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54058729721

    宵”是夜晚,“禁”是禁止的意思,古代統治者頒佈宵禁令,禁止民眾夜間活動,目的是為了防盜,維持治安,以維護其統治,正所謂:“夜禁之設,所以彌盜也!”而違反宵禁令的人輕則拘禁,重則就地正法。

      宵禁令古已有之,在《周禮·秋官司寇》就有列“司寤氏”一職專門負責夜禁事宜。西周在取代商朝後,總結了商亡的教訓,認為要想統治穩定,關鍵就是建立一套從上到下的倫理綱常秩序,所以周公制定《周禮》,而禁夜(宵禁)就是其中一種,這是因為在古代傳統的農耕文明中,始終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習慣,這種習慣也就成了宗法秩序的一部分。《周禮》規定:“掌夜時,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但這個並不具有強制性,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末期和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已經不遵守什麼《周禮》了,《史記》就曾記載說:魏襄王時期,“魏華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伍子胥在逃離楚國時,也是“夜行晝伏”。

      重新把宵禁搬出來的是法家,如商鞅在秦國變法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百姓出入需有官府發放的憑證公驗,城市中夜間嚴禁隨意外出,加強治安,嚴格四民界限,嚴禁混居,這些都是為了加強統治需要(夜間易失火易產生騷亂),只有社會秩序穩定,國家才能強盛。

      秦漢時期,宵禁的目的依然是為了國家穩定,畢竟古代生產力有限,夜間管理十分不便,所以就人為的將“時間停止”,也就是規定所有人只能白天活動。有人說這麼做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防盜賊,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根據出土的居延漢簡記載:“禁吏毋夜入人廬舍捕人”,也就是說漢代宵禁是連官府的捕吏也不能在夜間闖入罪犯家中緝捕罪犯的。

      漢朝以後直至唐朝,宵禁目的進一步抬升到了整個城池的防禦。這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城池的構築開始實行“巢狀式封閉結構”,也就是說城池的四周城牆只不過是城池的第一層防禦,城內的封閉結構屬於第二層防禦。什麼意思呢?以唐朝長安城為例,長安城內宮城、皇城、坊、市分別是封閉的空間,實行城門、街門和坊門共同啟閉的制度,這樣既可以提升城池防禦水平,又可以把城內的人分割包圍在們彼此熟悉的小環境內,避免有人在城內趁夜起事。

      漢代宵禁由執金吾負責, 《史記》中寫道:“宿衛郎官分五夜誰呵, 呵夜行者誰也。”甚至大將軍李廣“從人田間飲”,回來也不能夜行。

      到了唐代,也有“京城內金吾昏曉傳呼,以戒行者”的規定,當時的商業活動都在白天進行,到了夜間,居民只得閉門不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坐在別人開的車上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