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不更
-
2 # 淡然一生758
這個問題是個小孩成長過程中必經歷的過程,就像有的小孩幼兒園前期就口齒伶俐,表達利索,伸手敏捷。而有的小兒在上小學一,二年級了,才說話說清,而有的小孩在小學整個學期間都是今天沒了鉛筆,明天掉了本本,後天橡皮又找不見了,俗稱“看不了門戶”。等漸漸長大成人後,這些小事就不算事了。現在他算數還數指頭說明他對數不很熟練,不是大毛病,假如連手指都不數不還得慢慢陪練嗎?這不是問題,我家兒上中班還沒人家沒上幼兒園的小孩說得口齒伶俐,那他慢慢隨著年齡的增加發育就完好了。不用著急,算得慢並不代表不會算
-
3 # 弦之錚
首先,孩子掰手指頭數數非常正常。
其次,口算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和智商沒多大關係,也就是說,只要勤練,基本上的孩子都可以把口算練得很好。
在幼兒階段,注意在生活中融入練習,比如去超市買東西,就和他玩,媽媽給你5元錢,買了棒冰2元,阿姨要找給我們多少錢呀?把枯燥的口算融入生活,孩子會好理解很多。
其次,可以用一些練習來增強孩子的口算能力。一開始練5以內的加減法,練到孩子幾乎把答案都記熟形成條件反射了,就開始練10以內,最後練20以內。
口算只要練到20以內就可以了,因為再大的數字相加減,最終都是拆分成許多步20以內的加減,所以不要給孩子出數字太大的題目,把孩子練怕。
記住,孩子一緊張,計算速度就變慢,且容易出錯。在練口算的過程中,只表揚,不批評。
-
4 # 一凡媽媽的百寶箱
這位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們都會有這麼一個過程。其實看到你的問題,是有一點高興的,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我家孩子做數學也喜歡掰手指頭,有時候一著急按錯了,得數就直接錯了。明明口算也能知道答案,就是相信手指。你要逼急了乾脆大腦一片空白,啥都不會了。他自己也知道不好,但寧可躲起來不讓人看,也要偷偷掰著算,真是受夠了。
後來我專門請教了一個做數學研究的朋友,他家的兩個孩子數學都非常出色。
建議:第一,孩子掰手指是一個過程,這時的孩子數與數的關係還沒有建立好,也就是知道但認識不深,導致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計算。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數學遊戲,如數學填空,2,(),6 ,8類似簡單的數獨遊戲,讓孩子自己找到數字與數字的關係,逐漸增加難度,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訓練數學思維的方法,我現在就常和孩子玩,效果不錯。
第二,還是要增加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大人一定不要指責孩子數學學不好,不努力等等。過多的指責只會讓孩子喪失對數學的興趣。日常買東西讓孩子幫著計算,再誇誇他。或者晚上讀讀數學故事,數學繪本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還是要多做練習,可以每天做一定數量的口卡,當熟練到想也不用想的時候,相信他也沒興趣掰手指了。注意,別怕麻煩,從十以內的開始吧,畢竟越是簡單越基礎,慢慢來,每天也不要太多,貴在堅持。
第四,家長心態一定要好,有時候學習也是有頓悟的。我認識一個孩子就是不認表,老師家長怎麼教都教不會,老師都快放棄了,結果忽然有一天,全都會了。究其原因,可能就是一個關鍵點沒有想明白,等到想明白自然融會貫通了。家長有時候需要的就是這一點點耐心,其實孩子一直在進步,只是等最後一起呈現出來。
第五,不要用成人的思維看待孩子學習。成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對孩子都是新的,有接受、適應的過程。不求快只求穩,畢竟數學這門學科是很注重基礎的,根基不穩,就算一時沒問題,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逐漸顯現,那就得不償失了。
陪孩子學習,陪孩子堅持,一起努力吧。
-
5 # 一諾媽聊育兒
這個問題要看看題主家孩子多大了?一般五六歲的孩子掰手指計算十以內加減法屬於正常的,但是再大點就很可能是數學具象思維沒有打好基礎。
數學的本質不是算數,而是抽象思維。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具象思維,你給他看一片葉子,他知道是葉子,你給他一個三角形,告訴他這是三角形,他也能明白,但是你如果直接教孩子數數,孩子死記硬背記住了,但並沒有在孩子的大腦裡形成畫面感。
所以抽象思維就像是“開竅”,一旦開竅了,自然也就無往而不利了。這個竅,其實就兩樣東西:規律(也就是概念)和應用。
記的看到過一面蒙氏幼兒園教室的牆壁,滿滿一牆都是數珠,從1到1000依次排列開來。孩子們每天和這些數珠打交道,時間長了,就能夠一眼看出這一列珠子有多少顆,那一列珠子有多少顆。
我們家裡沒有條件做一牆面數珠?還有很多適合家庭裡的數珠玩法。
買一盒塑膠珠,和孩子玩數珠子游戲。比如10個以內的玩法:先分組,一個珠子叫光棍組,2個珠子叫二人世界,3個珠子叫三口之家。二人世界組+三口之家組叫五口組,兩個五口組在一起成了十人大家庭。
不要以為擺弄珠子對於一個上小學的孩子很幼稚,當孩子透過擺弄一組組珠子,具象的看到數的本質時,自然就能理解他掰著手指頭算的算數題。
-
6 # 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
我兒子讀一年級也是一樣要數指頭,後來讀二,三年就沒有看過他數指頭,我認識不必在意,順其自然,讀到二年就自然不會。
-
7 # 霓安然
數學是抽象的思維,
根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階段,在幼晚期也就是六七歲之後,兒童才會逐漸進入到抽象邏輯思維。
幼兒思維的發展分三個階段:
1 直覺行動思維~2-3歲,依靠自己對事物的感知和動作來思維,典型的方式是嘗試錯誤。
2 具體形象思維~3-7歲,依靠事物的形象來進行思維,他們掌握事物的概念必須和具體的物件聯絡在一起。
3 抽象邏輯思維~7歲後,會用概念和事物的邏輯性來進行思維。漸漸理解數量守恆等概念。
所以7歲左右的孩子,還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 漸漸轉型到 抽象思維的過程中,學習事物時,必須藉助實物。比如學數學時,藉助蘋果,筷子,珠子,手指頭。。。
這個階段,一定不要阻止孩子掰手指數數!!這是孩子 在將抽象的數字 和具體事物 對應的過程,越是抽象的內容,越是需要透過具體的物去內化理解。要不斷的把數的概念具象化,滲透在生活實物中,比如數數自己有多少個玩具,家裡買了7個橙子吃掉了2個還剩幾個?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像數,量,時間,空間。不斷積累數學經驗,並運用經驗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必須讓孩子完整經歷這個過程,並充分完成數字和實物的對應 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數和數量的對應關係,量的相加和數的相加。
許多孩子長大以後,之所以數學不好,就是因為在幼兒階段基礎沒有打牢,數數少了,數學對應生活中實物的機會少了,數手指數的不夠多,大人強迫孩子去死記硬背,缺少了將數字具體化的過程。
沒有具象的事物做引導,孩子是很難發展好抽象邏輯思維的,成人已經發展出了抽象思維,所以覺得這麼簡單,還要數,簡直弱爆了!漸漸的變得越來越焦慮,不斷的給孩子加練習題,強迫進行無實物計算。這對孩子抽象思維的形成,反而不利。由具象到抽象思維的發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認知上的跨越,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來感受認知和具象對應,不要著急,只有幫孩子把基礎打牢了,後面才能走的更久更遠。
-
8 # 平原春秋
孩子做數學題掰著手指頭算,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三年級之前的孩子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還沒有建立抽象思維。所以他們數數、做加減法,都是以形象的事物、物體來進行運算。
孩子掰著手指頭數數,說明孩子學習非常認真,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小學階段一定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學習認真,寫作業仔細、專心致志,學習毅力堅強、刻苦、努力。
小學生學習,不一定拘泥於課本兒、作業,平時和孩子玩遊戲,或者吃飯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比如家裡買了櫻桃,讓孩子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一人吃了兩個還剩下幾個?你拿兩個木頭人,孩子拿三個木頭人,一共有幾個等等。平時和孩子進行這樣的活動多了,他計算能力就強了,慢慢的建立了抽象思維,就不用掰著手指頭做題了。
陪伴孩子需要極大的耐心,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而且要持之以恆的陪伴在孩子身邊,家長也要不斷的學習,和孩子一塊成長,孩子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
-
9 # 輔爾特家庭教育林文苓
前提是孩子現在幾歲了?可以試著和孩子在玩中認識數學,喜歡數學。比如可以和孩子摘幾片葉子玩數數,先看葉子數一數有幾片,在告訴孩子數字幾,從直觀表現到抽象標識,這樣孩子記憶會更清晰。
-
10 # 世界文化交流推廣人
這位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們都會有這麼一個過程。其實看到你的問題,是有一點高興的,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我家孩子做數學也喜歡掰手指頭,有時候一著急按錯了,得數就直接錯了。明明口算也能知道答案,就是相信手指。你要逼急了乾脆大腦一片空白,啥都不會了。他自己也知道不好,但寧可躲起來不讓人看,也要偷偷掰著算,真是受夠了。
後來我專門請教了一個做數學研究的朋友,他家的兩個孩子數學都非常出色。
建議:第一,孩子掰手指是一個過程,這時的孩子數與數的關係還沒有建立好,也就是知道但認識不深,導致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計算。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數學遊戲,如數學填空,2,(),6 ,8類似簡單的數獨遊戲,讓孩子自己找到數字與數字的關係,逐漸增加難度,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訓練數學思維的方法,我現在就常和孩子玩,效果不錯。
第二,還是要增加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大人一定不要指責孩子數學學不好,不努力等等。過多的指責只會讓孩子喪失對數學的興趣。日常買東西讓孩子幫著計算,再誇誇他。或者晚上讀讀數學故事,數學繪本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還是要多做練習,可以每天做一定數量的口卡,當熟練到想也不用想的時候,相信他也沒興趣掰手指了。注意,別怕麻煩,從十以內的開始吧,畢竟越是簡單越基礎,慢慢來,每天也不要太多,貴在堅持。
第四,家長心態一定要好,有時候學習也是有頓悟的。我認識一個孩子就是不認表,老師家長怎麼教都教不會,老師都快放棄了,結果忽然有一天,全都會了。究其原因,可能就是一個關鍵點沒有想明白,等到想明白自然融會貫通了。家長有時候需要的就是這一點點耐心,其實孩子一直在進步,只是等最後一起呈現出來。
第五,不要用成人的思維看待孩子學習。成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對孩子都是新的,有接受、適應的過程。不求快只求穩,畢竟數學這門學科是很注重基礎的,根基不穩,就算一時沒問題,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逐漸顯現,那就得不償失了。
陪孩子學習,陪孩子堅持,一起努力吧
回覆列表
不怕您笑話,我現在30多歲的人了,數字加減還要用手指頭輔助。
做數學題還要掰指頭數數其實沒有什麼不好,用指頭數數可以加深數字在腦子裡的印象。
就像我一樣,其實不用手指頭也可以,但用手指頭算數一是習慣問題,二是準確(熟練的話速度並沒有影響,而且感覺比不用手指頭更快)。
隨著孩子的成長這個習慣會慢慢改過來的,畢竟隨著年紀的增長,一直掰手指數數總會給人笨笨的感覺,孩子的自尊心會促使自己改掉這個看上去不好的習慣。(我現在算數最多也就在暗地裡掐三個手指頭而已,有時候腦子裡掐。)說明一下,本人的理科一直是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