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07521561936

    我們常說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也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但是,在外人看來,這種東西張牙舞爪,兇猛異常,似乎具有惡狠好鬥的侵略特徵。因此,不把龍的真正寓意弄清楚,很可能會引起世人的誤會,從而影響我們民族的和平崛起。

    龍是透過人們的想象而創造出來的動物,自然界並不存在。這種主觀產生的動物之所以創造出來,一定有著其深刻而又現實的寓意,才能被原始社會的各個氏族部落所接受,成為共同崇拜的物件。在原始社會時期,氏族部落眾多,各個氏族部落由於所處地利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所產生的原始信仰和崇拜物件,即所謂的圖騰,也必然有所不同。

    從現有的出土資料來看,北面的紅山文化和南面的良渚文化,包括後來西面的齊家文化中,都有龍的出現,而且是經久不衰。跨越幅度之大,覆蓋範圍之廣,涉及民族之多,如果不是有一種各氏族部落能共同接受的理念在內,能普及於華夏大地嗎?

    關於龍的寓意,現在的解釋大概有兩種,一是圖騰崇拜說,一是原始宗教說。這兩種說法,似乎都解釋不了“為什麼在每個氏族部落都有著自己的圖騰而且國家尚未統一的原始社會里,各氏族部落都接受了龍的符號?”這個疑問,沒有說清楚龍的真正的文化內涵,顯得有點牽強。而且這種在解釋古之器物時總與祭祀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說法,有“書不夠,神仙湊”之嫌。

    恩格斯說:“唯物史觀是以一定歷史時期的物質經濟生活條件來說明一切歷史事變和觀念、一切政治、哲學和宗教的。”因此,龍的創造動機以及產生這種動機的原因,是與原始社會的物質經濟生活條件相關的,反映了當時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產生的迫切願望和普遍訴求,並把這種願望和訴求歸納成一種形象而生動的、具有象徵性和代表性的藝術符號。

    中國早期完整器形龍的代表,當屬紅山玉豬龍。玉豬龍豬首蛇身,肥頭大耳,圓目闊嘴,獠牙飄鬃,並以陰刻表現眼圈和額頭皺紋,蛇身捲曲呈環狀,豬首和蛇身呈有機而生動的統一。這種豬首蛇身的龍,隨著歷史發展,其形態姿勢逐漸豐富起來,但基本元素卻未改變,甚至到元代瓷器上繪畫的龍,也大多為豬嘴龍。

    在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豬與現在的家豬體形很相近,說明我們先民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開始馴化或飼養豬了。在中國文字中,家的概念也是與豬聯在一起的,寶蓋頭下面一個“豕”字,表示只有在屋舍裡養了豬,才能稱之為“家”。我們知道,家是人們安全的屏障,無論在外面受到什麼驚嚇,回到家裡便有了安全感和踏實感。

    在先民們對事物的認知中,認識到世上萬物,相生相剋。蛇的剋星是豬,除了大蟒蛇,一般的蛇是不敢光顧豬舍。吃過野豬肚的人會知道,野豬肚上的黑斑點代表野豬吃過的毒蛇,黑斑點越多,表示吃過的毒蛇越多,價格也越貴。野豬,猶其是懷孕或才生下小豬的母豬,會滿山遍野地去找毒蛇吃,以補充蛋白來滿足孕育的需要。

    洪荒時代,遍地毒蛇猛獸,先民們以打獵和釆摘野果為生。在打不到野獸的時候,要解決飢餓和補充蛋白的有效方法,莫過於捕蛇了。這是生存的需要。但是,人吃蛇,蛇也咬人,猶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毒蛇溜了進來,不小心被它咬了一口,那可是致命的。先民們在生活實踐中發現,屋舍裡養了豬,毒蛇就不敢來了,安全就有了保證。於是,根據這個生活經驗,形象地創造出了“家”字。

    生存和安全,是任何一個民族發展的永恆主題。只有解決了生存問題,安全得到保障,人們才能安居樂業,民族才有發展與變化的可能,才能飛龍在天,大有作為。

    一個小小的豬蛇合一物件,包含了生存和安全這兩大訴求的理念在內,又有哪一個一氏族部落會不喜歡、不接受、不尊崇呢?這種理念無疑具有親和力,在先民們的交流中能求同存異,包容兼蓄,促進民族的融合。隨著華夏大家庭的擴大,一些氏族的圖騰元素也漸漸加入到龍的形象中來,如鹿的角,羊的須,禽的爪,既極大地豐富了龍的形象,又增加了民族融合和團結的理念。

    因此,中華龍的真正寓意是:生存,安全,融合和團結。這是中華民族長期以往的發展理念,是祥和瑞楨的,絲毫不具有擴張性和侵略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現在過年和小時候過年相比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