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談砸評

    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這是古裝劇裡面常見的一個橋段。店小二既不阻攔也不清點,對於開門做生意的人說,這錢肯定是隻多不少了。如若銀子不夠,你當店家真不會操著扁擔追你半條街嗎?

    在中國古代銀子的購買力是很強的,一直到清朝朝政腐朽以後,銀子的購買力才漸漸變弱。明朝以前白銀的保有量偏少,整個唐朝1兩白銀差不多相當於現在2000—5000元內浮動,宋朝1000—2000元左右,明朝以後300—600元。

    這種銀子一般只有達官貴人和土豪才有能力使用,老百姓多用銅錢。在明朝的時候,1兩白銀大概能兌換1000文左右銅板,好點的人家大概一天開銷50文。開門做生意的飯店老闆面對的也是大眾,自然店裡也就銅錢多銀子少。遇見用銀子結賬的顧客,就會用戥子(一種小稱)稱重進行找補。

    因為用銀子找補回來的銅錢數量多也很重,所以影視劇上的古代俠客和土豪也嫌揣帶麻煩,扔下差不多的碎銀就離開了。

    為什麼他們會不怕老闆找他們麻煩?

    《水滸》吳用請客:掏出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甕酒、二十斤生熟牛肉、兩隻大雞。看看這一兩銀子吃了多少東西,一人能吃完嗎!

    武松在景陽岡的食量,18碗酒,4斤牛肉。店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門倒’,初入口時只覺得好吃,一會兒就醉倒了。” 武松從身邊拿出些銀子來,叫道∶“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

    書中所敘武松拿的都是銀子,他即便再能吃。也吃不完他所付的錢吧!所以遇見這樣的客戶,飯店老闆只會高興,如果再當面稱稱銀子,這豈不是也顯得老闆不夠大氣,小氣的老闆還會有人來嗎?用銀子結賬的人這次少了下次也會多,所以這些老闆就會不管不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寒蘭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