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一根小辮
-
2 # 么兒侃事
可能是你長大了吧,心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都忙工作忙家庭,哪裡都是快節奏。哪裡有心思放在節假日怎麼過上面啊?
以前過年是家人都在身邊,年底又冷又凍,大家都窩在家裡了,可不熱鬧。在家沒事幹就想著過年弄點什麼吃的,捯飭點什麼有趣的東西。
現在就不一樣了嘛,沒有年味是很正常的。
-
3 # 梅子做手工
現在過年確實是比以前過年年味沒有那麼濃了,以前時間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同樣的對於親朋好友也一樣,在那個交通通訊都不發達,相對閉塞的年代,平常連見一面都很難,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大家在一起團聚,聊一聊,現在科技發展那麼快,幾乎每個人人手一部手機,聊天交友軟體那麼多,隨時可以認識新朋友,聊出新感情,所以對感情也沒那麼珍視了。以前物資匱乏,平常吃個肉都很難,只有在過節和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吃的,所以格外珍惜和重視,所以以前過年的年味對我們來說會覺得很濃,現在市場經濟那麼發達,商場超市可以隨意購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平常日子就跟過年差不多,所以現在過年也就覺得年味沒那麼濃,跟平常日子也差不多。
-
4 # 呆木頭老跟
我覺得過年是童年的回憶,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渴望過年。過年有新衣服穿還有紅包拿,有好多吃的,可以買鞭炮放那時候可開心了,現在我們長大害怕過年,對於有些人過年是孤獨的是寂寞的無趣的,馬上快過年了,在這裡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
-
5 # 白衣少年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年味也漸漸地變淡了,我記得小時候我記得一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陸陸續續準備過年的東西,小孩子盼著放寒假,外出工作的開始盼著回家,現在過年也沒有以前熱鬧了,以前都是敲鑼打鼓,鞭炮煙花,除夕夜一個村子的人在一起跨年守歲,現在人口城市化,農村裡人少了,也就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在城裡過年現在就是全家一起去飯店吃個年夜飯,然後就回家看春晚了,現在過年有年味的應該是那些小山村或者是少數民族等等生活節奏慢的地方!
-
6 # 原生食紀
要先說說什麼是年味,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以前過年跟平常有什麼區別?
首先,以前過年有固定儀式,比如年前家裡的大掃除、吃餃子、貼春聯(很多時候是自己寫的)、祭灶神、迎小年等一系列活動,意味著年的到來。除夕要守夜、年初一上山祭祖然後去親戚家拜年。走過這些形式,意味著過年,意味著年味。
其次,是對過年的憧憬和喜悅,以前過年意味著可以吃平常不會買的零食、水果等,還有壓歲錢,不僅是錢的多少,還有拆開紅包那激動的心情,你永遠不知道里面裝的是多少錢,就跟挖寶一樣。
再次,是周圍的氛圍,每到過年,大家燃放煙花爆竹、還有參加廟會、迎接元宵,舞龍燈等等,濃濃的二氧化硫燃燒過的味道,幾乎就等於年味了。
那麼現在,固定儀式還有多少,周圍的氛圍由於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也還有多少,物資的富足對過年美食和零花錢的期待又還剩多少呢?
-
7 # 兔子菌的第二人格
小時候過年期盼買一件貴一點的新衣服、一雙好一點的新鞋子。外出學習或者工作的叔叔姨姨、哥哥姐姐們都可以回家來,家裡過年的時候吃飯可以擺兩張桌子。
大年夜的時候在老家的院子裡放著質量不太好的煙火,哥哥一點開引線,大家就都四散開來,捂著耳朵看煙火升上空中,綻開一個小小的火花。
後來搬去了縣城,家裡的條件也漸漸好起來,不用再等過年就可以買新衣服新鞋子,哥哥姐姐們也會經常打電話聯絡,時常來新家玩。
曾經過年的時候的期待感似乎越來越低,因為太容易了。我長大了,現在要一件新衣服太容易了,要見他們一面太容易了,不用天天盼著過年的時候。
唯一遺憾的是,我的新家好像太小了,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家了。再也沒有一起過夜過,再也回不到當年六個人擠三張床,晚上沒有手機沒有電視只玩成語接龍的時候了。
我只能說,城市化改變了這些,但城市化是發展之路上必然經歷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的獨立性會提高,但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黏性會降低。
年味的喪失大概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
8 # 生活娛樂會
現在過年年味是淡了很多,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過年了。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時候,過年最期待的就是有新衣服穿,有肉吃,媽媽會炸好多吃的,大人會給壓歲錢,年初一去任何家都會有好吃的,還有下大雪打雪仗,村裡殺豬宰羊的快樂氛圍。現在過年好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只剩下貼對聯了,農村還可以放煙花,剩下的也就是打牌,其餘的真的沒什麼了,
-
9 # 大叔探保
這個我有非常深的感受,我老家是農村的,現在每年過年真的沒有一點年味了。先給大家說說為什麼以前小的時候特別期盼過年,而且過年會感覺年味很重:
1.小的時候過年,跟我一塊長大的小夥伴有很多,光同歲的都有七八個,再加上比我大一兩歲還有小個一兩歲的,過年的時候,感覺特別熱鬧,玩伴都放假了,而且小的時候可以玩的東西不多,都是一些很傳統的玩法。最關鍵是,小夥伴人多,大家都在外面玩,買一些炮竹都歡喜的不得了。
2.小的時候年味濃是在過年,大年初一,早上五六點就得起床,然後吃完餃子就去每家每戶拜年,幾個小夥子成群結隊的,每到一家,都能拿到瓜子、花生、糖果。那個時候娛樂活動很少,大家拜完年以後都會玩撲克牌。所以感覺每年都感覺特別熱鬧,上學那會特別期盼過年,因為平常也只有過年才能穿新衣服,吃更多零食、吃肉,吃棗花饃。
但是近幾年,為什麼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呢?
1.兒時的玩伴已經都成家立業了,每年過年幾乎都聚不齊了,不是這個回不來就是那個回不來,所以,每年過年都有一種很冷淡的感覺。
2.小的時候每家最少是2個孩子,跟我年齡相仿的孩子有很多。而現在每家幾乎都是一個孩子最多也就2個孩子。感覺孩子少了,也不熱鬧了。
3.以前小的時候,大年三十貼個春聯掛個燈籠都能高興半天,而現在沒有那種心情了。小的時候我爸給各家各戶寫春聯,人家買好紅紙,到我家去寫,大年三十早上六七點能寫到八九點,而現在家家戶戶都是買現成的了,也不用米糊去貼對聯了,直接用透明膠帶了。少了很多儀式感!
4.小的時候每當過年的時候還能看看廟會什麼的,還有舞獅子的,非常熱鬧。而現在這些都沒有了。
所以現在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而有一些傳統以及文化都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
10 # 繡鐵的秀
過年沒有年味,從客觀上來講確實比以前變淡了。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傳統習俗沒能很好的傳承和堅守,二是整個社會的重心發生了偏移。
在過去,過年不僅僅是放幾天年假,和家人團聚吃頓年夜飯這麼簡單,有歌謠為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而在正月也有更多的講究,初一掃帚生日,這天不動掃帚,不到垃圾,初二女兒回孃家,初三窮鬼日,不串門,初四請財神謝灶君,初五初六送窮,開市,初七人日,初八放生,……一直持續到年宵節以後都有講究,儀式感很強,而到現在,誰還真正堅守這些東西?沒人信了,自然沒了敬畏心,移風易俗也不讓信了,很多地方連鞭炮都不讓放,過年用鞭炮驅邪這點最基本的儀式都慢慢消逝了。除了過年和家人團圓這點不會變其他的習俗慢慢都會被人遺忘。這是整個社會發展使然,現在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說白了,一切向錢看,很多單位大年三十還有班,正月初六七又上班了,哪有那麼多的時間來消耗!壓力這麼大,生存和生活才是首要的。
其實,年味變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過年的習俗是以前傳下來的,帶著農業社會的影子,在以前小農社會,整個冬天都是閒著的,自然有時間去操辦過年這些事,也算是豐富生活吧。而農業社會受天氣影響很嚴重,在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自然會想著怎麼樣帶來好運氣。而大家發現沒有,過年這段時間都是在忙著這些事情,驅邪、祈福、祭神等等,連見面說話都是說的吉祥話,由此可見過年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了,因為關係到一年的收成。而現在,科技進步,社會進步,很多東西變得更加可控,人們不再那麼依賴天氣,過年祈福說吉祥話變成了傳承的一個習慣而已,沒有太實際的意義。
所以當從形式上越來越簡化,心裡上越來越不重視的時候,年味變淡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回覆列表
這是年紀大了,所以就覺的那麼沒年味了,
在自己上大學的時候,還是很期待過年放寒假的。那會同齡的朋友,都在外上大學,放假的時間也都差不多,提前早早的大家就在QQ群裡聊天做準備工作了,,一同約著回家的時間,約著回家要乾的事情,約著踢球,約著打牌,約著唱歌,等等等,想想那會多麼的開心,現在已經回不去了,,隨著大家都成家了,兒時的夥伴想見一面,都難上加難了,都在家陪著孩子和老人,還有媳婦,,,,很多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很懷念那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