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心老拙
-
2 # 實驗君張學士
我第一次創業是從大學開始的!那個時候壓力不是很大!從新生開學賣寢室的生活用品開始的!像棉被、熱水瓶這樣的!
-
3 # 壩上大東
第一次創業,肯定有一些壓力的,其實這些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因為你第一次創業,家裡人肯定不會特別的支援你,都怕你幹不好,他們會阻撓你,
第二,如果阻撓你的人越多,你對自己的專案就失去了原有的信心,但是我還是相信你第一次創業,不要顧慮的那麼太多,如果顧慮的太多,你肯定也創不了業,因為大傢伙多數人看不上的專案,也許才能去做,如果大家都認為是能賺錢的事兒,賺錢的專案不見得這個專案,他就好,我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二八定律。
第三,創業之路是很艱辛的,尤其是你第一次創業,你一定要考慮好,考察好,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
4 # 眾人享樂
第一次創業時沒有計劃沒有方案沒有預算,只是瞎琢磨著在做,起初資金還行但是沒有經驗店內推光頭推了好幾個月後,廣告,營銷,策劃都沒做明白錢花光了但是沒有多大效果,然後就沒資金了資金鍊斷了,店內一個顧客都沒有,銀行催貸款的,房東催房租的,真的到了欲哭無淚,那時相信了一分錢確實能逼死英雄漢。
創業先不要想著賺錢,應該先考慮自己的條件適不適合創業,什麼樣的生意適合自己,專案是不是市場的剛需,怎麼做才能賺到錢,這年頭賺錢真的不容易我們一起加油!!
-
5 # 天天就知道喊累
謝謝邀請。第一次創業是因為不太喜歡當時的行業,對行業運作模式的不適應和前景不看好,所以選擇自己創業。首先要自己認可的大勢,其次才是堅持和努力。很多時候前期都是靠動力甚至靠激情,中後期就看目標和願景。選擇對的方向然後不斷努力,這樣成功率才會更高!
-
6 # Kings0083
第一次認為自己很牛逼,幹個公司就上天了,結果天沒上去直接到泥兒裡了!後面的事兒嘛,呵呵,逼著自己幹唄,自己創業自己幹,能親力親為就親力親為,指望員工替你想那是異想天開,必須自己幹!壓力源於自身能力,能力不夠說嘛都白瞎,沒比人聰明就比別人勤,能低頭,別tm認為當老闆就咋地,咋地也不能咋地,創業老闆你就是耷拉孫兒,劉強東不說過嘛,有錢你就是爺爺了,想當爺爺,努力吧各位創業同仁們!
-
7 # 歐式家裝飾品
我創業的時候沒有些什麼壓力。我原本在一個央企工作,由於專業技能突出,所以收入還比較豐厚。一般來講混到退休日子應該過得很平淡舒坦。閒暇之時看報紙有一個短文吸引了我。
中國83年改革開放,有一部分找不到工作的人幹起了個體戶,10年之後別人就羨慕這一些人發財了。有一部分人就停薪留職去經商了,再過10年別人又羨慕停薪留職都能發財了。其意思就是說每隔一段時間就羨慕前面的人怎麼成功,社會的發展一直都處於這種狀態中。當時淘寶才剛剛興起,大家都對這個產生懷疑。我看了這篇文章,思來想去決定辭職離開央企去做了淘寶。當別人現在都說實體經濟被電商所擠壓的時候,確實歷史重演了。
社會的發展總是分階段性的。當下就是高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只不過5G的到來社會節奏就不會是10年為週期了。
創業的這10年,雖說不算成功,但是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在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趨勢的大潮裡面,找一個行業順勢而為,這樣你就可以得到是趨勢發展的紅利。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找到有大格局,眼光遠一點,有感恩之心的人合作。
-
8 # steaoger
謝邀,說實話很久沒有回答問題了!也不專業!如題,那我想說壓力!再說怎麼頂!其實針對創業來說壓力!分很多種壓力!在你面對行業的壓力!對手的壓力!當然在中國我並不相信你做的事情事業是唯一的!面對的資金壓力,面對人力壓力!面對問題的壓力,尤其是初創,會面臨很多問題,這裡提一下還有一個壓力是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壓力,因為創業不是一帆風順的,可以說九死一生,那麼階段性的家人問題也會產生壓力甚至家庭分裂!等等!雖然總結起來就是壓力兩個字,但是細分不同,不同壓力自然有不同的面對選擇!怎麼頂!往死頂……
-
9 # 多吧安
其實在當時根本沒有想到創業二字跟我有什麼關係。因為在自己的腦海裡面感覺創業。就是那些有錢的人有能力的人才可以真正去創業,而像我們這樣家庭條件又不好學歷。又不是很高能力也不是很強,只能在廠裡面上上班到哪一天你攢夠了能力錢。有了這些資本才敢去創業。
所以當時高中畢業以後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自己有沒有去讀大學就去廠裡上班。沒有去讀大學心理,雖然有一些遺憾,但是看到身邊還有廠裡面的同事,他們都跟自己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那裡乾得很帶勁,好像心裡慢慢有了一些暫時的安慰,所以我也很想好好幹,能為家裡面分擔一點,就是一點,那時候更多的精力只是放在每天的按時就班上,有時候在手機上看到一些創業的故事。心裡很激動,當自己也有一種想去創的衝動是心裡又在想自己能去做什麼呢,感覺很無奈,所以在當時也根本不會去接觸,那些正在創業的人。因為跟他們比起來自己好像有些自卑,當我在廠裡面從一線工人坐到辦公室質量部主管的時候。心裡還有一點點滿足和自豪,但後來慢慢我,感覺到,其實這份工作不是我想要的,因為我感覺到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做管理,而且在辦公室裡面有很多都跟老總有親戚關係,在工作中與他們相處起來的時候有時候很被動,再一次質量事故中,我真正體會到了辦公室的勾心鬥角的痛苦,在那一刻我開始萌生了,我要離開這裡去大的公司學習,以後我再也不會從事管理了。在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我終於離開了!雖然我離開的時候老闆一直在挽留我說以後會好好培養我,讓我留下來繼續好好幹,讓我好好考慮一下,我還是堅決離開了。
這是我第一次失去工作,心裡彷彿有一種解脫,但我自己很有信心,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而且告訴自己去大公司好好學習不再做管理,我終於等到了進大公司的機會,同樣去公司,我是從基層做起,我開始從技術方面去發展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做到了一名技員,但我在想往上面爬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學歷限制了自己,而且我意識到再大的公司裡面很現實,其實根本學不到你想學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負責,那麼一小塊分工非常明晰,要想把整套的技術學下來時需要很長的時間了,所以我當時又出現了一種很被動,很無奈的境域,在這個時候,我好像意識到在廠裡面上班是沒有前途的,但我又能去做什麼呢?
在這時候我好像沒有激情,我曾經的夢想好像一起不復返了,我開始發洩消遣經常泡網咖玩遊戲,去KTV和朋友瘋狂甚至去酒吧用酒精和勁爆的音樂來刺激自己。這樣的日子讓自己差不多過了半年在玩的過程中,我認識認識那些朋友在他們眼裡,他們感覺好像我很還有哥們義氣,我也跟他們講了自己的很多心裡話和自己目前的無奈,和憤怒,他們好像也很同情,我經常還會安慰我開導,我慢慢我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其實我根本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做五金加工的。再後來我又瞭解到,他們現在缺錢想要我跟他們一起合作,我當時也沒有想那麼多,因為我也不想跟現在的工作,所以就跟他們一起幹,但是合作我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他們就慫恿我去借貸,其實當時的貸款我沒有什麼概念也沒有想到有多麼大的壓力,所以說就稀裡糊塗地答應了,當時他們借我的名帶了100,000塊錢,當時感覺100,000對我來說好像是一個天文數字一樣。就這樣,我就成為他們五金廠的一分子。
開始跟他們學習,這時候我好像又找到一種自豪和滿足,今天我也可以成為一個小小的老闆,當開始要要還貸款的時候我開始我開始蒙了,沒有多少錢還,也不敢跟家裡人說,還好這幫兄弟也沒有那麼不講義氣,我們一起拼,讓本來不景氣的五金廠慢慢有些起色,我的貸款也慢慢還清了,當我兄弟看到我的貸款還的差不多了,我自己在五金廠你經營的順手了,他們開始計劃把整個五金廠錢不轉給我,開始做更賺錢的生意去了,很羨慕很崇拜他們,當時想我終於有了創業的基礎,再怎麼我就拼一把吧,但我接受整個五金廠的時候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工廠所有的一切,在自己心裡面做到心中有數!每天感覺到很忙,很累,甚至沒有顧上吃飯睡覺,但是感覺比當初在廠裡上班要痛快,畢竟是為自己幹,無論好還是壞,都是自己做出來的,有一種小小的充實感!
其實在經營五金廠的時候也沒有那麼順利,但是每一次我都在告訴自己,雖然現在很幸苦,但比上班心裡更踏實,因為我知道如果在廠裡面上班給別人打工,我只能做兩條路一個是走管理,一個是做技術,但是當時在廠裡做管理,我的性格脾氣暴躁好像管不住人,想在廠裡面把這個脾氣性格磨好,不知道到什麼時候。如果做技術的話,我的學歷不夠,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五金廠的這段日子,從朋友身上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跟我講,他們曾經在建立五金廠的時候也什麼都沒有就是這麼一路拼過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脾氣性格也得到了一些磨合,我明白了創業,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能不能戰勝自己,能不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有句話說的很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狀元,為什麼總有人在某一個行業都可以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自己卻不行了,不是自己不努力。是自己努力的不夠,堅持的不夠做任何事情都有他的難處和壓力。只要自己夠拼,一定可以成功。給自己一個座右銘:不求與人相比只求超越自己!
這就是我第一次創業,讓我一直堅持把五金廠堅持經營下去的動力,在五金廠總體感覺沒有賺多少錢,但是我賺回了曾經不敢想象的“創業”二字,讓我認識到創業,並不說有錢有能力就去創業。正是因為沒錢沒能力才要去創造,其實創業是一個邊學習邊錘鍊,並創新的一個過程做任何事情,他都有壓力,只是看你怎麼對待這個壓力,在上班的時候,如果你能把壓力變成動力的,你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在創業的時候,如果你能把壓力變成動力了,你可以把自己的事業經營的很好,怎麼樣才能把壓力變成動力呢,就是自己的夢想就是自己一個不服輸的精神。
-
10 # CEO隨記
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優勝劣汰的整合在2019年仍將繼續。對於一級市場的資本們來說,用寒冬形容有失偏頗,更準確的說法是“冰火兩重天”。老牌美元基金們早已順利募到了早期中期乃至後期的彈藥,而無數三四年內成立的人民幣基金仍將艱難求生。創業者忙著見投資人,投資人忙著見LP,都想趕在最壞的時間來臨前備足餘糧。
新的一年的第一個季度已經匆匆過去了二分之一,隨著2018年資本市場的狂風,網際網路市場基本上還是動盪不安的時光。過去幾個月,被反覆提及的幾個概念包括: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結束、創業黃金時代告終,以及已被高舉但尚未達成共識的產業網際網路。還來不及總結與做出計劃,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嫣然已經到來。這幾意味著許多企業包括初創小團隊,要在這動盪的形式下達成關鍵認知,有關鍵認知獲取關鍵策略,從而團隊在爭取的決定下實現正常運轉。這時好多公司的COO與CFO(也可能是CEO一身多職)像極了戰爭的指揮員。偉大的毛主席在革命戰爭中就有極有遠視的簡介,今天拿來再看毫不遜色: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索,然後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係,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鬥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粗心大意的軍事家,不去這樣做,把軍事計劃建立在一廂情願的基礎之上,這種計劃是空想的,不符合於實際的。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1936年)
我們不得不佩服毛主席老人家的見識,更神奇的是,這句話是多麼符合諸多企業去做事的邏輯思維。大家既然看到了題目此篇是為公司CEO的福利,那麼咱們接下來就來談談今天的要點: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剛需是效率與價值的增量。
既然是給企業CEO的些許福利,那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究竟每天給打交道最多是為企業幹什麼的?其實在我看來就是一句話:企業運營與營銷管理(公司的COO與CFO)。看似簡單的幾個字,不過公司大部分的命運是壓在他們身上的,往往這群人也是最能折騰的人,首先給這群人兩點公告:
1.能折騰是好事,但不要輕易去單挑去創業
適合做COO、CTO的人才可以加入創業公司做合夥人,而不是一定要出來辦公司。“懂網際網路運營+行業經驗豐富+全球化視角”是2019年最完美的創業班子,專案具備其二就已經優秀。
2.弱化“老三樣”籌備“新四軍”
3.時勢造英雄,也能毀英雄。
寒冬之下,活下去最重要,“順勢而為”成了創業者的共識。勸誡創業者身段要柔軟一點,不能一味倔強,“時勢造英雄,也能毀英雄。”正如項羽,“能過江東就得過去,過去就可能重整旗鼓,你死守江邊就是不行。”“堅守值得堅守的事情,無意義的事情不會因為堅守而有意義。”
接下里就是重點說一下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剛需是效率與價值的增量,這其中多半是有關營銷的一些高價值的東西,透過這些你也能去剖析一下目前你的戰術體系,首先給你支三招剖析一家公司的戰速體系:
1.它是如何突圍的?(價值創新產品創新)
2.它是如何規模化增長的?(增長引擎)
3.它是如何產生長期競爭力的?(利潤引擎)
學會了研究剖析公司的戰術體系,你才能做好你的營銷增長,進一步形成核心價值,形成你的護城河。其實營銷的本質既是透過滿足別人的需求來到達目的,而工業化營銷的目的關鍵在於啟用使用者的搜尋,提高認知與記憶,以達到顧客認知的變現。這就造就了諸多類似“腦白金”奇蹟的營銷案例。但是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搭平臺+做流量接盤了傳統營銷,這也鑄就了一個個企業增值奇蹟,再接下里就是使用者思維。。。。。
這些論述是網際網路上半場的打法,但是隨著消費升級,資訊的進一步觸達,這就出現了變數。使用者端個性化需求增加,時間成本變高,企業端產生了低成本創造個性化的工具。這時候企業的進一步運營就出線路問題,運營使用者三個問題:
1.你用什麼去跟使用者建立並維護關係?(經營使用者的關鍵在於你能找到使用者,而非他能找到你)
2.你如何賦能其他節點,去擴張使用者關係?
3.你是如何通過了解使用者來收益的?
提問題是創造性思維,問題的本身就是答案,如果我們不去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消費者為什麼會反過來傾聽我們的訴求呢?所以你要學會提問題,才能找到自己獨特的路徑。
經過一些列的演變我們,你不得不重視這三大關鍵要素:
1.產品體系:跟使用者建立、維持和運營關係的工具
2.賦能:擴張使用者的關係
3.資料:關係的長期投資收益
其實這兩年來最好的案列就是小米生態體系的建成,不斷擴充套件的智慧硬體與生活消費品可提升小米使用者的復購率,從而強化品牌粘性,也就是
發展所謂的“米粉”。
從已有產品品類來看,小米選擇擴張品類的核心邏輯是:
手機周邊產品:與核心硬體產品配套性高,單價低、中低端市場競爭不充分、無領先 品牌;
智慧硬體:1)戰略性潛在核心品類,如:智慧音箱;2)新興市場、中低端市場競爭不充分、無領先品牌;
生活耗材:價格低但復購率高,中低端市場競爭不充分、或無領先品牌。
那麼我們如何實現效率和價值的增量,那就需要CEO們好好研究一下這8點:
一.以生產好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價值為中心
價值整合、形成核心競爭能力是未來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
二.企業主導轉向生態主導
未來品牌一定是生態作主導,互相動態賦能式增長。
三.顧客思維轉向粉絲思維
粉絲與流量的聚集會衍生更多的需求,企業才能植入更多產品價值創新。
四.佔領心智的定位思維轉向價值再造雙定位思維
創新品類+創新價值雙定位思維模式
五.以貨物到達為中心轉向以資訊到達為中心
新零售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以資訊觸達為中心。
六.營銷一元化傳遞轉向群體個性化聚合
社群營銷必不可少,群體個性化需求才能形成口口相傳。
七.區域化拓展轉向群體化拓展
區域性代表行無法形成精準資料,無法形成對關係投資的長期收益。
八.持續積累似增長轉向裂變爆炸式增長
企業發展不再是大樹原則,日積月累,而是叢林法則,永珍眾生。
未來營銷體系的核心:
1.平臺企業佔領資訊接觸點
2.製造企業佔領價值制高點
3.服務企業佔領粉絲關注點
商業模式的創新 +找到新的價值的方式與表達方式,這既是良好的願望一定要配上恰當的方法,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最重要、最艱難的工作從來不是找到對的答案,而是問出正確的問題。因為世界上最無用,甚至最危險的情況,就是雖然答對了,但是一開始問錯了。
——【橋頭創客棧】
回覆列表
工人問題也是大難題,今天這個說累了要請假,明天那個家裡有事要請假。廠裡又趕貨,急的自己頭髮不知道白了多少。只能找客戶要長點時間。反正就是老闆急死了,工人也不急。說多了都是淚。
做了三四年還是沒頂住,最後失敗告終。我覺得人有時候一定要滿足,要不然就會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