登用小人;其四,聽信婦言;其五,信有命在天;其六,不留心祭祀。
其中不用貴戚,這條現代看來實際上是非常進步的,而這條真實原因是紂王加強了君權,打壓貴族,啟用身份低賤的人引起了貴族的不滿。而聽信婦言,則商朝的傳統,商朝時期婦人的地位很高,不但可以參政議政,而且還可以帶兵打仗。婦好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而且在這六條中,從未提到紂王殘暴。元朝有人做<<炮烙辭>>就有提到為紂王平反,說紂王曾用鐵鏈還是一些鐵製的刑具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商朝的時候根本就沒鐵。顧頡剛在<<七十事發生次第>>中有過詳細的考證,紂王的罪行是怎麼來的,都有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一下來看。
總之,紂王不可能是明君,但是也完全不是昏庸無能殘忍好殺之人,否則被囚禁的姬昌也不可能被放回去。
紂王不是明君是肯定的,但是也沒有史書記載的那麼不堪也是肯定的。紂王實際上應該屬於楊廣那種好大喜功的型別。
毛澤東對紂王有過一段評價,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成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動南,把東夷和中原統一是有功的,他討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是損失很大。俘虜太多,但是對俘虜的工作做的不太好,周武王趁虛而入,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就亡了。這段評價是有依據的,武王討伐商紂的時候,確實是趁商紂討伐東夷的時候在背後捅刀子。按理說東夷作為華夏的共同的敵人,而周又作為商的臣子不去出力也就算了,在背後掣肘就是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情。
不要以為“兵不厭詐”是一直都有的,實際上在春秋之前諸夏的戰爭是非常有禮節的。並非一定要把敵人消滅,而是打服別人就行了,而且服的還要心服口服。所以古代的天子對於諸侯的要求都是“九服”。先王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
後世人總是嘲笑沒有“半渡而擊”的宋襄公,但是如果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宋襄公是沒錯的。春秋之前打仗都是首先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然後還要約定好時間,打累了還可以中場休息,別人逃過一百步就不能再追了。
這是約定好的,如果違背了就是不道德的。所以孔子時代的春秋,諸侯已經開始不遵守這種規則了,孔子才說道:“春秋無義戰”。如果孔子活到戰國時代,看到更殘酷的戰爭,估計能氣死。
而武王這種偷襲,明顯是不道德的。所以首先周的“以有道伐無道”的說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而紂王是第一個把華夏勢力擴充套件到南方的人,也是第一個把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的人。這個也是功不可沒的。但是也由於他的窮兵黷武,導致了民怨四起,最後身死國滅,你可以說他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但是他絕對算不上一個“庸”字。
那紂王殘暴嗎,一般作為一個武功超群的帝王,(這個武功並非是武藝,而且指在軍事上的功績)紂王也不可能會是一個老好人。但是也並非像史書上所說的十惡不赦。
根據歷代文獻的記載,紂王的罪行在越早的史書的史書越少,反而越靠近現在越多。這本身就說明有很多罪行是後人新增的。在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紂王的罪行只有六條
其一,酗酒;其二,不用貴戚舊臣;其三,用登用小人;其四,聽信婦言;其五,信有命在天;其六,不留心祭祀。
其中不用貴戚,這條現代看來實際上是非常進步的,而這條真實原因是紂王加強了君權,打壓貴族,啟用身份低賤的人引起了貴族的不滿。而聽信婦言,則商朝的傳統,商朝時期婦人的地位很高,不但可以參政議政,而且還可以帶兵打仗。婦好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而且在這六條中,從未提到紂王殘暴。元朝有人做<<炮烙辭>>就有提到為紂王平反,說紂王曾用鐵鏈還是一些鐵製的刑具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商朝的時候根本就沒鐵。顧頡剛在<<七十事發生次第>>中有過詳細的考證,紂王的罪行是怎麼來的,都有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一下來看。
總之,紂王不可能是明君,但是也完全不是昏庸無能殘忍好殺之人,否則被囚禁的姬昌也不可能被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