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固有觀念
以前正確的,現在未必正確;現在正確的,未來未必正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原有的工作觀念中跳出來,用旁觀者的眼光、站在高處審視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也許就會發現不合理之處,也就有了改善的切入點。
2、尋找可行的方法
有了改善的切入點後,接下來就是如何開展改善活動。在自己面前也許有多種方法和理念,但是透過全面分析以後要選擇一條可行的路徑,開展改善。
3、不要分辨,要否定現狀
“吾日三省吾身”,沒有人提建議,也要每日自省。如果有他人給自己提出了改善的建議,更要儘量接受,不要去分辨,要先審視自身工作理念、方法、流程,找出問題所在,即使沒有問題,對自己做一次全面檢查也無害。
4、不要力求完美,50分也好,立即實施
想到了對自身工作有利的改善點後就要立即實施,哪怕實施後效果並不那麼完美,但是隻有實施了,才知道方法是否可行,才知道向何方改善。
5、錯了馬上改善
如果確實是自身工作理念、方法、流程出現了問題和錯誤,那就要馬上改善,耽誤一秒鐘就要產生一秒鐘的浪費。
6、先從不花錢的改善做起
改善的最終目的是減少浪費、提升企業競爭力,毋庸置疑,改善方法本身也一定要“夠節儉”,儘量不花錢,否則改善獲得的成果就會被改善方法的浪費無情地削減。
7、窮則變,變則通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面前只有兩條路:死亡或者改變,無疑,聰明的人會毫無遲疑地選擇改變,因為改變了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和可能。當我們在谷底時,無論往哪一個方向走,只要走,我們的高度都比谷底要高,只要改變了,往往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8、最求根源,反覆五次為什麼
改善要立即實施,也要追求問題的根本原因,正所謂“有的放矢”,排除假因獲得真因,才能夠以最高的效率獲得改善預期的效果。那如何獲得真因呢?答案就是反覆問自己五次為什麼,每問一次,就向真因靠近一點。
9、十個人的智慧比一個人的智慧高明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改善是一個團體活動,改善點的發現、改善方法的發掘與實施,都需要多人配合,也包括領導與員工的配合。
10、改善是無限的
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生產過程中,我們需要隨時關注顧客,滿足甚至超越顧客的需求,而顧客的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的,因此,對自身工作的改善也是無限的,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打破固有觀念”,“尋找可行的方法”,改善下去。
1、打破固有觀念
以前正確的,現在未必正確;現在正確的,未來未必正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原有的工作觀念中跳出來,用旁觀者的眼光、站在高處審視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也許就會發現不合理之處,也就有了改善的切入點。
2、尋找可行的方法
有了改善的切入點後,接下來就是如何開展改善活動。在自己面前也許有多種方法和理念,但是透過全面分析以後要選擇一條可行的路徑,開展改善。
3、不要分辨,要否定現狀
“吾日三省吾身”,沒有人提建議,也要每日自省。如果有他人給自己提出了改善的建議,更要儘量接受,不要去分辨,要先審視自身工作理念、方法、流程,找出問題所在,即使沒有問題,對自己做一次全面檢查也無害。
4、不要力求完美,50分也好,立即實施
想到了對自身工作有利的改善點後就要立即實施,哪怕實施後效果並不那麼完美,但是隻有實施了,才知道方法是否可行,才知道向何方改善。
5、錯了馬上改善
如果確實是自身工作理念、方法、流程出現了問題和錯誤,那就要馬上改善,耽誤一秒鐘就要產生一秒鐘的浪費。
6、先從不花錢的改善做起
改善的最終目的是減少浪費、提升企業競爭力,毋庸置疑,改善方法本身也一定要“夠節儉”,儘量不花錢,否則改善獲得的成果就會被改善方法的浪費無情地削減。
7、窮則變,變則通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面前只有兩條路:死亡或者改變,無疑,聰明的人會毫無遲疑地選擇改變,因為改變了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和可能。當我們在谷底時,無論往哪一個方向走,只要走,我們的高度都比谷底要高,只要改變了,往往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8、最求根源,反覆五次為什麼
改善要立即實施,也要追求問題的根本原因,正所謂“有的放矢”,排除假因獲得真因,才能夠以最高的效率獲得改善預期的效果。那如何獲得真因呢?答案就是反覆問自己五次為什麼,每問一次,就向真因靠近一點。
9、十個人的智慧比一個人的智慧高明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改善是一個團體活動,改善點的發現、改善方法的發掘與實施,都需要多人配合,也包括領導與員工的配合。
10、改善是無限的
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生產過程中,我們需要隨時關注顧客,滿足甚至超越顧客的需求,而顧客的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的,因此,對自身工作的改善也是無限的,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打破固有觀念”,“尋找可行的方法”,改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