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知足擼串串

    展開全部

    [編輯本段]灰椋鳥簡介

    灰椋鳥

    別名杜麗雀、高梁頭、假畫眉、竹雀、管連子等屬雀形目,椋鳥科。體長約23-25釐米,通體主要為灰褐色,頭部上黑而兩側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腳為橙色。

    灰椋鳥分佈在中國黑龍江、吉林等省的東北部和東南部,越冬或遷徙經過河南、河北等地。

    灰椋鳥棲於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農田等潮溼地上覓食,休憩於電線和樹枝上。

    [編輯本段]灰椋鳥的養法

    繁殖在4—6月間。巢以雜草、殘羽等築成,相當粗糙,而置於樹洞中,距地面約3—10米。卵每產3一5枚,呈淡藍或玉藍色,有時更微綴以褐色斑。

    1、鳥的選擇 灰椋鳥雖與八哥、鷯哥同屬一個科,而且分佈很廣,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揚,故飼養的人相對較少。灰椋鳥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鳥較蒼淡而多褐色,而且無輝亮,下體轉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濃,而雜以褐白色縱紋。

    2、籠的特點 灰椋鳥體型較八哥小,為觀賞飼養單隻雄鳥可用八哥籠或畫眉籠。為了繁殖,須成對飼養在較大的籠中,可自制僅前面和下面為鐵絲網,其餘各面封閉的,大小為100×80×100釐米的繁殖籠。籠的後上方安樹洞或暗箱巢(12×13×22釐米)。

    3、飼料和喂法 灰椋鳥為雜食性鳥。可以雞蛋米(或雛雞料搓熟雞蛋)為常備飼料,經常保持清潔、光足,每天或隔日喂一次軟料,用肉沫、水果或菜沫拌雛雞料面(或玉米麵),並經常給少量昆蟲幼蟲及蛹。

    若從樹洞中掏到幼鳥,可把肉沫、熟雞蛋黃、玉米麵(或雞料面)按5:2:3的比例混勻後餵給。若需填喂,可加水調和,捻成兩頭尖的食團。

    4、管理和調教 跟八哥、鷯哥相比,灰椋鳥比較容易飼養,而且較耐寒。日常管理,除保持粒料經常有外,每隔日喂一次軟料,洗刷水罐並換新鮮飲水。每週徹底清洗一次鳥籠、棲槓及食、水罐。冬季大的籠舍飼養條件下,無須特別保溫,就能生活得很好,但若是小籠單隻飼養,還是移至室內為宜。

    據瞭解,灰椋鳥在籠舍飼養條件下曾達到產卵,但未能繁殖成功。家庭籠養,只要成對、管理仔細,是很有希望的。

    《灰椋鳥》知識:好群居的灰椋鳥

    一隊隊、一群群,少則幾十只組成一群,多則成千上萬排成百米長隊,或圍成巨大的栯圓,一批批快速掠過天空。它們忽而衝高飛天,忽而低空盤旋,忽而邊飛邊唱,相互應和,忽而隱入叢林,跳躍枝頭,呼朋喚友,百鳥齊鳴。這便是灰椋鳥那快樂的身影。

    灰椋鳥,還有兩個名字:“高粱頭”、“竹雀”。

    灰椋鳥

    [編輯本段]灰椋鳥解說

    灰椋鳥並不是全身灰色,只因它在天空飛得太快,難以看清,所以,才給這它起了這樣的“灰”名字。如果我們能仔細觀察靜止的灰椋鳥,就能看清它的真正樣子。

    灰椋鳥羽毛的主要顏色是灰褐色,其中,尾巴和頭兩側長有白色羽毛,頭頂長有黑色羽毛,像人的黑髮。灰椋鳥的嘴和腳是橙紅色的,在灰色的羽毛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灰椋鳥的體型較小,身體呈流線性,雙翅有力,飛行速度很快。它們喜好群居,同吃、同住、同飛,很少單獨活動。這樣能較好地防備猛禽的襲擊,又方便繁殖後代。

    灰椋鳥在4~6月間生養小鳥。它們先用雜草和羽毛在空心樹洞裡搭一個巢,然後雌鳥產下3~5枚卵,進行孵化。小鳥出生後,由父母輪流餵食,一直到鳥寶寶長大,學會自己覓食。

    灰椋鳥是益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們冬天吃野生果實的種子,春、夏、秋三季吃金龜甲、象甲、柳大葉蜂、天社蛾等害蟲。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在每年的冬季,灰椋鳥會從北方飛來江蘇,在1984年3月,就有10 多萬隻灰椋鳥來到射陽林區過冬。江蘇是灰椋鳥的第二故鄉,每年,我們都可以看見活潑可愛的灰椋鳥。

    灰椋鳥 White-cheeked Starling 雀形目 > 椋鳥科 > 椋鳥屬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us cineraceus 別名:杜麗雀、高梁頭、假畫眉、竹雀、管連子。屬雀形目,椋鳥科。繁殖在中國東北、內蒙古、華北、青海及山東一帶;越冬於長江以南廣大地區。 分佈範圍:西伯利亞、中國、日本、越南北部及緬甸北部、菲律賓。 灰椋鳥體長約21釐米。通體主要為灰褐色,頭部上黑而兩側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腳橙紅色。幼鳥上體褐色沾棕。

    灰椋鳥:鳥類的一種,性喜群飛,食種子和昆蟲,有的椋鳥善於模仿各種聲音,包括其他的鳥叫聲及人類的語言

    保護級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特徵:全長230~240㎜。雄鳥頭、頸、胸黑色,並雜以白紋,頰至耳羽處白色條紋更多,各羽呈矛狀。上體褐灰,尾上覆羽白色,形成鮮明的橫帶。翅黑褐色,內側飛羽具白緣。腹部為白色。雌鳥羽毛沾褐色,缺少輝亮光澤

    習性:棲息於海拔800米以下的闊葉林內地。雜食性,以昆蟲為主。

    一隊隊、一群群,少則幾十只組成一群,多則成千上萬排成百米長隊,或圍成巨大的栯圓,一批批快速掠過天空。它們忽而衝高飛天,忽而低空盤旋,忽而邊飛邊唱,相互應和,忽而隱入叢林,跳躍枝頭,呼朋喚友,百鳥齊鳴。這便是灰椋鳥那快樂的身影。

    灰椋鳥羽毛的主要顏色是灰褐色,其中,尾巴和頭兩側長有白色羽毛,頭頂長有黑色羽毛,像人的黑髮。灰椋鳥的嘴和腳是橙紅色的,在灰色的羽毛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灰椋鳥的體型較小,身體呈流線性,雙翅有力,飛行速度很快。它們喜好群居,同吃、同住、同飛,很少單獨活動。這樣能較好地防備猛禽的襲擊,又方便繁殖後代。

    伴隨著西下的夕陽,數十萬只“灰椋鳥”迴歸樹林,喳喳的鳥叫聲成為暮色中幽靜小村的一曲曲催眠曲,這是近來出現在西安市長安區杜曲鎮洋橋楓盛苗圃的一道景觀。

    楓盛苗圃有200畝地,種有欒樹、合歡等百餘種樹,形成了一個人工“大森林”。加之此地東鄰長安八大河之一的(橘字去木旁換三點水)河,西靠神禾塬,南鄰翠華山,東鄰少陵塬。天然的地理位置使這裡形成一個小型“盆地”,再加上週圍近3000多畝的園林已綠化,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得到了鳥類的青睞。

    灰椋鳥體長約21釐米。通體主要為灰褐色,頭部上黑而兩側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腳橙紅色。幼鳥上體褐色沾棕,頭和頸的兩側白而綴以褐色細點。

    [編輯本段]目的描述

    大部為小型種類,體型最小者為啄花鳥科種類,體型較大者均為鴉科種類。嘴形多樣,一般小而強,呈圓錐形,食蟲種類嘴多長而直,有的細而曲(太平鳥)或寬而平(燕、鶲類等)。頸部較短,翅長短適中,具9-10枚初級飛羽,尾羽多為12枚,少數為10枚或14枚。腳短強,適於樹棲,不具蹼,4趾,離趾型(闊嘴鳥科前趾基部合併),在同一平面上,中趾和後趾幾等長,跗蹠前面多具盾狀鱗(闊嘴鳥科多數為卷狀鱗),後面平滑成稜狀(百靈科具盾狀鱗)。

    科的描述:嘴形直而尖,嘴形平滑或僅上嘴先端具缺刻,鼻孔裸露或為垂羽所蓋。具10枚初級飛羽,第一枚特短。平尾,尾羽12枚。腳長而健,前緣具盾狀鱗。

    灰椋鳥課文

    《灰椋鳥》徐秀娟

    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 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影,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來到了林場。下了車,輕輕走進林內。棕紅色的水杉落葉,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華貴的絨地毯,走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周圍靜得出奇。路兩邊近百畝的竹林鬱鬱蔥蔥,與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有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裡的灰椋鳥還是不願過早地安眠。看,這幾隻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稜稜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麼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日?要不怎麼會這樣熱鬧?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題填兩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