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剛剛當爸爸沒多久,孩子第一次生病得了感冒,看著孩子在懷裡哭的撕心裂肺的,我心生疑問,孩子願意來到人世間感受生老病死嗎?我們不管不顧強行給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原因是我們想有孩子,而不是孩子自己要來的,確又逼他長大要學會感恩父母,這是不是有一點點自私?
4
回覆列表
  • 1 # 鋸沫老樹的粉絲

    不自私,生育是婚姻的根本目的,就是為繁衍而存在,當然很多家庭選擇不育,才是自私的選擇。即生則育,生兒育女是婚姻中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教育子女知恩感恩,忠誠,孝道是做父母應該的教育職責。婚姻的結果就是會產生新的生命,不以新生命的意志為轉移,沒必要為沒徵求他的到來而自責,這是觀念混亂,邏輯倫理不分。生而不教或者不知道教什麼才是做父母的問題,你即沒弄明白婚姻是為什麼,為什麼要去結婚,結婚就要承擔婚姻的責任和義務,承擔兩性關係後的後果,即生育及教育,可不單純是兩人解決生理問題的簡單的低下的動物行為。當然有些人長大了抱怨父母沒經過他同意就讓他出生,這種觀念才是滾蛋邏輯,是不應該有的思想狀態,如果讓自己孩子有那些想法那才是做父母教育的失敗!生而知感恩是人應該有的最基本的倫理感情。如果一個社會對錯不分,混不論,把正常自然的事情也當成罪過來檢討,或者探討,這觀念混亂到什麼程度?中國傳統的價值觀確實還是需要提倡的,五千年的文明也不都是糟粕的存在。教會自己孩子知恩感恩,也沒必要每天都在孩子面前得瑟你生了他養了他,時刻提醒他,他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需尊重他,他是生命的個體,你要教育他,能和周圍的人和睦相處,教他生存的技能,最終讓他能獨立生存,感受生命的過程,有能力選擇自己未來的生活,與他父母共享在一起的時光。

  • 2 # 張家的草兒

    這種教育不算自私。不知道尊敬父母的人,其他人都不知道尊敬。

    尊敬別人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教育孩子要有修養,這不是自私。

  • 3 # 太陽雨47155173

    教育孩子知道感恩是一種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行為,但是要求孩子回報是一種交易負能量的行為。有些事情,別人幫你是他的人情,別人不幫你是他的本分,這是要讓孩子知道的道理,不讓孩子知道或者不這樣教育孩子才是自私。感恩他人也要從感恩家人開始。

    有一個故事非常典型,一姐姐揹著弟弟去外婆家,一揹著東西的路人說,我背這東西都累,你這麼小就揹著弟弟,不累嗎?這個小姐姐說:你背的是東西,我背的是弟弟。聽說小時候我大姐也這樣背過我,但是我感恩大姐也有點恨大姐,她揹我因為小記不得,但是她冤枉我已經記得了,我親眼看見狗偷吃的肉,就不聽我解釋強行的說是我偷吃的,害的我到小不大的把狗打死了,只是從那一次後,我大姐要掂量掂量冤枉我的後果,證明我不是好惹的,我用狗的犧牲證明了我的清白,但是我還是要感恩大姐,沒有確鑿證據佐證,我不會有罪推定。

    哪吒割骨還父割血還母,也還要感恩父母,何況我們,不知道感恩的人,沒有幾個是成器的,不是撞了南牆就是撞了北牆。

  • 4 # 健康敘敘媽

    每個生命都是愛的產物,而愛會潛移默化地傳承下去,所以我們不用想太多,做好自己就行了,愛別人與被別人愛都是幸福的。

  • 5 # 西東風

    剛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懵,教育孩子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和自私有什麼關係?

    仔細想想,這個問題涉及到索取和付出。

    每個人都有父母,如果自己不孝敬長輩,卻教育子女孝順和感恩自己,就是索取多於付出,算自私吧。

    如果自己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子女在愛和尊重的環境中長大,自然會把這一傳統美德發揚下去。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托爾斯泰說過:“全部的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著孩子的品格形成,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用行動告訴孩子什麼是孝順和感恩,這不是自私,是同化。

    有了孩子的人才更知父母不易,如果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隻付出不索取的愛,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世界上最大的恩情,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順和感恩父母是每個做子女的人生路上的必修課,教育孩子完成這門必修課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無關自私。

  • 6 # 平安幸福148194761

    簡單的事想複雜了就迷芒。難道生孩子,教育他有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方向有錯嗎?家庭是最小的社會,社會是最大的家庭。教育孩子有感恩心,有報恩志沒錯。因為,孩子獨立生存是長大成人後在社會大集體中,而不是在父母的懷抱。愛他人的能力培養正是父母所給的家庭教育。如對父母生養大恩無視無感,那在社會大集體中就會怨氣常存。/

  • 7 # 心理學高大夫

    感謝邀請!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應該是晚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尊重。中華民族禮儀之邦,孝也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質。孝心其實是一種愛心,這種愛充滿了親情。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學做人,學做事。做什麼樣的人呢?做孝敬家長的人,做誠實正直的人,做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其中教孩子孝敬家長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可是有的家長,認為教孩子這些東西有可能把孩子變得特別善良,軟弱可欺,吃虧了!其實事實恰恰相反!沒有愛的人是一個冷血的人!這和動物有什麼區別?首先受害的就是他長大之後周圍最親近的人!你的傾訴,你的眼淚,對他是一種笑話,不可理解?那時候你,只怪“他”怎麼是這麼一個不懂感恩的人?沒良心!?其實真實的情況是:你沒有給孩子給良心,當年就是要100分,種豆得豆也!其實讀書的真正價值意義在於:幫助你明白人該如何存在?首先父母要做表率,讓孩子有孝心!更要用心培養孩子的孝心,明理丶給孩子盡孝心的機會丶父母要做出好榜樣丶家長要在關心孩子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孝心。家長的關心,愛心要適度,適時。感恩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念,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體會。孩子處於人生最初也是最美好的階段,需要感謝的人很多,家長,老師,同學以及那些提供幫助的陌生人。在步入社會之後,孩子將負擔起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將會得到更多的幫助與支援!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少感恩的情懷,這已經成為當代家庭教育的一大問題。因為感恩是快樂之源!人活著沒有了快樂,意義何在?

  • 8 # 墨染暖梔

    恭喜你當了父親。

    你的這種想法很正常,特別是在小孩子生病的時候,看著那麼小的生命那麼難受,任何人的心理都會特別難受,但你也要樂觀一些,當孩子快樂的玩耍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生下來值得,小孩那麼開心,所以不要太過於自責自己。

    另外你會有這種想法,分析你應該屬於那種不想虧欠別人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最親的人,你長期處於自責的狀態,甚至覺得把小孩子生下來,都得經過孩子的允許。這樣的你是自律性比較強的人,平時也會先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別人,不然你就會很自責。適當的時候自責是可以的,但是過度的自責,其實會讓你最親近的人覺得很內疚自責,他們也會覺得是因為他們而拖累你,讓你處於自責的狀態。其實孩子沒有怨爸爸,孩子說爸爸你不用很自責,我很感謝你給我生命。

    付出和回報很難去衡量,是很難等價,只要我的付出是他想要的,他的付出是我想要的,那麼這就是最佳的平衡,而不是他今天幫我照顧我爸媽兩天,我改天就要同樣的方式去照顧他們爸媽兩天,你用另外一種方式去照顧他們,而且他們特別的開心,那麼這就是付出與回報就是最佳的平衡狀態。

    父母在小孩年幼的時候照顧他們都是自願的,因為小孩子剛出生,什麼也不懂,

    他們不會去要求這麼小的小孩要記住爸媽從小時怎麼帶大你的,你長大之後一定要回饋自己,父母不會這麼去要求一個那麼小的小孩,他們大部分的行為都是出於自願。

    等到小孩子長大之後,孩子選擇以哪種方式來回饋自己的父母,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因為他們還很小的時候,他並不能領悟到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了那麼多,自己也並沒有要求父母去付出。但是他們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一些事情,她意識到爸爸媽媽的不容易,他們會觀察到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就不幫她,就自己的父母幫,這個時候她就會明白。父母的付出和愛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愛只用在我的身上,在這世界上只有這麼一對夫妻對我這麼好,在小孩子年幼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他們來照顧我,那我是否也能自覺做些什麼去照顧年老的他們,所以的行為都是出自於自覺,不管是爸媽也好,還是小孩子也好。

    讓孩子去領悟,而不是強迫他們一定要盡到什麼責任。讓他們懂得別人對他的付出是無怨無悔,只要你開心。

  • 9 # 冉冉的糖糖

    我覺得是一種自私,孩子是被迫來到這個世界,而父母是主動去當父母的。

    說實在的誰活在世上都不容易,有錢的還好,特別是沒錢,到處都是煩惱。為了一日三餐天天掙命。社會是現實的,不管你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有可能遇到各種麻煩痛苦,有時候哪怕萬貫家財甚至權傾朝野也很難避免這些煩心事,痛苦事的。

    人為什麼生孩子,是封建的傳宗接代還是別人有我也有,還是真的很喜歡小孩,還是為了穩固夫妻感情,還是希望有個至親陪伴給自己溫暖和慰藉。反正我生孩子是因為感覺自己太孤單才生的。自己時常感覺愧疚。為了自己的感受就這樣生下一個寶寶。如果以後孩子過得好還可以,過得不好。那因為我的自私而讓孩子經歷社會種種。哎。

    我覺得當父母應該考試,不及格就不可以當父母。這樣對誰都好。

  • 10 # 無所謂213478592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靠教育肯定是不行的。你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才是最好的教育,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自己的應負的責任,總是提孝敬感恩,是內心自私的表現。養育孩子長大成人,確實不容易,但從孩子身上也獲得不少的快樂,很多的幸福,這一切任何父母都不可否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