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zsw2018

    至隋朝建立,國家官制經過五胡亂世已敗,豪門氏族佔據上升通道,小家平民難有翻身之日;高麗、契丹、吐谷渾、突厥等外族興起,或已佔據部分中原故土,威脅中原王朝;隨著北方連年戰亂,經濟中心逐步遷移至江南,而河東(原北齊領土)、江南(原南陳領土)等都是新附之地,統治不穩,道路難通;國家急需變革。

    故開科舉,伐高麗,修運河,建東都,巡長城等,都是當時建設維持一個統一大帝國需要去做的,隋煬帝都做了,說明他不是昏君。但所有的工程也好、征討也罷,他都要一口氣完成,搞得民不聊生,更甚之已經民怨沸騰了,還不收手,最終搞得國破身死,說明他是暴君。

  • 2 # 水一白聊歷史

    縱觀楊廣的一生,既不能一棒子打死定性為荒淫無度的昏君,也不能吹捧到事事洞達的明君。他年輕時絕對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但是在執政過程中,欠缺審時度勢的能力,在錯誤的時間挑起了不必要的戰爭,輸掉了整個身家。我無法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只能說他在眾多的歷史帝王之中更像一個真實的人。

    楊廣生在帝王之家,爭奪皇位自然是他的第一要務。歷史記載中的楊廣也比他的大哥更有智謀和才氣。所以,當他登上九五至尊後,志向遠大的楊廣自然要幹一番大事業,為了便於南北漕運,開鑿了大運河;為了給平民提供晉升的階梯,設立了科舉制。如果楊廣是一個容易滿足的帝王,幹這兩件大事就夠他名垂青史的了。況且,按照當時大隋王朝的財力物力,隨便搞點基礎建設也不算什麼大事,更不會搞出那麼多起義軍。

    可是,楊廣不滿足,他是要做千古一帝。可是做千古一帝,不開疆拓土怎麼行?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遠征高句麗。不料,三次攻打高句麗都無功而返,第一次,戰略指揮失誤,輸了;第二次,楊玄感反叛,撤軍了;第三次,補給跟不上了,也撤退了。他還想來第四次的時候,突然發現,龐大的隋帝國已經被拖垮了。

    此時,如夢方醒的楊廣才發現,千古一帝徹底當不成了。心灰意冷的楊廣就好像我們當今社會的很多經不起大挫折的進步青年一樣,開始逃避現實了。他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一切,既然無法進步了,就醉生夢死、紙醉金迷吧,什麼朝政,什麼帝國,楊廣想做的只有像鴕鳥一樣,看不見,聽不見,最終一手好牌玩爛了。

    楊廣如果只是一個庸君,不作為,隋帝國應該不會這麼快滅亡。只可以歷史沒有如果,再惋惜,他也是那個亡國之君,無顏去見他老爹楊堅了。

  • 3 # 醉詩文—牧謠

    開門見山,絕非昏君。

    何為昏君?不辨是非,不納忠言,不恤民情之君是為昏君。

    與昏君相對的是明君,所謂明辨是非,知人善用,體恤民情就是明君。

    除此以外,還有兩種人:庸君和暴君。庸者,平凡無奇,唯唯諾諾,無所作為!暴君,心狠手辣,獨斷專行,急功近利。

    我們看看,隋煬帝是一個什麼君主。

    隋煬帝,作為非嫡長子,從父親那裡接班歷來飽受爭議,殺兄弒父,奪嫂淫母的說法甚硝氣上。這段歷史真實性如何?不得而知,因為末代君主的歷史是後人修的,我們只能猜測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那,楊廣繼位之後做了什麼呢?

    1.打擊隴右貴族,這些人關係網盤根錯節,勢力遍佈朝野,楊廣一己之力打了大半打天下卻得不到這些人的認可,只好反其道而行之把朝廷搬離了他們的勢力範圍,惹不起躲得起,既是對隴右貴族的宣戰也是革弊出新的手段。

    2.緊接著,舊勢力不能為我所用那我就自己招攬人才,所以“開創科舉”這是晉王時期的楊廣就期待的政策,如今大權在手馬不停蹄就頒佈實施,這一條於公於私都足以銘刻史冊!

    3.開鑿大運河,這件事讓他背了一世罵名,但近些年人們開始正視這件事,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楊廣做的確實罵在當代,功在千秋。一人承擔了全部的罪責,給後世留下了一條大運河。運河好不好?好!問題在於,他太急了,巴不得立馬看到兩岸百姓享受到大運河的便利!至於說修河為了下江南遊玩,一般有點智商的都不會這樣做的。

    4.三徵高麗。這件事直接動搖了中央王朝的根基,長途征戰勞民傷財,最後也沒有勝利。這件事弊大於利,但是歷朝歷代的太平都是打下的,一旦停止動武,周邊就會虎視眈眈,這一條有好大喜功的嫌疑但不算昏頭。

    5對待大臣,基本能做到賞罰分明,任人唯賢。隋煬帝自己吃過長幼有序的苦,能夠不問出身尤其是拜託士族勢力的干擾選官用官,也因此得罪了那幫人,落得死不瞑目。

    綜上可見,楊廣絕非昏君,也不是庸主,最多是個暴君,而這個暴君也是帶引號的,楊廣的身上有秦始皇的影子,而李世民身上又滿是楊廣的身影。

  • 4 # 吾不到的吾空

    隋煬帝不是輸在朝政上,而是輸在自己的性格上,他太急功近利了,如果效仿漢文帝、漢景帝休養生息,等到後來者逐步實施他的宏圖偉業,隋朝不至於二世而亡。

    隋煬帝修建洛陽城,決不是單純的出於驕奢淫逸,更不是什麼迷信讖緯,而是從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是出於對洛陽在當時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地位上的重要性的充分認識。新都洛陽到五代、北宋時仍在使用,曾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京杭大運河縱貫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經過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北京七個省市,通達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等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至於他攻滅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琉求、三徵高句麗,歷史上偉大的皇帝哪個不是一心一意開疆擴土,漢武帝不是也照樣窮兵黷武,只是漢武帝勝利了,楊廣敗了而已。

    雖然科舉制在隋文帝時代已經設立,但真正付諸於實施的是在隋煬帝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深遠的大事。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裡集中到中央政府手裡,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

    隋煬帝是個暴君,但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

  • 5 # 晨曉cc

    隋煬帝楊廣(569~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消滅陳朝,謀劃奪嫡,開皇二十年,被冊封為皇太子,年號“大業”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洛陽(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例如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崩潰覆亡。

    從上面的事蹟來看,這是一個很有想法的皇帝,昏庸無度和楊廣真的搭不上邊,修大運河,遷都,改州為郡,征戰吐谷渾,高句麗。一個好皇帝該有的事蹟他都有了,但是一個暴君的行為他也有,壓迫老百姓一直都是國之大忌,因為壓迫太狠而被老百姓起義的王朝不勝列舉(漢,隋,元等)

    修大運河和頻道的戰爭導致濫用民力,加重徭役和賦稅,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最終農民武裝起義,楊廣也被宇文化及兵變所殺。

    毫無疑問,楊廣的種種行為證明他是一個暴君,殘暴無度,沒有底線。

  • 6 # 百里赤雲

    隋煬帝楊廣,年號“大業”,在位14年,在後世歷史中名聲不佳,可稱為暴君。

    隋煬帝自認為國家強盛,在他登上帝位後,不斷髮起戰爭,之後又修築長城、大運河,期間害死大量的勞役,隋煬帝幾乎每年都會外出巡遊,奪取大量的地方資源,用來修建離宮,有很多人的眼中隋煬帝就是一個暴君,“貪婪、自私、陰險狡詐”還犯下了讓人不齒的罪行,殺兄、弒父、欺母、虐民等等殘暴的事情。

    隋煬帝真的這麼殘暴嗎?這些野史當中沒有什麼能證明他這些罪名是真的,如果認真研究史料,隋煬帝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隋煬帝很小的時候就與一個貴族之女結婚,而且隋煬帝也有三個子嗣,可以說感情非常好,隋煬帝親自統一了一個分類的國家,使國家進入了和平的時代,而他經常巡遊的說原因是因為他認為南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帝王與民眾的接觸太少。而隋煬帝最著名的功績就是建造了大運河,大運河連線了黃河,長江,淮河,海河,錢塘江,讓當時的洛陽以及長安能順利接受南方的物質,也進一步加強了隋朝對與南方的統治,當時隋煬帝還創立了科舉制,大大的消弱了貴族世襲的特權,給了下層人士進入仕途的機會。

    除了這些功績,隋煬帝還有著不少的豐功偉業,而且都是立於千秋的事情。在隋朝前期隋煬帝曾經四次大赦天下,免除良錢,而國家的資源也積累很多,子民的增長也就更多了,這也是隋朝昌盛的原因。

    而我個人認為隋煬帝不算是一個暴君,可能有著許多不足的地方,但他做出來的功績也是不能否定的,一個農民蓋個房子都需要挺多的人力物力,何況是一個帝王,他做的事有一些都是利於千秋的大業。

    不能因為一些野史而忽略了他的功績。

  • 7 # 過往皆是歷史

    隋朝是一個國祚只有三十幾年的短命王朝,從公元581年楊堅改元稱帝到公元618隋煬帝身死揚州,一共歷經38年。如果不算隋朝末年的那幾個傀儡皇帝的話隋朝其實只有兩代皇帝,各中原由引人深思。

    隋煬帝楊廣其實是一個很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其文治武功不比古代賢明君主差,在位期間軍事上南平江東,北撫突厥,政治上修長城,開運河,建立科舉制度,這些事情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他又是一個殺父奪權,迫害兄弟,驕奢淫逸,好大喜功的暴君。身為人主他不顧天下臣民的死活,透過犧牲天下人的利益來一味地追逐所謂的“天朝上國”的威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隋帝國就是在他如此做派下給作沒的。

    楊廣從小就長得帥,聰明好動,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史書記載“美姿儀,性聰慧”,妥妥的小鮮肉一枚。北周時期就受封公爵,可以說人生的起點相當高。等到他老爹改元稱帝的時候他也被封為晉王,統領山西諸事,同時官拜柱國大臣,幷州總管等職位。年僅十三的楊廣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這其中除了他爹是楊堅之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的能力超強,令人欽佩。

    公元588年,楊廣又統帥隋朝大軍南下滅陳,一舉攻克南陳統一了江南,自此以後楊廣官運亨通,被封太尉,得到了很多的賞賜和特權。

    楊廣是隋文帝的次子,當時的太子是老大楊勇。他身為太子生活腐化,用牛奶洗澡,房間裡面用奇珍異寶裝飾,文帝很不喜歡他的作風。楊廣知道後,暗自高興,就在老爹面前經常表現出一副勤勉謙虛,嚴於律己,關心國事,一心為民的好形象。時間一長文帝 就廢除了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等到公元604年文帝病重時楊廣就殺死了父親,自己繼位登基,成為隋朝皇帝。

    楊廣繼位後,開始露出了真面目,為了便於統治,開始實現他的宏偉計劃:修長城,開運河,北定突厥,三徵高句麗,光是這幾項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就要耗費無數的錢糧和勞力,況且隋煬帝還極力的豐富自己的私生活,盡情的享受。他讓人在東都洛陽大修宮室,亭臺樓閣,徵集天下美女以供自己享用;巡遊江南時期僱傭八萬多縴夫!繁重的勞役使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幾年下來隋朝國力大損,日漸衰弱。到了大業八年,隋煬帝二次征伐高句麗時,國家已經遍地狼煙,烽火四起。內有楊玄感叛亂,外有諸如吳郡劉元進等的農民起義,整個大隋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隋王朝的滅亡已經無法挽回了。

    筆者認為,楊廣不是昏君,他是一個有能力,有謀略的暴君。細細想來,楊廣開運河,修長城,對內開科取士,對外降服突厥等這幾項事情做的還是有利於民的,假如他能夠懂得與民休息,合理建設的話,相信這些偉大的專案將會完成的更好,那時史書上的楊廣或許就是一個開創“大業之治”的明君聖主了。可惜歷史不能重來,隋朝的滅亡已經不能改變,根本原因就在於楊廣的殘暴統治,他制定的國策實行起來根本不考慮百姓的感受,一味的壓榨,盤剝,縱然有治理國家的好方法,那也得循序漸進,方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8 # 王官之學

    我們要認識到歷史是相互聯絡的。

    第一階段 政治集團之間的鬥爭

    隋煬帝楊廣的父親楊堅本身是怎麼建立隋朝的。清代學者趙翼說過:“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

    當然,實際上也沒有這麼簡單,北周宇文氏、隋楊氏、唐李氏三大皇室家族都出自關隴集團,三者之間隋代北周,唐代隋初期都是關隴集團內部最高家族和政治代理人的更替罷了。我們要明確認識到,所謂的關隴集團,大多是由胡人乃至胡漢混血後裔組成,所以楊堅在取得皇位後,在開皇年間,對關隴集團內部進行過不止一次的政治鬥爭和洗牌,但無非就是倒下去一些家族掌門人和不傷主幹的枝節罷了,對於政爭者的家族沒有傷筋動骨,這也為後來的隋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胡人好勇鬥狠,在政治鬥爭上則表現為你把我打怕了,沒事,我會隱忍,等到下一次你露出破綻了我就會狠狠撲上來咬你一口。所以關隴集團內部並不是一派和氣,最後李氏反叛為唐也就很正常了,隋末大業,幾乎所有的關隴集團都自立或者擁唐了。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楊廣,楊廣之前和哥哥楊勇之間的政治鬥爭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重點在於獨孤皇后和楊勇大小老婆那點事,答者不在此多做贅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交流,總之最後楊廣鬥爭勝利,在隋文帝楊堅的支援下成為了太子。

    但我們要注意到,當時由於楊勇和楊廣的易儲鬥爭,導致了關隴集團的極大內耗,又經歷過文帝洗牌,整個朝堂上關隴集團的勢力大幅縮水,與之相對應的是南方文士集團和山東“五姓豪族”的力量大大增強,君主集權得到了較大的加強。而這,勢必會引起關隴集團勢力的反撲。

    第二階段 大業、武德年間楊廣一系列政策引發的動盪和地域勢力鬥爭

    關於營建東都洛陽, 不少學者認為這是當時政治經濟形勢所決定, 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隋場帝營東 都是 戰略眼光 遠大,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山東及江南地區, 以穩固隋王朝的統治基礎,是繼承其父隋文帝的未竟之業, 不失為明智之舉, 絕非出之於荒淫逸樂。隨著漢唐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 而政治中心卻未隨之南移, 為控制東南, 營造東都是不得不採取的措置。

    關於開鑿南北大運河,更是適應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使東南財賦與中原政治中心更緊密地 聯絡在一起。有學者指出, 隋場帝在條件已成熟時不失時機地發起和組織了這一雄偉工程, 完成了時代賦予的重大使命, 建立了不可抹煞的功績。大運河的開鑿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社會進步,權衡利弊, 還是利大於弊。關於巡遊,隋場帝也是有明確的政治目的,與當年秦始皇四出巡狩一樣, 是為了加強對地方和邊防的控制,為一了求治。如果說是遊玩,跑到荒涼的青海去玩什麼?

    還有東征高麗,當時的高麗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實力已經十分雄厚,並不弱於單獨的關隴集團,倘若不除,就是巨大的威脅。只是隋朝建國才多少年,你又要建洛陽,又要建運河,又要徵高麗,漢武帝底子比你厚都不敢這麼幹,你步子跨得這麼大,扯著蛋了吧。

    這些徵發的民役是役外之役,我們可以相見怎麼底層的民眾會有多大的怨氣,而且這是在挖那些門閥世家的底子,人都是服役了,誰來給他們種田幹活呢。這對於山東和江南集團尤為難以接受,這些集團支援的農民起義開始多了起來。而沉寂的關隴集團看到了苗頭,毫不猶豫就反了,之後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

    小結:“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我們可以看到,隋煬帝的政策不可謂不明智,後續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持續施行和強化楊廣的政策,抑制“五姓豪族”,加強朝堂制衡,加強君主集權,三徵高麗,開發南方,運河也為唐朝初期迅速地發展提供了基礎,蓋言“隋唐一體”。隋煬帝的失敗在於他是在是太急了,想要在有生之年畢其功於一役,這便是過猶不及了。

  • 9 # 綿州四知堂

    隋煬帝因其暴政而被人們視為“無道昏君”。其實,隋煬帝本是一位知識淵博、重視文化的皇帝。

    隋煬帝到南方巡視,接見吳地官員,他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學會蘇州話,並能和這些官員流暢地交談。他還精通諸子百家,擅長音樂詩歌,流傳至今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他寫的。

    隋煬帝不僅自己博學多識,他還非常重視保護文化遺產。他鑑於秦始皇焚書的教訓,曾下詔天下獻書。規定獻出一卷,賞絹一匹,不願獻的,可提供抄錄。透過這種辦法,當時共收集了三萬七千多卷書,其中有許多是失散已久的珍本。為了防止焚書現象再次出現,他下詔將所有的珍本書復抄十套副本,妥為收藏。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起了重要作用。

    隋煬帝自恃有才,認為他這個皇帝當之無愧。他曾對臣下說:“你們不要以為我這個皇帝寶座是我父親傳來。其實,如果皇帝由考試產生,這位置也應該由我來坐”。

  • 10 # 彩虹色的風

    哈哈,說到隋煬帝,我只想到了一個歇後語,叫:烏鴉落到豬身上,只看見人家黑,看不見自己黑。這裡的人家,指的是陳叔寶,歷史上,死後被起諡號為“煬”的皇帝可不止隋煬帝一個人,而陳叔寶的“煬”,正是被楊廣追封的。

    煬,用在諡號上的解釋為: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無需追究它的具體含義,總之,煬,不是一個好詞,楊廣在當上皇帝以後,追封陳叔寶為煬帝,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步入了陳叔寶的後塵,死後,也被追封為煬帝。

    隋煬帝這個人,怎麼說,他的人生可以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的分水嶺就是當上皇帝這個時間,他在當皇帝之前和當上皇帝之後,可以說是判若兩人。為了當皇帝,可以忍辱負重,裝清廉,裝孝順,裝專一,當上皇帝之後他的本性才暴露出來,我第一次見弒父弒母這個詞,就是描述隋煬帝的。

    很多人說隋煬帝好歹修建了大運河,也算是為古代的水利工程做了貢獻,問題是你要知道他為啥修大運河就不會這麼說了,他修大運河完完全全是為了一己私利,因為想要去下江南方便,至於他一路上是怎麼炫耀,奢華,殘害百姓就不說了,他被酒醉奢靡的生活迷了心性,當叛軍打到家門口了都不相信,誰去稟報還殺了誰,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而且他當皇帝期間幾次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攻打高麗句,不管自己軍隊的死活,一心想要好大喜功,結果每次都被別人打得落花流水,百姓和軍隊都怨聲載道。

    一個皇帝,看他昏庸不昏庸,怎麼死的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大多數明君都是老死病死,他是被手下大臣殺死,沒有人維護他,就說明了一些原因。

  • 11 # 均是天涯淪落人

    隋煬帝最大的缺點不是其他而是太過於自負,他的才學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他個人的自信心也是過度膨脹的,隋文帝給他奠定的基礎讓他的能力得到了展現,因此隋朝不僅疆域在不斷擴大,戶籍人口也在不斷增加,可以說隋朝在隋煬帝的手中達到了真正的巔峰,可是強大實力帶來的必然是自信心的增長,隋煬帝又是一個過度自負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自然無法去聽進去別人的意見,窮奢極欲雖然促使隋朝的力量有所衰落但是這並不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隋朝真正走崩潰的是從徵高麗開始的,民困財乏又遇到了天災,導致百姓損失慘重為了生存不得已只好鋌而走險,各地揭竿而起的人越來越多,朝廷對此事焦頭爛額卻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隋煬帝縱然萬般不甘心也是無濟於事。

  • 12 # 熙顏的分享世界

    隋煬帝的年號大業,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就是想承建一項大事業的。當時經過了文帝的統治,天下基本實現了大一統的格局,人口多起來,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財富。到隋煬帝大業五年,司馬光說這是隋朝的全盛時期。楊廣似乎一直有一種思想就是,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這理念很像我們國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大躍進。不過從隋文帝楊堅的時候,就開始了這種廣泛發動群眾的做法,雖然還算有度。但不只是客觀條件給新皇帝楊廣造成的印象,當時的他同時有種強烈的權威感,強烈的自我認同,覺得自己的意志沒有達不成的,所以種種原因集合之下,他就開始了他的“大業”,發動無數的民夫修這修那,而很多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或者是向外國使節炫耀,勞民傷財,給百姓造成了深重的苦難。 後來三徵高句麗,史稱第一次就勞動了113萬多人,其饋運者倍之。不過可以看出他其實軍事才能有限,因為他迷信軍事上的數量優勢,對高句麗用兵的時候行軍佈陣等等非常有問題,直接導致了失敗;而且早年做晉王時的平陳之役雖自己擔任行軍元帥,但因為左右有能人賢士才能順利地打了勝仗。 他就不是適合打仗的人,凡事太理想化,缺乏現實感,比較想當然。這種性格只適合去做藝術家,否則遇到挫折必然變成精神病。 而後來因為全國各地人民不堪徵調,生活艱難,群盜蜂起,隋王朝的廟堂之上充斥著馬屁精,隋煬帝周圍敢於直言的人都基本被殺掉了或者被堵住了嘴,要麼就是年老退休或者被流放了之類,廟堂之上已經沒有人敢對楊廣說真話,酷吏橫行,所以整個王朝岌岌可危。 史書上說楊玄感之變後楊廣每晚睡覺時都會從噩夢中驚醒,說有盜賊來殺他,然後幾名宮女撫搖才能再入睡。到江都之後則無意北返,不納言。在他在江都最後的日子裡曾經對蕭皇后說:這麼好的頭顱,不知道誰來砍它。而在這段日子裡他經常憂鬱不安,退朝後拄杖在後宮四處漫遊,不到天黑不肯回去。 宇文化及捉到他之前,其實他就是在坐以待斃,本來可能打算自殺,因為有史書記載說他本已準備了自殺的毒酒,但沒來得及喝就被抓了,然後他看著僅十二歲的小兒子楊杲死在自己面前,接著他要求喝毒酒,但被拒絕了,就解下自己的一條練巾,被勒死了。 楊廣最後的日子肯定是有心理疾病的,因為從症狀上看來,第一他出現了睡眠障礙,第二他的社會交往減少,不再過問政局,情感變得淡漠,第三有很多消極的觀念,還有漫無目的的遊走等等,說明他要麼是抑鬱症,要麼是精神分裂了。 隋煬帝楊廣的生命力已經枯竭,自然對治理國家更加沒有興趣了,所以隋王朝這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頂層崩潰,自然氣數已盡。 從一本書上看到引述一位西洋史家,《劍橋中國隋唐史》的作者芮沃壽的話,說隋煬帝是一個“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個“政治美學家”,“這種‘自欺欺人’也許是他們的‘一個規律’,他們的政治個性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具有‘炫耀性的想象力’,而以上這些個效能夠使這一類所謂政治美學家的個人歷史‘具有戲劇性,並使一切現實服從野心勃勃的計劃’。 大凡政治美學家,大概都容易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一旦夢幻破滅,這種人又極容易陷入絕望。” 我覺得這話很中肯。楊廣不適合做皇帝。他年輕有抱負的時候尚且做不好皇帝,他做皇帝只是為了實現對自己興趣愛好所向來懷有的夢想,只是為了在家庭裡能夠變成權威,而對治國其實沒有多少興趣,他所認為的治國就是大家一起去完成個什麼好玩的東西,他看得到的人開心就好了,連徵高句麗都是因為覺得人家不尊重他,這個事情本來大家玩得好好的,突然不好玩了,然後就出兵去打人家,徵調百姓去打仗,他自己還要親征,其實應該也有很大的程度是因為覺得好玩。 並且他是欠缺民主意識的,覺得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全天下都供自己差遣。結果搞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百姓要爭取民主反倒採取非民主的方式比當局還要殘暴,所以整個王朝朝不保夕。而受挫之後的楊廣就更做不好皇帝了,他沒有了自信,變成了精神病,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不過楊廣為了自己玩樂卻辦成了幾件造福後代的事:一是東都洛陽的興建,洛陽一直到武則天之後,都是唐朝重要的城市,此後的幾百年有著深遠的影響;二是修路,這為後來朝代的交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造福千古的京杭大運河,直到今天都還在使用,這可以和秦皇漢武修的長城相提並論,對後代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長城。 我覺得要給隋煬帝蓋個戳單純地說他就只是一個暴君是有失公平的。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看,其實他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其實如果他沒有那麼大的權力的話,不會是個壞人。也許他會是一個文人,一個藝術家,或者是一個靈巧的工匠。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我們還是隻能從史書裡看見一個區域性的楊廣,然後各自評說。

  • 13 # 坐屋小匯

    隋煬帝絕不是昏君,相反的,隋煬帝很懂搞經濟和民生,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就是隋煬帝開掘的,京杭大運河對我們國家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民生的巨大影響力不可估量。

    歷史上隋煬帝也不是荒淫無度,反而勵志圖新,只不過像京杭大運河這樣的工程,勞民傷財,加上國家新建,應該要休養生息,而不應大興土木和對外戰爭。

    “三徵高句麗”加劇了國家的滅亡時歷史共識,戰爭加劇了國內矛盾。還有很多施政,表面上是利國利民,都加劇了百姓的負擔,由此而各地揭竿而起,隋朝也就二世而亡了。

    隋煬帝

  • 14 # 滄溟ru

    客觀上,隋煬帝文韜武略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他的治理下,隋朝國力軍力都很強大,但是,他在一些問題比如高句麗、大運河等問題上顯得有些心急,戰爭、勞役快速的消耗國力,也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導致隋朝迅速失去民心,我們要全面看待隋煬帝楊廣,多方面看待隋煬帝的功與過,不能簡單的說是昏君還是明君。

  • 15 # 小毛驢之歌AAA

    隋煬帝,名廣,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次子。隋朝建立後成為晉王,在防備北方以及平定南朝陳方面均頗有建樹。

    其與母親獨孤氏以及楊素等一起謀劃,廢黜了兄長皇太子楊勇,於公元600年成為皇太子,604年即位成為第二代皇帝。即位後大興土木,強行營造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經略河西走廊等。並經常行幸在外,席不暇暖。

    自公元612年開始,連年的遠征高句麗均以失敗告終,在席捲全國的叛亂聲中,隋煬帝在江都(今揚州)度過了最後一段頹廢生活之後,於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殺。

    昏暴是唐人對楊廣的蓋棺論定。楊廣其實是有諡號的:明皇帝。也有廟號:隋世祖。可惜這兩個體面的稱號系由隋帝國的洛陽留守政權所給出,因此很快就被新建立的唐王朝推翻,改諡為煬。

    依照《諡法》,煬的意思有三種:好內遠禮,去禮遠眾,逆天虐民。前兩條是昏,後一條是暴。根據後世的描述、演繹和普遍看法,楊廣大約是兼而有之,既昏又暴。跟楊廣一樣聲名狼藉的只有夏桀和殷紂。更諷刺的是,煬,原本是他送給那個即位之後只知醉生夢死,做俘虜時懷裡還抱著兩個漂亮女人的陳後主陳叔寶的。

    開鑿大運河等各項政策實際都需要有強力來推動,簡單地用暴或昏君對其定論是不公平的。其實,若與被稱為明君的唐太宗相比,無論是關於政治的想法,洞察能力,還是在個人資質方面,隋煬帝或許都在唐太宗之上。

  • 16 # 葫蘆島那些年那些事

    【一】隋煬帝是一位昏君嗎

    當然,現在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瞭解到,隋煬帝不能用「昏君」二字蓋棺定論。隋煬帝在位時採取了很多措施。

    比如把統治中心轉移到洛陽,經常巡幸江南,進一步發展科舉制發掘人才等等。但是國家的軍事力量主要還是掌握在關隴貴族手裡。

    最後隋煬帝想出一個辦法,透過徵高麗調整大陸政治秩序,關隴軍事貴族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揭竿起義,最後隋煬帝亡於徵高麗之舉。

    為什麼唐太宗能夠開明納諫,「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得以成為一段佳話, 這種妥協帶來的好處,就是帝國不會發生內耗。

    仍然葆有宏大的外向力量,於是建立起空前絕後的大唐帝國。中間武則天的大周再次遷都洛陽。

    因為她明白自己得不到關隴貴族的支援;等到武則天去世之後,大唐的首都又遷回了長安。

    所以你看,隋唐史,就是一段皇權不斷希望倚仗其他盟友和關隴軍事貴族博弈的歷史。究竟是皇權獨攬好,還是幾方權力制衡更好?

    【二】隋煬帝面臨的問題

    無論我們覺得哪個更好,它能否現實化才是關鍵。真正能夠實現的秩序,一定是:第一,與當時現實的力量結構相匹配的。

    第二,能夠有效地引導人們的慾望形成某種合力,指向大致差不多的方向的。說得更簡單粗暴一點。

    就像中學物理最簡單的受力分析圖,怎樣讓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而不是互相抵消,這是一位帝王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其實放在現在的角度來看,也許隋煬帝的人生可能真的是一出歷史悲劇。為啥這麼說呢?有句話叫,領先時代半步,你是英雄。

    領先時代一步,你可能是烈士。而像隋煬帝這樣領先了時代好幾步的人可能註定就是一出歷史悲劇。

    首先來看隋煬帝所面臨的歷史背景,隋朝源於北周,北周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制度叫“八柱國”,這個制度的創立源於為了對抗與之並立的北齊。

    北周的開國皇帝宇文泰不得不出讓一部分軍事權力,與其他貴族結成準軍事同盟,宇文泰只不過是相當於這個同盟的盟主。

  • 17 # 悠閒高山Xa

    隋煬帝的年號大業,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就是想承建一項大事業的。當時經過了文帝的統治,天下基本實現了大一統的格局,人口多起來,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財富。到隋煬帝大業五年,司馬光說這是隋朝的全盛時期。楊廣似乎一直有一種思想就是,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這理念很像我們國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大躍進。不過從隋文帝楊堅的時候,就開始了這種廣泛發動群眾的做法,雖然還算有度。但不只是客觀條件給新皇帝楊廣造成的印象,當時的他同時有種強烈的權威感,強烈的自我認同,覺得自己的意志沒有達不成的,所以種種原因集合之下,他就開始了他的“大業”,發動無數的民夫修這修那,而很多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或者是向外國使節炫耀,勞民傷財,給百姓造成了深重的苦難。 後來三徵高句麗,史稱第一次就勞動了113萬多人,其饋運者倍之。不過可以看出他其實軍事才能有限,因為他迷信軍事上的數量優勢,對高句麗用兵的時候行軍佈陣等等非常有問題,直接導致了失敗;而且早年做晉王時的平陳之役雖自己擔任行軍元帥,但因為左右有能人賢士才能順利地打了勝仗。 他就不是適合打仗的人,凡事太理想化,缺乏現實感,比較想當然。這種性格只適合去做藝術家,否則遇到挫折必然變成精神病。 而後來因為全國各地人民不堪徵調,生活艱難,群盜蜂起,隋王朝的廟堂之上充斥著馬屁精,隋煬帝周圍敢於直言的人都基本被殺掉了或者被堵住了嘴,要麼就是年老退休或者被流放了之類,廟堂之上已經沒有人敢對楊廣說真話,酷吏橫行,所以整個王朝岌岌可危。 史書上說楊玄感之變後楊廣每晚睡覺時都會從噩夢中驚醒,說有盜賊來殺他,然後幾名宮女撫搖才能再入睡。到江都之後則無意北返,不納言。在他在江都最後的日子裡曾經對蕭皇后說:這麼好的頭顱,不知道誰來砍它。而在這段日子裡他經常憂鬱不安,退朝後拄杖在後宮四處漫遊,不到天黑不肯回去。 宇文化及捉到他之前,其實他就是在坐以待斃,本來可能打算自殺,因為有史書記載說他本已準備了自殺的毒酒,但沒來得及喝就被抓了,然後他看著僅十二歲的小兒子楊杲死在自己面前,接著他要求喝毒酒,但被拒絕了,就解下自己的一條練巾,被勒死了。 楊廣最後的日子肯定是有心理疾病的,因為從症狀上看來,第一他出現了睡眠障礙,第二他的社會交往減少,不再過問政局,情感變得淡漠,第三有很多消極的觀念,還有漫無目的的遊走等等,說明他要麼是抑鬱症,要麼是精神分裂了。 隋煬帝楊廣的生命力已經枯竭,自然對治理國家更加沒有興趣了,所以隋王朝這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頂層崩潰,自然氣數已盡。 從一本書上看到引述一位西洋史家,《劍橋中國隋唐史》的作者芮沃壽的話,說隋煬帝是一個“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個“政治美學家”,“這種‘自欺欺人’也許是他們的‘一個規律’,他們的政治個性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具有‘炫耀性的想象力’,而以上這些個效能夠使這一類所謂政治美學家的個人歷史‘具有戲劇性,並使一切現實服從野心勃勃的計劃’。 大凡政治美學家,大概都容易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一旦夢幻破滅,這種人又極容易陷入絕望。” 我覺得這話很中肯。楊廣不適合做皇帝。他年輕有抱負的時候尚且做不好皇帝,他做皇帝只是為了實現對自己興趣愛好所向來懷有的夢想,只是為了在家庭裡能夠變成權威,而對治國其實沒有多少興趣,他所認為的治國就是大家一起去完成個什麼好玩的東西,他看得到的人開心就好了,連徵高句麗都是因為覺得人家不尊重他,這個事情本來大家玩得好好的,突然不好玩了,然後就出兵去打人家,徵調百姓去打仗,他自己還要親征,其實應該也有很大的程度是因為覺得好玩。 並且他是欠缺民主意識的,覺得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全天下都供自己差遣。結果搞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百姓要爭取民主反倒採取非民主的方式比當局還要殘暴,所以整個王朝朝不保夕。而受挫之後的楊廣就更做不好皇帝了,他沒有了自信,變成了精神病,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不過楊廣為了自己玩樂卻辦成了幾件造福後代的事:一是東都洛陽的興建,洛陽一直到武則天之後,都是唐朝重要的城市,此後的幾百年有著深遠的影響;二是修路,這為後來朝代的交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造福千古的京杭大運河,直到今天都還在使用,這可以和秦皇漢武修的長城相提並論,對後代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長城。 我覺得要給隋煬帝蓋個戳單純地說他就只是一個暴君是有失公平的。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看,其實他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其實如果他沒有那麼大的權力的話,不會是個壞人。也許他會是一個文人,一個藝術家,或者是一個靈巧的工匠。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我們還是隻能從史書裡看見一個區域性的楊廣,然後各自評說。

  • 18 # liukojh

    楊廣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

    從這些來看,楊廣其實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皇帝,只是太急於求成,導致民不聊生,最終走向滅亡。

  • 19 # 古稀愛甲

    人們批評隋煬帝吃喝玩樂,出外遊玩的船隊長達百里,強令沿途官員提供美食。可歷史上哪個帝王不是妻妾成群,享盡榮華富貴?就象毛主席給“秦皇”平反一樣,說秦始皇雖為暴君,但他統一中國功勞不可抹殺。隋煬帝雖然生活腐朽,但也必須看到他的歷史功績,如開鑿大運河,使現代人至今受益匪淺,又如他開創的科舉制,在中國實行了一千多年,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走近自然,接近自然用英語怎麼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