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朗照千江月

    呂不韋的悲劇和他同趙太后的微妙關係以及功高震主是有一定關係的。

    我們知道,趙太后並不是一個生活檢點的女人,她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史書也是諱莫如深。呂不韋是知道和太后有染的危害的,所以嫪毐被呂不韋送到了宮中。嫪毐是一個假太監,本來應該受宮刑的,可是最後卻被當成真太監送進入了皇宮。

    結果這件事情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趙太后最後喜歡上了嫪毐,竟然還讓趙太后懷孕了。這件事情畢竟很大,趙太后為了不被人發現,後來遷移到了雍城的宮殿中居住了。嫪毐這時候一直跟著趙太后,趙太后的很多事情都是嫪毐決定的,此時的嫪毐已經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了。

    根據史書記載,自願當嫪毐門客的人有上千人之多。可見此人的勢力已經到多大地步了。一個小小的假太監有這樣的魔力,距離死也就不遠了。

    公元前238年,有人揭穿嫪毐是一個假太監,還說嫪毐和趙太后私通,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史書記載:“(嫪毐和趙太后密謀)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

    這時候秦王開始出來查這件事情了,這件事情直接牽涉到了丞相呂不韋,最後秦王直接夷嫪毐三族,而且還把嫪毐和趙太后生的兒子殺死了,趙太后也直接被弄到了雍地。

    這件事情秦王是知道呂不韋也是有責任的,所以秦王也想把呂不韋殺死,但是當時呂不韋的門客比較多,都給呂不韋說情,這時候秦王才原諒了呂不韋,不過秦王對呂不韋一直是耿耿於懷的。

    公元前237年,呂不韋丞相職位被免除,趙太后也被迎接回皇宮了。但是,這時候又把秦王的傷痛被揭開了,秦王答應趙太后回宮,但是呂不韋必須出宮,所以這一年呂不韋被秦王趕出了皇宮。

    這一次將呂不韋趕出皇宮,也讓秦王很擔憂,因為各國的諸侯很多都來拜訪呂不韋,這讓秦王認為呂不韋有可能造反,所以,秦王直接寫信質問呂不韋,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呢?你的家在河南,現在食邑十萬戶。這句話就是說呂不韋德不配位。

    還有更厲害的,在信中秦王還直接對呂不韋說,你和我們秦家有什麼血緣關係呢?為什麼你要稱自己仲父呢?其實,這句話就是隱含著呂不韋和趙太后有微妙的關係,再加上我們上文說的他有點功高震主,最後秦王對他下了殺心。

    而呂不韋也知道自己在被秦王一步步的逼迫,他也擔心自己被殺死,最後直接喝毒酒自殺了。在呂不韋被殺之前,他的家人都被遷移到了蜀地,呂不韋死後,秦王也知道呂不韋對秦國的功勞,後來秦王將呂不韋的家人都接回來了。

  • 2 # 像魚兒一樣自由

    嬴政繼位後,嫪毐被殺,太后被禁,還有一個人也開始惶恐不安,這個人就是秦國相國、被嬴政尊為“仲父”的呂不韋。

    嫪毐之案不可避免地牽出了呂不韋,因為嫪毐原先是呂不韋的門客,而且也是呂不韋為了擺脫趙姬的糾纏,設法將嫪壽以假宦官的身份送入宮的。如果沒有呂不韋的運作,嫪毐不可能進宮,更不可能得到王太后的寵愛,也不會發展到後來干預政、發動叛亂。所以,呂不韋是無論如何也和這件事脫不了干係的,但是呂不韋和嫪毐又有不同處,嫪毐犯了死罪,且充其量不過是太后的男寵而已,直接殺之即可;可呂不韋卻是兩朝元老,處置呂不韋的事情得從長計議,這一點,年僅22歲的嬴政是非常清楚的。

    嫪毐在秦王嬴政九年(前238)九月被車裂,政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嫪毐叛亂平定,這也是在歷史舞臺上亮相,而這次亮相就看出了他的鐵腕手段,顯示出了日後他統一六國的那種威嚴與果斷。

    次年(前237)十月,嬴政下令免去呂不韋的相國職務,讓他回到洛陽封邑賦閒。此時距嫪毐被車裂已經整整13個月,而且對呂不韋的懲罰也相當輕。連自己的親生母后都敢囚禁的嬴政為何對呂不韋如此仁慈呢?《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呂不韋“奉先王功大”,二是“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

    史書記載嬴政輕罰呂不韋的原因:一是呂不韋成就了莊襄王;二是為呂不韋說情的人太多。呂不韋經商起家,之後輔助子楚登上王位,莊襄王去世後,又輔助嬴政即位,在其輔政期間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做了不少貢獻,這些嬴政都是非常清楚;而且,呂不韋的門客眾多,勢力龐大,如果重罰呂不韋,嬴政擔心其會生出變亂。所以,一直拖到第二年十月,嬴政在接回王太后趙姬的同時,才免去了呂不韋相國的職務,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

    接回王太后趙姬也頗經歷了一番周折,嬴政當時是感情用事,氣憤之極才將自己的母后軟禁,當時嬴政下了一道命令:誰都不許為王太后求情,否則就砍斷其四肢,殺了說情者。史書記載:“下令日:‘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脊。諫而死者二十七人”。

    這時,又有第二十八個人前來為王太后趙姬說情,這個人就是茅焦。茅焦在聽說王太后被軟禁在雍地後,要求面見嬴政,嬴政當時對給王太后說情的人依舊非常反感,準備在茅焦說完後就將其處死,但茅焦的一番話卻讓嬴政幡然醒悟,不僅沒殺茅焦,還將王太后接了回來。

    當時,茅焦對嬴政說:“陛下,您有極其荒唐的作為,您不知道嗎?車裂你的假父,是不仁;撲殺你的兩個弟弟,是不慈 將母親軟禁在外,是不孝;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是夏桀、商紂的作為。天下人聽說之後,都不會再到秦國來,我實在為秦國擔憂。”

    說完,茅焦解開衣服,走下大殿,伏在殿下等待受刑。雖然茅焦的話句句刺耳,但嬴政聽完之後並沒有大怒,反而親自走下大殿將茅焦扶起來,並拜茅焦為上卿。之後,嬴政親自駕車去雍地將王太后接了回來。

    同樣是為王太后的事情進諫,為什麼前面27人都被殺,獨茅焦未死還被封官呢?這是因為茅焦點到了要害,即流放王太后影響統一大業!當時嬴政是盛怒之下做的決定,未考慮周全,聽了茅焦一番開導之言後立即改正,這也顯示了嬴政的政治才能。

    也正因為嬴政凡事都為秦國的統一大業著想,所以在處理呂不韋的時候更要從大局出發,不能感情用事。嬴政將呂不韋削去官職,貶回河南老家,看似對呂不韋十分寬容,但事實上,這件事還遠未結束。

    嬴政一心想獨攬朝政,將國家的大權全部收回自己的手裡,而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是秦國最大的兩個政治集團,如今嫪毐集團已被剿滅,只剩下以呂不韋為首的政治集團。雖然呂不韋也解甲歸田,但呂不韋回到洛陽之後,依舊是賓客盈門,並不像其他失勢的人那樣家中門可羅雀。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呂不韋曾經盛養門客,其門徒眾多,他們認為呂不韋失勢只是一時的,總有一天他會東山再起;另一方面更是呂不韋的才能和聲望是六國共識的,既然他已經不再是秦國的相國,那其他六國便不斷派使者前去邀請呂不韋到自己的國家任職。

    本來,秦國的大臣卸任後去其他六國任職是很正常的事情,何況呂不韋是強秦卸任的相國,所以,六國邀請呂不韋的使者不絕如縷是非常正常的。但這種現象卻引起了嬴政的擔心,以呂不韋的才能,他到六國任何一個國家任職對秦國都是一個威脅,嬴政更為擔心的是呂不韋會叛亂。

    秦王嬴政十二年(前235),已被免除相國之職、賦閒在食邑洛陽的呂不韋飲鴆自殺。這位擔任秦國相國12年之久、為秦國盡心盡力、權傾朝野、名滿天下的相國最後竟落得服毒自殺的下場,那他到底為何自殺?因為當時嬴政給呂不韋去了一封信,信中的言辭極為冷酷、絕情。史書記載,當時信的內容為: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意思就是:你有什麼功勞?秦國封你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和秦國有何親緣?我都叫你仲父。你與你的家人都遷往蜀地吧。

    看完這封信,呂不韋立即服毒自殺。對於呂不韋為何看完信後自殺,後人普遍認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呂不韋擔心秦王嬴政不會善罷甘休,會一步步將他逼近絕路,與其受盡折磨,最終被他處死,不如自己了斷;第二種可能性是呂不韋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的人,但嬴政的這封信卻是在剝奪他的尊嚴,他為秦國做了那麼多貢獻,最後卻落得一無是處,這讓呂不韋頓生生不如死之感,於是服毒自殺。

    呂不韋死後,沒有舉行國葬,是其門客將其偷偷按照民間的喪禮安葬的,但事後還是被嬴政得知,嬴政下詔,重罰呂不韋的門客。

    縱觀呂不韋的一生,他是一個極有經商、政治頭腦的人,才能也非常出眾,他輔佐了秦國兩代君王,為秦國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他這一生中卻犯了兩個大的錯誤,正是這兩個錯誤,使其最後落得服毒自殺的下場。

    呂不韋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將嫪毐送進宮中服侍王太后趙姬,從而導致了嫪毐政治集團的形成。如果嫪毐只滿足於榮華富貴也就算了,偏偏他得到了王太后的高度信任後,不僅獲得封邑,還開始染指國家政事,參與朝政,這是呂不韋當初萬萬沒有想到的。而且,嫪毐本來就是市井小人,根本不懂政治,他所做的只是瘋狂地為自己和王太后擴大勢力、攫取權力,根本不會考慮國家利益。

    雖然呂不韋和嫪毐不同,為秦國嘔心瀝血,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嬴政的眼裡,呂不韋集團和嫪毐集團一樣,哪個都不能留。而嫪毐叛亂直接影響到了呂不韋的仕途生涯,但促使嬴政想徹底剷除呂不韋和其黨羽的卻另有原因。

    這個原因也就是呂不韋犯的第二個重大錯誤,就是不自覺的超越君權。呂不韋雖有很強的政治才能,但他卻沒有規劃好自己的政治生涯,他精於怎樣獲取權力,卻不懂得適時放下權力。

    莊襄王繼位後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封呂不韋為相,可是莊襄王在位僅僅三年就去世了;等到嬴政繼位,呂不韋就該將權力交給嬴政,自己及時引退、韜光養晦,但呂不韋並沒這樣做,反而繼續擴充自己的政治勢力,並稱自己為“仲父”;若說嬴政繼位時年齡還小,需要呂不韋輔政,那麼等到嬴政22歲行完加冠禮之後,呂不韋應該立即引咎辭職,退居鄉里,並全力解散自己多年為相所形成的政治集團,但他依然沒有這樣做;等到嬴政將他驅逐出朝,讓他回到食邑洛陽時,他就該避嫌而閉門謝客,可他依然沒有清醒,仍舊是賓客盈門,且招待其他六國來聘請他為相的使者。

    讓一個人放棄自己多年苦心經營而得來的權力是非常難的,但是若不放下,最後只能將自己置之死地,可是呂不韋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呂不韋最終因為自己所犯的兩個政治失誤而使自己走向了死亡。

  • 3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可以說呂不韋自己惹得禍很大,大到滅族,秦王嬴政一天天在長大,而呂不韋與趙姬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臨頭,就找了一個假擬宦官的嫪毐去伺候太后,來個金蟬脫殼。嫪毐與太后暗和私通,並且生下兩個兒子。嫪毐竟膽大妄為,瞞天過海,擬議秦王后立子繼位。這時有人告發嫪毐不是宦官,常常與太后淫亂私通,生下兩個兒子。秦始皇命法官嚴查,事情全部弄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嫪毐滅三族遷家奴,殺掉太后所生兩個兒子,並把太后遷往雍地居住。

    平息了嫪毐事件後,呂不韋的命運不可避免的走到了盡頭。秦王想殺掉相國呂不韋,念他侍奉先王功勞極大,免去相國職務。遣出京城,到河南封地。但是,呂不韋到了自己封地,沒有收斂的跡象,諸侯賓客絡繹不絕,問候探尋。這樣的跡象引起了秦王的注意,恐怕發動叛亂。乃賜書於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徒處蜀!”到了這個時候呂不韋自己已經知道秦王讓他死是必然的了,遣徒蜀地只是說詞而已,秦王的手段逐漸逼迫,自己就範,這麼大的宮廷偽詐,嫪毐族矣,太后遷移,輪到始作俑者呂不韋他最好的下場喝毒酒自殺而死,這是他最好的結果。他還以仲父稱之,最恨呂不韋者秦王也,等到呂不韋自殺後,秦王把遷徒到蜀地的門客都遷回到了京城。逐漸長大成人的秦王有自己的偉略,羽毛豐滿,剔除掣肘,呂不韋時代已經過去,秦王新生代已經到來,這時的呂不韋已經沒有什麼命運的選項了,灰飛煙滅是他最好的選擇。

  • 4 # sunjin6278

    戰國後期,衛國大商人呂不韋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在趙國看到秦國質子秦異人,就馬上覺得奇貨可居,看準方向後他就破千金家財,投資這個潛力股。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呂不韋的全力投資終於得到了巨大的回報,秦異人做了秦國國君,非常感恩呂不韋,就讓呂不韋做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宰相。秦異人當了三年國君就死了,呂不韋和趙太后就順理成章地把秦異人的兒子(有說是呂不韋與趙太后之子)贏政扶為國君,就是以後的秦始皇。秦始皇13歲登基,大權自然由呂不韋操持,到22歲時,秦王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政,親政的第三年,秦王就逼迫呂不韋自殺了。

    那麼秦王為什麼要逼死恩人呢?呂不韋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其原因有三:一是呂不韋功高蓋主,大權在握,嚴重影響了秦王親政。呂不韋早在秦異人做國君時,就被封相國、文信侯,賜予洛陽食邑十萬戶,家有奴僕上萬人。更歷害的是,呂不韋把持朝權,遍置私人,養門客三千人,異人死,尊呂不韋為仲父,輔助秦王贏政。秦王要想親政,就得擺脫呂不韋的束縛,因此秦王想殺呂不韋。二是呂不韋與趙太后暗中私通,關係闇昧。本來這趙太后就是呂不韋的愛姬,因為拉籠秦異人,就送給了他,後來生下了秦王贏政,有說是異人的孩子,有說是呂不韋的,是與不是,想著呂不韋最清楚。待秦異人去世,秦王贏政繼位,趙姬成了趙太后,呂不韋成了仲父,趁秦王幼小之際,二人舊情死灰復燃,暗中私通。時間一長,紙裡包不住火,宮庭內外自然傳得紛紛揚揚,世人皆知。隨著秦王年齡增長,呂不韋與趙太后私通的事可能也被秦王察覺,為了維護自己和母后的榮譽,秦王也當對呂不韋起殺心。三是受嫪毐事件牽連。身為國相的呂不韋,政事繁忙,精力不濟,再加秦王一天天長大,呂不韋害怕秦王知道自己與太后私通的事,對自己不利,呂不韋就想與太后斷絕私通,誰知趙太后淫心正旺,呂不韋一提出就得到堅決拒絕。呂不韋沒辦法,就尋思找個人替代自己。正好這時咸陽街市上有一個叫嫪毐的人,此人沒別的什麼本事,只是有一樣異能,就是傢伙大,硬起來可轉桐木車輪。不韋聽說,馬上讓手下叫來,當面演習了一下,感覺趙太后能接受。於是就對他不做手術,以太監名義送進後宮,趙太后果然很滿意,也就不再糾纏呂不韋了。哪承想這嫪毐小人得志,貪心爆長,得寵趙太后,得到了很多封賞土地,被封長信君,和呂不韋權力不相上下。還不滿足,竟然想讓他與太后生的兩個兒子當秦王。嫪毐就豢養死士數千,趁秦王贏政到雍和宮舉行成人加冕禮時,殺死秦王。誰知事有洩密,秦王早有準備,就指揮軍隊一舉平滅叛亂,誅殺嫪毐及其三族的人,摔死嫪毐兩子,幽禁趙太后於雍地。並徹查嫪毐事件,最終查出來呂不韋與嫪毐事件有牽連,更激怒了秦王殺呂不韋之心。

    由於這三個主因,秦王想殺呂不韋,但因他侍奉先王功勞太大,又有不少賓客辨士為其求情,秦王就只罷免了呂不韋的國相職務,將他遣回他的封地河南洛陽。誰知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怕他發動叛亂,就打發他舉家遷往蜀地。到達蜀地後,秦王給他寫了封信,大意是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居住吧!”呂不韋看了秦王的來信,知道秦王已懷疑他,想讓他死,與其受刑被殺而死,不如自殺,於是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那為什麼呂不韋寧願自殺也不願叛亂呢?一來秦朝大權依然在秦室宗親貴族手裡掌握著,呂不韋一個外來人,權勢再大也是個打工的,他扶迎著秦室宗親還可以,一旦脫離了秦室宗親,只能遭到整個秦華人的反對;二來秦王贏政可能就是他的兒子,既然自己的兒子已做了秦王,目的已達到,為了讓兒子更好放手治國,自己自殺又有何憾?三來自己地位已極,富貴榮華盡享,又編了名著《呂氏春秋》以遺後世傳名,在世上已無遺憾,何必再賴活著受辱毀名呢?也許正鑑於此呂不韋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殺,死得也算聰明瞭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辣白菜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