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邊星空
-
2 # 微型故事
四書五經
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先秦典籍,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經典的合稱,是“六經”、“七經”、“九經”、“十二經”、“十三經”的一部分。
但在我認為,所謂的四書五經,不過是教會怎麼做人罷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四書五經裡面的很多成名著都有所改動,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去發展了,但不得不說四書五經確實是獲得了很大的認可,歷史需要傳承......
-
3 # 崔超文章
大家好。
一、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也是中國現代傳言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論語》中主要記載了孔子的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及治國主張等。
《孟子》是四書之一,書中主要記錄了孟子和他弟子的哲學思想,教育觀點及政治主張等。
《中庸》在宋元以後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及科舉考試必考書籍。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
二、五經分別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詩經》:想必大家對《詩經》都不陌生,《詩經》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主要反映了一些列社會現象,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尚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也是儒家經典之一。
《禮記》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主要記載的是先秦是的禮樂制度。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教育、政治、哲學等思想。
《周易》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周易》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春秋》即《春秋經》。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
4 # 爭取向上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學派的經典代表。四書之稱源自宋初,五經之稱源自西漢前期。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是指《春秋》、《禮記》、《周易》、《詩經》、《尚書》。五經之前是有六經,包括《樂經》,後來失傳,沒有流傳下來,就剩下五經,就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四書五經”。
四書之《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四書之《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作為“四書”之首,是儒學重要的思想載體。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政治的合法性依據,在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書之《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四書之《孟子》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
五經之《春秋》,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
五經之《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禮記》,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十三經之一。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五經之《周易》承載了過多的歷史使命和任務,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五經之《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音樂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詩經》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五經之《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尚書》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相傳《尚書》為孔子編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彙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編選,選出100篇,這就是百篇《尚書》的由來。相傳孔子編成《尚書》後,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書》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播於海內外,福廕子孫萬代。“四書五經”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作為華人,好的東西不能丟。
-
5 # 史文今
您這個問題太大了!單拿出一本我們都很難答覆,尤其周易更不是我輩能懂的。更何況四書五經。
我們都知道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總的來說就是教我們,修身,修心,待人,接物,八卦,陰陽,總之古人留下的寶貴遺產真的是太寶貴了。每個人更有每個人的理解。在答您問題時,真的感到自己很慚愧,自責。不用說學到什麼,就連皮毛都沒看到更不用說摸到了。在此只能說,我們還是好好學習吧。
-
6 # 肥肥要加油
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舉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是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其他三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庸》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其他三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全書表現了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元、明以後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成為讀書人的必讀之書。書中名句: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二、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包括了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等內容。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 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包括“風”“雅”“頌”三種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作品的彙編。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相傳為孔子編定。《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是《今文尚書》,一種是《古文尚書》,現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古時稱讚人“飽讀詩書”,“詩書”便是分別指《詩經》、《尚書》。春秋戰國時稱《書》,到了漢代,才改稱《尚書》。儒家尊之為經典,故又稱《書經》。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四部分:
⑴記禮節條文,補他書所不備⑵闡述周禮的意義。⑶解釋《儀禮》之專篇。⑷專記某項制度和政令。
《周易》又稱《易經》(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其貢獻主要在:⑴編年體例,為史學三大體例之一,“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垂範千秋,繼之者眾,《資治通鑑》最稱出類拔萃。
⑵私修性質,打破了官方對史學的壟斷,成為諸子百家爭鳴的先聲。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達三分之一,亦可說是受其引領所致。
⑶春秋筆法,姑且不論有多少後人穿鑿附會之處,但其本身所彰顯的史學精神卻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無畏,剛直無私。中國史脈能綿延至今而不斷,與孔子當初所賦予的那股堅韌之氣息息相關
-
7 # 使用者2510524907223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舉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 、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播於海內外,福廕子孫萬代.《四書五經》之《大學》:《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四書五經》之《中庸》:《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中庸》(與《大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相同的.不過,現存的《中庸》,已經經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於秦統一全國後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於《大學》,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取文章的中心內容為題了. 《四書五經》之《論語》:《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四書五經》之《孟子》:《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並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於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所以,儘管《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把它看作輔助“經書”的“傳”書了.漢文帝把《論語》、《孝經》、《 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便叫“傳記博士”.到五代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二、五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四書五經》中的《五經》是指: 《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四書五經》之《周易》:也稱《易》、《易經》,列儒家經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應是筮官,經多人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以前的人們對自然與人聖變幻規律的認識模式,從沒有超越陰陽八卦的思維框架.相傳龍馬馱“河圖”出現在黃河,上古聖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記》又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說伏羲重卦,有說神農),並作爻辭(或謂周公);後至春秋,又有孔聖作“十翼”之說,世稱“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應的卦名、卦辭、爻名、爻辭等組成.《傳》一共七種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合稱“十翼”,意指“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 《四書五經》之《尚書》:古時稱《書》、《書經》,至漢稱《尚書》.“尚”便是指“上”,“上古”,該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這說明作者應是史官.《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 相傳為孔子編定.《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是《今文尚書》,一種是《古文尚書》,現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古時稱讚人"飽讀詩書","詩書"便是分別指《詩經》、《尚書》. 《四書五經》之《詩經》: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古者《詩》三千餘篇,及於孔子,去其重……”(《史記·孔子世家》),據傳為孔子編定.《詩》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深遠.喜歡詩詞的朋友,相信都有讀過. 《四書五經》之《禮記》: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禮記》只是解《儀禮》”(《朱子語類·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雖只是解說《儀禮》之書,但由於涉及面廣,其影響乃超出了《周禮》、《儀禮》.《禮記》有兩種傳本,一種是戴德所編,有85篇,今存40篇,稱《大戴禮》;另一種,也便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禮記》,是戴德其侄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記》. 《四書五經》之《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傳》,古代編年體歷史著作.《史記》稱作者為春秋時左丘明,清代今文經學家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又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據各國史料編成(又有說是魯國曆代史管所寫).它的取材範圍包括了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後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左傳》本不是儒家經典,但自從它立於學官,後來又附在《春秋》之後,就逐漸被儒者當成經典. 目錄 《詩經》是中國優美文學的源頭. 《尚書》包含大量華人安身處世的依據和標準. 《禮記》是指禮儀、制度之類. 《易經》的哲學思想奠定了華人的辯證思維. 《春秋》是世界上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其中"微言大義"的筆法成了著名的"春秋筆法". 《大學》闡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強調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庸》是極具辯證思想的處世之道. 《論語》充分地展現了孔子的思想,影響了整個東方文化的形成,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孟子》展現了孟子的思想.將儒家思想發揚光大.
-
8 # 柔城居士
謝邀請,四書五經為儒家的傳統經典統稱,指的是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其中五經,在秦代之前原為六經,據傳在焚書坑儒中毀去一本樂經,而四書的《大學》《中庸》原為《禮記》中的兩篇,宋代由朱熹抽和論語、孟子,並稱四書,為科舉取士之圭臬。
古人上學是有次序的,據《漢書》記載那時候入門級為小學,教授一些文字詞彙知識還有簡單的六藝:詩書禮御射。等這些基本都明瞭之後再進行下一步,太學,這時候才學習安身立命的大學問。太學,在古代作大學,也就是四書中的《大學》,在古代是讀太的。這也是《三字經》中講的,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接著後面提到: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經中,很簡潔的敘述了四書的內容,論語二十篇,是孔子和弟子們的語錄集,講的是治國修身的道理,被後世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孟子,共七篇,是孟子游說各國的記錄,講的都是教給國君道德仁義的道理。
大學前文已提及,大學一書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子所著,主要架構為七綱八目,講授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中庸,相傳為孔子孫子子思著,中就是不偏移,庸就是不改變。從人性個自然的角度闡述修身的道理。
四書大致內容就是這樣,下面講五經。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編訂,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合稱四詩。風為採輯於各個國家的民歌,其中很多都反映了當時社會情況。雅是宮廷樂曲,頌是祭祀宗廟之樂。
尚書,是中國最早的政論性文集,尚就是上的意思,尚書就是上古時期的書,主要有誥、謨等文體。尚書中的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始終是一個爭論話題。
周易,也叫易經,相傳由周文王編著,孔子編訂,以乾坤坎離巽震兌艮為代號的天地水火風雷澤山八種自然物質為基礎構成的的八八相交六十四卦來概括宇宙萬物生長消亡過程。最早用於占卜,但其中蘊含的人文觀念和樸素的哲學觀點為儒家所看重。但另一方面,也為後世的看風水算卦找到了一個理論依據。
禮記,是漢代戴德戴聖叔侄二人編訂的,和周禮、儀禮並稱三禮。是一部全方位介紹周代至漢代禮儀的一部專書,為後世兩千餘年所沿用。
春秋,為春秋時期魯國的詩書,相傳由孔子編訂,但因其敘事簡略後來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作為註解出現。以魯隱公元年起,講述了當時的一些事實,其中的價值觀是儒家的歷史價值觀基礎。
回覆列表
四書指的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禮記一般分為兩部分。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編寫成的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邏輯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
孟子,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所寫的書,書中寫了孟子與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等思想,這方面和論語很相似。
大學,本來是禮記中的一篇,據說是曾參所寫。因為後來人覺得大學寫的太好了,就把大學抽出來獨成一書。裡面寫的是大學問,很大的學問,人這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學問都包括了。
中庸,和大學一樣是從禮記裡抽出來的獨立成一書(感覺禮記好牛)。裡面講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庸之道,做人做事掌握好度。
詩經,內容是各地的詩歌。內容豐富,不同人群,不同題材都有。平民,貴族,愛情,戰爭,敘事等都有。
尚書,記錄的是上古時期的人和事,也就是虞夏商周時期。
禮記,主要講的是那個時期漢族人的禮儀制度,還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等各個方面的制度。
周易,這個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講的就是玄之又玄的東東,就是那些算卦占卜的東西。
春秋,是一部史書,是魯國的史書,因為書裡記載的話語過於簡練,後世一些人對這本書進行了補充。最有名的就是春秋左氏傳又叫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